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东
(重庆彭水自治县绍庆街道办事处,重庆 409600)
我国是农业大国,国家把农业发展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农业的良好发展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而农业机械化的健康发展又是转变农业生产模式、提高生产力的重要物质保障。“十三五”时期,我国的现代农业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为实现乡村振兴开了一个好局。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全国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了快速提高[1]。2020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7%,预计2025年可达到75%,主要农作物实现全程机械化。但目前,我国丘陵山区的机械化率远低于平原地区,而丘陵山区又是我国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帮扶区域,因此,在丘陵山区实现农业机械化能够为我国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提供重要保障。
近年来,部分学者对如何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进行了大量研究。2013年,王图展[2]对制约重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地理条件限制、农村劳动力结构不均衡、农民收入低导致农机购买力不足等因素限制了重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2019年,湛小梅等[3]通过与国外农业机械化发展较好的国家进行对比,指出重庆丘陵山区发展农业机械化存在的问题,从而探索重庆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之路。2019年,陈旭等[4]借鉴日本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经验,从农业机械的相关政策、农业机械的补贴力度、农业机械的社会化服务及技术推广方面进行梳理,结合我国现阶段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可行的对策和建议。2020年,张宗毅[5]指出我国丘陵山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区域,但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使其农业机械化程度远远低于平原地区,可以通过对丘陵山区农田进行一系列改造来解决其农业机械化发展落后的问题,为早日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保障。2021年,黄梓晋[6]强调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与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密切相关,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建设速度可以有效推动我国农业发展,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2023年,张朝阳等[7]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影响重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探究各因素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程度,根据影响因子的大小对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为重庆地区推动农业机械化提供有效对策。
国内现有的关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平原地区,或是从全国层面进行分析研究,对丘陵山区如何提升农业机械化程度的研究较少,全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并不能代表丘陵山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如何精准推动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重庆市彭水县为研究对象,分析彭水县农业机械化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探究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结合彭水县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提出可行的对策和建议,为彭水县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彭水自治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地处渝东南武陵山区腹地,与湖北、贵州接壤,境内西北高、东南低,呈现“两山夹一槽”的特殊地貌,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彭水县境内大部分区域属于丘陵山区地形,可耕种的土地面积少、分布零散,不能像平原地区一样大规模使用农用机械进行耕作。但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彭水县又是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脱贫县。
近年来,彭水县依托重庆市“一区两群”发展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打造以粮油、烤烟、中药材等产业为主的特色农业。根据《彭水县统计年鉴》等最新统计资料,2021年彭水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6.93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9.48亿元,比上年增长8.8%。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8.70万亩,增长0.6%;全年粮食总产量31.67万t,增长1.4%。近几年,彭水县农业产业发展较快,但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以传统农业发展为主的发展方式,农业增效差,农民增收效果不明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要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必须依托农业机械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释放农业红利,提升农民的获得感。
2018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为100 371.74万kW,2021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为107 764.32万kW,增长率为7.37%。这一期间重庆市农业机械总动力由1 428.12万kW增长到1 532.45万kW,增长率为7.31%;彭水县农业机械总动力由40.10万kW增长到43.21万kW,增长率为7.76%。彭水县近几年的农业机械总动力增长率与重庆市及全国相比相差无几。可见,彭水县农业机械化发展正在稳步推进。
但是,彭水县农业机械结构不合理、数量短缺以及效益低等问题愈发影响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要实现农业机械化依旧面临诸多挑战。彭水县地处武陵山区腹地,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地理条件较差,虽然部分可耕种土地进行了连片改造,但是适宜农机装备作业的条件仍然不足以满足现实的需求,大中型农机装备无法有效发挥自身优势,“最后一公里”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目前,彭水县农业机械的经营模式主要以门店经营为主,所销售的设备种类多样,但主要是以小型农业机械及相关配件为重点,提供部分农业机械的售后服务。田间作业装备少、结构简单,低档次、高功耗的装备较多,耕作机械主要以单缸小型微耕机为主,收获机械及大中型农业机械只占很少一部分。大多数农机装备适应性差,不能很好地与当地农艺相结合,一些先进适用的技术不能得到有效推广,现有的农业机械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8]。
彭水县地形地貌复杂,分为低山区、中山区、丘陵河谷区,海拔相对高度差达到1 600 m以上。全县耕地面积为11.045万hm2,人均占有耕地2.36亩。耕地主要分布在低山区和丘陵河谷区,田块零碎狭小,部分田块坡度较大,无法进行耕种;小田块只适合进行人工耕种,农业机械无法展开作业。同时,现有耕地的配套基础设施较差,没有专门的机耕道适合农业机械的运输与使用,难以达到农业机械的作业要求。虽然彭水县近年来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总体目标,利用专项资金大力开展宜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但是由于自然条件较差,需要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的土地数量庞大,所需资金不足以满足现实需求。同时由于管护不到位,导致能够正常使用的高标准农田更少。
目前,彭水县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只有县级农业农村委有农机管理及技术推广机构,乡镇、街道只有下辖的农服中心兼顾部分农机管理职责,没有专门的农机管理部门,专业人才队伍不足,人员老龄化严重,公共服务能力弱,缺乏稳定的农机推广人员。县级主管部门农业机械专业人才严重匮乏,农机推广机构岗位不足,现有工作人员存在身兼数职的现象。农村青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导致有效劳动力得不到补充,农业劳动力人口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无法有效使用农业机械,无法对已损坏的设备进行维修,导致很多农业机械被弃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缺乏有效的政策手段对农业机械化进行引导和扶持,不能有效吸引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只靠政府参与无法满足农民的个性化服务需求[9]。
彭水县属于丘陵山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丘陵山区可供种植的农作物品种繁多,不同农作物对农艺的要求不同,对农业机械的需求也就不同,从种植到收获都存在较大的差异。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农民只是购买小型农用机械,对大中型设备的购买意愿较低[10]。由于没有及时进行推广宣传,农民对农业机械带来的帮助认识不足,坚持采用人工或畜力等落后的生产方式,导致生产效率大大降低。同时,政府扶持力度不足,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力度有待提高,农机具补贴机型较为局限,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对新产品、新工艺缺少针对性的补贴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导致农业机械的新产品、新技术不能得到有效推广和使用,市场上存在大量高能耗、高污染的农机装备,不能及时淘汰[11]。
彭水县应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总体目标,坚持全县高标准农田改造,实现一体谋划、重点推进。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基础上,以“改大、改水、改路、改土”为主要内容,按照“政府奖补、企业融资、区(县)建设、项目运营、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建设方式,加快建设“宜机宜耕、能排能灌、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积极引导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重点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其中,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实现土地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利用,以此筑牢彭水县粮食生产基础,为彭水县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打下基础。在建设内容上,通过“小改大、陡改缓、坡改梯”,对现有田块进行归并,建成集中连片、满足中大型农业机械进出要求的田块。在资金方面,应逐年加大对宜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入力度,扩大资金的来源渠道,主要包括市级资金、中央资金等,逐步提高平均土地改造的投入成本。但是,农田宜机化改造不是不计成本和效率的投入,还需要根据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将改造后带来的土地价值与投入成本进行比较,来判断是否适合进行农田宜机化改造[12]。
彭水县应以经济为手段、以政策为引导、以法律为保障,围绕市场化、科学化、规范化要求,加快推进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对全县的农业机械服务组织进行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吸引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及社会服务组织参与其中,积极培育多元化的服务主体,拓展全新的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模式,实现彭水县全域农机社会化服务有效平衡。构建“政府+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整合现有资源,发挥群体效应,确保农业机械化服务的持续输出,将彭水县农机服务产业做大做强。彭水县应积极推进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建设,吸纳社会资源,引导有条件的农业机械服务组织开展技能培训、跨区作业、耕地管护等覆盖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业机械新产品的普及和新技术的应用[13]。加快农业机械维修及售后服务建设,在全县粮食生产的重点乡镇设立农业机械维修及售后服务网点,规范维修服务制度,加强与农机销售企业的联系,定期对售后服务人员进行技能培训,鼓励专业的农机维修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解决产前、产中、产后使用农业机械所引起的社会化服务不足的问题。
彭水县应加强农业机械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市级部门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工作的要求,完善现有的培训体系,丰富培训内容,拓宽农业机械培训经费来源渠道,加大相关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将农业机械操作培训纳入考核机制。对现有培训基地的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对参与培训的社会机构给予农机购置补助并进行针对性培训,鼓励其购置适合本地使用的先进农机装备[14]。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吸引高校毕业生和科技人员到基层从事相关工作,充实农机人才队伍;鼓励农民和相关从业人员自愿参加职业教育培训,学习掌握操作、维修技能以及与农业机械化相关的前沿知识,全面提升从业水平。充分发挥中职院校的作用,与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技能教学活动,创新教学内容,开设特色课程,将农机装备的使用与维修作为必修内容,培育壮大农业机械化人才队伍。彭水县应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机推广服务体系,根据科学合理、集中力量的原则及县域农业特色,因地制宜地设置农机技术推广机构。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现有农机推广机构的架构,使农机技术普遍应用于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活动当中,提高农机使用效能。
彭水县应加大对农业机械购置的补贴力度,采取差异化的扶持政策,对市场需求量较大的农业机械给予政策倾斜,激发市场活力。坚持以绿色环保为导向,对高能耗、高污染的农机装备降低补贴力度;对使用新技术的农业机械应提高补贴标准,加快新技术的普及应用,坚持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5]。彭水县应以市场为导向,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应支持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与装备水平的提升,用于农机装备研发改进与推广应用、先进适配农机装备示范引进、全程机械化适用技术示范推广,如红薯收获机、油菜收割机、水稻育秧设备和移栽机械设备等。同时,加强农机购置补贴监管,在农业机械化发展有较好基础的粮油主产区域,以创新突破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薄弱环节为重点,探索集成全程机械化的生产技术模式,建设一批粮油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促进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要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必须依托农业机械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释放农业红利,提升农民的获得感。目前,彭水县农业机械化发展仍存在地形复杂、农机装备作业条件差、专业人才不足、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等问题。本文结合彭水县的实际情况,从持续推进宜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健全彭水县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业机械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力度这几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彭水县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