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Jo
如今,年轻人最热衷的午餐是“白人饭”。“白人饭”的精髓在于“生、冷、少”,无需像准备中餐一样对食物进行加工,手头有什么,洗洗就可以吃了。
最早引起关注是因为中国人吐槽外国同事的午餐—— 一包四季豆,直接撕开小口微波炉加热,不加任何佐料就开吃;几根小胡萝卜、几片生菠菜叶配奶酪就是一顿……这种“糊弄”的程度,让人叹为观止。
“真香定律”来了:在最初的一片吐槽声中,“白人饭”的画风逐渐改变,不少好奇的打工人浅尝了一下,发现“白人饭”竟然有点“内涵”——备餐简单,解放双手;碳水少,吃完下午上班不容易犯困;荤素蛋白质搭配,减脂无负担,不少小伙伴吃“白人饭”还瘦了……引起“白人饭”的口碑逆转,荣膺打工人的“午餐之光”。
“白人饭”到底是做饭“糊弄学”,还是回归最朴素的饮食原教主义,我们和澳大利亚籍职场打工人Gianella和城市达人永夏聊了聊,一起来看看中西方人眼中的“白人饭”吧!
Q:你是怎么理解“白人饭”的?
永夏:“白人饭”是网友调侃外国人潦草午餐而发明出来的词汇,它本是一种在欧美白人社会流行的特色工作餐,主要以食材简单、做法随便著称。至于味道么,只要一个人还没有进化掉味觉,就不太可能接受这种吃法,很多小伙伴觉得它虽然营养搭配合理,但只是让人吃了后“活着就行”,谈不上是美味佳肴。
Q:你对现在爆火的“白人饭”,有什么不一样的想法吗?
Gianella:white people food(白人饭)是中国小伙伴创造出来的词,我们也有听过。最开始调侃的意味居多,中国人觉得这些餐食很“新奇”——无需烹饪,无需调味,有人称这种餐节俭得令人痛苦,还有人说吃这些味同嚼蜡。我相信这是他们眼中的事实,但是在我看来,这只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问题。
这种午餐省事省时间,还能保证营养摄入,高效且节俭,但它们可能不适合中国人的口味。我们也不是顿顿这样吃,比起午餐,我们更重视晚餐,午餐通常就是这般随意,晚餐会好好烹饪。
也有许多人表达了对这种餐的满意,有人说,少碳水化合物的午餐,让他们更加专注于工作,对抗下午的嗜睡。这是一种对“白人饭”的赞美,感谢大家的喜欢。
Q:“白人饭”跟减脂餐有什么区别?
永夏:减脂餐是为了减脂,“白人饭”是为了上班。一份有肉有菜有水果的“白人饭”,成本大概在20块钱左右,同样的价格,点外卖只能吃到营养单一的碳水食物,如果要求吃减脂餐,这个价格还得翻倍。
所以国内打工人在质疑和玩梗后,逐渐理解并接受了这种一块饼干一片肉、一根萝卜一片奶酪组合在一起就是一顿饭的极简吃法。“别把吃饭太当回事”“在恰当的时候对食物无欲无求”,是“白人饭”午餐江湖的圣经,也被视作一个职场人思想逐渐成熟的标志。在我看来,为了保住日渐消瘦的钱袋子,为了维持更好的工作状态,“白人饭”算是一种智慧。
“白人饭”毫无难度,精髓就是能生吃的绝不开火,能直接啃的不切、不调味,主打一个怎么简陋就怎么来。常见的搭配公式是:膳食纤维+蛋白质/优质脂肪+少量碳水(没碳水也行)。此次Gianella就为我们分享了两款快手“白人饭”,包大家一学就会。
吐司3片,布拉塔奶酪球1个,水果、芝麻菜、火腿适量(随自己喜好可加可不加)
1.吐司3片,180度烤炉复烤2分钟左右;
2.布拉塔奶酪球对切一半,撕碎成几个小块,平铺在吐司上;
3.把自己喜欢的配料铺在布拉塔奶酪上即可。
1. 全麦或白吐司随自己喜欢,也可替换成法包片,法包有更强的韧劲儿和饱腹感。
2. 大家记住,一颗优秀的布拉塔奶酪球必须具备以下3个要素:
①吃起来,是奶香十足的;
②切开的质地,是柔滑流动不结渣的;
③外面的奶皮,是柔韧轻薄没有橡皮感的。
3.很多餐厅都有的火腿布拉塔,能卖到八九十一份,我们可以中午在单位制作,用超市的免洗袋装芝麻菜+袋装火腿,再拌点布拉塔奶酪球和油醋汁即可。
鲜虾2只,生菜1片,苦苣50g,小番茄2个,蓝莓10颗,无花果1个,牛油果半个,藜麦20g
1.鲜虾热水焯熟,剥壳备用;
2.藜麦煮熟,沥水备用;
3.无花果切成四瓣,牛油果切片,番茄对半切,剩下的蔬菜撕片;
4.将果蔬装盘,藜麦和虾肉放在上面,加上自己喜欢的酱汁即可。
1.囤点好吃实用的酱料,“白人饭”的美味度可提升100%!酱料推荐:巴萨米克醋、盒马椒麻汁、丘比番茄大蒜沙拉汁、可尔必思沙拉汁。
2.“白人饭”虽然简单,但都是蛋白质和维生素——这就是外国人吃得少又不午睡,下午却依然精神抖擞的原因。对于追求简单便捷的打工人来说,这道菜最麻烦的步骤恐怕就是过水和蘸酱了,可以更简单地把虾肉换成速食鸡胸肉。
3.不要酱,直接啃蔬菜也可以,更加接近“白人饭”的不调味“原教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