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均敏,李源,韦兆钧
(广西中医药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南宁 530200)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且“集中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念及其原创思维模式,充分汲取了历代自然与人文科学的精华”[1]。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传播中医药文化也是传承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因此,在新时代“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如何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推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以“中医‘仁和精诚’的核心价值推动中医药的科研创新、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助推‘健康中国’建设”[2],对于提升中医药文化自信与引领中医药文化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进入新时代,中国的中医药文化得到新的发展、新的进步,创造了中医在新冠肺炎防治中的显著成绩,中医药文化在中国的发展乃至对世界影响处于上升的态势,但是中医药文化相对于西医,在中国及世界的影响还相对较弱。在信息传播快速创新发展、西医占主导话语权地位的今天,中医药文化价值的实现仍然更多依赖传统文化之遗存。
一方面,西医在中国医学界的主流地位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形成冲击,西医在人民生活当中起到的作用也让中医的发展处于“尴尬”地位。西医传入中国以来,借助于现代的科学技术,以临床的实验和数据占领话语权,中医是沉淀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具有自然哲学属性,形成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整体观和临床经验医学。中医局限于对自身成就的自我传播和口碑传播,缺少符合医学话语的对外宣传。另一方面,中医在中国传播的局限及人民对中医缺乏认识,导致中医的发声困难。如中医是师承制及治疗配方的不外传,导致中医局限于师傅传承的固定思维方式及配方治疗的狭小范围。同时,中医经典更多是以文言文的方式留存,与现代人的直线思维方式相左,阻碍中医的发声。所以传播中医药文化,改变中医在中国的社会地位,发出中医的声音,讲好中医药文化故事,传播中医药文化,找到中医的现代表达语言,展现中医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改变“中医失语”的尴尬地位。
中医药术语的晦涩难懂不免招来大家的误解,首先,这些误解来自中医专业性、复杂性、小众的中医经典知识。特别是“中医药文化中难以被人们理解的名词术语一直未找到合适的途径使之符合现代通俗语言体系”[3],如《内经》吸收了《易经》的哲学思想,而《易经》又是卜卦之术,让本没有中医背景的民众对中医的“元气”“经络”“气功”“阴阳理论”等一头雾水,从而对中医的科学性产生误解。西医具有以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病原生物为基础的系统医学理论,以实验与数据向患者证明其科学性;中医则运用阴阳五行学说,以“望、闻、问、切”,外加诊断经验来辨证论治,一旦诊断不准确,用药不当,就会引起患者对中医科学性的误解。其次,误解来自中医的医术治疗效果缓慢,从而产生治疗是否有效的疑虑。如中医通过调理人的阴阳平衡对人的整个机体进行治疗,故疗效周期相对于西医的快速见效而言是缓慢的。最后,误解来自伪中医及反中医的极端群体利用。如伪中医打着中医的幌子故弄玄虚,到处行骗,以“神医”“神药”傍名家、装名医、“治百病”,建立在虚假蒙骗之上进行中医治疗,抹黑中医形象,伤害了公众对传统医学的信任和深厚喜爱。要解决好这些问题,消除“他人误解”,就要以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及中医药的实际疗效消除大众对中医药的误解。
一是缺乏专业的中医药文化传播人才及师资。现阶段的中医药文化传播者没有过中医药文化知识传播的专业经验,也没有形成专业的师资队伍。现在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者更多是兼职人员或者非中医专业的人员,而且中医院的医生或者是中医药院校的中医药专业教师更多关注性中医专业知识的传授。此外大多数的中医院医护工作者并不具备中医专业背景,而对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宗旨和方法规律认识不够,未能满足人民对中医药文化知识认知的需求与中医药文化精神的需要。现在的中医药文化宣传者更多是兼职人员,学术背景多元化且缺乏专业的中医知识,导致宣传的视野及宣传效果不理想,未能满足中医药文化发展及人民大众的需求。二是缺乏中医药文化传播交流平台。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得到了满足,对中医养生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更高的追求,社会组织及公众主动地参与热情更高,但是中医药文化宣传更多以政府为主导进行传播,缺乏大众化的中医药文化交流中心与交流平台,特别是符合大众需求的中医药文化交流中心及平台更是罕见,导致减少了大众对中医的接触及认知,难以真正达到中医药文化在普通民众中传播的作用。三是中医药文化传播未能充分融合现代媒体,如中医药文化与AR、VR等信息化、网络化、虚拟化的现代技术结合宣传受到局限,难以推广。现代信息化的发展使得网络成为大众接收信息及交流的主要渠道,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中医药的健康养生、治未病、疫病治疗及康复治疗的几千年的经验总结和智慧提炼未能找到相应的中医药宣传语言,难以真正实现中医药文化、中医药科学信息、中医药养生保健功能的大众传播,难以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传播。
中医药文化蕴含丰富的德育资源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把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宣传好,改变中医失语、误解等问题,需要从打造中医药文化的宣传机制、构造中医药文化多维立体的传播格局和利用新媒体媒介、培养中医药综合性人才等多方面确保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效果。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涉及生命、疾病、健康等内容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4]。为确保中医药文化的有效传播,需要有机地融合医疗服务事业发展、创新中医药文化传播路径与载体、创新中医药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来体现中医药文化,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中医药事业发展融合在一起。
一是,建立主体多元化、方式多样化、人群全覆盖的宣传机制,加强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普及交流。针对公民的健康养生保健需求,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全力营造中医药特色的健康养生浓厚氛围。利用社区义诊、中医药机构及医院的惠民义诊活动,在中医养生及中医儿科、中医治未病的主题分类中,开展体质辨识、冬病夏治三伏贴、针灸、推拿、拔罐等传统中医药特色宣讲及体验活动,为群众提供面对面、零距离的医疗服务,把中医药的历史、理念、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社会大众宣传,让公民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提升对中医药及中医药文化的认可度。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活动,省、市、县三级中医药机构针对不同群体,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播活动,推动中医药进社区、机关、企业、中小学校,不断增强中医药文化传播效果和普及面,让公民切实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是,健康中国战略理念的宣传机制。国家提出并倡导健康中国战略理念,本着地方政府执行,公民受益的思想贯穿落实。中医药健康文化养生理念与健康中国战略理念本质上是相同的。所以通过官方媒体来宣传,同时结合民间的非官方媒体,形成政治宣传与民间文化交流相结合的宣传方式,中医药健康文化理念蕴含着“治未病”知识、养生保健知识、康复理念等健康中国战略理念。“中医药文化在健康养生、疾病预防与治疗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5],特别是在新冠疫情防控当中,中医药起到了关键作用,也体现出了中医药的“有为”,为奠定中医药在公民心中的“有位”提供了最重要的支撑,进一步提高了公民对中医药文化的信任及认可,实现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以国家层面打造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传播平台,依托基层的中医馆、国医堂和村卫生室等载体,建设一批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和中医药文化科普基地。在国家和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中,建设中医药文化体验场馆宣传普及中医药文化,帮助公民增进中医药文化的了解,从而激发他们对中医药文化的热爱,达到传播中医药文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
三是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及中医药经典普及化。借助教育部青少年掌握健康养生文化知识的政策引导,普及中医药文化教育,以国家政策的宣传来激发青少年养成健康的意识及生活习惯,激发青少年对中医药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传承中医药文化及其核心价值理念。
一是利用网络及影视媒介传播。设立宣传中医药文化的中医网站、中医药膳网络课程,制作中医道德模范传记及中医药文化的主旋律影视作品、国医大师的影视自传作为文化传播“在场”方式,发挥情感动员的有力载体,将中医药核心价值观嵌入电影人物的言行举止中,引导观众置身影视构建的情景中,让他们感受和触摸中医药文化蕴含的医者仁心、以人为本、悬壶济世的精神,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医药核心价值观的洗礼和熏陶,生成对中医药核心价值观的向往,将国医大师高尚的人格魅力作为人生价值标杆,在生活实践中以此为价值践行。
二是利用多种活动载体的传播优势。如制作中国药膳美食节目向大众展示中医药独特的健康养生饮食文化,通过制作药膳美食的画面传播中国的健康养生理念和生活价值观。通过中医药主题活动,以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养生气功的表演赛来讲述中医药给社会大众带来健康及幸福的故事。在传播中也要研究和寻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鸣点,挖掘中医药文化价值观的历史渊源、文化积淀、价值追求,以活动主题来凝练和重现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和李时珍等中医名家的相关事迹,讲述“神农疗疾尝百草”“董奉杏林传佳话”“葛洪倡导廉便药”等医德典故,用活动主角人物们凝练的高尚医德医术和仁者慈心的道德品质引起受众的共情能力,实现“身教先于言教,传德先于传术”的医德高尚中医人才的培养目标[6]。同时,通过中医中药、中医养生旅游、中医康复治疗等的素材与媒介讲述中医药文化故事,开创中医文化节目,如《百生讲坛》《中华医药》,使其发展为中医药文化品牌,成为传递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中医故事分享会、中医药文化辩论会、中医经典朗读、中医传统文化书画展的形式,让公民在体验活动中思考、感悟、反思、领会中医药文化及其蕴含的价值理念,增加中医药文化的交流,“从思想上对中医药文化有一种向往,丰富的经典论著、医学典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7],达到对中医药文化及价值理念的认同。
三是,通过中医药文化情景剧模拟,让人们在情景角色扮演的过程,体验到中医药在日常生活中的宝贵价值,不自觉地内化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而野外实践课,让大家走进田间地头,与中草药“面对面”,教会学生如何辨别中草药,如何进行种植,了解各种中草药适宜的土壤及病虫害防治等知识,强化中医药的亲近感和认同感,激发其浓厚兴趣,营造了“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良好氛围,引导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着5G时代的到来,中医药文化的传播需要发挥融媒体优势,将中医药文化及其核心价值观制作成可视化传播内容,创造“中医互联网+”的立体多维的多元传播方式,如中医要融合AR+VR的现代技术实现中医药文化的“中医+影视传播”“中医+网络游戏”“中医+纪录片”“中医+动漫”“中医+媒体节目”等多种媒体方式,通过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升华传播效果,如青岛皓博堂中医文化产业园、岭南中医药文化博览园、河北中医文化展馆等都利用VR技术制作了全景视频。全国首档虚拟中医访谈类节目《中医有术》,其录制所搭建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视觉符号的舞台场景,以一种新视听的方式精准传播中医药文化,虚拟的情景剧增强历史的真实感与现实感,以中医药文化特色视觉符号传达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中医药VR虚拟仿真智慧平台,以全新的科技与现实相结合互动式体验,VR沉浸性、交互性的特点和实训体验结合起来,再现上山采药、野外辨识、采集等情景,亲身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价值观,实现受众对中医药文化及核心价值观的认可。现代的AR、VR虚拟仿真的三维立体场景,以身临其境的体验感拉近人民与中医药文化的距离感,增强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把中医药文化传播内容精准地推介给受众群体,提升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效果。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在冬奥村设立“10秒”中医药体验馆。中医药体验馆内设置了 “八卦多面屏”“望而知之屏”“天人合一体验屏”;另外,设置的经络滑轨屏、药食同源墙、10秒结缘许愿墙等也成为拍照打卡地,吸引来自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参观者拍照留影并在网上传播。中医药文化用当代青年所喜闻乐见的VR、AR及短视频形式,以图像形式向我国各族人民及世界各民族人民展示冬奥会上的中医药文化元素及中医药文化蕴含的核心价值观,把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相融合,为中医药文化传播注入新的活力。
完善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实效性,需要从政府、社会、医院、中医药院校及中医药社团组织等主体出发,保证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效果,增强公众对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的认可、赞同和践行。政府及中医药院校、中医医院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具有极大的价值,“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需要落实到中医药人才的培育工作之中”[8]。在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建设方面,首先,依据国家政策实施中医药发展重大工程,实施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9],加强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中医药科研平台建设,实施名医堂、中医药产学研医政联合攻关、道地中药材提升工程,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中医药开放发展工程。其次,发挥中医药院校传播和传承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作用,要充分利用中医药院校和中医药文化宣传基地、中医医院等,建立中医药文化交流中心及科研平台。如广西中医药大学入选2022年广西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宣传阵地和文化交流展示场所。此外,在国家层面建立健全相关激励制度[10]是调动中医药院校、中医药医院、中医药科研平台与机构、中医药类健康服务机构的各类人员加入中医药文化传播开发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最大限度发挥中医药院校、中医药医院、中医药类健康服务机构的人力资源及平台资源的优势。
新时代中医药文化的传播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播有利于促进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及认同,增强对中医科学性、“天人合一”整体思维,以及人体和宇宙万事万物互动、协同作用的认知,强化人民对中医治未病及养生、健康、保健的深入了解,推进中医药文化自信及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为人民的幸福健康带来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