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竞超,尤桂春,梁超凡,蔡锦玲,姚 文,林文忠
(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泉州,362212)
杧果MangiferaIndicaLinn.是漆树科Anacardiaceae杧果属常绿果树,原产东南亚,是世界种植面积第二的热带水果,现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杧果[1]。我国是世界第二大杧果生产国,截至2020年,全国杧果种植面积达34.3万hm2,产值205.0亿元,是2015年的2.4倍,发展潜力巨大。我国对杧果种质资源的保存十分重视,据统计,2013年我国收集各类杧果种质资源700多份[2],保存在国内6个杧果种质资源圃里,保存最多的是海南儋州农业部种质资源圃(240多份),截至2022年,仅国家杧果种质资源圃就有946份,另外在云南保山杧果种质资源圃、广西亚热带作物所杧果种质资源圃和四川杧果种质资源圃分别保存杧果种质资源501份、400多份和250余份,但目前用于生产栽培的仅有几十个品种。
福建位于我国东南部,属于杧果晚熟区域,热量和光照条件优越。据史书记载,福建于明末清初便从我国台湾引进了杧果,先后还从东南亚地区引种杧果,近年来随着闽台合作的加强,福建杧果产业也迎来有利时机。杨凯等基于寒害过程开展的福建杧果种植区划结果表明,泉州地处福建东南沿海,是杧果引种风险最低的区域,适宜杧果的引种和扩种[3]。泉州杧果栽培历史久远,具备杧果栽培所需的气候和生态环境,适宜杧果生长[4],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现有的种植规模不大、管理水平较低、品种结构较为单一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当地杧果产业的发展。另外,常规品种成熟期比较集中,大批杧果进入市场,使得产品供给量大增,供过于求,导致杧果价格下降,一部分鲜果还因产品积压而腐烂,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贵妃杧”MangiferaIndicaL. cv. Gui Fei又称“红贵妃”“红金龙”,由我国台湾地区选育而成,是海南、广西等地的主栽品种[5-7],有大小果之分,大贵妃600.0 g左右,小贵妃主要是由于其种子败育,单果质量150.0 g左右[8];“四季杧”(MangiferaIndicaL. cv. Si Ji)一般指四季蜜杧,是由广西从泰国的“四季杧”品种中筛选培育而成,周年可开花结果[9-10]。现泉州杧果本地栽培品种以“柴檨”(MangiferaIndicaL. cv. Chai She)为主,其果实虽酸甜可口,但果小、可食率低、果肉含纤维较多,综合品质不高。近年来,杧果的引种试种[11-15]已在多地引起许多专家和学者的重视,但在福建泉州还未见报道,为此,笔者将前期引进的“贵妃杧”和“四季杧”在泉州地区进行试种研究,以期优化泉州地区杧果品种结构,助推当地杧果产业良性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
试验地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台商投资区洛阳镇西塘村,泉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果蔬园(24.97°N,118.71°E),海拔54 m,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1 000.0~1 800.0 mm,干湿季分明,3—9月降水量占全年80.0%左右,年均温19.5~21.0 ℃,≥10.0 ℃有效积温为5 610.0~7 250.0 ℃,年日照时数1 800.0~2 200.0 h,全年无霜期长。试验地为壤土,微酸性,综合肥力中等。
“四季杧”,原产泰国,后由广西大学农学院引入我国,泉州市农科所于2008年从广西北海引进;“贵妃杧”由台湾专家选育,泉州市农科所于2013年从福建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引进;“柴檨”俗称土檨仔,为泉州本地实生杧果,最早由我国台湾传入。
2018年4月25日,3个杧果品种的接穗取自福建省泉州市台商投资区洛阳镇西塘村泉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从已挂果的“贵妃杧”“四季杧”和“柴檨”植株上选取充分老熟、无病虫害的枝条作为接穗,采用切接法进行统一嫁接,砧木为3年生“柴檨”,均在35.0 cm×30.0 cm无纺袋中培育,干径(地面以上10 cm处)1.5~2.0 cm,其中“柴檨”嫁接苗作为对照。
定植时间为2019年3月14日,选择长势较一致、生长良好的嫁接苗移至田间种植,株行距为3.0 m×4.0 m,定植穴规格为60.0 cm×60.0 cm,每穴施腐熟猪粪有机肥15.0 kg作为底肥。9株为一个小区,重复3次,在每个小区随机抽取3株进行试验跟踪观测。试验地较为平整,土壤为砂质红壤,肥力较均匀,试验果园田间管理一致。
参照农业部《杧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NYT 1808—2009)》标准进行观察记载。观测时间为2019—2022年,其中植株生长量为每年的12月测量,花期及果实成熟期记载于2021年,植物学特征和果实性状采集于2021—2022年。
用ATAGO数显糖度仪(PAL-1型)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用Mitutoyo数显游标卡尺(500-753-20)测量干径、叶片、花穗和果实等性状,使用安恒电子天平(CHS-D)测定单果质量、果核质量和果皮质量。
采用DPS 7.05和WPS 2013进行数据处理,利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方差分析,数据取平均值。
观测发现,2019年时3个品种的株高较接近,其后两年“四季杧”显著高于“贵妃杧”,“柴檨”在2022年时则明显高于“四季杧”和“贵妃杧”。干径方面,“四季杧”表现出较好的速生性,但3个品种之间无显著差异。2019年“四季杧”的冠幅与“贵妃杧”和“柴檨”无显著差异,但在2020年和2021年则显著高于“贵妃杧”与“柴檨”,冠幅增长较快;可能是由于光照的原因,3个品种的东西宽度多大于南北宽度。总体来看,“四季杧”长势较好,速生快长,且冠幅增长较大,“柴檨”主要表现为向上生长,长势较快(见表1)。
表1 “贵妃杧”等3个杧果品种在福建泉州的生长量
2021年“贵妃杧”花期较早,“柴檨”较晚,“四季杧”虽然周年可开花,但集中在2—4月以及8—10月。“柴檨”成熟较早,7月上旬开始成熟,其次是“贵妃杧”,7月中下旬开始成熟,“四季杧”正造果成熟期集中在8月,而反季节果实成熟期可从11月到翌年2月(见表2)。“贵妃杧”和“四季杧”嫁接后第二年即可开花着果,但为培养树冠,2019年定植后,当年花果全部摘除。“贵妃杧”2020—2021年株产较高,“四季杧”在2022年时株产超过“贵妃杧”(见表3)。“贵妃杧”和“四季杧”嫁接后表现出速生早结的特性,且两个品种产量较稳定,而“柴檨”2020年有开花但并未着果,到2021年时才有少量果实。
表2 2021年“贵妃杧”等3个杧果品种在福建泉州的花期和果实成熟期
表3 “贵妃杧”等3个杧果品种在福建泉州的株产 kg
“贵妃杧”长势良好,树姿中等,冠幅较宽;幼枝紫红色,老熟枝条灰褐色或绿色;叶片披针形,叶面卷曲或波浪形,叶形指数4.3,幼叶紫红色,叶尖渐尖,叶缘平坦或波浪形;花梗紫红色,长圆锥花序(见表4);中大果型,单果质量547.9 g,果核质量40.3 g,果皮质量55.5 g,可食率82.3%,果形指数1.7,果实卵形,果皮厚度1.4 mm,果肉金黄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3%,纤维极少,香气中等,果肉细腻多汁、清甜可口,品质佳(见表5)。
表4 “贵妃杧”等3个杧果品种在福建泉州的植物学性状
表5 “贵妃杧”等3个杧果品种在福建泉州的果实性状
“四季杧”长势良好,树姿中等,冠幅伸展较大;幼枝紫红或浅古铜色,老熟枝条灰褐色;叶片长圆披针形,叶面波浪形,叶形指数3.0,幼叶浅古铜带绿色,叶尖渐尖,叶缘波浪形;花梗浅粉色,宽圆锥形花序(见表4);正造果的单果质量358.4 g,属于中果型,果核质量33.0 g,果皮质量48.5 g,可食率77.3%,果形指数1.7,果实卵形或长圆形,果皮厚度1.2 mm,果肉金黄色,可溶性固形物17.5%,纤维少,香气中等,果肉浓甜或香甜,品质佳。有周年开花结果的特性,反季果单果质量313.4 g,可食率74.7%,果形指数1.8,果皮厚1.5 mm,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2.5%,香气中等,果肉略有纤维,浓甜,品质较好(见表5)。
“柴檨”株高较高,树势较好,树姿直立,冠幅中等;幼枝浅紫红,老熟枝条灰褐色;叶片长圆披针形或披针形,叶面卷曲或波浪形,叶形指数3.6,幼叶紫红或古铜色,叶尖急尖,叶缘波浪形;花梗紫红色,圆锥形花序(见表4);单果质量128.6 g,属于小果型,果核质量20.9 g,果皮质量22.9 g,可食率65.9%,果形指数1.6,果实卵形,果皮厚度1.5 mm,果肉橙黄或深黄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5%,纤维多,香气中等,果肉甜或酸甜,品质中等(见表5)。“柴檨”作为本地实生杧果,果小核大,纤维较多,可食率低,品质中等,但因和其他种质材料的接穗有良好的嫁接亲和性,可用作较好的砧木材料。
2.4.1 主要病虫害 2020—2022年田间观测到的主要病虫害显示,“贵妃杧”有轻度的横线尾夜蛾和杧果叶瘿蚊为害,横线尾夜蛾集中在嫩枝,杧果叶瘿蚊主要在嫩叶上为害;“四季杧”的果实易受蒂腐病为害,另有轻度的杧果疮痂病,嫩梢受横线尾夜蛾为害,需要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实生杧受到一定程度的杧果叶瘿蚊、白粉病为害,部分果实发现杧果疮痂病(见表6)。
表6 “贵妃杧”等3个杧果品种在福建泉州的主要病虫害及受害程度
2.4.2 病虫害防治 可综合运用农业防治(加强树体管理、增强树势,及时除杂清园、减少病虫传染源)、物理和生物防治技术(使用杀虫灯、蓝黄板以及各种诱捕器等诱杀害虫)以及化学防治(使用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
化学防治方面,炭疽病可用75.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25.0%咪鲜胺乳油500~800倍液进行防治;白粉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或多菌灵悬浮剂等进行防治;蒂腐病可用25.0%咪鲜胺乳油500~800倍液、45.0%噻菌灵悬浮剂300~500倍液等喷洒,或45.0%咪鲜胺水乳剂2 000倍液浸果。横线尾夜蛾可用90.0%晶体敌百虫800~1 000倍液、2.5%高效氯氰菊酯1 200倍液或25.0%灭幼脲悬浮剂2 000倍液进行防治;杧果叶瘿蚊用2.5%多杀霉素1 000~1 500倍液、50.0%辛硫磷乳油或90.0%晶体敌百虫800~1 000倍液喷施表土。使用化学药物对杧果不同病虫害进行防治时,使用的浓度和次数要严格掌握,药效还与植株长势及用药方法等有很大关系[16]。
有研究表明,“贵妃杧”在云南无霜区[17]、广西百色[18]以及福建漳州地区[19]表现良好。在泉州的试种表现显示,“贵妃杧”长势较好,产量稳定,植株适应性较强,在泉州果实成熟期7月中下旬,成熟果皮紫红色,外观美、商品性好,果皮薄,可食率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于“四季杧”,但果肉细腻、汁多、纤维极少,品质佳,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四季杧”在云南怒江干热河谷区[20]、云南保山等地[21]、贵州南[22]以及广东梅州[23]等地适宜大面积种植,还适宜在设施栽培条件下进行产期调节栽培[24],经济效益较突出。在泉州的试种结果显示,“四季杧”长势中等偏上,稳产丰产,果实成熟期8月中旬,反季节果实成熟期11月至翌年2月,可食率较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果肉质地细腻,纤维很少,品质佳。“四季杧”的反季果和正造果相比,平均单果质量略小,果实横径和侧径较小,可食率略低,果皮较厚,纤维含量相对较多,果汁含量偏少,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更高,口感更甜。反季节果实采收时正是杧果市场的淡季,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试验期间由于遇到低温冷害等不良天气,植株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另外,由于杧果花期出现的连续阴雨天气,不利于杧果的开花着果。“贵妃杧”和“四季杧”的生物量以及植物学性状,除受到人工修剪管理等因素影响外,还因嫁接年限较短,固有特性尚未稳定表现,有待进一步观测。另外,试种期间发现“四季杧”反季节果实中有少量畸形果出现,主要表现为果顶不规则膨大,其成因和防治方法有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