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为中心的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改革探讨

2023-10-19 14:08
关键词:形式思政理念

李 丹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学生发展部,广东 广州 510900)

近年来,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在上世纪初提出从“以儿童为中心”演绎而来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由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兴起,逐渐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新时尚,在“思政课堂”也是广泛应用。从主流上说,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改革对改进“思政课堂”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不断涌现的创新教学模式持续地验证着“以学为中心”教学思想的价值和发展前途。然而,这一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改革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实践中的问题,如教学改革重形式轻内涵、千篇一律的多媒体授课形式、大同小异的教学课件以及难以收到实效的课堂互动,并未真正体现出“以学为中心”所倡导的教育目标。虽然,瑕不掩瑜,但有必要对当前的高校“思政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努力解决当前“思政课堂”教学改革面对的问题,推动“思政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创新发展。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以学为中心教学改革现状分析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理念,虽产生已有近一个世纪之久,如今却在中国高校风声水起,这是伴随改革开放思想解放带来的重要的教育成果。近年来,在以学为中心理念指导下的高校教学改革开始普遍应用于高校的“思政课堂”教学改革中,疫情出现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又开始逐步成为“以学为中心”教学改革新的实验点。从实践效果看,“以学为中心”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方法改革,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互动、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改善课堂教学环境等方面收到了一定的积极的教学效果,成为推动高校教学质量提高的改革主旋律。然而,我们也应当看到,“思政课堂”的教学上,只看到教师的辛苦付出,鲜见学生和课堂现状的改变,低头和玩手机现象依然大量存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亦不尽人意,教师的改革热情依然难以真正点燃学生的学习心中之火。究其原因,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不足,使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难以得到真正实现。

(一)“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普遍存在,难以收到实际成效

“以学为中心”是一种教学理念,它需要通过教学形式的改革加以实现,任何一个成功的教学改革都应当是教学理念与教学过程的统一,任何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都应当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所言形式大于内容是教师更多地注重教学方法手段和过程等形式上的设计,在实施过程中注重环节的完整而忽略实际教学效果。从教师而言,教师的主要精力用于教学方案的设计以及多媒体制作,形成千篇一律大致雷同的课堂教学模式,而不是把主要的精力用来深化教学内容的学习与研究;从学生而言,“以学为中心”重点在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吸引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过程中来,也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要求让学生提前看书准备,上课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应当说设计初衷是好的,但是,由于过多地强调“思政课堂”的互动,使讲授时间大为减少,使学生在无充分的学习和掌握必要知识的基础上来参与讨论,导致许多讨论课都流于形式,没有深入的思考,只能是为讨论而讨论;从教学效果而言,目前,由于思想政治课课的模式趋于统一,内容大同小异的多媒体课件,精心设计的课堂互动,线上线下教学平台的灵活运用,充满时尚与科技感。任何一门课程都要求从学习基础知识开始,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思政课”作为理论课尤其如此。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恰当的形式能够更好地展示内容。“思政课”根本上是思想的交流和沟通,需要教师用所教课程中所蕴涵的美好思想和探索之奇引导学生去思考,用思维这朵最美丽的精神之花来吸引年轻人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

(二)课堂教学形式逐渐单一化,利用各种平台的多媒体教学一枝独秀,使教学改革的道路越走越窄

有些学校自上而下要求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并提出具体的改革模式,使原本多姿多彩的课堂教学,形成了教学形式的单一化。有的学校要求所有课程必须使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每堂课都要求有课堂互动,每节课都要有详细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互动交流、课堂讨论等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时间的设计具体到分钟。虽然,要求教师在具体内容上有自己的特点,但是也要在教案中具体体现出来。一堂设计时间精准、内容丰富、整齐划一的课堂教学,看起来很有训练有素和团结向上的仪式感,形成了教学新的模式化。各种教学比赛、微课堂比赛、说课比赛等是以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的新颖性为评价标准,几乎千篇一律的是各种所谓教学创新形式的展示,教学改革成为时尚,忽略了教学形式的多元性。这样做所带来的后果一是不利于教师教学能力与特点的发挥。教师是极具个性化的职业,每位教师都应当具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与特点,教学比赛不应当仅仅是一种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展示,更应当是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下的多元化教学风格的展示;二是讲授课是理论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也是其它教学方式方法的基础,也是最能体现教师基本知识与能力的教学形式,不应当被轻视和遗忘;三是过多地强调教学形式的统一性,忽略了各类不同专业课程的特点,不利于专业和课程建设的发展。

(三)以“以学为中心”与传统教学问题

当前,高校课堂上很难看到单纯的讲授课教学模式,所言传统教学是以传道为内涵、讲授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式,体现着以教师主导下的教学理念,最能展示教师个性风采的教学模式。以学为中心则是以西方人文主义为宗旨的教学模式,体现了素质教育理念。目前,在高校“思政课堂”上,普遍都在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和利用高科技的现代教学平台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仿佛讲授一节课只用讲授法教学就是落后了。“以学为中心”理念下的现代教学改革模式,注重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学形式新颖,贴近学生,教学手段先进,多媒体展示丰富多彩,教学互动便利,视觉上图文并茂,符合学生审美意识,迎合学生的好奇心理,如果仅从教学形式的吸引力上说,以学为中心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确实应当对学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并且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在现实教学中依然存在着各种问题。一是从根本上说,教学形式对于学生的吸引力是有限的,并不能从根本上使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心之向往;二是精心设计和准备的课堂不利于展示教师的个性风格,也限制了教师课堂上的临场发挥能力,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较,更像是批量生产产品与手工产品之间的不同特点,手工产品的价值就在于不可复制的其独特性,因此,能够被更长江久的记忆和珍惜。现代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形式多样,但多大同小异,画面雷同,重视形式精制,缺少内涵差别,批量生产,时尚产品,极易淡忘;三是过多地强调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和对传统教学的矫枉过正,直接导致了教师注重教学方式而忽略对教学内容思想的深刻发掘,对于教学而言这是舍本而求末,对于教师而言不利于长远的发展;四是学校在一些具体做法上的导向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许多学校对于课堂教学的要求过于细致具体,教师经常忙于学校的各种教学材料的统一化要求,而没有充分的时间来进行专业学习和教学思考。近年来,各类教学比赛频繁,基本上是同一形式的现代教学模式,鲜见传统教学模式的参与,也少见学校对“思政课”教师专业知识理论的考核。比赛中,评价标准更多注重的是教学形式和手段的新颖性,由此教师也多追求教学形式的与众不同,很少用时间来读书钻研教材,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许多学校特别是层次较低的学校相对于日常课堂教学效果更重视比赛结果,教师也难以做到每堂课都达到比赛观摩课的效果。

二、对高校“思政课堂”以学为中心教学改革的思考

针对“思政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要回归教育初心。对于学校而言,初心就是培养人的问题,对于教师而言,初心就是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服务,摒弃一切私心杂念,反对一切教学改革上的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的建议。重点是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理念,以习近平提出的“八个相统一”为指导,提升教学改革的思想内涵,在形式与内容统一的基础上,推动教学形式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一)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根本,重要的是思想素质和专业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相对于教师处于设计、引领、组织和掌控课堂的主导地位的要求而言,更重要的是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理论水平的提高,因为任何教学改革都要教师具有与之相匹配的知识内涵。教师首先要有学识,其次才是方法。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真正兴趣,来源于对所学课程认识的提高,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吸引,“教学形式的改革创新固然重要,但内容为王的教学定律仍然是改革创新之本。[1],而课堂教学内容的吸引力,从根本上说,是取决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没有枯燥的课程,只有枯燥的教师,化枯燥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所向往的好奇世界是教师的教学境界。

“教学手段、方法和形式的创新要有对象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能一哄而上,千篇一律。在一个学校一个课堂有效的方法,在另一个课堂可能会打折扣。教育教学之所以是一门艺术,就在于教师能够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别进行有效的引导教化”。[2]目前,一些学校“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无论什么层次的学校、什么样的课堂和教学内容,都要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应当考虑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科、专业与课程等诸多客观方面存在的差异。所以,应当鼓励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是多元化,可以做到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上的殊途同归。对于实现教育目的而言,只有适合培养目标的最佳选择,而不在于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新旧之分。教学形式需要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学生而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质量,首要在于改善课堂状况,根本在于提高教师的思想内涵和专业素质。知识是客观存在的,教师是独一无二的,教师吸引学生的魅力应当在于其与众不同的个性教学风采。

(二)提高“思政课堂”教学效果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内涵的兴趣

以学为中心不应当是一切围绕学生转,也不是教师简单地为了迎合学生的兴趣降低理论课的思想内涵。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教师为了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从课堂导入到教学案例,从线上布置作业到线下的频繁互动,都会精心设计,以求生动新颖,这是必须给予鼓励和肯定的。重点在于吸引学生不是简单的迎合学生心理,而是启发学生学会思考,懂得欣赏思想之美,专业之精。为此,一方面,要求教师在以学为中心的理念下,注重教学形式的改变的同时,更需要不断持续地保持自身的内涵建设,改善知识结构,培育理论修养,精研专业知识,以及学习和掌握现代技术手段,把所教课程真正展示出其引人入胜的特色,应当相信每一门课程具有其与众不同的魅力。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论课的魅力在于欣赏其博大精深的思想之美和无与伦比的深刻影响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魅力在于感同身受地体验风云变幻的近现代历史,明白以史为鉴对国家和人生的重大意义,思修课的魅力在于深刻揭示人生真啼,人生天地间,领悟生命存在价值。另一方面,正确认识和看待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特征。从心理上说,大多数学生处于对事物的外在感兴趣的阶段,还不完全具备欣赏内在思想的能力,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从适应学生兴趣入手,吸引其关注力,这是改革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但是,止步于此是远远不够的,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把学生兴趣从外部吸引到内部,提高学生的对本课的鉴赏力,这正是教师的价值所在。从“思政课”来说,重在教学中的思想性和学术性的阐述,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动力就是培养学生对知识世界的科学好奇心,思想趋动才是真正的学习动力和源泉。

(三)注重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相结合,课上课下相结合

实践出真知,“思政课”是理论教育为主,它也是建立在人类实践基础上得出的与客观符合的科学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经过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考验的科学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总结,思想道德修养则是来自于对人民实际生产和生活实践基础上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则是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高度概括和理论总结。因此,实践是体验生活,更是亲身感受曾经的历史,实践才是“思政课”的灵魂。实践也可以是学习兴趣的来源,打动年轻人的心,感同身受,同理同情。“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的核心课程和灵魂课程,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科学性和现实性,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3]目前,许多高校的“思政课堂”实践课流于形式,组织同学参观纪念馆、博物馆等,拍照、录像、写个报道、发新闻,几乎是实践课的标配,然而,这远不是实现实践课的教学目的。实践课的应当是考察、参与、思考、创新的过程,在考察中感悟真实,在参与中启发思考,在思考中培养创新,在创新中学会担当和成长。目的就是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发展历史的艰辛,感同身受,无论在身体上和思想上都应当具有触及灵魂的作用。我们曾组织学生重走抗战路,两天徒步行走75公里,让学生在身体上感受前辈的艰辛。组织寻找抗日老战士活动,走访相关单位查找名单,深入居民小区进行家庭走访慰问,观察收集抗战故事和纪念品,了解老战士们的现实生活状况,特别是一些依然生活在贫穷条件下的老战士,同时,为老人提供必要的服务,让老战士感受社会的温暖。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比较深入地了解真实的抗战历史,接受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历史与现实问题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结合

一个事实是所言现代化教育理念和方法手段,如各种学习平台和多媒体课件,只是近几十年来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而在此前,从未有过这些的时代,也有属于那些时代的教育事业的辉煌,可见,对于方法和手段而言,每个时代都有适应自己的特点,并无高低之分。当前,高校教学改革多基于“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改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传统教育方法模式的落后,产生于中国大地的传统教育自然有其天然的合理性,只是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需要适应新的历史时代要求,培养其创新思想和活力,这是其适应国情的一面,但这也是高科技所不能取代的重要地位。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现代教学,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使命是不可改变的王道,二者更多的是教学方法上的差异。从现实看,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教学内容内在的吸引力,以及体现教师个人专业知识和能力,突出教师运用理论知识教化学生的作用,在注重教学上的说理性和表述上的深入浅出,逻辑严谨,条理清晰,更多地体现在教学内容中所蕴涵的思想魅力中,这也是传统教育中师道尊严的体现。以学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注重环境和形式对学生学习的吸引力,同时也要求教师的精心准备和设计。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理念是思想与方法上的统一,不可偏颇,如果教学改革只是注重于形式上的吸引学生,而忽略了理论课堂的思想性,或注重传统教育的说教性,而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都是不能实践理论课教学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因此,传统与现代教学的有机结合,取长补短,相辅相成,才是教育未来发展的正确途径。

从杜威最初提出的“以儿童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历经百年而常青,说明我们教学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重要的是如何使这崇高的教育理念在中国的大地上得以真正的发扬光大和创新发展。现实中一些学校和教师过于追求形式,表现的浮躁与急功近利,这也与我们当前的社会风气有必然的联系,需要时间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与进步,因为,改革教育不仅仅需要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的理念,更需要提高民族的素质与严谨求是的态度,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改革应当是我们国家走向更深层次文明的先行者。

猜你喜欢
形式思政理念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小议过去进行时
思政课“需求侧”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