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会杰 朱丹辉
1 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河南洛阳 471023 2 河南科技大学社会科学处 河南洛阳 471023
信息系统与信息资源管理是一门极具时代特点,随着管理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相互联系逐步形成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在我国MBA 教育体系中广泛开设。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系统与信息资源管理已经深入企业和组织的各方面,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随着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的出现,Internet 和全球通信网络的飞速发展,信息系统与信息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为贯彻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的有关精神,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具备基础知识和应用经验的商务专业人才,锻炼一批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合理、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有必要积极开展信息系统与信息资源管理双语课程教学实践。本文以河南科技大学MBA 信息系统与信息资源管理课程双语教学为研究对象,针对课程特点和教学现状,从教学计划、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对该课程双语教学进行深入探索,以期为研究生相关课程的国际化建设提供依据。
信息系统与信息资源管理课程起源于图书情报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和政府部门及民间信息服务领域。经过近30 年的发展,目前,信息系统与信息资源管理已经成为融合信息科学、管理科学、组织理论、经济学等多种理论的边缘学科[1],该课程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见图1。课程从管理和决策的角度阐述了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领域和最新的系统开发方法,包括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专家系统与人工智能等。
图1 课程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自2011 年开始MBA 招生培养工作,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即开设信息系统与信息资源管理课程。十多年来,在团队多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该课程教学随着学科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以下问题与不足。
MBA 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深厚底蕴与创新创业能力的管理精英人才。所以,与之配套的课程教材内容不仅要兼顾经典的经济管理理论、IT 技术等,而且要与时俱进,紧跟企业最新商业模式、组织变革以及相关新兴技术。教师应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不断培养MBA 学生的创新与创业意识,但在实施信息系统与信息资源管理课程双语教学改革之前,由于长期采用本土教材,缺少适合双语教学的英文教材,致使该方面的革新落后于新时期课程建设和MBA 人才培养的要求。
由于多种因素限制,信息系统与信息资源管理课程专业教师资源匮乏,使得有限的师资力量只能采用母语教学,课程更缺少相关英文课件与音视频资料的支撑,这不仅限制了教师双语教学素养的提升,还使MBA 学生错失了锻炼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机会。
信息系统与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涉及信息系统概念、结构、技术、开发等多种经济管理理论与IT技术,而MBA 学生普遍存在管理知识与IT 掌握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常采用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满堂灌”模式,以致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体现不足,课堂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有效发挥,课堂教学难以取得理想效果。调研中,学生对课程的反馈多是“偏理论”“抽象,难理解”“枯燥”“缺少互动”“与实际关联不大”等。
信息系统与信息资源管理课程包含诸多理论知识且实践性较强,需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过多的理论学时分配以及单一的课堂理论教学使得MBA 学生缺少有效的实践环节。
由于上述有关因素的制约,不仅该课程教学团队的国际化能力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质的提升,而且研究生很难及时了解和掌握该领域的前沿知识,这样就很难满足学校有关人才强校和培养具有国际学术视野的新型人才的发展战略要求。
信息系统与信息资源管理课程双语教学与中文授课存在较大区别,主要体现在教学师资队伍配备难、教学难度高、课程耗时长、授课对象英语基础薄弱等方面[2]。因此,课前制定周密的教学计划是必要的。本教学团队以原有中文课程教学计划为基础,分别在以下方面进行改革实践。
2.1.1 多措施提升授课教师双语能力与水平
针对授课教师双语教学能力与水平不足的问题,按照“以点带面”的指导思想,将学院既有海外留学经历又精通信息管理专业知识的五名教师充实到课程教学团队中。这些教师再帮带1 ~2 名专业教师,通过随堂听课、教研活动和专题讨论等形式探讨双语教学的教学方式与技巧,在培养完备的教学梯队的同时不断提升整个教学团队的双语授课能力。
2.1.2 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
同一教学内容,双语教学比中文授课耗时长。在保持课程学时不变的前提下,依据课程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包括保留中文课程中的大部分内容(如经典的经济管理理论、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支撑及发展趋势等)、删减部分内容深奥的知识点(如系统开发中的UML建模、人工智能中涉及的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等)。同时,不断整合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教学案例,充实并完善课程案例库,并且每一案例都设定有相应问题,通过案例让学生置身案例场景之中,让学生通过参与案例讨论和问题研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1.3 采用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
信息系统与信息资源管理课程的授课对象是MBA 专业硕士,该类学生的特点是本科毕业三年以上,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均较为薄弱。采用沉浸式授课(全英文授课)模式势必会影响课堂效果,增加学生学业负担[3]。采用过渡式教学模式,即在教材选用上以全英文教材(Stephen Haag 和Maeve Cummings 编写的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for theInformationAge)为主,中文译著教材(严建援等译的《信息时代的管理信息系统》)为辅的原则,教学内容共分9 章和13 个扩展学习模块,且按照逻辑顺序依次呈现,充分考虑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比如,针对教师的教,可以根据授课目的选择教材部分或全部章节的内容,也可以选择教材部分或全部扩展学习模块的内容,章节内容和相应扩展学习模块相互独立。同时,依据教材内容制作全英文课件,采用中英文混合讲解的方式进行授课,采用全英文进行考试考核。
双语教学与传统中文授课不同,学生更多侧重于教学内容的聆听与理解。如果一味采用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势必会导致课堂气氛消极,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通过探索实践,创新性地提出“讲授+‘案例—案例’+项目驱动”的授课形式。
首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授课教师除采用主动的中英文混合授课方式外,在课堂上增设一些预先设定好的提问环节,鼓励学生用英语回答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无论每次学生发音是否标准或回答正确与否,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在课程考核时予以适当加分,坚定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的信心。
其次,采用“案例—案例”的课堂讲解与研讨方式[4],如图2 所示。通过基于IT 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案例介绍不同信息系统的应用场景,以课堂作业的形式安排学生课下搜索、整理相似案例,并在下一节课堂上组织学生以PPT 演示的形式进行现场展示和讨论。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也能够在无形中提升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英语演说能力。
图2 “案例—案例”教学实施过程
最后,作为课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把学生每五人编成一个项目组,深入公司(企业或组织)观察、调研其实施信息系统的情况,并要求各项目组依据指定的项目内容框架撰写英文版的分析报告,授课教师对报告进行量化评分并将其作为课程最终考核的依据之一。
根据新时期MBA 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信息系统与信息资源管理课程特点,制定组合式的考核形式。除期末考试以英文命题(学生可以选择用中文或英文作答)外,将学生的考勤、课堂参与情况(含课堂提问与课堂研讨)和项目分析报告也纳入考核范畴[5]。实践表明:多形式的考核方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课堂提问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英语表述能力;课堂研讨实时考查了学生对课程章节中相关概念和理论的理解与掌握程度;项目分析报告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分析与解决问题、撰写英文论文的能力。
从2020 年开始,笔者所在教学团队在MBA 信息系统与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开展了两学期的探索与实践。相关教学评价和学生的反馈显示:信息系统与信息资源管理课程双语教学不仅能够促进教学团队成员及时跟进、了解相关最新的理论与技术,而且对研究生有效提升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系统深入掌握信息技术专业知识、把握学界动态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未来,将进一步完善课程双语教学队伍建设、细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案例、丰富教学手段,为学校与学院学科建设以及MBA 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必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