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画银钩藏雅韵,粗微浓淡漫馨香

2023-10-18 02:26吕晓影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3年38期
关键词:柳公权赵孟頫墨色

吕晓影

画家用笔留存缤纷世界,文人用笔揣摩人间灯火,书法家则用笔赋予文字生命。笔走龙蛇,铁画银钩,一撇一捺间,尽显文字的灵魂。

书法的基本定义

中国书法艺术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语出《书林藻鉴》)。而汉字书法,最能集中体现一个人的精神气质、文化修养等素质。无论是单字成幅还是多字组合成幅,对于运笔的力度,起、承、转、合、收笔等技术的掌握配合,都必须做到适宜得当,要能引发和给人以观赏的乐趣,素来有“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之美誉。

书法的演变历史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从甲骨文、金文演变为大篆、小篆、隶书,再到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商至秦末——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再到秦汉王朝,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带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此时,各种书体相继出现,有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简帛朱墨手迹等。其中,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字体在数百种杂体的筛选淘汰中逐渐定型。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差异很大,是发展经济文化的一大障碍。秦始皇统一国家后,丞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的。秦代是继承与创新的变革时期。《说文解字序》说:“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基本概括了此时字体的面貌。由于李斯的秦之小篆,篆法苛刻,书写不便,于是隶书就出现了。“隶书,篆之捷也”,目的就是为了书写方便。

两汉时期——主要有两大表现形式,一为主流系统的汉石刻,一为次流系统的瓦当玺印文和简帛盟书墨迹。书法艺术的繁荣时期是从东汉开始的。最早的书法理论的提出者是东西汉之交的扬雄,而第一部书法理论专著则是东汉时期崔瑗所著的《草书势》。

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书法进入北碑南帖时代,以无名书法家为主流,继承了前代书法家的优良传统,为形成唐代书法百花竞妍的局面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唐朝时期——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达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谓“书至初唐而极盛”。唐代墨迹流传至今者也比前代多。整个唐代的书法,对后世的影响远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

宋至明中——如果说隋唐五代的书法是求“工”的体现,那么到了宋代,书法开始以一种尚意抒情的新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到了元代,书法的特征是“崇尚复古”,成就大者依旧在行书或草书方面。明代书法则可分成以下阶段:1.明初书法“一字万同”,“台阁体”盛行。2.明中期吴中四家崛起,书法开始朝着尚态方向发展。3.晚明书坛追求大尺幅、震荡的视觉效果,侧锋取势,横涂竖抹,满纸烟云。

明中至清——明末书坛狂放不羁、愤世嫉俗的风气在清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

近现代——在书坛走向多元化的今天,书法艺术升华到了观念变革的高层次,无疑是向前迈了一大步。

书法的形态审美

整体形态美。中国字的基本形态是方形的,但通过点画的伸缩、轴线的扭动,也可以形成不同的动人形态。结体形态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书法意趣的表现需要;二是书法表现的形式因素。就后者而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为书体的影响,如篆体取竖长方形;二为字形的影响,有的字是扁方形,有的字是长方形;三为章法的影响。只有在上述两类因素的共同支配下进行积极的形态创造,才能创作出美的结体形态。

点画结构美。构建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指各种点画按一定的组合方式直接组合成各种美的独体字或偏旁部首。一种通过将各种部首按一定的方式组合成各种字形。中国字的部首组合方式无非是左右式、左中右式,上下式、上中下式,包围式、半包围式这几种。依照的原则是比例原则、均衡原则、韵律原则、节奏原则、简洁原则,等等。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比例原则,对点画结构美非常重要。

墨色组合美。墨色组合的艺术性主要其组合的秩序性。书法结体的墨色组合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对背景底色的分割组合,人们常说的“计白当黑”就是这一方面的内容。二是点画结构的墨色组合。从作品的整体效果来看,不仅要注意点画墨色的平面结构,还要注意点画墨色的分层效果,以增强书法的表现深度。

书法的集大成者

王羲之:天质自然,丰神盖代

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素有“书圣”之称。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世人常用曹植《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称赞王羲之的书法。其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欧阳询:不择纸笔,皆能如意

欧阳询,字信本,唐朝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善书法,故又称“大小欧”。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于初学者,号为“欧体”。代表作包括《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所写的《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颜真卿: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

颜真卿,字清臣,出身琅琊颜氏,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體”楷书,对后世影响极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柳公权:书贵瘦硬方通神

柳公权出身河东柳氏,为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状元。柳公权工于辞赋,擅长书法。其书法初学王羲之,后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去粗取精,自创出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行草有《伏审帖》《十六日帖》《辱向帖》等,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传于世。

赵孟頫:绘事拟圣,墨妙入神

赵孟頫,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晚期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尤以书法和绘画的成就最高。赵孟頫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董其昌:颜骨赵姿

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出身贫寒之家,但在仕途上春风得意。董其昌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他对自己的楷书,特别是小楷相当自负。董其昌虽处于赵孟頫、文征明书法盛行的时代,但他的书法并没有一味受这两位书法大师的左右。他的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用笔精到,始终保持正锋,少有偃笔、拙滞之笔。章法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分行布局,疏朗匀称,力追古法。用墨也十分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

猜你喜欢
柳公权赵孟頫墨色
无色中的有色——李立扬诗歌中的中国画墨色之美
柳公权戒骄成名
如何使墨色有变化
柳公权拜师
赵孟頫《汉汲黯传》
赵孟頫《吴兴赋》(局部)
赵孟頫《胆巴碑》集锦( 上)
渴望
赵孟頫与赵体概说
胶印机墨色智能控制技术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