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彦君,黄洁瑶,肖亚平,方 伟,杨浩然,钟良才,罗小河,李柏群
(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重庆 404000)
肠易激综合征(IBS)为临床常见慢性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持续、反复发作,临床主要表现为排松散便或水样便,主要症状为腹痛或腹部不适,常伴排便习惯改变和(或)大便性状异常[1],女性发病率为男性的2~4 倍[2]。根据症状,腹泻型IBS(IBS-D)为IBS 最常见的一个亚型[3],其具有普遍性、慢性、反复性的特点,且常与其他功能性肠道疾病有重叠症状[4],无明显致死性,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目前,IBS-D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止泻药、5-羟色胺(5-HT)剂和解痉药通常用作一线或二线治疗药物,但重复和长期使用存在耐药性[5],也易发生不良反应[6]。痛泻要方记载于朱丹溪的《丹溪心法·泄泻卷》,被历代医家作为治疗肝郁脾虚型泄泻的首选方剂,治疗包括IBS-D 在内的胃肠道功能障碍疾病的疗效较好[7]。四逆散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记载的治疗温热病的代表处方,常用于治疗因肝郁脾滞所致的脘腹疼痛和泄利下重等证候。痛泻要方通过减轻行为痛觉、内脏超敏反应和止泻来减轻IBS-D 症状,能抑制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表达,降低结肠黏膜中P 物质(SP)、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 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并减少粪便丝氨酸蛋白酶[8]。四逆散已被广泛用于治疗肝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抑郁症、胃肠道等疾病[9],其治疗IBS 的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较少[10]。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四逆散可显著提高模型大鼠的腹部缩回反射(AWR)的最小容量阈值,并能缓解内脏超敏反应状态[11-12]。两方合用,既可疏肝条达气机,又可补脾升发阳气。为此,本研究中采用Meta 分析的方法评价了痛泻要方合四逆散治疗IBS-D 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参考。现报道如下。
纳入标准:研究类型为痛泻要方合四逆散治疗IBS-D 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无论是否实施盲法、分配隐藏及报道失访和退出情况,仅限中英文文献。研究对象为IBS - D 患者,符合《2020 年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中诊断标准[1],临床分型为腹泻型;年龄、性别不限,组间基线一致性良好;无严重的心、肝、肾功能异常;非孕妇、儿童及老年患者;无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道肿瘤等器质性病变,无痢疾、肠寄生虫、乳糖不耐受症、药品不良反应引起的排便异常;无消化系统手术史和精神病史。
排除标准:仅有摘要;临床诊断符合IBS,但临床分型为便秘型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型;无对照药品;重复发表及数据重复或错误;数据无法提取和利用。
采用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Medline 及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WanFang)数据库,检索时限为自建库起至2022 年2 月。中文数据库采用题名和主题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索,检索词为“痛泻要方”“四逆散”“肠易激综合征”及“痛泻要方”AND“四逆散”AND“肠易激综合征”;英文检索词为“Tongxie Yaofang”“Sinisan”“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及“Tongxie Yaofang”AND“Sinisan”AND“irritable bowel syndrome”OR“IBS”。包括会议论文和学位论文。
由2 位研究者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数据。首先阅读文题及摘要进行初筛,排除明显不相关的文献,并交叉核对,对可能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一步阅读全文进行复筛,如遇分歧则与第三方讨论决定,直到达成一致意见。提取纳入研究中第一作者、发表年份、样本量、干预措施、结局指标等信息。其中,结局指标包括①腹痛、腹胀、腹泻症状积分,②总有效率,③5 - 羟色胺(5 - HT)水平,④中医症状总积分,⑤大便次数、大便性状、体倦乏力症状积分,⑥复发率,⑦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⑧不良反应,⑨生活质量。
按Cochrane 评价手册中的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价,包括随机分配方法、隐蔽分组、是否采用盲法、是否对结局评估实施盲法、结果数据的完整性、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其他偏倚来源。由2 位评价员独立完成,再进行交叉核对。如遇分歧则双方讨论决定,或由第三方裁决。
采用Cochrane 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3 软件处理数据。二分类结局指标的效益值用相对危险度(RR)表示,连续结局效应指标采用均数差(MD)和95%置信区间(95%CI)。通过Q检验和I2检验进行异质性检验,若各研究间的P≥0.1 且I2<50%,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 分析;反之,则进行敏感性分析,再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 分析。若异质性过大,则仅作描述性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对文献数不少于10篇的指标作倒漏斗图分析,观察其分布形态,判断是否有发表偏倚。
初步检索出相关文献65 篇,经过NoteExpress 软件查重剔除后获得文献43 篇;通过阅读文献标题和摘要后获得文献24篇,去除非RCT、疾病分型不符合纳入标准及不相关文献,剩余17 篇文献;再阅读全文后排除4篇无阳性对照、1篇指标不符合要求、2篇数据无法提取的文献。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纳入文献基本特征见表1。
表1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Tab.1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cluded studies
图1 文献筛选流程Fig.1 Flowchart of literature screening
最终共纳入10 篇文献[13-22],均为中文文献,未见多中心试验研究,发表时间为2011 年至2016 年,涉及IBS - D 患者692 例。其中,试验组(采用痛泻要方合四逆散治疗)361例,对照组(采用化学药物治疗)331例。
纳入的研究质量不高。10 项研究[13-22]均提及随机分组,2 项研究[13,2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1 项研究[18]采用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组;1项研究[16]采用平行对照方法,按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采用DPS 统计软件的完全随机分组;其余6 项研[14-15,17,19-21]究均未详细描述随机方法。所有研究均未交代分配隐藏方式。3 项研究[16,21-22]报道了“随访”“复发率”,随访时间为6个月,但未详细描述随访方式;2项研究[16,18]报道了未出现病例退出或失访情况。5 项研究[15-16,18-20]报道了不良反应。所有研究均未描述盲法的实施过程,也无对结局评价者设盲,无利益冲突的声明描述。选择性报告研究和其他偏倚来源均不清楚。所有研究均提及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采用Cochrane 协作网的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见图2。
图2 纳入研究质量评价结果Fig.2 Results of quality evaluation of included studies
总有效率:10项研究[13-22]比较了痛泻要方合四逆散与其他方法治疗IBS-D的总有效率。各研究的P=0.98,I2=0,表明异质性较小,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OR=3.88,95%CI(2.52,5.99),P<0.01]。详见图3 A。
图3 痛泻要方合四逆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Meta分析森林图A.Total effective rate B.Total score of TCM symptoms C.Scores of abdominal pain,bloating,and diarrhea symptoms D.Scores of stool and fatigue symptomFig.3 Meta-analysis plot of the two groups
中医症状总积分:3 项研究[15-16,18]报道了中医症状总积分,各研究的P=0.06,I2=64%,表明异质性较大,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 分析。结果3 项研究试验组患者中医症状总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MD=-1.01,95%CI(-1.30,-0.72),P<0.01]。详见图3 B。为降低研究间的异质性,对结局指标单项症状积分(腹痛、腹胀、腹泻和大便次数、体倦乏力)等异质性因素进行亚组分析,以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4 项研究[14,16,18,20]报道了腹痛(215 例)、腹胀症状(208 例)积分情况,2 项研究[14,20]报道了腹泻症状(106 例)积分情况,各研究的P>0.1,I2= 0,表明异质性较小,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 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腹痛、腹胀、腹泻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MD= - 0.27,95%CI(- 0.33,- 0.21),P<0.01]。详见图3 C。大便与体倦乏力症状积分:2 项研究[16,18]报道了大便次数(107例)、大便性状(115例)、体倦乏力症状(95例)积分情况,各研究的P>0.1,I2=11%,表明异质性较小,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 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大便次数、大便性状、体倦乏力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MD= -0.21,95%CI(-0.32,-0.10),P<0.01]。详见图3 D。
复发率:3 项研究[16,21-22]比较了痛泻要方合四逆散与其他药物治疗IBS-D 的复发率。文献[16]研究显示,试验组复发1 例,复发率4.00%;对照组复发3 例,复发率12.00%。文献[21]研究显示,随访1个月后,所有患者均无复发。文献[22]研究显示,试验组随访24 例,5 例失访,复发4 例;对照组随访18 例,失访4 例,复发10 例。结果显示,试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需更多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安全性评价:纳入研究的10 项RCT 中,1 项研究[18]观察的65 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肝肾功能、尿粪常规、心电图异常情况及不良反应;有4 项研究[15-16,19-20]仅报道了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其余研究未报道不良反应。可见,纳入研究对不良反应的报道较少,推测在临床应用中,痛泻要方合四逆散治疗IBS-D的不良反应较少。
其他:有3项研究分别比较了痛泻要方合四逆散与其他药物对IBS - D 患者治疗前后大便急迫与肛门坠胀[14]、5 - HT 水平[14]、IL - 8/ IL - 1β 水平[13]、睡眠障碍及焦虑程度[16]的改善情况。结果显示,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但上述文献提供的数据资料不完整,且样本量偏小,故无法进行数据合并分析。
倒漏斗图适用于研究文献数量不少于10 篇的情况。本研究中仅总有效率分析共纳入10项研究,其他结局指标纳入文献量均少于10 篇,故仅对其总有效率进行倒漏斗图分析,结果见图4。可见,整体图形呈不对称性,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移或方法学质量低,原因可能与盲法、分配隐藏的实施不严谨,或纳入试验样本量小有关;2 篇研究[13-14]由于数据权重一致,导致结果完全重合。
图4 总有效率的偏倚分析倒漏斗图Fig.4 Inverted funnel plot of bias analysis for total effective rate
2.5.1 用药频次
将纳入研究的痛泻要方合四逆散加减方具体药物组方频次进行分析,共有20 味中药,中药出现频次数见图5。20 味中药使用总频次为75 次,使用频次不少于5次的中药共8味,前6味(柴胡、白芍、白术、防风、陈皮、甘草)使用频次较高,共出现48次,占总使用频次的64.00%;其余12味中药使用频次较少。
图5 纳入文献的药物组方频次Fig.5 Frequency for the compositions of included studies
2.5.2 药物功效分类及使用频次
根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中药学》对20味中药按药物功效进行分类,使用频次由高而低依次为补虚药、理气药、解表药、活血止痛药、利水渗湿药、收涩药、消食药、清热药。详见表2。
表2 药物功效分类及使用频次统计(n=75)Tab.2 Frequency statistics of drug classification by efficacy(n=75)
IBS - D 是一种慢性功能性胃肠道疾病,为IBS 常见的亚型之一,特征是腹痛/不适和腹泻,且无明显的病理学依据[23],患者的生活质量低于其他亚型[24]。中医学认为,IBS - D 属“泄泻”“腹痛”等范畴,因饮食不节、内伤走情、感受外邪、劳役禀赋等致肝脾失调,脾运失常,肝气郁结,进而横逆乘脾,致脾胃升降失调、气机逆乱,出现腹痛、泄泻等症状[25]。现代医学认为,IBS-D发病机制主要包括胃肠道功能异常、内脏感觉异常、肠黏膜免疫活性增加、肠通透性增加、脑肠相互作用、肠道感染等[26]。治疗药物有洛哌丁胺/ 胆汁酸螯合剂、解痉剂、三环类抗抑郁药和利福昔明等[27],但效果不佳。以往RCT 结果显示,痛泻要方合四逆散可显著缓解D-IBS患者的症状,并改善其生活质量[13-22]。
中医药治疗IBS - D 能“无失天信,无逆气宜”,辨证论治在控制疾病病情、预防IBS-D 复发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28]。痛泻要方合四逆散中,柴胡疏肝解郁、升阳举陷,白芍养肝阴、调肝气、缓急止痛,白术燥湿利水、补气健脾,枳实破气除痞、疏畅气机,防风升清止泻,陈皮理气调中、醒脾燥湿,甘草缓急止痛、益气和中并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具有疏肝理脾、调气机止痛泻的功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痛泻要方具有缓解平滑肌收缩和减少内脏超敏性的功效,可能与结肠组织中5 - HT 和P 物质的调节有关[29];四逆散中主要成分芍药苷、柚皮苷、甘草酸可能是治疗IBS的潜在成分[30]。范玉玲等[31]对四逆散治疗IBS的综合疗效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显示,四逆散加减治疗IBS 的临床疗效优于西医常规疗法。尽管痛泻要方合四逆散治疗IBS-D 在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均已获得一定效果,但目前临床上仍缺乏较高循证证据的支持。
本研究中对纳入的10 篇文献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痛泻要方合四逆散治疗IBS-D的总有效率,腹痛、腹胀、腹泻症状积分,大便次数、大便性状、体倦乏力症状积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临床症状存在明显异质性,可能由于针对临床总有效率和症状评分的评估标准不同;试验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但需更多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在用药分析上,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频次较高的6 味中药为柴胡、白芍、白术、防风、陈皮、甘草。其中,柴胡升阳举泻、疏肝理气,白术健脾益气,白芍止痛理气、活血养血,防风升清止泻、燥湿止痉,陈皮理气疏肝、调畅气机,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这些高频药物提示中药治疗IBS-D 宜疏肝健脾,渗湿止泻,调和脾胃。使用频率最高的为补虚药,其次为理气药,提示临床治疗IBS-D 可采用疏肝理脾的治疗原则及补而不滞的用药理念。
10项研究中,仅2项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2 项研究采用就诊先后顺序进行随机分组,其余文献仅简单提及随机,未对随机序列的产生进行描述,导致在随机风险评价时多数研究存在的风险是不确定的,增加了研究过程中的选择偏倚;所有研究均未描述盲法的实施过程,导致无法避免测量偏倚和实施偏倚,影响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可靠性;所有研究均未报道分配隐藏方案,则无法避免选择偏倚;只有2项研究报道无脱落、病例退出情况,其余研究均未报道,故无充分信息判断结局数据是否完整。纳入研究多采用临床症状、体征等综合指标,未采用反映IBS-D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价指标,故存在观察评价体系不完善。且多数研究未在研究目的中写明观察指标,直接报道研究结果,故无充分信息判断是否为选择性报道结局。所有研究均未报道研究方案的注册、样本数计算、利益冲突等情况,导致研究结果的质量无法保证。目前,有关痛泻要方合四逆散治疗IBS-D 的临床RCT 较少,且均未估算样本含量,纳入研究的样本都普遍偏小,最少仅23例患者,检验效能较低,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有待进一步确认。在结局指标方面,总有效率为复合型的结局指标,尚缺乏统一的衡量标准,且指标报告不统一,难以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也给二次文献分析带来困难。在安全性方面,本研究中仅有5 篇文献报道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15-16,18-20]。
痛泻要方合四逆散治疗IBS-D 疗效良好,能显著改善患者腹痛、腹胀、腹泻、大便次数增多、体倦乏力等临床症状。但受纳入研究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特别是安全性尚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RCT 进一步验证。未来的研究应加强方案的顶层设计,选取客观、公认的结局评价指标,RCT 研究结果应严格按国际公认的《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规范》等进行报告,严格进行质量控制,如随机、分配隐藏、结果分析等各个环节,使研究结论更客观、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