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与耕地保护政策的协调发展战略研究

2023-10-18 07:51王亚飞
现代农业研究 2023年9期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耕地

王亚飞

(江西核工业测绘院集团有限公司/江西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 江西,南昌 330199)

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协调发展战略旨在在农田建设和耕地保护政策中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这一战略的核心目标是推动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在这个战略中,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生态文明教育与宣传以及政策支持与监管等方面,能够为实现可持续的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有力支持。通过这一战略的实施,可以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同时保护土壤、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实现农业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为建设一个更加繁荣和可持续的农业与生态环境提供坚实基础。本文将从生态文明视角出发,研究高标准农田建设与耕地保护政策的协调发展战略,以期为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1 生态文明与农田建设的关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落实到耕地保护中,就是要站在人与耕地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耕地高质量保护工作。把耕地保护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布局中,切实促使生态文明与农田建设实现协调保护落到实处,提升农田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在确保粮食产能最大化的前提下,实现农田生态系统服务的高效协同。

在推进我国耕地生态保护和农田发展协调中,切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导,以贯彻和落实耕地生态文明保护与农田建设齐头并进,共同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贡献力量。以往耕地种植和发展中,忽视了农田生态保护工作的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也没有取得实际性的效果。据相关统计调查分析,党的十八大之前我国优等地面积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2.9%,高等地面积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26.5%,耕地质量本底较差。其中耕地土地面积薄、有机质含量较为低下,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水土流失问题的出现不但造成了农田耕地养分的流失,不利于高标准农田建设,而且以此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是衍生性的。

高标准农田建设注重提高土壤质量、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为农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协助防护措施能促使农田建设质量和生物系统多样性共同落实。例如,当前许多地区推进坡耕地修建成梯田,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以此保水增墒,不但可以提高水分利用率和产量,也减少了河道淤积和洪水泛滥对河谷和下游农田以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减少了养分随径流水的流失而导致的河湖水质的富营养化危害。同时在诸多地区同时积极建设了农田防护林网,可以有效降低风速,不但可以防止农田土壤的风蚀沙化,也减少了扬尘对下风向的空气污染,同时避免农田保护中出现土层变薄的现象。在加厚土层和客土改良沙性大农田基础上,可以提高农田土壤中水分和养分的涵蓄能力,既提高灌溉水利用率,也防止养分淋失进而造成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的富营养化。生态文明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而农田建设可以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高标准农田建设注重生态恢复和生态修复,通过合理的耕作制度、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的边界和生态廊道等措施,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恢复,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完整性。生态文明强调减少环境污染,而农田建设在农业生产中起到重要的净化作用。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科学使用农药和化肥、减少农田面源污染的产生,降低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水体、大气和土壤的环境质量。

综上所述,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切实推动生态文明保护和耕地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农田建设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理念与目标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理念是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提高农田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其目标是实现农田的高产、高效、高质量和高生态效益。

2.1 理念

首先,绿色环保理念的贯彻落实。第一,高标准农田建设注重土壤的保护与改良,采取科学施肥、轮作休耕、绿肥覆盖等措施,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避免土壤退化和污染,提高土壤肥力和养分循环利用率。高标准农田建设注重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第二,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减少水的浪费。建设水利设施,如水库、水窖等,提高农田的水源供应和调控能力。高标准农田建设强调农田与生态系统的协同发展。第三,通过保留或恢复湿地、林地、草地等自然生态要素,促进生物多样性,提升农田的生态服务功能,如保持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第四,高标准农田建设致力于提升农田的质量和产出。通过改进种植结构,推广高效农业技术和良种良法,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注重农田的综合管理,保证农田的整洁、有序和美观。第五,高标准农田建设追求农田的生态效益最大化。通过合理的生态景观设计和生态农业的实践,提升农田的生态美观度和生态功能,促进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其次,生命共同体理念贯彻落实。立足生态文明视角下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耕地保护中要积极贯彻落实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始终遵从自然规律,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这一理念贯彻落实中,形成科学、合理的规划,在乡镇高标准农田建设基础上,以单元为推进,积极推动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以此打造集聚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如上述调查所言,高效的生态文明保护工作进行,切实能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塑造良好的条件支持,形成科学的发展保障。在生命共同体理念贯彻落实中,始终持系统思维,着眼于从资源利用、要素配置、空间安全的角度统筹各类空间行为,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对生态、城乡、产业、设施等格局作出统筹安排,重构田、塘、梗、丘、园、林、路等生态要素,修复退化、污染的耕地生态系统,以此全面贯彻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在生态系统保护基础上,全面贯彻“两山理念”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布局种植业、养殖业以及绿色农产品加工产业,打造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环境优美的田园生态系统,形成绿色农产品产业链。将耕地保护置于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中进行考虑,统筹格局优化、质量提升、面源污染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种功能,以此全面贯彻生态文明保护要求,实现协调发展。

2.2 目标

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提高农田的产量和产值。通过合理的耕作方式、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控等措施,提高农作物的生长质量和产量稳定性,提升农田的产能水平。第一,通过加强土壤保护和改良措施,提高土壤肥力和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改善农田的质量和可持续利用能力。第二,通过农田建设,保护农田周边的生态环境。采取措施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水源、水土资源,提升农田的生态效益,促进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第三,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农业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型。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压力,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的绿色发展。第四,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田的产出和品质,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通过技术培训和农业合作社等形式,提升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组织能力,促进农民就业和脱贫致富。第五,通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借助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提升农田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提高农田的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理念和目标旨在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可持续性,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收入增长。通过科学的农田规划和管理,可实现农业生产的协调发展,满足人民对高品质、安全、可持续农产品的需求,推动农业向现代化、绿色化和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

3 耕地保护政策的重要性与挑战

3.1 重要性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保护耕地意味着保障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安全。有效的耕地保护政策可以确保足够的耕地供应,满足人民对粮食的需求。耕地是农民的生产资料,保护耕地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稳定的耕地供应有利于农民的稳定收入和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的繁荣。耕地保护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耕地管理可以减少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维护生态环境的健康。耕地保护政策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保护耕地,促进土壤肥力的提高、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业生产的高效性,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

3.2 挑战

首先,城市化进程导致城市扩张,耕地面临被城市用地占用的压力。耕地保护面临土地利用冲突,如何平衡城市发展和农田保护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大挑战。例如,部分地区一方面急于城市化建设,注重城市公用房和公共基础设施推进建设,另一方面面临政策要求需要保护耕地面积,因此陷入了发展和保护的两难境地。

其次,一些地区存在土壤污染和质量下降的问题,对耕地保护带来挑战。治理和修复受污染的土地,提高土地质量,是保护耕地的重要任务。并且,推动农业现代化需要进行大规模农田改造和农业设施建设,这可能导致耕地的减少和碎片化。如何在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平衡保护耕地和提升农业生产效益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挑战。例如,针对农业发展中为了提升产量,会投放化肥、喷洒农药,这些随着雨水等侵蚀到土地中,将会造成土地污染,但是放弃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将会影响农业产量。这一难题至今仍然存在于多数地区发展中,难以实现有效权衡。

最后,耕地管理和监管体系的不健全,缺乏有效的耕地保护政策的执行和监督机制,容易导致违法用地和乱占耕地的现象,对耕地保护形成威胁。例如,部分地区存在“灯下黑”和“监管形式化”的不良现象,面对村民上访维权现象未能及时处理,耕地保护工作未能全面落实。

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加强政策引导,有效权衡城市发展、耕地保护、耕地产量增收方面之间关系,积极强化土地管理和监管,强化法律法规的执行,提高农田保护意识,加强科学技术支撑,推动农田保护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协同发展。同时,加强政府部门协同合作,加大对农民的政策支持和培训指导,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共同保护好耕地资源,实现农田建设与耕地保护政策的协调发展。

4 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协调发展战略

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协调发展战略旨在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耕地保护政策中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

4.1 优先保护生态

将生态环境保护置于首要位置,将农田建设和耕地保护纳入生态保护的整体规划中,确保农田建设过程中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通过生态修复、植被恢复、水资源保护等措施,提升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这意味着在任何决策和行动中,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和功能优先考虑。

第一,优先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和恢复关键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热点区、生态敏感区等。通过建立和实施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修复项目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等措施,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第二,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和监测体系。通过定期监测和评估,了解生态环境的变化和趋势,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为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依据。第三,生态优先的农业发展。在农业发展中将生态优先考虑,推动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鼓励采用生态友好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土壤和水资源,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四,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生态保护的认知和意识。通过开展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倡导环保行为和可持续生活方式。最后,建立生态补偿和激励机制,通过经济、政策和法律手段,鼓励和奖励生态保护者。为参与生态保护的农民、企业和组织提供激励措施,如生态补偿、税收优惠等,推动生态保护行为的发展。

4.2 智能农业技术应用

智能农业技术应用是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协调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数据收集、分析和应用与决策支持相结合,以提高农田管理和农业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影响。通过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无人机、遥感技术等,实现农田的精确管理。农民可以根据土壤质量、光照、水分等因素,精确施肥、灌溉和种植,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通过物联网技术将传感器、设备和农田连接起来,实现实时数据的收集和监测。农民可以远程监控土壤湿度、温度、气象条件等信息,及时调整农业生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作物的适应性。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分析农田和作物的数据,提供农业决策支持和优化方案。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预测病虫害发生、农作物生长情况等,提供科学指导和预警,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农药的使用。应用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例如,自动驾驶农机可以实现精确作业,提高作业效率和减少劳动强度。机器人可以进行自动采摘、杂草识别和病虫害防治等任务,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农业数据的共享和合作,建立农业数据平台和决策支持系统,提供农业科学研究、政策制定和农业管理的支持。各方可以共享数据、经验和最佳实践,推动农业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智能农业技术应用,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保护。它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收益和农作物的质量,还可以减少对土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农田建设与生态保护政策的协调发展。

4.3 农田保护与农业政策衔接

农田保护与农业政策的衔接是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协调发展战略的关键要素之一。

第一,政府应制定综合性的农田保护政策,明确农田保护的目标、原则和措施。政策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强调可持续农业发展,促进农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第二,政府应进行系统的土地规划,明确农田保护区域和农业发展区域。规划应基于科学评估和农田资源状况,合理划定农业用地和非农业用地,防止农田资源过度开发和破坏。第三,建立健全农田保护制度和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界定和保护。加强对农田流转、耕地占用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管理,防止违法占用和破坏农田资源。第四,政府应提供资金支持和激励措施,鼓励农民和农业经营者积极参与农田保护。例如,设立农田保护专项资金,提供土地补偿和生态补偿,激励农民保护农田资源和生态环境。第五,加强对农田保护的监管和执法,严厉打击非法占用和破坏农田资源的行为。建立健全监测体系和执法机制,加强对农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最后,政府应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帮助农民掌握农田保护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通过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农田管理模式,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环境意识。通过农田保护与农业政策的衔接,可以实现农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实现农田建设与耕地保护政策的协调发展。

5 结束语

在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协调发展战略中,高标准农田建设与耕地保护政策的协调发展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通过优先保护生态、应用智能农业技术、制定综合性政策等措施,可以实现农田保护与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农田保护不仅仅是保护农业生产的基础,更是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农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水资源和土壤质量,可以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质量和可持续性。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农田保护意识,加大对农田保护的投入和支持,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强化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促进农田建设与耕地保护政策的有机结合。只有在保护好农田资源的同时,才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猜你喜欢
高标准农田耕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保护耕地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
高标准高质量转入“三年行动”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
农田创意秀
农田搞养殖需办哪些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