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思萌,王朝弘,吕冰冰,白 鹏,3,杨俊宝,4*
(1.川北医学院医学检验系 四川 南充 637000;2.川北医学院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 四川 南充 637000;3.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 四川 南充 637000;4.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 四川 南充 637000)
现代教育家徐特立先生曾说“教师是有两种人格的: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经师是教学问的,人师是教行为的,我们的教学是要采取经师和人师二者合一的。”[1]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2],也被赋予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使命。因此,努力成为新时代“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高校青年教师具有重要意义。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人民教师新时代育人使命的根本遵循是“经师”和“人师”相统一[3]。青年教师作为高校师资团队的力量储备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在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要把教书育人与自我修养的使命合二为一,不仅要教学问还要教做人,要自觉做大学生的引路人、大先生、筑梦人。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教师理念、教师角色、现代教育改革等受到社会多元化价值取向的冲击[4],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生力军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据调查,部分高校青年师资队伍建设受限,青年教师的培养、晋升及管理监督机制不完善,青年教师发展空间受限等已成为常态[5]。高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工作重视程度不高,投入精力不足,评价维度不科学不全面,普遍将论文发表数量和品质(是否为“经师”)作为首要考核评价指标,忽视了对教师全面能力优势的考核评价,也忽视了青年教师道德素养、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是否为“人师型”)的重要性。还有研究指出,大多数高校青年教师还存在面临急于成才的心理压力、繁重的工作压力、家庭和住房的经济压力等情况,其思想方式、教学模式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6]。有一些青年教师是应届毕业或刚毕业不久的博士或硕士研究生,教学经验匮乏,虽在上岗前完成专业岗前培训,但由于没有经历专业师范训练,在教学能力、教学水平方面都还有待提高[7]。一些青年教师缺乏职业认同感,育人意识淡薄;一些青年教师缺乏大局意识,强调个人利益;一些青年教师缺乏责任使命感,做事急功近利、追名逐利。而在部分高校现有的考核机制中忽视了一些教师德育指标,也就不断加剧了部分青年教师的这些倾向[8]。因此,积极培育“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青年教师才能推动高校教育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是定期组织学科专业培训,支持青年教师学术交流。新时代合格的高校“经师”应具备广博深厚的通识教育知识储备、扎实精深的学科专业理论、终身学习的态度和高超的教学学术水平[9]。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日益提升,高校教师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青年教师作为高校人才队伍的重要后备力量,高校可以把提升青年教师专业综合素质作为提升自我竞争力的突破口。高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学科专业培训中心,中心不仅为各学科教师提供各种教育资源、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的培训,还要特别给予青年教师足够的资源作为提高其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的保障,例如定期为青年教师开展针对性培训,使青年教师在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方面得到更加全面和系统的训练,改善大多数青年教师目前所存在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单调、教学环节不严谨等问题;定期邀请资深教学专家给青年教师讲授课程或提供辅导,丰富青年教师的教育知识储备,提升青年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此外,高校还需要提供充足的经费来保障支持青年教师参加专业进修和学术交流等活动,以此提高青年教师学术研讨、教学交流的积极性。高校还可以逐步建立仅针对青年教师的学科专业培训考核和评价体系。通过定期考核和评价,激发青年教师在学科专业培训方面的积极性。
二是广泛开设师德师风课程,强化青年教师的职业素养。“德为世表,学为世高、行为世范”是新时代高校“经师”与“人师”结合体的本质特征[10]。高校青年教师作为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想要成为新时代合格的高校“人师”,其职业道德与师德要求就应该更高。因此,高校在培养“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青年教师时应广泛开设师德课程,课程内容包括教育理念、职业道德、教育伦理、教育法律、教育心理学、教育技能等方面的知识,在各类课程中不断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具备的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此外,高校还可加大青年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力度,通过定期组织师德师风培训、心理健康培训等多项培训,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职业素养,帮助青年教师领悟师德师风的要义,在“道、德、仁、义、礼、智、信”等多维度上提升自我修养,使其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具备一名优秀教育工作者所需要的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坚定的教育理念。
三是优化高校青年教师考核评价与监督体系,完善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奖惩激励制度。目前许多高校对青年教师工作业绩的考核均采取计量方法来衡量教师的课题和论文数量[11],但高校青年教师学术水平、成果转化、教学育人能力等核心关键职业能力不仅仅与论文发表数量和课题数量相关,还应当关注青年教师学术研究的价值、教书育人的成果、职业道德素养等方面,即在青年教师的考评中不能过于注重量化考核其论文发表的数量与质量,还要依照青年教师不同的专业特点和职业需求,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和方式。评价指标应综合考虑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水平、职业素养、师德师风、学生反馈等多个方面,在职称晋升、年终考核等过程中,提升职业素养考核的地位,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师的综合素质,使青年教师重视自身职业道德素养。同时,定期开展师德师风督导和检查工作,并拓宽监督途径,成立师德投诉举报中心,营造监督常态化氛围,使青年教师时刻注意个人行为规范及职业素养。师德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完备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监管机制。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师德教育管理体系,加强教师师德考核,建设健全的师德档案,建立健全的师德处置机制等,确保师德教育工作系统化、规范化、有效化。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强对师德行为的监督和评估,发现、纠正违反师德准则的行为,确保教师队伍工作在守法、守纪律的基础上合法合规,为青年教师遵循“经师”与“人师”相统一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第一境界是“德”:立德树人,努力成为学生思想的“导师”。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12],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既要求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13],也要求教师不断深化育人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源源不断地向学生传输坚定的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等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青年教师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中,要自觉肩负起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传道、授业、解惑相结合,立德与树人相统一,既要促进学生成长,又要促进学生成才,还要促进学生成人,做引导学生成长的“导向标”。
第二境界是“守”:严守治学,努力成为业务精湛的“经师”。经师是教人学问的[14]。在新时代境遇和现实挑战下,青年教师要成为一名业务精湛的“经师”,首先要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扎根课堂,抓好教学研究和课程改革,把握教学过程的规律性和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做到“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墨子 大取》),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采取多元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使每个学生在每节课都可以有所收获;其次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增强学术研究能力和专业能力,不断提升学术境界和水平,在提升科研能力的同时提高教学水平,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学校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由此看来,过硬的教学素质、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水平的科研能力是我们每一位高校教师成为“经师”的必要条件。
第三境界是“立”:以身立教,努力成为品行高尚的“人师”。“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资治通鉴》)。高校教师是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精神文化产品的重要开拓者、继承者和传播者[15],且教师的劳动特点是具有示范性的[16]。所以说,教师教育学生,首先要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教师要赢得学生的认可和社会的尊重,就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成为遵守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模范,要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树立人生标杆,努力成为学生敬仰爱戴的品行之师。
如果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那么高校青年教师就是指引民族希望的灯塔。高校教育工作迫切需要高校青年教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既要做学问之师,也要做品行之师,不断追求“经师”与“人师”的高度统一,努力成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大先生”,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勇攀新高峰、再创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