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建明
我的姥姥不识字,但一辈子爱惜书,喜欢读书人。
三岁时,我跟着姥姥,住在姥姥家那个明代建的砖窑里,姨姨、小舅舅都在上小学。砖窑土炕对着墙竖放的是姥姥的木衣柜。在衣柜上层右侧,整整齐齐地放着一摞书,是姨姨舅舅们的课本。我看见姥姥在拾掇她的衣柜时,总是小心翼翼地整理书。有一次,我看见一本书的封面上,有一个人高举拳头,对着一面挂在树上的红旗。绿树、青山、白云,特别是举拳头的人那种庄严肃穆的表情,一下烙在我心里。那年,我还小,不识字,不知这是本什么书。
村里跟姥姥年龄相近、我都叫姥姥的妇女,见了我的姥姥都叫“石止的”。邻村石止是姥姥的娘家,跟着姥姥几年,我以为“姥姥”就是名字,从没想过姥姥还有其他名姓。姥姥和诗人艾青的“保姆”大堰河一样,“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
姥姥爱干净,手巧,勤快,厨艺高超。村里办食堂时,她去做饭;后又去村里的学校做饭。姥姥说,她爱看老师教书,学生念书;书声琅琅,就是她心里的艳阳天。在姥姥心目中,天下头等的事,就是读书。大舅舅厌烦上学读书,被姥姥往学校赶时,他打着口哨,身后还跟着一匹摇头摆尾的小黄狗。他坐在教室听课,他的爱犬卧在教室门口等他,等得不耐烦了,就闯入教室找他。学校老师上门,“告诉一下刘林管同学的情况”,姥姥差点气死。兴起“赤脚医生”时,村里送我姨姨去县卫生学校上学。爷爷下城探望,回来告诉姥姥:星期天,他是在学校教室里找到姨姨的,“你们林梅拿着书看哩”。小舅舅考上中学,学习成绩好,姥姥寄予很大的希望,但是,上到初三,学校停办,只得回村务农。小舅舅年龄大了,有媒人说亲,就和我们村的一个姑娘订亲了。姥姥爱惜书,连带重视所有写在纸上的字,认为这是世间诚信的依据。她让我找人写一份订亲帖,怕媒人嘴上的话不牢靠。我登门请毛笔字写得好的樊学爱叔叔,樊叔叔微笑着答应。
我到了上学的年龄,回到我们家,离开了姥姥。没几天,姥姥赶来,吃饭时还端着碗喂我。那是个深秋,有丝丝凉风,在一棵老枣树下,姥姥喂我吃饭。在我们家的日子,姥姥给我的课本做了书皮儿,是以她做鞋的工艺,先打好糨糊,用布裱褙剪裁,外层是雪白的纱布。直到今天,姥姥给我专门制作的软精装书皮儿,我当年接到手上时温软的手感,还在心里。
上学后,我经常利用节假日一人跑到姥姥家。有一次,砖窑里就我和姥姥俩,我看见灶台碗橱上有一张卡片,拿在手上看,见写着“张书香”的名字,是生产队发的工分卡。我一下子乐了,高兴地说:“姥姥,我知道您的名字了!”不识字的姥姥,竟然叫“书香”!
我们家,祖上亦农亦商,不是书香门第,没听说出过读书人;我却爱读书,以读书、编书、写书为职业,现在有一屋子书,住在书房里。要问我這一屋子书的源头,寻根溯源,源头就在我姥姥的衣柜里。
(选自《文汇报》2021年5月26日,有删改)
思考
1.阅读全文,分析作者为什么说“我”的姥姥“一辈子爱惜书,喜欢读书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三段写大家都叫姥姥“石止的”,而“我”以为“姥姥”就是名字,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下文,体会画线句子中黑体词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