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罗非班联合脑动脉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3-10-18 01:32顾晓泓陈波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18期
关键词:栓术罗非班神经功能

顾晓泓 陈波

临床上, 急性脑梗死是因为患者脑血供突然中断所造成的急危重症, 疾病发展迅速、起病突然, 严重时将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常用支架取栓术治疗疾病, 支架取栓术是首选的治疗急性大动脉脑梗死的技术, 可尽快恢复患者脑血流供应, 有效开通闭塞的大血管。但需要注意的是, 在实施脑动脉支架取栓术治疗的过程中, 极易对患者的血管内皮造成损伤, 对远端血管造成堵塞[1]。所以, 对实施脑动脉支架取栓术治疗后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怎样有效预防治疗后发生的远端血管栓塞, 成为临床研究的关键点。替罗非班有较佳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能, 是一种可逆性、高效的糖蛋白Ⅱb/Ⅲa 抑制剂。基于此, 将替罗非班联合脑动脉支架取栓术的治疗方式用于2020 年8 月~2022 年5 月收治的61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疾病治疗中, 现将研究所得结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8 月~2022 年5 月本院收治的61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 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划分成观察组(36 例)和对照组(25 例)。研究经医院伦理学会审核批准, 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对照组病程0.5~5 h, 平均病程(3.67±1.06)h;男17 例,女8 例;年龄41~84 岁, 平均年龄(60.38±7.87)岁。观察组病程0.5~5 h, 平均病程(3.70±1.07)h;年龄41~84 岁, 平均年龄(60.44±7.85)岁;男25 例, 女11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纳入标准:发病前改良的Rankin 评分(mRS 评分)<2 分;大血管阻塞;凝血功能正常;意识清楚, 行为自主;无药物过敏史;接受支架取栓治疗;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2]。排除标准:合并有自身免疫性病;发病前6 个月内颅内出血;心肌梗死或脑梗死;对本研究所用药物存在过敏史;血小板计数<100×109/L;患有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性疾病;因各种原因无法配合治疗;患有严重糖尿病;脑梗死灶超出大脑半球1/3;临床资料不全。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s)

注:两组比较, P>0.05

组别 例数 性别 平均年龄(岁) 平均病程(h)男女观察组 36 25 11 60.44±7.85 3.70±1.07对照组 25 17 8 60.38±7.87 3.67±1.06 χ2/t 0.014 0.029 0.108 P 0.905 0.977 0.914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对患者实施单纯脑动脉支架取栓术治疗。通过急诊CT 排除颅内出血、大面积脑梗死。进入手术室后, 常规消毒铺巾, 患者取平卧位, 选择2%利多卡因穿刺部位局部麻醉及右美托咪定适度镇静麻醉。先对患者实施脑动脉造影, 当确认血管闭塞后, 对患者进一步实施支架取栓术治疗。在患者闭塞血管近端放置普微森DC-060-125 中间导管, 在闭塞血管远端放置Prowler select plus 2.3F 灌注导管(微导管), 并将神经 导 丝(Synchro Neuro Guidewire, 0.014in×205/300)取出。之后在患者闭塞段放置EmboTrap Ⅱ 5~33 mm 的取栓支架, 退出Prowler select plus 2.3F 灌注导管释放支架, 共停留5 min 后回撤, 联合普微森DC-060-125的中间导管抽吸实施取栓, 必要时则按照患者病因, 应用瑞康通颅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Enterprise2 代颅内支架置入术, 并在完成后对患者闭塞血管和血流情况等进行评估。按照患者脑梗死发生的病因, 查看选择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 并给予患者改善侧支循环、保护脑神经、预防血管痉挛治疗。注意患者取栓术的次数不可超出3 次, 如若患者的血管在实施3 次取栓术后仍未再通, 则终止手术。

1.2.2 观察组 对患者在对照组手术治疗基础上实施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73030, 规格:50 ml∶12.5 mg)联合治疗。基于对照组手术治疗基础上, 如若患者血管存在狭窄,为预防血管再闭塞可选择0.4 μg/(kg·min)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治疗0.5 h, 随后以0.1 μg/(kg·min)的剂量维持24~48 h。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神经功能恢复情况[3]分别于治疗前后选择NIHSS 评分进行神经功能评估, 分值0~42 分, 分数越高则表明患者神经受损越严重。分级:正常或近乎正常:0 分;轻度:1~4 分;中度:5~15 分;中重度:16~20 分;重度:21~42 分。

1.3.2 生活质量[4]通过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估简表(WHOQOL-BREF)进行生活质量评定, 该量表包括社会、躯体、环境、心理4 个领域, 每一个领域评分均为35 分, 且共26 个项目, 分数越高则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3.3 疗效判定标准[5]无效:患者的NIHSS 评分增加≤18.00%或减少;有效:患者的NIHSS 评分减少19.00%~89.00%, 病残程度1~3 级;显效:患者的NIHSS 评分减少90.00%~100.00%, 病残程度0 级, 症状基本消失。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4 血管再通率 参考文献[6]将血管通畅情况主要划分为未再通、部分再通和完全再通, 总再通率=(完全再通+部分再通)/总例数×100%。

1.3.5 远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7]分别于出院前及术后3 个月选择改良的Rankin 评分(mRS 评分)进行远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评估, mRS 评分0、1、2 分判定为预后良好; mRS 评分3、4、5、6 分判定为预后不良。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NIHSS 评分(7.15±2.82)分低于对照组的(12.14±4.95)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社会、环境、躯体、心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22%高于对照组的68.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 两组血管再通率比较 观察组血管总再通率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2.5 两组远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出院前, 两组远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 观察组远期神经功能恢复预后良好率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00%, 观察组预后不良率2.78%低于对照组的36.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s, 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6 19.18±5.17 7.15±2.82a对照组 25 19.23±5.23 12.14±4.95 t 0.037 5.002 P 0.971 0.000

表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s, 分)

表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社会 躯体 环境 心理观察组 36 27.55±5.18a 25.36±5.41a 24.67±5.43a 24.50±5.47a对照组 25 18.20±4.26 17.25±4.11 17.28±4.14 17.26±4.91 t 7.440 6.328 5.739 5.298 P 0.000 0.000 0.000 0.000

表4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表5 两组血管再通率比较[n(%)]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可造成机体氧化-抗氧化反应失衡, 患者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 氧化产物C 反应蛋白(CRP)和丙二醛(MDA)水平及氧自由基的水平急剧增加[8]。当含量减少时, 患者抗氧化酶谷胱甘肽氧化酶(GSH-Px)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消耗增加。另外, 氧自由基能够造成患者神经元细胞的功能和结构异常, 形成血栓, 造成血小板聚集, 对患者的神经功能造成影响, 同时威胁到其身体健康[9-11]。所以, 积极寻求高效、科学的干预方式, 对降低临床症状、提升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产生的作用显著。

3.1 替罗非班联合脑动脉支架取栓术治疗可改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前, 两组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NIHSS 评分(7.15±2.82)分低于对照组的(12.14±4.95)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动脉支架取栓术是一种创伤性操作, 极易加重患者氧化-抗氧化反应失衡程度, 破坏机体血管内皮细胞, 释放炎性因子[12,13]。观察组联合使用的替罗非班, 是一种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 能够抑制机体中血管内血栓因子形成, 缩小已形成的血栓体积[14,15]。提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替罗非班联合脑动脉支架取栓术治疗可明显提升治疗有效性, 手术机械治疗、药物治疗的协同作用, 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能够获得更高效的疗效, 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16,17]。

3.2 替罗非班联合脑动脉支架取栓术治疗可改善生活质量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社会、环境、躯体、心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替罗非班联合脑动脉支架取栓术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与上述分析一致。

3.3 替罗非班联合脑动脉支架取栓术治疗可提升临床疗效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22%高于对照组的68.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替罗非班联合脑动脉支架取栓术治疗, 在提升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等方面的效果显著, 联合药物治疗, 较单一机械化的手术治疗取得的疗效更甚, 更适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和远期预后。

3.4 替罗非班联合脑动脉支架取栓术治疗可有效提升血管再通率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血管总再通率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可通过降低CRP、MDA 的水平,提升SOD、GSH-Px 水平, 有效降低并恢复脑组织损伤,改善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状态, 并高效清除患者脑内自由基, 减少并恢复脑组织损伤, 提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替罗非班联合脑动脉支架取栓术治疗, 在有效提升血管再通率方面的效果更佳, 安全性更高[18-20]。

3.5 替罗非班联合脑动脉支架取栓术治疗可提升远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 出院前,两组远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 观察组远期神经功能恢复预后良好率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00%, 观察组预后不良率2.78%低于对照组的36.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替罗非班联合脑动脉支架取栓术治疗, 能够明显提升远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与上述分析一致。

综上所述, 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替罗非班联合脑动脉支架取栓术治疗, 可提升生活质量、控制病情、改善近远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同时能够提升患者疾病疗效及血管再通率,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适合推广。

猜你喜欢
栓术罗非班神经功能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替罗非班桥接常规抗血小板治疗早期PWI-DWI不匹配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动脉取栓术的护理分析
大腔导管吸栓术联合置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疗效观察
导管吸栓术与Fogart导管取栓术治疗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比较
导管取栓术与吸栓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疗效观察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