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性修养的发展逻辑与系统建构

2023-10-19 14:08杨之林王鹤颖
关键词:党性修养共产党人党性

杨之林,王鹤颖

(大连海事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2023年4月3日,习近平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遵循。”突出问题导向、把握系统思维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组成,是中国共产党进行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中善用常用的基础性思想和工作方法。党性修养是党性理论的价值核心和伦理诉求。坚持系统观念,从整体上把握百年进程中党性修养的发生与发展,从结构上梳理党性修养各要素各层次间的思想脉络与实践路径,为推动新时代党性理论体系建构的协同创新提供重要的理论和现实启示。

一、从整体性上深耕党性修养的理论优化

党性修养的体系建设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根本指导,并在与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有机融合下,协调自身理论优化与创新,接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传承与发展,更好地回应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

(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指导

党性是现实的,具有实践性。1845年,恩格斯在《傅立叶论商业的片断》中首次提到了“党性”这一概念。由于“理论领域中没有党性”,思想上缺乏革命动力,处于“绝对平静”的状态,使得当时德国知识分子所鼓吹的“真正的社会主义”陷入思辨性,缺乏现实性,“丧失了最后一滴血、最后一点精神和力量”,也就“无法推动无产阶级并促使群众去思考和行动”[1]659。党性是革命的,具有阶级性。“唯物主义本身包含有所谓党性,要求在对事变做任何评价时都必须直率而公开地站在一定社会集团的立场上”。[2]363列宁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性的基本观点和立场,认为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要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指导,并从一定的阶级性同时站在某一阶级立场上理解党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就是坚持了党性原则。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指明了党性在哲学意义上的唯物主义基本立场,并将党性理论发展成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武器和重要原则。马克思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以整个无产阶级的共同利益为立场,并公开宣布而为之奋斗,坚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是党性修养的内在要求。虽然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确切地给党性一个明确的解释,但列宁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哲学上自始至终都是有党性的”[3]121。因此可以说,马克思恩格斯对唯物主义的发展,向前推进了对哲学上一个基本派别的认识,使得科学社会主义有了根本路线,无产阶级政党党性理论有了哲学道路。

对党性修养内涵进行理论优化,必须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毛泽东指出:“我们党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为基础的党,这是因为这个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最正确最革命的科学思想的结晶。”[4]1093-1094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的历史进程中,始终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性基础,深刻认识到党的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必然性和规律性,在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指引下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价值。

对党性修养内涵进行理论优化,必须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和人民性。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和现实作用,人民性是无产阶级先进性的鲜明立场。是否始终坚定不移地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能否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中国国情实际和时代诉求是考察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掌握是否牢固的重大问题,是回应广大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是否可靠的实践要求。

对党性修养内涵进行理论优化,必须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突出的理论优势,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生命力的内在机制。共产党人走出的这条与时代、实践和科学发展相适应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之路,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中国大地的有力回响。

(二)始终强调党性修养的中华传统文化特质

修养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概念。党性修养的理论优化扎根于中华民族的大地,汲取中国传统哲学的智慧,整体上呈现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国特色和大国风范。从方法论来看,“好学”“省察”“积善”“固本”形成了完善自我修养的重要环节。其一,中华传统文化主张个人实践生活来源于对学识的体悟。“好学近乎知”中“学”体现的是获得知识性的理解以及践行生命活动的体悟感受,以文化知识的能力积累,促成了对自身修养的提升。其二,“省察克治”之功在于严格剖析自己和纠正自己,修养者有自觉精神,就是通过发挥人的主动精神,在内心深处以内省、慎独的方式,加以克治。其三,“积善成德”重视对心的修养,尽心知心以兼济天下。《礼记·大学》开篇便提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又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自身修养的锻炼是根本,而后才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完善,至善是知内在修养的归结,也是行安国兴邦的归结。其四,“民为邦本”以对于民的价值的表现为各自价值的实现。由此可知,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自我修养体现为“以人为本”的主体自觉感悟,并将改善社会现实作为理想目标。

共产党人重视对“心学”的培养。“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保持人的本心,培养人的本性,以初心进行评判并实践修养的行为。为人民谋福祉,为民族谋复兴,是一代代共产党人砥砺奋进的初心和使命,也是对党性原则的高度概括。“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忠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识,是我党我军的红色基因和光荣品格,也是共产党人最根本的政治信仰和应有的责任担当。“知行合一”既是求知的方法,也是修养的方法。共产党人将“知”与“行”的关系运用到实践改革当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党始终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努力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觉悟和培养革命品质,将内省反思与听取他人意见相结合。以“吾日三省吾身”的方式,不断省视自己、总结自身,加强党性修养,提高自己的觉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心学”修养在于固本心、守初心、淬忠心、恒用心、齐静心。共产党人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由自觉自省、省察克治到兼善天下的大同理想,并在党性修养中创造性地转化为“不负人民”的终极目标,展现出党性建设强大的中国智慧。

(三)始终发挥党性修养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融通作用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共产党人百年来承袭而得的精神文化宝库。党性修养作为党性建设的根基,接续着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核心要义,传承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价值理念,凝聚起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民族力量,内化为一代代共产党人的修为涵养与精神品格。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丰富了党性修养的实践品格。党性修养的内涵是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传承基础上积累起来的。共产党人百年奋斗实践中,始终坚持党的信念宗旨,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信仰,坚守民族复兴的使命初心,在自我革命的红色基因传统中,在生死斗争和艰苦奋斗中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付出巨大牺牲,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实践品格,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从而以建党精神滋养民族党性,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作为共产党人践行党性修养的基本准则,为思想建党、组织强党、作风正党、制度治党提供历史之“基”和力量之“源”。

党性修养承接起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赓续发展。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百年发展反映着不同的时代课题,每一种精神的凝练都反映着特定时期共产党人立党兴党强党的鲜活品格。“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5]367-368,承袭着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价值导向,新时代党性修养被赋予了全新的品格和意涵。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中国精神的守正创新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引领传递。用党的实干兴邦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奋进图强拼搏果敢的民族认同感染人,用复兴中国梦的使命担当激励人,用与民同心开拓创新鞭策人,用礼法合治崇德向善教化人。在新的征程上,共产党人以时代为坐标,以自身的品格修养回应时代之问,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断续写新时代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荣光。

二、从结构性上协调党性修养的功能转换

共产党人锤炼党性的历史是始终围绕党的初心使命以及落实不同历史阶段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的实践过程。党性修养的理论与实践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持久的系统工程,党性修养的体系建设以理论修养、组织修养、作风修养、道德修养、纪律修养作为各个子系统的核心要素,形成了一个范畴链,揭示了党性修养的有机性和整体性。党性修养在党长期执政建设过程中,以子系统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进行各环节的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实现着党性修养体系各层次功能的更新完善,形成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一)理论修养是思想建党的精髓根基

保持党和党员的先进性,根本途径在于加强党内对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思想的主题教育,在于以历史主动性把握时代发展趋势,提升党员党性理论修养和治国理政才干,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一方面,要以史为鉴增强理论修养。理论学习是普遍且永久的,不仅要学习革命的理论还是要学习民族的历史知识,并以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加以批判的总结,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6]533。同时,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结合“古今”“中外”历史的发展,研究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探索史、奋斗史、创业史和发展史。另一方面,要与时俱进地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7]通过不同时期的主题教育活动,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伟大建党精神锤炼的思想认识,统一步调,凝心聚力,深谙其中蕴含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不断凝练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党性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形成以党的全面领导回应现实问题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指南。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本身就决定了党的思想建设需要与时俱进,理论修养的提升需要与时俱进。

(二)政治修养是组织强党的定力保障

“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是党的政治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和发展方向,是衡量党性修养的关键环节。

一讲对党和人民忠诚,拥护党的纲领,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二讲严明党纪,遵守党的章程,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三讲政治信仰,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思想统一,站稳人民立场,做好政治规矩表率。四讲政治能力,心系大局,居安思危,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五讲政治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战斗力,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习近平指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特征,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8]48严审新党员发展流程,细化基层组织队伍章程,明确共产党员标准,教育并提高共产党员的思想意识,以下基层、体察民情民意的方式对所有党员进行共产主义教育、整理基层组织队伍,提高党员的政治修养,是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前瞻性的坚实保障。

(三)作风修养是作风正党的实质要义

党风问题着力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对党的执政建设至关重要。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作风,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现实需求。研究现状、研究历史、注重马克思主义的应用,体现在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在百年奋斗中逐渐形成并确立的工作准则,是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观点的现实运用。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源于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是我党的生命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找到人民群众的现实力量,是我党纠错自证的关键。弘扬这一作风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与民情感互通,保民生促发展,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坚定不移地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提升党性修养的理论独创,是实现自我革命的具体体现,是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行为准则。善于坚持真理,总结经验,修正错误是党风建设的重要原则。以教育整改的方式提升党员的思想认识,对凝聚党内力量、解决党内矛盾起到重要作用。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以“三严三实”为新标准,继承和发扬党的传统优良作风,以新时期执政队伍建设的新要求,加强党性锻炼,实现新形势下党员的自我更新、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

(四)道德修养和纪律修养相统一是制度治党的时代要求

“修养是德性要求,规矩是刚性约束。”[9]道德修养是制度治党的重要标尺,纪律修养是制度管党的底线要求。坚持德性要求与刚性约束有机融合,推动道德修养与纪律修养的协同作用,共同构建新时期党性制度建设创新发展。

一方面,通过树立远大理想提升道德境界。有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就会有道德上的行为自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反映了中华千年文明传承而来的民族信仰,其中体现着“国家之德”的价值取向、“社会之德”的价值标准和“公民之德”的价值目标,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宏大精神世界和内在价值理路。国以“德”兴,人以“德”立。自觉践行时代所赋予的真理信仰和民族信仰,明忠诚于党、信仰如柱之“大德”,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之“公德”,严个人品德操守、家风家教之“私德”,是共产党员之理论自觉和文化自觉,是增强党性修养之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另一方面,依靠制度他律强化廉洁自律。以“法”之他律行“德”之自律,实现他律与自律的有机统一。制度建设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马克思主义政党特别强调通过严明的制度和细化的规矩来维护党内团结统一,勇担历史使命。通过完善党章党纪党规体系,落实阶段性决策部署是提升工作纪律修养的中心任务。持久性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常态化的党内监督和警示性廉洁教育是维护党员纪律修养的高度共识。恪尽职守、尽职尽责是党政全体成员职业操守和职业素养的具体体现,遵纪守法、为民谋利是党政工作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制度保障。

三、从协同性上把握党性修养的实践创新

新时代党性修养总体上强调个体党性与整体党性的共生性,人民与政党的一致性,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开放性,合力作用助推党性建设向新发展,显现出智慧党建体系与国家治理效能的协同共进。

(一)个体修养与整体党性的共生性

作为保持党员先锋性的价值追求,党性修养是共产党人从理论和实践上自觉地将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和原则要求转变为个人修养品质的外在显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来体现,党的执政使命要靠千千万万党员卓有成效的工作来完成。”[10]351新时期党性理论要正确处理好党员主体性与政党全局性之间的动态关系。每一位党员作为政党中的一份子,对整体的党性修养水平起着统领作用,党性修养强调个人在党性上慎独慎思谨言慎行从而达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所应该有的思想水平和道德境界,这是个人自觉的将一定的党性要求转变为个人党性品质的内在过程。党员个体的党性提升都符合甚至超过党的要求,那么党的整体党性就会形成一种合力,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将增强党员个体的能力素养贯穿到增强党性修养的全过程,把党性修养的总体提升放在党和国家工作的战略全局中去思考和把握,让党性修养伴随时代和人民共同诉求,服从并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凸显共产党人党性修养在新时代强党强国伟大实践中的基础性和主体性,有助于党员干部增强党性修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助于深化对新时期党执政规律的理解和把握。

(二)人民与政党的一致性

人民与政党的协同关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特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正确处理党群关系的双向互动,是新时期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制度创新和价值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的民主,是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实质性进展。从制度上倾听人民意愿利益要求,从体制上推行全民参与国家事务,将人民意愿放在首位并同国家意志联系起来。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系列理论成果,从求取人民解放、恢复中华,到实现人民幸福、振兴中华,再到全过程的人民民主、复兴民族伟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去解决社会物质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作为拥护、参加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现实性力量,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和最牢根基。“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11]66,这是党长期执政的根本所在。中华民族的每一次历史转折、每一次道路探索,都源于党性与人民性的辩证统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提出赋予了党性修养体系建设的实践新思路,开创了新时期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统一的发展新形态。

(三)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开放性

“我们的革命导师历来重视具体的历史条件,重视从研究历史和现状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指导革命。”[7]121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历史规律是推动党性建设开拓创新的必然要求,党对党员党性的要求从来都与党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所肩负的任务保持一致。革命战争时期,党的历史任务是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夺取民族独立解放。中国共产党必须在建立无产专政、实现民族独立过程中体现共产党人的党性,这一时期党性修养的主要任务在于提高党员思想修养,确立正确的思想路线,及时纠正党内错误的思想风气。建设改革时期,党的历史任务是把我国建设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时期党性修养的主要任务体现在注重制度建设,弘扬求真务实的优良党性作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党的历史任务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时期党性修养的主要目标在于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和实效性,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总之,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发展,中国共产党对于如何深化党性修养系统改革提出了很多新理解和新课题。这需要党员在遵循党的建设战略布局前提下,观察时代,把握政党自身状况的内在条件;把握时代,适应政党面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等外部环境;引领时代,加强品格陶冶,积极实现党性建设的良性发展,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性,来改造客观世界、推动党的事业发展。

猜你喜欢
党性修养共产党人党性
《共产党人》发刊词(节选)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弘扬抗联精神 加强党性修养
共产党人的感情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树立党章意识 加强党性修养
传承耀邦家风 增强党性修养
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几个问题(上)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