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丁·卡斯滕斯 王宇译
摘 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成就了世界范围内的低通货膨胀和高增长,这使各国逐渐忽视了通货膨胀指标的警示作用,也使政策制定者高估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政府长期不计成本地使用扩张性政策,政策效果的叠加与累积使得各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逐渐失去了回旋余地,突破了“稳定区域”的安全边界,最终导致全球经济面临通货膨胀高企与金融不稳定的双重挑战。因此,要想抑制通货膨胀,实现金融稳定,必须克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建立健全宏观审慎框架和微观审慎框架,承认宏观政策的不完善性,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维持在“稳定区域”的安全边界内。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通货膨胀;金融稳定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23)09-0038-03
DOI:10.19647/j.cnki.37-1462/f.2023.09.005
(接上期)
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什么会突破“稳定区域”的安全边界?
我们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在此轮世界性通货膨胀之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基本定位是什么?主要职责是什么?政策目标又是什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什么会突破“稳定区域”的安全边界?
(一)通货膨胀高企与金融不稳定并存的政策原因
1.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重要的,但可以不计成本吗?在此轮通货膨胀之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尤其受到青睐和欢迎。关于全球金融危机和新冠疫情危机的应对案例都表明,如果不考虑成本问题,那么各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能走得更远。
长期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政策效果的长期叠加与积累,将会使一国经济失去韧性和活力,将会增大一国的通货膨胀压力和金融风险压力,将会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内在张力与相互摩擦力突破“稳定区域”的安全边界。
2. 特殊情况下,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必要的,但可以长期实施嗎?在特殊情况下,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必要的,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长期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会造成金融不稳定。具体来看,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实施初期较有成效,随着时间推移,长期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累积影响与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叠加在一起,会形成一种较为强大的冲击力量,对金融稳定造成严重威胁。
3. 今天的经济金融格局是由昨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塑造的。重要的不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每一次操作,而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操作的叠加影响。在此轮通货膨胀之前,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较为稳定。随着时间推移,随着政策效果的积累与叠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逐渐失去了回旋余地和缓冲空间。很明显,利率水平持续上升加大了财政整顿的难度,财政整顿也增加了货币政策紧缩的压力。道理很简单,如果各国经济增长持续放缓,那么,对于中央银行来说,货币政策的优先选项应当是宽松而不是继续紧缩。
(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及其“增长幻觉”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突破“稳定区域”安全边界的过程并不是线性的。造成现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突破“稳定区域”安全边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此前政策制定者高估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他们错误地认为,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就可以推动国内经济长期快速增长,这就是所谓的“增长幻觉”。
1. 20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为什么通货膨胀率上升被视为国内经济过热的重要预警?从历史上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突破“稳定区域”的安全边界,曾经经历了两个重要时期:一是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二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2020年新冠疫情之前。
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期间,通货膨胀成为各国政府尤其是中央银行的头号敌人,通货膨胀率上升被视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预警信号和警示指标,它意味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已经触碰到“稳定区域”的安全边界。那时人们相信,“高通货膨胀率”与“高失业率”不会同时发生。因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菲利普斯曲线”关系,政策制定者总是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整实现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
然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及其多种组合并没有使政府如愿。20世纪80年代,许多国家尤其是主要发达国家相继出现了以“滞胀”形式表现出来的严重的通货膨胀。为了降低物价水平,各国政府采取措施,主要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双紧缩组合,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回到“稳定区域”的安全边界之内。同时,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负面作用也在这一时期充分显现出来。比如,货币政策紧缩导致了市场利率上升,增加了政府债务还本付息的压力,从而使许多国家不得不开启财政整顿进程。
20世纪80年代末,为了维持国内物价水平稳定,许多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开始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即中央银行直接以通货膨胀为目标,并且对外公布和承诺这一货币政策目标的制度安排。在通货膨胀目标制下,传统的货币政策框架发生了重大变化,货币政策的决策依据主要依靠对通货膨胀率的预测。也就是说,中央银行根据预测来确定本国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通货膨胀目标,并且在社会公众的监督下运用相应的货币政策工具,使通货膨胀率的实际值和预测目标基本保持一致。
2. 1990—2020年:为什么通货膨胀率不再成为一国经济失衡的重要预测指标?1990—2020年,全球化浪潮席卷了整个世界。一方面,全球化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形成了全球化红利;另一方面,全球化削弱了工会和企业的定价权,减缓了由工资、物价轮番上涨而形成的通货膨胀螺旋。这两个方面共同对冲了国际市场和各国经济存在的通货膨胀压力。
随着与全球化相伴随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各国金融体系开始由“政府主导”转变为“市场主导”,各国经济结构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由通货紧缩引发的经济衰退取代了由通货膨胀引发的经济波动,因此,通货膨胀率不再成为预测一国经济失衡的重要指标,通货膨胀指标的警示作用和信号意义也被弱化和忽视。各国政府对宏观经济的关注重点逐步转向金融稳定,于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逐步代替了此前的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从通货膨胀到通货紧缩,从物价不稳定到金融不稳定,这些变化及其应对造成各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日渐局促。从货币政策来看,在经济衰退期间,无论时间长短,货币政策都不得不持续扩张,通过不断降息来缓冲经济下行压力。从财政政策来看,在全球金融危机和新冠疫情期间,各国政府通过大规模甚至超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来支持本国经济恢复,造成政府债务不断增大。
从20世纪90年代到2020年新冠疫情之前,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大都遵循扩张性总基调,通过持续大幅降息而形成的低利率水平使得政府偿债成本基本可控,并且促进了本国经济较快增长。然而,2020年的新冠疫情和2022年的俄乌冲突打破了世界经济金融的原有平衡,造成各国经济金融不稳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想获得回旋余地和缓冲空间,就需要重新回到“稳定区域”的安全边界之内。2022年的世界性通货膨胀为此提供了机会,为了应对物价上涨的压力,各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终于从扩张走向紧缩。这实际上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因为货币政策紧缩所形成的高利率将加大财政整顿的难度,财政政策趋弱所造成的经济放缓也将迫使货币政策继续保持宽松。
五、如何坚守“稳定区域”的安全边界:转变战略、制度和思维
各国政府要抑制通货膨胀,恢复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回到“稳定区域”的安全边界,需要从战略、制度、思维等方面进行转變。
(一)战略转变:对称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在战略层面,一方面,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协调,缓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摩擦,强化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在宏观政策的逆周期操作中,克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重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操作的回旋余地和缓冲空间。
中央银行使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实施多种货币政策操作,实现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双重目标,珍视中央银行来之不易的信誉成果。国家财政管理机构要加强财政整顿,在提高偿付能力、加强危机管理的同时,进一步拓展财政政策的回旋余地。做好对财政政策的评估工作,进一步完善审慎性财政政策框架,建立独立的财政委员会,建立更加精细化的财政规则。
(二)制度转变:宏观审慎框架与微观审慎框架
在制度层面,建立健全宏观审慎框架与微观审慎框架。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为防控金融风险,各国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做了很多工作。不过,进展和成效尚不均衡:在银行部门建立微观审慎框架和宏观审慎框架取得不小进展,在非银行金融部门建立微观审慎框架和宏观审慎框架进展缓慢。最近发生的欧美银行危机表明,各国政府和金融监管机构都需要进一步提升金融监管水平。
(三)思维转变:承认宏观政策的不完善性
在过去较长时期,世界范围内的低通货膨胀、高增长催生了一种信念:政府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以熨平每一个经济周期,战胜每一次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正是在此种“增长幻觉”的影响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逐步突破了“稳定区域”的安全边界。
在未来的时间里,要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重新回到“稳定区域”的安全边界之内,各国政府和政策制定者必须转变思维方式,承认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不完善性。特殊情况下,比如在全球金融危机时期和新冠疫情期间,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成为推动一国经济恢复的重要力量;正常情况下,力度过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能成为侵蚀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果突破了“稳定区域”的安全边界,就会对经济增长造成长期伤害。有时候,逆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不一定能够平抑经济波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力度越大,其真实效应却不一定越大。
六、简要总结:破除“增长幻觉”,坚守“稳定区域”的安全边界
历史反复告诫我们,要实现一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实现国内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就必须深化结构性改革,破除“增长幻觉”,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维持在“稳定区域”的安全边界之内,使其真正发挥信任和稳定之锚的作用。尽管结构性改革在政治上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天下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