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农耕文明是珍贵的历史遗产

2023-10-17 11:26:59樊志民
农家致富顾问·上半月 2023年9期
关键词:长江黄河农耕连续性

樊志民

中国农业因地制宜、农牧结合、精耕细作的耕作方式,既是独具特色的理论技术体系,也是弥足珍贵的科技遗产、文化遗产。

在中华农耕文明中,一个非常有特色的理念就是“三才观”。“三才者,天地人”,我们从不认为农业单纯是人的事,不把人放在凌驾于自然之上的位置,而是强调“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在古人的观念里,因地制宜、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比人的经营、劳动更为重要。在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指导下,中国古人有一种强大的、始终如一的生存理性,这让我们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一直没有犯颠覆性的错误,从而奠定了中华文明历史连续性的根基。

中华农耕文明的连续性源于3个方面。一是源于地理,长江黄河贯穿东西、分列南北,沿岸分布着面积广大的小麦、水稻种植带,这样跨区域协调补充的格局使之具有应对重大灾害和变故的能力。二是源于文明特質,就像传统农耕社会常用的陶土器具一样,中华农耕文明具备高度的包容性与可塑性,因此,即使饱经外来因素冲击,依然延续至今,并且在文明交流融合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三是源于理性判断体系,中国传统农耕社会在农业生产中形成了独特的理性判断体系,这是一种整体的、系统的科学判断,为农业发展和文明传承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猜你喜欢
长江黄河农耕连续性
春之序曲
青年文学家(2023年1期)2023-05-30 12:06:02
农耕初体验
农耕旧事十二韵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18
立足农耕 特色强校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12
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解的非线性连续性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例谈
中国心
西部(2019年5期)2019-11-01 02:16:05
春天的马蹄声
前卫文学(2016年6期)2017-08-10 12:40:59
半动力系统中闭集的稳定性和极限集映射的连续性
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