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赟 李红 范良梅
肠造口术是腹部外科的常见手术之一[1]。皮肤黏膜分离(mucocutaneous separation,MCS)多发生于肠造口术后一周,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肠造口黏膜与腹壁皮肤愈合较差,形成开放性创口,不仅会引起造口袋底板粘贴松动,导致粪水漏出污染造口皮肤,还会延缓住院时间,影响患者身心健康[2]。近年来,随着肠道疾病发病率的上升,行肠造口术的患者增加,MCS 已引起临床研究者的广泛关注[3]。本次研究探讨肠造口患者术后MCS 的危险因素。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就诊的230 例肠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34 例、女性96 例;肠道清洁度:Ⅰ度182 例、Ⅱ度27 例、Ⅲ度21 例;纳入标准包括:①同意行肠造口术;②年龄≥18 岁;并剔除:①腹部手术史者;②严重脏器功能不全者;③术后引发肠梗阻、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者;④精神类疾病者;⑤恶性肿瘤者;⑥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⑦全身感染性疾病者。本次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所有患者均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根据肠造口患者术后3 周是否发生MCS,分为MCS 组和非MCS 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造口类型、糖尿病、免疫抑制剂史、黏膜缺血坏死、造口周围皮下积液感染、造口局部组织脂肪液化、白蛋白、血红蛋白、肠道清洁度。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造口患者术后MCS的危险因素。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30 例肠造口患者中,有34 例术后出现MCS,发生率为14.78%。影响肠造口患者术后MCS 的单因素分析见表1。
表1 影响肠造口患者术后MCS的单因素分析
由表1可见,两组患者在术前糖尿病、黏膜缺血坏死、造口周围皮下积液感染、造口局部组织脂肪液化、白蛋白、血红蛋白、肠道清洁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23.22、7.05、26.04、51.15、7.46、7.87,Z=17.84,P均<0.05);而两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造口类型、免疫抑制剂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0.09、0.98、2.06、0.68、0.37,P均>0.05)。
2.2 影响肠造口患者术后MCS 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见表2
表2 影响肠造口患者术后MCS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由表2 可见,糖尿病、黏膜缺血坏死、造口周围皮下积液感染、造口局部组织脂肪液化、白蛋白<35 g/L、血红蛋白<60 g/L、肠道清洁度差均是影响肠造口患者术后MCS 的危险因素(P均<0.05)。
肠造口术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术式,造口位置一般需要远离患者皮肤伤口或皱褶、生理凹陷、体表溃疡瘢痕组织及骨隆突处,处于皮肤平坦的腹直肌内,为方便收集粪便,其平面高于体表平面1.5~2.0 cm[4,5]。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行肠造口术患者总数已达100 万以上,且每年会新增10 万左右,其中,以结直肠癌患者为主,虽然该术式挽救了不少患者生命,但术后并发症仍不容忽视,尤其是MCS,属于肠造口术后早期常见并发症[6]。表浅的MCS,对患者影响较小,通过专业的护理即可恢复;而深度的MCS,会影响创面愈合速度,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还会给临床护理增加难度,导致大量医疗资源占用[7]。本次研究显示,230 例肠造口患者中,有34 例术后出现MCS,发生率为14.78%,提示肠造口术后MCS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
为了降低MCS 发生率,改善肠造口患者预后,本次研究进一步分析影响肠造口患者术后MCS 的危险因素,研究发现,糖尿病、黏膜缺血坏死、造口周围皮下积液感染、造口局部组织脂肪液化、白蛋白<35 g/L、血红蛋白<60 g/L、肠道清洁度差均是影响肠造口患者术后MCS 的危险因素(P均<0.05)。对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免疫性蛋白的合成减少,会降低免疫防御功能,同时体内的高糖环境会促进细菌增殖,从而引起伤口感染,增加MCS 风险。因此,对于合并糖尿病的肠造口患者,术后需要加强血糖监测,控制血糖水平。良好的血运有利于伤口快速愈合,由于提拉肠管时张力过大、腹壁开口太小、扭曲压迫肠管等原因引起黏膜缺血坏死,肠黏膜颜色变紫或发黑,会导致肠管血运不良,影响肠黏膜与腹壁缝合处伤口的愈合,以致MCS 发生风险升高。另外,造口周围皮下积液感染会导致造口周围皮肤发硬,影响伤口的愈合,容易引起MCS。对于这类患者,在肠造口术后发现造口周围皮肤红肿、疼痛及积液,需要及时处理,避免症状加重引发MCS。造口局部组织脂肪液化与患者体型肥胖、术中使用高频电刀及缝合不到位有关,患者脂肪组织坏死,并产生渗液,进一步蓄积会在皮下组织形成腔隙,导致伤口难以愈合。当发现伤口处有渗液,需要及时与医师沟通,做好充分引流。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均属于重要的营养指标,白蛋白<35 g/L 或血红蛋白<60 g/L 的患者,提示机体状态较差,免疫功能不足,而粪便中含有大量细菌,容易感染缝线处伤口,导致MCS。因此,肠造口患者术后需要加强营养支持,改善低蛋白和贫血状态,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正常肠道内存在不同种类的细菌,彼此之间处于稳定平衡状态,肠道准确不充分,会导致肠道清洁度差,肠道内粪便残留,加上手术不可避免会对肠道造成一定损伤,容易致使细菌进入伤口,引起MCS 的发生。因此,需要重视术前肠道准备,做好肠道清洁。
综上所述,肠造口患者术后MCS的发生与糖尿病、黏膜缺血坏死、造口周围皮下积液感染、造口局部组织脂肪液化、白蛋白<35 g/L、血红蛋白<60 g/L、肠道清洁度差等因素有关,为临床肠造口患者术后MCS的干预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