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彦
《父辈的荣耀》以上世纪90年代的林业改革为背景,循着生活在三道沟林场的林业工人家庭生活轨迹,回望林业变迁的来时路和生态文明的传承史。曾经的原始森林渐渐后退,人工次生林取而代之,时代即将作出抉择。电视剧便融入时代的洪流、穿越父辈的风霜雨雪,讲述一段从过去到现在甚至通往未来“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故事。
高天碧透,松涛万顷,莽莽群山绵延着壮美的原始森林。《父辈的荣耀》开篇即是一长段航拍镜头,从夏的万木吐翠到秋的层林尽染,从冬的茫茫雪原到春的遍野新绿,森林在镜头前随四季变幻新衣,东北林场的实景拍摄一下把观众带回那时那地——上世纪90年代、中国林业改革前夕的东北大地。
从“猫冬”“伐林”“靠山吃山”到构筑生态屏障、发展林下经济、推行碳中和……《父辈的荣耀》书写时代的风浪呼啸、产业的探索与思考,而浓情笔墨落在“一家人”身上。顾长山,林场“923”队的队长,也是家中一家之主。不过他家有些特别,并不完全以血缘维系。父亲操心继子顾兆成报名征兵的进度,收养因公殉职工友的孩子陈兴杰,就连被亲妈四处寄养的凤勤也在顾家把暂居过成了长住。甚至,孩子们嘴里的爷爷,是被顾长山“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侍奉在家的师父宋留喜。
一片屋檐下,三代七口人,五个不同的姓氏,亲情何以落地?前几集,一场“家人”间的互动,触到了观众内心深处。凤勤被二姨从山东送回故乡东北,不想,虽在父母身边却是咫尺天涯。离家出走被寻回的那个夜晚,姑娘辗转难眠,披上外衣蹲到了炉灶前。不一会儿,陈兴杰、顾兆成也来了,柴火在三个少年人手中传递,没有台词,但胜过千言万语。三个顾家的“外人”原本各自命运飘零,因为顾长山、那存花夫妇的善良而有了家,因为家的守护,他们在这一冬夜的炉火前从此有了胜过亲兄妹的亲情。柴火亮堂堂透着暖意,内心有了可以停泊的港湾,漂流的孩子也能遥想未来了。
顾家日复一日的柴米油盐、真情以待酿出了独一份的亲情,也正因为亲情总能通达人心,观众会为这一家三代人牵动情肠,惆怅着他们的惆怅、憧憬着他们的憧憬。譬如宋留喜,林场第一代工人,长达半个世纪的生涯里,他无怨无悔“献完青春献子孙”,青山于他,是一生夙愿,亦是生命归途。譬如顾长山,经历过林场的“鼎盛”时期,也正见证国家恢复森林生态的历史性变革,结束了赖以生存数十年的生产生活方式,放下斧和锯,他们这代林业人该往何处去,该如何在坚守山林的同时积极寻找新的生活方式,将撬动同样经历巨变、滚石上山的中年人的心思。又譬如陈兴杰,站在瞭望塔上的少年郎选了小火车合影,因为运木材的小火车连着他的年少乡愁,更载着他对这片土地的热望。
《父辈的荣耀》展开的时代图景与生活情感里,没有英雄的咏叹,但有父辈、祖辈闯过的关、跨过的坎儿,更有一代代年轻人把个人命运融于家国时代的理想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