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早期和中期传统肖像画的面貌研究

2023-10-18 04:31陈李平
文学艺术周刊 2023年16期
关键词:李公麟肖像画人物画

明代早期的肖像画沿袭宋元以来的传统风貌,呈现细致性和写实性的特点,多出现帝王将相、文人士族的肖像画题材;明代没有设立画院,但是有宫廷画家编入锦衣卫被授予武职;明代的宫廷人物画主要发挥的是其宣教和政治功能,题材较为狭窄,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较少。

一、引言

明代晚期万历年间(1573—1620),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其所携西方文艺复兴绘画以及明暗、透视、结构等写实性绘画方法,对明代中期以前的传统肖像画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因此对明代早期和中期的传统肖像画面貌的研究便显得尤为必要。明代早期,宫廷绘画占据主要位置。洪武初年(1368),朝廷初建,朱元璋非常喜欢雄劲挺拔的绘画风格,朝廷便在浙江、福建等地征召各类画工。永乐年间(1403—1424)朝廷迁都北京,更是四处招揽前朝宫廷画家入宫供职,因此洪武、永乐年间宫廷绘画机构还处于初创时期,设置尚未完善,因此其肖像画的面貌仍然延续元代的旧貌。到了宣德、成化、弘治时期,宫廷画家队伍壮大,各类题材的绘画成就斐然,明代院体画进入全盛时期,画家戴进和吴伟是院体画家中的先进代表。戴进是个人物、山水全能型的大画家,以其为代表的“浙派”成为明代早期最大的画派。明代宫廷画家多供职于武英殿、仁智殿等处,归太监统一管理,因此明代宫廷画家就其地位而言与历代院体画家相比较为低下。商喜是明代早期人物画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明宣总行乐图》是其重要代表作品。刘俊和谢环也是明代早期重要的人物画家,明宣宗朱瞻基也是非常优秀的人物画家。

二、明代早期的肖像画面貌研究

(一)明代早期的肖像画整体面貌

明太祖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推翻元朝,于1368年建立的明朝在绘画方面继承了汉族的文化传统,仿宋朝设立专门的绘事机构,网罗天下英才,这些英才于永乐后多编入锦衣卫授予武职。由于锦衣卫恶名远扬,文人画家多不愿加入。洪武和永乐两朝画院的体制尚未完善,并且明朝采取高压统治,采用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极大地禁锢和限制了文学、绘画发展,甚至出现画家遭到惨烈处决的情况,但从宋代兴起的文人画没有受到更多的限制和破坏,保持了相对繁荣的局面,整体来说人物画发展态势不及花鸟山水画。但肖像画在明代占有重要地位,洪武年间沈希远,陈遇、陈远兄弟等均被召入画院为写御容,潘天寿《中国绘画史》云:“传神,亦人物画之一种。明初,传神作家,如陈遇、陈远、孙宗文、沈希远等,均被征写御容,而得愿遇。其余如王直翁、胡秋碧、陈敬止、周孟容、陈為、唐宗祚、朱月鉴、萧于乔、萧于京、陈现、姚继宗、吴纯、王纶、刘昌叔、张靖、蔡世新、陆宣、林旭、欧阳远观、史政等,均以传神闻名一时。”明代早期的人物画家有刘俊、商喜、朱瞻基、戴进和吴伟等,这个时期的肖像画面貌继承了南宋院体画派的风格和特点。元代没有设立画院,繪事由画局统筹管理,科举考试制度也一度废弛,虽然如此元代肖像画还是显示出了非凡实力,代表画家有王绎、赵孟、钱选、朱德润、刘贯道等人,在写真传神方面王绎尤其出名。

(二)明代早期的肖像画代表作分析

1.王绎《写像秘诀》

王绎《写像秘诀》云:“凡写像,须通晓相法。盖人之面貌部位,与夫五岳四渎,各各不侔,自有相对照处,而四时气色亦异。彼方叫啸谈话之间,本真性情发见,我则静而求之,默识于心,闭目如在目前,放笔如在笔底。然后以淡墨霸定,逐旋积起,先兰台庭尉,次鼻准,鼻准既成,以之为主。若山根高,取印堂一笔下来;如低,取眼堂边一笔下来;或不高不低,在乎八九分中,则侧边一笔下来。次人中,次口,次眼堂,次眼,次眉,次额,次频,次发际,次耳,次发,次头,次打圈。打圈者,面部也。必宜如此一一对去,庶几无纤毫遗失。”

其对于写像的技法步骤已经有了成熟的理论体系,也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而来。王绎的方法是“目识心记”“成竹在胸”,观人之状态、神情、特征默然记之于胸中,然后用墨笔罢之,也就是用檀木条反复勾出形象的基本造型轮廓,然后用墨一遍罢形而成。人物画种类出现尤其之早,有“九朽一罢”之说。王绎作品《杨竹西小像》中杨竹西是由王绎执笔,补景却为元四家之一的倪瓒,据款“杨竹西高士小像,严陵王绎写,句吴倪瓒补作松石。癸卯二月”,可知此画创作于元至正二十三年,即公元1363年。杨竹西为宋至元的移民杨谦,也是王、倪二人的挚友。此幅作品基本为白描手法,稍敷淡墨,人物以钉头鼠尾线描的表现方式作衣裙的形体结构及衣纹巾帽的穿插关系,人物头部巾帽重墨勾线以中墨罩之,脸部以微毫细腻清楚地表现出五官及形体精要结构,营造出杨谦淡定从容的微笑;腮胡及长须用细毫勾出,疏密有致、错落舒展;大长线勾出长服外轮廓及折叠形体关系,衣领、袖口、衣边及履鞋处以淡墨统罩,手持长杆,做站立状;眼睛非常有神,眼角细纹执微豪准确勾出,眉间颧骨清晰可见,长须之下嘴角微微上扬,所谓“传神之难在目。

顾虎头云:‘传神写影,都在阿堵中,其次在颧颊”“凡人意思各有所在,或在眉目,或在鼻口。虎头云:‘颊上加三毛,觉精采殊胜。则此人意思盖在须颊间也”。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此画人物衣帽间依稀有作草图的痕迹,体现了传统人物画的作画步骤。

2.王绎对传统的继承

明代早期的画家多追溯宋绘画面貌,《杨竹西小像》取法于李公麟,人物表现方式与李公麟的《五马图》《兔胄图》等有异曲同工之妙。“李伯时,宋画人物第一。专师吴生照映前古者也。画马师韩幹,不为著色,独用澄心堂纸为之……作天王佛像全法吴生……又见伯时摹韩幹三马,神骏突出缣素,今在杭州人家。

使韩复生,亦恐不能尽过也。”由此可见,李公麟学习唐人吴道子和画马名师韩幹多矣。那么元人王绎等名家也学李公麟多矣,可见传统人物画的传承脉络是清楚明朗的。王绎的方法是取自前人,也就是中国传统肖像画历久弥新的画法,从先秦楚文化开始,从中原到塞外,从墓室到寺观壁画,人物画都是占据主要地位,那么人物画的画法当然也就形成了以文化形式出现的一种相对固有的面貌,这些面貌被称为吴带当风、胡貌梵相、周家样、秀骨清像、莼菜条等。当然在人物画中画家的名称也可以发展成为一种文化符号的代指,比如李龙眠(李公麟)、赵松雪(赵孟)、陈老莲(陈洪绶)等。传统的人物画有着极大的传承性,唐代吴道子经常采用的一种壁画粉本小样“朝元图”,传到北宋时也成为最主要的一种构图样式,包括传到元明时期也是最主流的内容和表现手法,山西芮城的永乐宫壁画,以及山西大量的寺庙壁画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也可证明宋人在人物画、寺观壁画上多继承唐人的样式手法。当然无论是朝元图也好,莼菜条也罢,都是遵循传统人物绘画的固有画法加以吸收和借鉴而自出机杼,如李公麟“绘画集顾、陆、张、吴,及先世名手之所长,而自成一家”“士大夫以谓鞍马逾韩幹,佛像可进吴道玄,山水似李思训,人物似韩滉,非过论也”,也是事实。

3.陈远的肖像画

陈遇、陈远兄弟是洪武初年被召入画院为皇帝画御容的画家,这时的宫廷画家压力非常大,处境也是非常危险的,绘洪武皇帝的容貌对于画家来说是具有挑战性的,比如洪武初年被召入画院的画家赵原和盛著因所画“不称旨”丢了性命,其危险性可想而知。陈遇的作品目前我们尚未发现,陈远的《罗汉图》与明人所画的太祖画像在手法上与传统肖像画的手法一致,都是先勾墨线后以墨线染色,人物面部以分染和烘染相配合,最后罩染和调整,这是传统画法最典型的特征。

在作人物肖像画中,明代之前的传统应是王绎“写真古诀”八格解、三庭解、五配三匀解所罗列的具体操作之法,如三庭解:“发际至印堂为上庭,印堂至鼻准为中庭,鼻准下一笔至地角为下庭,谓之三庭。”清人蒋骥《传神秘要》、丁皋《写真秘诀》等对于肖像画都有很具体的总结。

陈远《罗汉图》描绘大忍尊者罗汉眉开眼笑,非常生动,从其鬈发和胡须以及五官特征来看,大抵不似中原僧人相貌,大耳垂肩,耳环作装饰,红袍着衣,手拖葫芦似在传法。另外两幅明太祖像,前一幅似乎非宫廷画师所为,反过来说如果不是宫廷画师那么民间画师接触太祖皇帝的概率能有多大呢?就算是临摹作品作为供奉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的。前后两幅都是惟妙惟肖、非常写实,勾线设色,细节生动真实,明太祖脸上的痣就可以证明,尤其是脸的造型可谓栩栩如生。三幅作品在技法上都遵循了元人王绎所总结的传统方法,脸上无明显的凹凸之处,亦看不见任何光影的影响。

三、明代中期的肖像画面貌研究

(一)明代中期的肖像画整体面貌

明代中期院体画逐渐呈现衰落的状态,同时兴起的文人画和吴门画派渐占据主流。文徵明是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吴门画派的主要人物多是其门下弟子或亲朋子侄。文徵明是人物、山水、花鸟、书法皆能的画家,在明代中期影响极大,成为中国绘画史、中国书法史上的核心人物。吴门画派的另外两位画家也是影响非凡,唐寅和仇英皆出身于下层社会,同师法南宋院体画的周臣,同样唐寅也是人物、山水、花鸟、阁楼无一不精、无一不妙的多面手,人称“江南第一才子”,其《王蜀宫妓图》是明代仕女画的重要代表作,其“三白法”是继承传统的精华。仇英文学造诣不高,工于重彩人物绘画以及青绿山水,严谨细腻,雅而不俗。其代表作《秋原猎骑图》是明代中期人物画的典型代表。明代中期人物画面貌较之明代初期相对精细,对人物的内心和外貌的刻画和把握更加细致入微。明代中期的绘画相对宋元有变化又另有新貌,尤其是人物肖像画,更加注重士大夫阶层肖像画的描绘,功用性逐渐提高。在绘画形式和手法技巧上,虽有一定变化,但终究还是在传统肖像画的框架之内。

(二)明代中期的肖像画代表作分析

1.吴伟《铁笛图》

吴伟的人物作品《铁笛图》《歌舞图》,唐寅的《王蜀宫妓图》、刘俊的《刘海戏蟾图》,谢环的《杏园雅集图》《香山九老图》,均为明代中期肖像画代表作,尤其吴伟乃是明代中期“浙派”仅次于戴进的人物,生于明天顺三年(1459),湖北江夏人,历经五朝。其弱冠流寓金陵,于十七岁时入南京,以画谋前程,得到诸多名士赏识,由于其年纪尚小,遂被称为“小仙”,二十岁左右游京师,才华横溢,被召入画院后授予“锦衣卫指挥使”之职,何乔远《名山藏》云:“宪宗召授锦衣卫镇抚,待诏仁智殿。”孝宗时,他被第二次召入宫廷授予“画状元”。

吴伟的人物画风格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承顾恺之、李公麟的工笔白描,属于细笔画;另一种是源于吴道子、梁楷的简劲写意画法,属于粗笔画。《铁笛图》是其二十六岁时所作,表现杨维桢与侍女调弄铁笛的场景,属于细笔作品,取法李公麟,得李公麟深白描笔法之精髓。王宠题跋就足以证明:“龙眠居士作白描已入神品,五百年来罕见其俦,小仙突起独能与之颉颃,第令龙眠复生,亦当许之入室,孰谓古今人不相及哉?”《歌舞图》是其晚年白描画的代表性作品,出于李公麟法又独具个人特色。

2.唐寅、刘俊肖像画

唐寅生于明成化六年(1470),绝顶聪明却又一生跌宕,工于书画、诗词,其聪明才智在1514年处理和宁王朱宸濠的关系时就可见一斑,宁王图谋不轨,他却能装疯卖傻脱离宁王,可见高明。他的人物画注重勾线设色,《王蜀宫妓图》便是他的精品。在仕女臉部以白粉烘染额、鼻、颊的“三白法”,继承了唐宋以来张萱、周昉、周文矩的仕女造型,又有其柳眉、小眼、樱唇的时代风尚,刻意描绘了弱不禁风的女子情态。整幅画线条从头上的花髻到脸部,再到衣纹,劲秀细劲,流转自如。

明代早期刘俊的《刘海戏蟾图》中人物面部和明代中期的《货郎图》在画法上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谢环的《杏园雅集图》和《香山九老图》在人物肖像的处理手法也采用上述传统方法,以勾线为主,并施铅粉拖白色底,后敷染颜色。

四、结语

综上,明代早期和中期肖像画遵循的是唐宋以来的传统人物肖像画技巧以及制作流程。唐宋以来传统人物肖像画技法和作画步骤及流程和工具材料都有序流传,王朝的更替并没有阻断文化和工艺技巧的传承,王朝虽然是灭亡了,但艺术家和学者同时进入了新的时代中去,历来如此。比如北宋灭亡后年近八十的李唐成为南宋北派山水的代表人物;宋人李公麟、武宗元等承学唐人吴道子;元人王绎、赵孟等人又承学于李公麟、武宗元;明人又学元人并且继承了唐以来的传统,如此陈陈相因,传承有序,生生不息。

[作者简介]陈李平,男,汉族,甘肃人,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新疆艺术研究所研究部干部,研究方向为美术、书法研究。

猜你喜欢
李公麟肖像画人物画
宋 李公麟 五马图卷
李公麟《五马图》首度公开亮相
古代肖像画为何千人一面
糟糕的肖像画
本期拉页
小丑的肖像画
坚持不懈的李公麟
陆俨少人物画谱(九)
陆俨少人物画谱(二)
独特的肖像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