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分析网络语言的社会内涵

2023-10-18 08:07曹保顺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3年39期
关键词:用语语言

曹保顺

现象整合

1.不规范用字、用词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互联网成为公众主要的表达平台,网络不规范用字(词)现象越发凸显,这不仅引发交流障碍,对汉字文化的传承也造成了负面影响。重视互联网平台语言的使用,纠正网络字(词)使用的不规范现象,营造使用规范字、维护汉字文化的社会氛围,对于守护汉字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有着重要意义。互联网平台中不规范使用字(词)的现象主要包括:(1)误用繁体字、异体字、异形词。(2)混用或错用字音、字形、词义相近的字(词),如“的”“地”“得”的误用等。

整理互联网平台出错较多的字词(括号中为正确写法),前20名依次是:帐(账)号、米(美)国、莲(连)花清瘟、妳(你)、座(坐)落、戮(勠)力同心、好象(像)、岀(出)、沒(没)、內(内)、彷(仿)佛、愛(爱)、台帐(账)、架式(势)、按耐(捺)不住、颤(战)栗、过份(分)、來(来)、笔划(画)、線(线)。其中,帐(账)号、莲(连)花清瘟等,属于误用形近别字;颤(战)栗、架式(势)等,属于误用读音相近的字。另外,互联网上还存在为表达其他含意而故意使用不规范字的情况,如“米(美)国”源于网友模仿日本对美国的称呼。目前该类特殊用法在网络平台上已具有一定的流传度。

2.网络新词、热词

《新华字典(第12版)》中增添了包括“点赞”在内的100多个新词,还增补了“卖萌”“晒”“拼车”“拼购”等50个字词的新义、新用法。这些“网感”十足的新词新用法,不仅代表着当下人们的生活状态与精神面貌,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如“点赞”体现出了社交空间的线上拓展,“晒”字细致入微地刻画出了时代情绪,“拼购”反映了新型电商消费方式的流行。

这些新词、热词,既反映了社会新风尚,也折射出了汉语的独特魅力。新奇有趣的网络流行用语总能给我们带来新的感受和惊喜,网友的妙手偶得、灵光一现,便成为了全民广泛使用的风趣表达。比如吃饭时观看视频或聆听音频,這时,音视频内容成为了佐餐的“下饭菜”,因此被网友形象地称为“电子榨菜”。网络新词本质上体现的行为和事件也许并不算新奇,但这些新鲜的表述,体现了当代年轻人的生活风尚和精神需求,也让人深切感受到中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许多网络热词甚至早已走出国门,在海外汉语文化圈中被广泛使用,成为世界了解中国、中国连接世界的一个窗口。

现象分析

引导考生关注时代与社会,使之与时代主旋律共振,积极进取,培养社会正能量,这是近几年高考语文考查的方向。对于网络语言,考生可从肯定、否定及辩证分析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

从肯定的角度,可从以下几点来思考:(1)网络语言是一种社会的直接反映,它更口语化,比较生动风趣、活泼简洁,个性化强。(2)网络语言中包含着的大量流行词、新句式、新用法,在简化语言的同时也为其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时代感。(3)将网络语言与古典成语诗词作简单对比,不仅忽视了网络语言在丰富形态和互动上的长处,也不利于准确地归纳现代人的语言表达状况。

从否定的角度,可从以下几点来思考:(1)网络用语确实存在缺乏文化内涵的问题,很多习惯于使用网络用语的年轻人,语言词汇越来越贫乏。这个结论虽然草率,却指出了语言发展的时代阵痛。(2)网络语言不仅使我们的语言能力退化了,也使我们的思维钝化了,网络聊天“短平快”的交流方式使人懒于注重语法逻辑和遣词造句,造成了思维惰性。

从辩证分析的角度,可从以下几点来思考:(1)文明的社会有自我净化的功能,人们也具有择优除劣的能力。(2)语言是开放性的,它不是生产一件产品,能规定尺寸、大小,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不断变化是绝对的,规定性是相对的。(3)全媒体时代有了更多元的方式帮助我们表情达意,整体来看是一种社会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怎么使用它。对于新生事物,我们要有开放的心态。

拓展延伸

近年来,网络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些有创新价值的“网言网语”获得了社会认可。“点赞”“刷屏”等词语被收入《新华字典(第12版)》。有人认为网络用语虽然存在大量不规范的现象,但也有不少字词的用法冲破“次元壁”,给予时代更丰富的表达材料。而有人认为,网络语言的广泛流行,导致“语言贫乏”。你如何看待如今的网络语言使用现象?

【运用示例一】

古人儒雅,门牙缝里呲出的都是诗意,“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听起来要多凄苦有多凄苦;今人随意,满口“宝宝心里苦,但是宝宝不说”。有人认为我们越来越不如古人“能说”了,但我觉得是我们的脑洞更大了。

“呵呵”早已不是从前的那个“呵呵”了,“呵呵”本是一个表示笑的象声词,但在现代网络用语中它却摇身一变,成了“冷淡、无感”的代名词。放眼望去,现代词语和过去最大的不同,就是其联想意丰富了,而且时常是与原意南辕北辙。现如今,你说上一句“呵呵”,对方马上心领神会,拍屁股走人。更有趣的是,现在的网络用语都自带“身份背景”,比如“真香”,是饭真香的真香,还是花真香的真香?都不是,“打脸现场”才是它的真身。如果看过这个形容词的来源视频,就不难发现其形象之处。现代词语的联想意更像是一套年轻人的暗号,人们“手动”在词语的本意上增加了更多的联想意,让聊天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古人多数才高八斗,张嘴就来的诗情画意我们羡慕不来,但我们当代网络用语脑洞大开的表达方式也十分清新脱俗,直接且形象的“网言网语”让生活越来越可爱!

——河北辛集中学王可欣《你才高八斗,我脑洞大开》

点评

考生对当今网络用语持肯定观点,“你才高八斗我脑洞大开”的观点新颖别致、诙谐幽默。考生从词语丰富的联想意、语言的有趣以及不同于古人的语言表达方式分析议论,思路清晰,立意别致。

【运用示例二】

沉舟侧畔千帆过。传统语言不是沉舟,但并不妨碍它身侧千帆竞发、新语频出。归根结底,古今语言都是汉语。

时代发展,社会变迁,语言也在不断变化,现在新事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自然不能照搬老一套。表达方式要与生活方式相适应,能表达情感、满足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需求。谈吐斯文、端着“文腔”,确实优雅,但如果不分场合地滥用,就容易贻笑大方。去别人家做客,受主人邀请一起吃饭,先道谢再推辞已足够,这时说一句:“您爱惜赐饭,原不应辞,无奈家有杂务……”给人一种卖弄知识的感觉。白话文推行至今,给生活带来许多便利,如果又进行“复古运动”,那么前人所做的努力或将毁于一旦。

文白不同,区别对待。古代那些优秀的、称为典范的诗词歌赋中,少有寻常百姓所作。古代随便找一人出来,他说的话未必比今人“有文化”。现代也不是没有优美的辞藻、生动的刻画,只是实在没有必要时刻引经据典。网络语言在表达所思所想时,同样贴切,各种网络热“梗”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网友对生活的感受,轻松诙谐、易于理解。这些调侃并没有把传统文化推开,而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古今距离,如“你咋不上天”译作“阁下何不同风起”,富含“土味”又有趣。

语言被创造出来时已注定其不可与交流剥离的特点。时间大浪淘沙,积淀文化底蕴,将它作为主根,“新语”作为新生根,向更深、更远处探索。没有什么是永恒的,“网言网语”在以后也会成为后人的传统。古今文白都是汉语,都是文明延续的手段。何必分裂整体,使它的“小零件”相互对立呢?

——河北辛集中学景含笑《留旧迎新话语言》

点评

考生对古今语言进行辩证分析,既没有否定古人表达,也没有否定当今网络用语,而是从多方面、多角度充分地论证了中心论点“古今文白都是汉语,都是文明延续的手段”。语言简明生动而不乏幽默,在严谨的论证过程中增添了一丝趣味,古语新言巧妙搭配的阐述也体现了考生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其文化素养的积淀。

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网络平台上有个“我们都是拖延症”小组,许多人在这里搜罗、分享各类“治疗”方案。有网友自嘲:“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也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回避困难的时间越长,付出的代价就越大。”无数畅销书也都将拖延症视为必须被治好的“病症”。

然而,拖延症或许根本就不是一种“病”,也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可怕。拖延症的出现和流行,或许和时代的变迁以及社会环境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应该更理性地看待拖延症——它是对新环境下劳动模式不断转变的生动反映,并不意味着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比前人更懒惰、更颓废。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你的体验或感悟,与同学或老师交流你的经验。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導航

“拖延”不是一个褒义词,对其正常的态度应是批判和否定。不过,如果我们对“拖延”这个词进行特定的条件限定,也可以将其转化到积极的方向。比如,没有按照自己的预期时间点完成任务,或者是拖到截止日期前才匆忙开始着手处理学习和工作,最终结果是在最后期限之前勉强完成。或许,这一行为本身没有造成太大损失和滞后,但确实严重影响到了自己的主观情绪,甚至会产生自责、愧疚等负面心理。然而,一点点拖延或许也不全是坏事,因为高度程式化的工作并不见得有多少创造性,脑力劳动的作品也不能全部用是否符合计划来衡量优劣。

此外,我们格外担忧拖延症,或许也有积极的一面。越是完美主义,越是对自己期待和要求比较高的人,越是会重视拖延症。换言之,拖延症可能也是一种自我提醒和自我监督。当然,不把拖延症视作洪水猛兽,并不意味着我们认为年轻人应该“拖延”。如果总是感觉做事提不起劲,或者凡事都轻易放弃,那么,这可能是比拖延症更严重的情况——“懒惰”和“消极”。

据此,我们立意构思时要注意,既不用为拖延症感到过分担忧和焦虑,又要合理分配精力和时间,积极高效地安排好学习、工作和生活。

猜你喜欢
用语语言
深度思考之常用逻辑用语
常用逻辑用语的八个易错点
用上礼貌用语,写“打电话”的故事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对常用逻辑用语中的几个问题的思辨
多向度交往对语言磨蚀的补正之道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论语言的“得体”
网络用语“控”的流行及其修辞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