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路径研究

2023-10-18 04:31袁媽
文学艺术周刊 2023年16期
关键词:民歌民间音乐

袁媽

地方民间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传承与发扬。经研究表明,地方民间音乐具有凝聚当地族群力量,维系社会和谐的功能,正向效益显著。对此,需要采取多种保护措施,助力地方民间音乐的传承发展,使地方音乐走向国际,推动地域文化的繁荣昌盛。

一、地方民间音乐传承与发展的必要性

新时代下,加强地方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增强区域凝聚力,促进地区经济与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例如,刘三姐歌谣作为地方民间音乐对发源地有着巨大的社会功能。该地区人民的凝聚力与向心力较足,同时,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能有效助力经济建设。该地区人民通过歌曲沉淀的文化内涵,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地区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加强地方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生活在地方民间音乐繁荣的地区,人民具有高度的文化认同感,他们通过民歌、民谣进行思想交流,共同维护该地区人民的荣誉与生活。地方民间音乐具有教化大众的作用,其中蕴含的文化较为丰富,对后代教育意义显著。另外,地方民间音乐可能会成为该地区人民沟通的重要工具,通过这一工具解决争议,促进地区和谐、稳定。加强地方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塑造居民性格。地方民间音乐能代表当地人的性格,例如,陕北民歌粗犷的演唱方式,正代表西北人的豪爽、率真;而广西地区的刘三姐民谣,曲调婉转悠扬,歌声甜美,表现出当地人热情好客,热爱生活,纯朴的性格。在地方民间音乐不断传承、发展中,该地区人民的家庭趋于和谐,逐渐形成家族荣誉感。并且,地方民间音乐内容具有教育的作用,促进人们互帮互助,成长为优秀人才。

二、地方民间音乐传承与发展的现状

(一)发展模式有待改进

地方民间音乐由于地域色彩浓郁,传播范围有限,需要采取科学的发展模式,扬长避短,实现长远的传承与发展。部分地区急于求成,对地方民间音乐的特征了解不充分,导致发展空间受到挤压。对此,需要转变发展模式,推动地方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二)音乐价值有待深化

当前,地方民间音乐普遍呈现出理论研究不足,价值内涵不丰富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地方民间音乐的开发与保护手段不足,在地方民间音乐传承中,音乐开发角度较为单一,缺少综合性的设计开发,导致现代音乐元素的缺失,时代内涵不足,对音乐传承造成不利影响。

(三)教学人才储备不足

地方民间音乐传承者的培养是其发展的重要基础,地区相关机构对地方民间音乐的教育传承重视程度不够,人才培养工作不到位,导致地方民间音乐的教学人才不足。应该加强对学校音乐教师的培养,让他们学习与掌握地方民间音乐的文化背景、曲调、唱腔等方面知识,进一步做好地方民间音乐的教育传承。

(四)传播渠道有待开发

地方民间音乐的传播是其发展的重要途径,传播效率不足,无法获得广泛关注,地方民间音乐会面临濒危的风险。对此,地方民间音乐应主动融入现代传播模式,构建产业链,有利于促进地方民间音乐传播渠道的开发。同时,地方民间音乐的国际化传播速度较慢,需要充分借鉴先进例子,推动地方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

三、推动地方民间音乐传承与发展的路径

(一)有效依托生存沃土,拓展發展空间

地方民间音乐发展具有“本土化”的特点,在传承中,需要有效依托其生存土壤,不断扩大其传播,从而实现音乐的传承与发展。首先,根据地方民间音乐的特点,当地政府与文化艺术部门应加强配合,为其打造生存沃土,扶植文化事业发展。例如,阆中的表演唱《亮花鞋》,《亮花鞋》又称作“娘娘会”,“女人场”是阆中古镇的传统习俗。在每年的正月初一与二月初二当日,女人们会穿上自己绣的花鞋到娘娘庙去拜菩萨。同时,女人们围坐在一起“亮花鞋”,并共同推举花魁,在欢歌笑语中祈求风调雨顺,为当地居民带来喜庆祥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浓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地域文化资源,为开展新时代文艺精品创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丰厚的土壤。在此过程中,希望社会大众积极参与,努力还原地方特色。地方民间音乐的表演场所也是保证艺术原汁原味的重要载体,当地政府应积极配合,号召社会公益组织开展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教育行业也应积极配合,在当地将地方民间音乐纳入音乐课程中,保护地方音乐传承。其次,依托有利条件,组织开展“民歌大赛”,邀请专业主持人主持活动,丰富当地的音乐表演活动形式。

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局报送,阆中市文化馆、阆中市文化和旅游局、南充市文化馆共同参赛表演的《亮花鞋》荣获第十八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获奖作品以“亮”字破题,充分融合当地民族要素,结合特色的民歌小调,实现历史与现实的融合,彰显四川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

(二)加强理论基础研究,深化音乐价值

地方民间音乐永续传承的基础在于音乐价值的不断提高,通过加强地方民间音乐理论基础的研究,探索其内部价值,促进其传承与发展。首先,地方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对音乐文化进行挖掘。例如,陕北民歌传承地,专家收集、整理大量的资料,从多视域、多层次展开研究,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为传统的陕北民歌注入新内涵,深化其音乐价值。地方民间音乐理论基础研究中,高校为其提供人才资源,建立研究中心,对音乐资料、文献进行管理,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专家通过互联网技术,实时展现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时,陕北民歌对现代音乐的影响颇深,专家将与之相关的理论进行研究,在文化层面上不断丰富,为地方民间音乐的传承提供保障。其次,借助地方民间音乐理论基础的研究成果,充分融合地方民间音乐与现代音乐。例如,陕北民歌通过运用现代音乐元素、舞台表演效果发扬光大。其中最著名的是歌手阿宝,其在陕北民歌中融入现代音乐元素,在保留陕北民歌原味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为陕北民歌赋予更为深刻的内涵。最后,加强对地方民间音乐的开发保护与创新性保护。例如,理论研究过程中专家不断提炼陕北民歌的特色,展示其独特的魅力。陕北民歌在唱腔与标志性语言上具有浓厚的西北特色,因此,在开发过程中注意保护其音乐特征。而在音乐的节奏上,适当进行创新,融入现代音乐独特的乐器、舞台、灯光,使其创新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三)培养音乐教学人才,实现传承发展

音乐教师是重要的地方民间音乐传承者。若按照传统少年时期开始学歌、青年时期传歌、老年时期教歌这种模式则难以为继,传承效率较低,对地方民间音乐的发展不利。新时代,地方民间音乐进入校园,音乐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传歌,实现地方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扬。首先,根据地方特色,培养音乐教学人才,明确人才标准。例如,刘三姐歌谣传承地区,需要挑选歌师作为地方民间音乐传承者。歌师的挑选标准极为严格,不仅肩负着传承音乐文化的重任,而且是本民族重要的代表人物,是民族文化的人才精英。结合现代音乐发展情况,该地区学校也开始培养音乐教学人才,其筛选标准比歌师的标准稍低。例如,学校优化用人机制,对学历、教学经验与教学水平极为看重。部分学校老旧的用人机制被时代淘汰,演唱水平较高的教师教学水平不足,无法指导学生正确发音,严重影响刘三姐歌谣的传承与发展。学校领导主动面试应聘者,并要求教师进行试讲,在试讲中,学校邀请专家与老教师对教学效果做出客观评价,为学校筛选优秀人才。其次,筛选人才后,对其进行阶段性培养。学校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送教师到国外先进地區进行音乐学习交流,为刘三姐歌谣的传承提供基础。其中,某音乐教师学成归来后,将国外音乐、刘三姐歌谣与国内现代音乐相融合,促进刘三姐歌谣的长远发展。最后,学校对教学人才进行考核,对其学习成果进行检验。检验不合格的将采取辞退处理,保证地方民间音乐教学人才的质量,促进地方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四)推动产业链建设,扩大地方音乐传播

推动地方民间音乐产业链建设有利于扩大地方音乐的传播,提升其影响力。首先,组织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扩大地方民间音乐的传播渠道。例如,阆中南津关古镇的大型实景演出《阆苑仙境》,以民俗为源,以阆中古城为背景,嘉陵江为舞台,实景演出场面宏大,移动的舞台、流动的观众,营造的仙境唯美,让观众充分领略川北民俗文化的无穷魅力。随着《阆苑仙境》实景演出的产业化发展,带动了地区经济,向全国观众展现出这座古城厚重的文化底蕴。演出对南方地区的观众影响最深,商业效果十足。在此背景下,招商引资的效果良好,国家政策积极引导,建立四川省与国外文化交流渠道,形成产业链,扩大地方民间音乐的传播范围。其次,加强地方民间音乐的品牌建设,强化市场意识,促进地方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在企业的品牌形象建设下,形成良好的商业环境,促使越来越多的地区接受相关作品,扩大地方民间音乐的市场占有率。同时,互联网技术为地方民间音乐传播打通线上渠道,使更多人能够了解地方民间音乐,对地方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地方民间音乐传承发展的必要性进行分析,详细描述地方民间音乐的发展优势。同时,针对地方民间音乐传承发展的现状,采取有针对性的优化措施,通过有效依托生存沃土,拓展发展空间;加强理论基础研究,深化音乐价值;培养音乐教学人才,实现传承发展;推动产业链建设,扩大地方音乐传播等方式推动地方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促进地区文化繁荣。

[作者简介]袁嫣,女,四川阆中人,汉族,四川省阆中市文化馆副研究馆员,本科,研究方向为群众文化、地方音乐。

猜你喜欢
民歌民间音乐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音乐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穿花衣 唱民歌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