陈彦辉,赵晓旋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广东广州 510420)
汉语熟语是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在国际中文教学中,一方面,汉语熟语具有风趣幽默、反映中国文化等特点,常常可以起到激发汉语二语学习者学习兴趣的作用;另一方面,因语义透明度不高、含义复杂等特点,汉语熟语又是汉语二语学习者的一个学习难点。因此,兼具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目的的熟语教学应受到重视。
在国际中文教学领域,学者在熟语习得方面的研究较多,主要从汉语二语学习者的熟语偏误出发,研究偏误类型、成因[1-3]。教材研究方面,多以成语、惯用语为研究对象[4-6],以熟语整体为研究对象的较少;多以某本教材为研究对象,或进行国内教材的对比研究,国内外出版教材的对比研究较少。
本文选取在美国大学汉语课上广泛使用的两套国际中文中级综合教材为考察对象,对比考察教材的熟语收录情况。其中,《新实用汉语课本》(以下简称《新实用》,刘珣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2009年版)是国内编辑出版的“一版多本”教材;《中文天地》(以下简称《天地》,吴素美主编,Pearson Education旗下Prentice Hall出版,2011年版)是美国本土编辑出版的海外汉语教材。
本文所研究的熟语主要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四类,并以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2017年版)[7]为参考标准,借助权威熟语词典予以界定。
由表1可知,两套教材的熟语数量呈现以下特点:
表1 教材收录熟语统计
(1)从熟语总数来看,两套教材的熟语选用数量相差较大。《新实用》两册教材共选用熟语155条,《天地》两册教材共选用熟语97条,两者差数为58条。
(2)从熟语类型来看,两套教材中选用数量相差最大的熟语类型是成语。《新实用》两册教材共选用成语125条,占比80.65%;《天地》两册教材共选用成语68条,占比70.10%。《天地》成语选用数量约为《新实用》的50%,两套教材的成语选用数量差距很大。
(3)从共选熟语的角度来看,两套教材的共选熟语数量少、占比小。两套教材累计选用熟语达252条,但共选熟语仅6条,分别为成语5条、谚语1条。共选熟语占《新实用》熟语选用总数的3.23%,占《天地》熟语选用总数的5.15%。
由表2可知,《天地》的熟语分布情况比 《新实用》更均匀,具体如下:
表2 教材收录熟语条数分布统计
其一,《天地》的熟语选用数量极差比《新实用》小,极差越大说明数据越分散。《新实用》中,第六十五课选用熟语数量最多,为21条;第五十六、六十三课选用熟语数量最少,为1条,极差为20。《天地》中,第十六课选用熟语数量最多,为11条;第六、七、九、十课选用熟语数量最少,为3条,极差为8。
其二,《天地》的熟语选用数量标准差比 《新实用》小,标准差越小说明数据越稳定。《新实用》每课平均选用熟语7.75条,标准差为5.40;《天地》每课平均选用熟语4.85条,标准差为1.95。
综上所述,两套教材虽然同样是美国大学中文课上使用的教材,但教材编写者对熟语教学的看法有所区别,对熟语的选用数量、分布等标准不一致。
《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8](以下简称《等级标准》)是2021年3月发布的适用于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最新规范标准,本文将两套现行的国际中文教材与之进行对比,从教材编写依据的角度,考察教材熟语选录的科学性,指出现行教材与《等级标准》的差距。为方便描述,本文将《等级标准》中等四至六级词汇的对应熟语称为“级内熟语”,将《等级标准》高等七至九级词汇的对应熟语称为“越级熟语”,将超出《等级标准》词汇表范围的熟语称为“超纲熟语”。教材熟语等级对照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教材熟语等级对照情况
由表3可见,两套教材熟语的等级分布呈现以下特点:
其一,超纲熟语最多,教材的熟语超纲率均超过70%。具体来看,《新实用》选用超纲熟语109条,熟语超纲率为70.32%;《天地》选用超纲熟语77条,熟语超纲率为79.38%,即《天地》的熟语超纲率大于《新实用》。
其二,越级熟语多于级内熟语。两套教材仅有3条级内熟语,越级熟语却高达58条,平均越级率为22.19%。具体来看,《新实用》选用级内熟语3条、越级熟语40条,熟语越级率为25.81%;《天地》没有选用级内熟语,选用越级熟语18条,熟语越级率为18.56%,即《新实用》熟语越级率大于《天地》。
综上所述,两套教材的熟语等级比例排序相同:超纲熟语〉越级熟语〉级内熟语;选用的熟语与《等级标准》对应程度低,两套教材合计选用熟语252条,与《等级标准》共同选用的仅66条;《新实用》的熟语等级对应情况略优于《天地》。
本文将两套教材、《等级标准》收录的熟语与《现代汉语常用词表(第2版)》[9](以下简称《常用词表》)进行比对,同时在CCL语料库(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进行频率检索,综合得出两教材与汉语母语者使用频率的对比结果。
《常用词表》是由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组织编写、商务印书馆2021年8月出版的语言文字规范草案,收录了现当代社会生活中汉语母语者使用频率较高的现代汉语普通话词语56 790个,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现当代汉语母语者汉语实际使用情况。对比结果如下:
其一,两套教材熟语与《常用词表》对应度中等。《新实用》与《常用词表》共选熟语114条,占《新实用》熟语总数的73.55%;《天地》与《常用词表》共选熟语66条,占《天地》熟语总数的68.04%,即《新实用》与《常用词表》的对应度优于《天地》。
其二,《等级标准》熟语与《常用词表》对应程度较高。《等级标准》词汇表共收录熟语415条,其中与《常用词表》共选熟语386条,占比93.01%。但从熟语等级分布的角度来看,《等级标准》初级词汇收录的4条熟语中,仅有1条未被《常用词表》收录,说明《等级标准》的熟语收录存在个别不合理的情况。
CCL语料库是由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研究开发的大规模中文语料库,主要收录了现代汉语语料、古代汉语语料和汉英句对齐语料3种语料类型。
基于同一语料库的情况下,本文参考周小兵、程燕(2013年)关于CCL语料库中检索频率的分级标准,将频次分为 5 级:低频(〈100)、次低频(100—499)、中频(500—999)、次高频(1000—1999)、高频(≥2000),对汉语母语者的使用频率进行说明。
由表4可知,两套教材的熟语常用度与汉语母语者的使用情况有一定差异。具体如下:
表4 教材熟语使用频次统计
其一,教材选用的高频、次高频熟语少,两套教材的选用率均低于20%。其中,《新实用》选用高频熟语12条、次高频熟语16条,选用率为18.06%;《天地》选用高频熟语4条、次高频熟语2条,选用率为6.18%。即《新实用》的高频、次高频熟语选用率高于《天地》。
其二,教材选用的低频、次低频熟语多,两套教材的选用率均高于68%。其中,《新实用》选用低频熟语40条、次低频熟语66条,选用率为68.39%;《天地》选用低频熟语38条、次低频熟语43条,选用率为83.51%。即《天地》的低频、次低频熟语选用率高于《新实用》。
其三,教材共选熟语的常用度分布略优于非共选熟语。两套教材共选的6条熟语中,分别为高频熟语1条、次高频熟语2条、中频熟语2条、次低频熟语1条,共选熟语高频、次高频熟语选用率50.00%,优于教材熟语整体水平。
《等级标准》的熟语使用频次统计如表5所示。
表5 《等级标准》熟语使用频次统计
由表5可知,《等级标准》的熟语常用度与汉语母语者的使用情况有一定差异。具体如下:
从数量和比例上看,《等级标准》收录高频、次高频熟语合计132条,占比31.81%;收录中频熟语124条,占比29.88%;收录低频、次低频熟语合计159条,占比38.32%,数量排序为:次低频熟语〉中频熟语〉次高频熟语〉高频熟语〉低频熟语。
从等级分布上看,汉语母语者最常用的熟语集中在《等级标准》高级阶段,39条高频熟语中,初等阶段占比5.13%,高等阶段占比94.87%;初级和中级阶段收录的仅11条熟语中,近一半的熟语不是汉语母语者最常用的。
综合《常用词表》的对比结果与CCL语料库的检索结果,可知:
其一,两套教材选用的熟语与汉语母语者使用频率匹配度不高,两套教材均有一定比例的熟语未被《常用词表》收录,且汉语母语者使用的高频、次高频熟语选用较少,而低频、次高频熟语选用较多;总的来说,《新实用》的熟语常用度略优于《天地》。
其二,《等级标准》收录的熟语汉语母语者使用频率比例不协调,低频、次低频熟语选用数量多于高频熟语、次高频熟语;熟语等级分布不够合理,初级阶段高频熟语占比低。等级收录熟语应与汉语母语者使用频率相关,初级阶段应学习使用频率高的熟语,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可逐步向使用频率低的过渡。
从选用数量上看,《新实用》共选用熟语155条,《天地》共选用熟语97条,两套教材选用的熟语数量差距大;两套教材合计选用熟语252条,但共选熟语仅6条,分别占《新实用》和《天地》熟语总数的3.23%和5.15%,共选熟语数量少、占比低。
从选用类型上看,《新实用》中,成语占比80.65%,谚语占比3.87%,惯用语占比14.84%,歇后语占比0.65%;《天地》中,成语占比70.10%,谚语占比15.46%,惯用语占比14.43%。两套教材选用的熟语类型均以成语为主,并有一定比例的惯用语,很少选用歇后语,但在谚语的选用上,两套教材的占比相差超过10个百分点。
《新实用》与《天地》均是2000年后出版的国际中文综合教材,均在美国大学中文课上使用,均重视中国文化的教学,在熟语选用上应该有一定的相似性。从考察结果来看,两套教材的熟语选用数量、选用类型都有一定差异,且共选熟语数量少、占比低,说明两套教材的编者对熟语选用看法不一致,即教材熟语选用没有统一的参考标准,导致了不同教材的熟语选用差异性大,不利于新教材熟语的选用与编排。
语言学习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教材中每一册的熟语选用数量也应是递增的,就同一册教材的单课熟语来说,数量分布不应相差太大。
从考察结果看,教材单课熟语分布存在忽高忽低的情况,以《新实用》为例。《新实用》平均每课选用熟语7.75条,单课熟语选用最多21条、最少1条,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20,极差越大说明数据越分散;标准差为5.40,标准差越大说明数据越不稳定,说明《新实用》单课熟语选用数量在单册范围内波动较大。单课熟语数量过多,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单课熟语数量过少,则无法达到应有的学习目的,熟语的编排应根据学习者的汉语水平,在可控的范围内进行调整。
从与《等级标准》的对比结果可知,考察的两套教材熟语与《等级标准》对应程度较低。两套熟语合计选用熟语252条,《等级标准》收录熟语415条,共选熟语仅66条。其中,超纲熟语和越级熟语最多,平均超纲率为74.55%,平均越级率为22.37%。超纲熟语、越级熟语太多,容易造成学习者的学习负担,且影响其他未被教材选用的级内熟语的学习。
《新实用》和《天地》均为在美国中文课上使用的汉语教材,尽管是在非目的语环境下进行的汉语学习,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仍很有必要,因此学习者应优先学习汉语母语者使用频率高的内容。从《常用词表》的对比结果与CCL语料库的检索结果可知,考察的两套教材选用的熟语与汉语母语者使用频率匹配度不高,汉语母语者使用的高频、次高频熟语教材选用较少,而低频、次高频熟语教材选用较多。根据教材的实用性原则,教材选用的内容要让学习者感到“有用”,反之则容易打击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
教材的熟语选用主要涉及“选什么熟语”“选多少熟语”两个问题,从前文的分析来看,《新实用》与《天地》的熟语选用数量有一定的差距,两套教材的共选熟语仅有6条;根据其他学者的研究结论[10-12],不同教材的熟语选用数量差别较大,共选熟语占比也比较小,说明不同的教材编者对于教材中熟语的选用标准不一致。不同的教材编写理念、不同的教学环境、不同的编者等因素都会影响教材内容的选用与编排,但针对同样水平等级的汉语二语学习者,学习内容应该有大致相同的范围,既能符合该汉语水平的教学目的,又能允许教材编者、教师根据学习者的特点进行一定程度的灵活调整,这就需要研发指导性的大纲作为教材熟语选编的依据。
教材编写一般会依据相应的大纲,如《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等,但由此编写的教材与大纲选用的熟语匹配度仍然不高。这些大纲的熟语均大量集中在高级阶段。实际上,教材在中级阶段,甚至初级阶段就会出现一定数量的熟语,教材选用的熟语与大纲的数量、等级对应不上,就会出现超纲熟语、越级熟语数量多、占比大的情况。一般来说,大纲受收词篇幅、熟语难度等因素的限制,收录熟语数量不多、占比小,如《等级标准》3个等级共收词11 092个,选用熟语415条,占比3.74%;但大部分教材收录熟语数量、等级与大纲的低匹配度也说明仅依据目前的大纲来进行教材熟语的选用是不符合实际教学需求的;同时,通过与汉语母语者使用频率的对比,可以发现《等级标准》收录的大部分是汉语母语者的常用熟语,但使用频率高的熟语却集中在高级阶段。因此,研发专门的国际中文教学熟语大纲是有必要的。研发熟语大纲,需要注意几点:
一是进行熟语教学需求调查,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教师的教学实际反馈都是研发针对性熟语大纲不可或缺的依据;二是熟语的收录与筛选,熟语大纲收录的熟语除了可以依据《等级标准》、汉语母语者使用频率,还可以参考小学语文教材的熟语收录与小学生的熟语输出语料,汉语母语小学生汉语习得与汉语二语学习有一定的相似性。
教材的熟语选用要以熟语大纲为依据,也要从教学目标的角度出发。熟语教学在国际中文教学中,既是语言教学又是文化教学,两者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是不同的,语言教学旨在让学习者能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强调语言的使用;文化教学旨在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强调文化的了解与对比。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其一,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熟语选用要求不同。在相同学习阶段的前提下,以语言教学为目的,可以根据课程主题选用实用性强的熟语,如高频熟语“千方百计”,让学习者掌握之后可以“用得上”;以文化教学目的,可以选用学习者感兴趣的、有文化底蕴的熟语,如“自相矛盾”,背后的故事既有趣又有一定的寓意,还能引导学习者进行文化对比。
其二,熟语选用数量要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安排。一方面,熟语的选用要注意梯度。无论是语言教学还是文化教学,都不建议完全将熟语教学放在高级阶段进行,现行的国际中文教材大多数在初级、中级阶段就陆续收录了熟语。因此,教材可以根据熟语的难易度,根据汉语水平等级与教学目标有梯度地选用熟语。另一方面,熟语的选用要注意均衡。同一等级的同一套教材,熟语分布要合理,同一册的单课熟语分布不能过于参差不齐,可以设定单课熟语选用的数量范围,允许教材编者根据课文内容有适当的调整空间。
在教学活动中,将教与学联系起来的是教材。本文以《等级标准》、汉语母语者使用频率为参照,对比分析了两套教材的熟语选用情况。考察发现,两套教材熟语选用数量相差较大、共选熟语少,与《等级标准》、汉语母语者使用频率匹配度不高。《等级标准》的熟语集中在高级阶段,与教材收录情况、实际教学需求不匹配。建议研发专门的国际中文教学熟语大纲,教材编者可以依据大纲、根据语言教学或文化教学的目的合理地、灵活地选用熟语,使教材的熟语选用更科学、更系统。
语言和文化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二者相辅相成。熟语教学兼有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作用,应该在国际中文教学中受到重视。以熟语为媒介,通过科学、系统的教材编排,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充分结合起来,对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