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琳
(丽水市文化馆,浙江 丽水 323000)
在民族声乐演唱中,歌唱者要注意调整呼吸强度,调整共鸣腔的大小和位置,对其旋律和风格的把握,以准确、完美地表达出歌曲的内涵,以达到音乐演唱的要求。
民族声乐演唱中音质的特征,如音高、音强、音长等,音质调节要求歌唱者利用共鸣音进行调节。在不同的历史进程中,不同的民族在音域、音乐美学上也存在着差异。在我国声乐艺术在长期的发展中,经过民族的不断迁徙和融合,最终形成了56个民族的声乐美学系统。尤其是在“求同存异”方针下,各民族的交往日益紧密,我国的民族声乐在音乐的质量和美学方面,也不断地进行着革新和扩展[1]。因此,在不同的民族中,声乐的品质也会有很大的差别。所以,歌唱者在歌唱民族声乐时,要充分认识其所处的文化环境,掌握不同民族的声乐音色,从而达到歌唱的效果。
当今社会,物质生活的日益富裕,对精神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人们更喜欢情节紧凑、气势宏大、人物形象鲜明的声音。前者要求歌唱者掌握好声调,后者要求歌唱者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我国民族声乐具有“真声”“假声”的特征,要求歌唱者在演唱时要将自己的声音调至合适的音色,以达到更好的效果,以突出声乐作品的音色特征。在声学上,通过对声学的掌握,可以充分地表现出民族声乐的内涵,并丰富人们的情感,引起人们的心灵共鸣。音质是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一个关键环节,需要歌唱者对音色的把握,与作品的基调、风格等保持一致,才能充分地体现出歌曲的内涵,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欣赏。
从广义上讲,音色是对歌唱声调的分析,也就是分析其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共同特点;音色在狭义上是指声音的自然音色。总而言之,音色的特点是多样的,而声调的构成则是它的特点。唯有音色的丰富,才能更好地表达出民族声乐的情感,更好地体现出角色的个性。特别是它的特殊音质,可以让听众可以充分感受到它的美妙。
音质是指音高、强度、长度等各方面的特征。从更广泛的层面上,人们可以看到歌唱者们在歌唱方面的共性。从狭义上讲,主要是指声学的物理特性。声乐的特性是多种多样的,其特色与演唱的表现密切相关,音质的丰富能更好地体现民族声乐的特色和情绪,营造良好的氛围,使人们能够充分领略到民族声乐的魅力。另外,音质还受到颤音、润腔等因素的影响,更好地体现出音乐的文化意蕴,使观众能真切地体会[2]。当然,音质也与其所在的地域文化背景有关,如陕北江南一带的民族声乐,其音质差异较大,其地域特征也会对其音质产生较大的影响。
在民族声乐的演唱中,一般把演唱和鉴赏分成不同的类型,把它们的内容分成不同的等级,并把它们的类型统一起来。民族歌曲是一种具有多种演唱形式和演唱方法的。首先,在民族声乐演唱中,歌唱者对音乐的听觉、知觉等各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歌唱者若在歌唱过程中不能完全掌握旋律、感受音乐,会导致嗓音的失控。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民族声乐的音质是广大音乐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
在民族声乐的演唱中,优美的音乐意蕴是由歌唱者的嗓音传达出来的,要营造出一种优美的气氛,必须要对歌唱者自己的嗓音进行精确的把握,才能充分体现出民族声乐的演唱技巧,才能达到观众的音乐要求。任何一种乐器,都可以弹奏出不同的音色,但在相同的乐曲中,其音质也会有很大的差别,这取决于乐器的结构和材料。人的嗓子也是如此,因为人和人的身体构造不同,发出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3]。在民族声乐演唱中,歌唱者应针对不同的声音特点,制定有针对性地训练,从音质、音乐种类、风格等方面入手,把握其基本特点,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案。不同歌唱者其声带结构特点存在差异,对其语音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演唱过程中,歌唱者的声音因其振动频率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所以,在民族声乐的演唱中,要从人体的生理构造出发,逐步进行声音训练。在演唱民族声乐时,歌唱者要有自己的特色,使听众对自己的嗓音特点有更深的认识。
一般而言,民族歌曲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歌唱和欣赏上。民族声乐演唱实质上是一种不同的演唱形式。就其特点而言,民族声乐在气息共鸣、发音技巧、咬字吐字等各方面都显示出独特的特点,并注重真声与假声的融合,使“假声”与“真声”的色彩愈加浓郁,能够深入到听者的内心。在民族声乐演唱中,歌唱者要注意声调、编配等音色的运用,运用音色调控技术,可以使声调、编配、调式等各有特色。所以,要达到民族声乐演唱的最佳效果,必须达到呼吸与调性的统一[4]。
在词义、功能等方面,调式和调性的差别很大。在民族声乐演唱过程中,这是一种富有抒情、富有感染力的民族歌唱艺术。适当的调整可以使音色的效果更加丰富。调性与气息、高音的配合,也能有助于音色的表达,在调性的音色上,大调的特点是温和的,具有鲜明的音色,能给人带来能量和热情。小调的和弦通常是冰凉的,给人一种阴沉、忧郁、朦胧的感觉。在民族声乐演唱中,要充分利用以上几种不同的音调,合理地选取不同的色彩,使其形式和色彩更加鲜明,达到一个新的层次;此外,还需要使用整音阶、五声阶、七音阶、半音阶、全音阶等音阶,特别是二度、三度、六度、七度、升降音程的调性关系,确保了音阶的调性。
在对音乐情感的把握上,民族声乐歌唱应通过对声音的气息、音质的调节来实现。在一定程度上,音量对音质有很大的影响。换句话说,一个民族歌唱者要有一种平稳的呼吸,将外界的景色融入自己的内心,然后用自己的声音来抒发心声,从而达到由情绪地感觉到审美情感的转变。另外,和声、调性等因素也会极大地影响到演唱的质量。通常,歌唱者对其进行控制,可以实现音乐层次化,从而使歌曲的声乐表现出多种音色。因此,歌唱家在演唱的时候,一定要把注意力集中到歌曲的音色上。
调子的变、呼吸的长短、音调的强弱都能表现出一位歌唱者的功力。歌唱者要根据音调的特征来确定所要传达的情绪,并在音色上做出更多的取舍。武秀之教授将美声、民族歌剧、戏曲三种形式结合起来,将音乐的篇章演绎得淋漓尽致,这是一种值得人们学习的行为。
在艺术界,民族声乐是一种音色与情绪相结合的艺术。因此,歌唱家的发音、吐字都是与情绪密切相关的,演唱不但会影响到听众的情绪,也会影响到某些音色的情绪,既受情感规律的制约,又受社会规律的制约。所以,歌唱家必须把自然法则、社会情感法则等知识注入歌曲内,让他们获得新生,从而为以后的音乐创作创造新的舞台。
民族歌曲的优劣往往取决于歌唱者的总体感觉。一些民族歌唱者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对歌唱技巧的追求上,而忽略了使用技巧要通过音色来表现,就会起到反作用。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歌唱家在演唱经典歌曲的时候,都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作品,走出了一条与之相匹配的新道路;但它们又有其自身特有的逻辑系统相关。在声色的使用中,要注重声调与音色之间的关系。通常,色彩是由多种颜色构成的,而音乐是不同的声音,它们在产生、存在和发挥功能的过程中彼此联系。有关学者认为,光波和乐音在某一特定的频率下产生,而在物理学中,音阶是因为振动的不同源头而产生的。音阶的频率会有不同的变化,而音色的频率也会有不同的强度。可以看出,民族歌唱者在演唱时,必须对各种音符的音色进行分类和重组,从而创造出优美的音乐环境。因此,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色彩调节本质上是一种人与音乐的融合,是一种生活和艺术的融合。
民族声乐演唱对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有清晰的界定,而不同的音乐组合、演唱也存在着不同的文化特征。和声结构上,传统乐曲以重唱、合唱为和声,而现代和声则强调声色与情感,并注重声色与感情的融合。在一定意义上,和声既有色彩效果,又有感情的象征功能[5]。不同民族在歌唱过程中,因语言的不同,其和声呈现出非功能性、不协调、脱离调性的特点,往往使用孤立的三和弦、不解决的七和弦、四度叠和弦,丰富了民族声乐的内涵。另外,歌唱者也要注意不同的平行音程、平行和弦、附加和弦,它们包括音质上的变化,使和声的层次更高,音质也更丰富。
歌唱家在演唱民族声乐时,应促进其发展,不同国家的歌唱者在不同的语言背景下,有着与现代音乐、民族音乐等不同的文化特征。而两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垂直组合和歌唱方式的选择。传统的民族音乐多以重唱为主,和声作为传统民族音乐的一种调和性,因而在创作时更多地关注于作品的结构。“和谐”是当代音乐中的“色彩”和“人本”的结合,突出了“情”与“和谐”的色彩。民族歌唱家应具备当地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在尊重不同民族、地区、文化,在传播民族文化的同时,增强文化的碰撞,促进民族音乐的发展,实现民族音乐的多元化发展。
一般而言,民族声乐色彩的表现与歌唱者的内在情绪密切相关。歌唱者在演唱民族声乐时,会使用多种不同的音调、发音等,让听众在聆听后产生不同的感觉,进一步了解和理解音乐,获得一种超乎寻常的情感。这是因为科学、得体、适度的演唱技术,使嗓音更具感染力,更能抓住听众的心理需要。在民族声乐演唱中,声音是最重要的环节,能更好地体现歌唱的声响,有利于提高对民族声乐歌唱的认识和了解。
此外,歌唱家在演唱民族声乐时,要注意调节自身的呼吸,以获得最佳的听觉效果。众所周知,呼吸对说话有很大的影响,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气流强度不同,所产生的声音也会有很大的差别。在歌唱时,歌唱者要增加相应的力量,以加强音色的强健;在讲话时,歌唱者的呼吸和支撑就会变得微弱。一般而言,歌唱时不但要调整自身的呼吸,还应当对气息冲击声带的闭合时间进行控制[6]。在演唱中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呼吸强度,以适应民族声乐的特性,增强或削弱它的声学特征。
一首歌的音质与它自身的音质、色彩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在21世纪,人们对于音色的认识,已经发生了由大到小的转变。“色音画”在高科技电影中频频出现,而在家庭影院,更是将人们带入了“立体声”的新时代。从国家声乐的角度来看,歌唱者必须注重自身的音乐元素。
每个共鸣腔体都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每个音色的效果都是各放异彩,具有极强的辨识度,观众能感受其不同之处。头部腔体共鸣强度越大,声音越大;喉中的共鸣越多,声音越弱,越有亲和力;随着共鸣次数的增加,歌唱者嗓门也变得更加洪亮。结果表明,该腔既能调节声音的大小,又能通过改变声音的音色来反映整体的谐振效果,从而达到防止假声、真声、混合声等声音的目的。在演唱民族声乐时,歌唱者也要对喉咽腔、口咽腔等谐振腔进行适当的调节,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出音乐的艺术效果。
总而言之,在民族声乐演唱中,歌唱者要注重对音色调控技巧的掌握,是保证演唱质量的关键。在民族歌曲演唱中,音色的调控是提高演唱质量、丰富演唱效果的一项重要措施。声乐的优劣与歌唱者的生理结构、演唱技巧、情绪等因素有很大关系。所以,在民族声乐演唱中,歌唱者应根据其自身的音乐特征,进行科学的调整,以取得较好的演唱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