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云
(厦门市同安区西溪幼儿园 福建 厦门 361100)
幼儿是指年龄在3—6岁左右的儿童,这个时期正是他们思想、行为和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而这个阶段的幼儿思维认知不完善,天性使然却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为了保障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教育部在2012年10月印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文中明确指出: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而课程游戏化就是秉承《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理念,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尊重以幼儿为中心,着眼于他们的兴趣和需求,充分利用游戏的方式吸引幼儿的兴趣,促使他们能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教师通过多样性的方式把幼儿在园里的区域活动融入到游戏中,通过激发幼儿实践的兴趣,积累生活经验,培养幼儿生活技能,并通过课程游戏化增强师幼互动,幼幼合作,为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合作意识和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奠基。
基于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需要,课程游戏化具有深远意义。幼儿步入园里,重要的不是汲取课程知识,而是通过游戏吸引他们学会接触大自然,学会接触生活,学会生活技能,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与人交流沟通等。幼儿思维方式不完善,他们的认知习惯和能力主要来自于感官直觉,而通过课程游戏与区域活动有机融合,能促使他们愿意去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他们逐渐构建知识网。而课程游戏化还需要不断探究,所以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潜心研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及国内外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更新教育理念,整合教育资源,树立“儿童观、游戏观、课程观”,依托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激励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既有效提升幼儿园的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又助推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他们终身发展服务。
多年来,幼儿园教育教学存在“游戏”“课程”两个核心并存的理念,也就是所谓的“双核论”,随着时代发展,这种传统的“双核论”有着诸多的弊端,所以我们要摒弃这种传统思想,树立游戏和课程融合的新思维,在课程游戏化理念下,促使幼儿徜徉在游戏活动中,也就是从游戏活动出发,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着力寻找生长点,再次构建新游戏,使游戏一直有“戏”,有效促进幼儿在游戏中成长。
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有些教师以传授课程知识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收效甚微,而且严重制约了幼儿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也使幼儿失去合作交流的机会,极大地限制了幼儿的个性发展。只有打破固化的教学模式,教师运用专业智慧去构建既有趣味性,又有专业性的游戏课程,才有利于幼儿迅速成长。
教师在课程设计中基于幼儿人数多、环境受限等因素,导致教学设计过于大众化,完全不能满足幼儿个性发展的需要,而教学设计失去个性化和特色化,也使幼儿对学习和参与活动失去兴趣,所以教师在设计游戏课程中,要使游戏具有趣味性、创新性,有利于对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
幼儿年龄小,游戏过程中往往不会完全按照教师预设的情形去做,而这个时候有的教师急于完成游戏,过多担心,导致不断用语言或者动作制止,比如会出现“宝贝儿,不是这样做的”“宝宝,应该这样做”“这样做不对”类似的语言,或者用动作阻止幼儿的活动,而这样不但忽视了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还降低了幼儿的体验感。在课程游戏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人,我们要把他们放在游戏正中央,要做到恰到好处的引导。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应该是自发的,他们自己决定什么时候玩,怎么玩以及在哪里玩等,只有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出现中断、停止的时候,教师应该进行适当的、试探的、甚至暖心的引导和帮助,教师是幼儿游戏的助手,要充分给予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实践的机会,千万不能过多干预,教师要不断激励幼儿勇于探究和动手实践,使他们获得知识,积累经验。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参与课程游戏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他们是否感兴趣,基于此,教师在创设区域活动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生活化原则,正如陶行知先生曾说的“生活即教育”,我们要给幼儿创设熟悉的生活场景,并不断激励他们主动表达自己的意愿,便于教师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兴趣点,进而丰富区域活动的空间,使之更完善。比如在小班的“娃娃家”这个区域空间,教师要投放幼儿熟悉的生活用品,比如他们喜欢的衣服、娃娃、日常用品等,他们在活动过程中会更有安全感,更放松,更乐于参与课程游戏。另外“娃娃家”的不断美化还需要教师帮助幼儿创建,比如可以通过手工折纸、共同搭建积木等方式增加“家”中玩具,种种手段都会促使他们喜欢这样的区域活动空间,在这些细致的课程游戏中不断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再如循序渐进的投放物品也是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有效方法,我在创建美工区的时候,初期只是投放彩笔、纸张、纸杯等简单物品,在引导幼儿游戏过程中,循序渐进的增加诸如他们喜爱的贴纸、彩带、小徽章之类的吸引他们探究参与的兴趣,通过这些物品创设更多的游戏,并且逐渐增加游戏的难度,促使幼儿有更高层次的挑战,以此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丰富区域活动空间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是需要在引领幼儿完成课程游戏中,逐步完善。例如建构区,设置的游戏难度不断增强,由简单的积木搭建逐步引领他们尝试运用木棒、纸片、纸板等完成难度较高的搭建,而且还尝试引领他们完善建筑周边的设施,比如公路、绿化、小区游乐设施等等,这些他们熟悉的装饰和布局,能有效促使幼儿积极探究,并能更专注的完成有难度的游戏,从中获得更丰富的体验和认知。
瑞典教育家爱伦•凯曾说:“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环境是孩子形成正确思想和优秀人格的基础。”长期处于温馨和谐的环境中,幼儿往往性格活泼,乐于交往。环境是幼儿重要的生存条件。基于此,教师要重视幼儿游戏的环境创建,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幼儿的生活认知、生长规律、接受能力等众多因素,游戏环境布局应具有生活性、趣味性、丰富性、层次性等,不同区域的适宜布局,能有效促进他们快速进入游戏活动中。幼儿获取信息基本依托感官,为了使他们获得更好的体验感,教师在设计诸如大自然区域的时候,必须从不同的维度创设环境,同时要考虑到环境的多样性,比如季节的更迭,植物展现出发芽、开花、结果和落叶等状态,不同季节,带领幼儿体验不同游戏,使他们和环境无违和感,利于幼儿成长。再如有的游戏需要教师事先给幼儿传授大自然和一些事物的知识后,在他们有了一定认知后再进入游戏活动,利于他们更深层次的探索。再如在一些游戏场地放置他们感兴趣的工具,既有利于共情,又有利于激发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比如在大自然探索区域放置生活认知中不常见的望远镜、地球仪、天平、砝码等,激发他们好奇心,使他们更乐于参与和探究。蒙台梭利说过“要让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从事活动能促使幼儿得到更大空间的发展”,那么在园区进行晚间露营,观看星空,浩瀚的宇宙能激发他们无限遐想,在活动的合作交流中培养团队意识和探索精神,为他们终身发展助力。
幼儿喜欢自由,天性活泼,充满生机和灵动,教师在创建课程游戏化情境中,应重视情境的多样性,引导他们善于观察,开阔视野,培养生活能力。在课程游戏中,教师要把幼儿已有的生活认知,迁移到创设的情境中,比如通过不同角色扮演,唤起幼儿已有生活认知,引导他们做生活的主人,虚拟环境的逼真,更利于他们联系生活实际,这些具有针对性的课程游戏,既利于发展幼儿个性,又利于培养他们探索生活的能力。比如培养幼儿生活技能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家庭场景引导他们设计区域中的电视、沙发、餐桌、书桌、学习用具以及玩具等物品,小班幼儿可以利用奶瓶、餐具等家庭特有用具引导他们认识家。再如教师通过课程游戏,激发幼儿通过不同区域摆放的具有不同特征的物品,认识事物。通过摆放的各式各样的小食品、多种类水果、各种他们熟悉的蔬菜、收银台以及收银阿姨,使他们认识超市,知道餐桌的菜、水果就是妈妈到这里买到的。看到区域的白大褂、听诊器、体温计、注射器以及吊瓶等引导幼儿了解医院,知道医院的用途。看到区域的图书、收银员就知道这是书店,他们喜欢的图书需要到这个地方去购买。幼儿通过课程游戏,使他们知道不同区域的用途,教师依托多样性的课程游戏情境的创设,教会他们不断探索、实践,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丰富生活认知,提升生活经验,同时有利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现在的幼儿外在表现都很聪明,但是通过观察我们会看到他们在活动中乐于自己玩自己喜欢的玩具,不会主动与其他小朋友沟通交流合作,有的还排斥合作。而合作交流能力是人立足社会的基本技能,在家里需要与家人合作交流,在学习的各个阶段都需要与同学、老师合作交流,步入社会需要与领导同事合作交流,合作交流贯穿人的一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培养人的合作交流能力要从幼儿抓起,家长和幼儿教师都要重视培养幼儿合作交流意识,这会使他们受益终生。而角色游戏多样性是幼儿极其喜欢的,他们沉浸在不同角色的体验中,由此学会合作的方法,养成合作习惯,体验合作的乐趣。作为幼儿园,可以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多样性的角色,激励他们积极参与体验,比如可以设置“幼儿社会角色体验室”,开设不同区域,可以有幼儿喜欢的“娃娃家”“图书馆”“消防大队”“警察局”“爱心医院”“美美超市”等,使他们充分体验各种社会角色,为他们了解社会,体验社会角色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在“图书馆”,教师可以设计游戏,使他们有体验收银员、图书员、家长以及幼儿的机会,在轻柔的音乐中模拟图书馆中的借阅、阅读等不同情境,不同角色体验使他们了解在图书馆里借阅、买书都需要合作交流,角色体验游戏之后还可以生发出合作阅读绘本游戏,通过绘本里面不同的角色扮演,激发幼儿阅读兴趣,提升幼儿阅读能力。再如关于大班幼儿手指灵活度的训练课,教师可以借助分角色游戏,体验合作乐趣,扮演爸爸、妈妈给娃娃喂饭、洗脸、擦鼻涕、穿衣服、系扣子,甚至更难的系鞋带等,他们在合作中有语言交流,肢体协作,互帮互助中不但有效锻炼了手指的灵活性,更使他们通过合作交流提高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的世界,是多彩的,对于身边发生的一切都会感到新奇,一切未知都能激发幼儿无限的探索欲望。但是由于他们生活认知有限,语言理解能力较低,而有的时候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有限,甚至枯燥乏味难懂,教师为了激发幼儿学习兴趣需要对教学资源进行调整,而随着信息技术现代化的广泛应用,多媒体课件已然成为教师的最佳助手,它以其生动有趣、直观立体深受幼儿喜欢,通过互联网还能让幼儿开阔视野,了解到生活中接触不到的事物,极大地提高了幼儿的想象力,使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多彩。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文字、图像以及声音都使抽象难懂的知识更加简单明了,立体直观,生动有趣而又绚丽多彩。在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课程游戏活动中,幼儿兴趣被无限激发,他们乐于参与活动,当幼儿完全沉浸在和教师互动,和课件互动,和活动互动中,教学效率得到极大提升。教学《逛超市》,教师运用电子白板软件,通过音效、视频,呈现给幼儿一个立体的恰似真实的情境,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他们的眼球,学会运用容器等工具使他们有“真实购物”体验,在玩中学,学中玩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再如课程教学中,有一些游戏操作比较复杂,教师示范效果也不是很好,有了动画视频,教师再辅助语言讲解说明,使游戏规则变得形象、易懂,助于幼儿理解和操作。再如进行“不要践踏草坪”主题活动中,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效果更显著,播放他们喜欢的动画片“青青草地”,使幼儿懂得从小要养成不践踏草坪的良好行为习惯,还可以播放一些教育片使他们知道花草树木给人们实际生活带来的好处和重要意义,最后通过争做“环保小卫士”的区域活动,让他们通过画画、协助教师写环保标语等形式,突出环保主题,加深印象。多媒体在有些体育游戏中用途特别广泛,音乐烘托气氛,视频播放慢动作或者肢解动作更利于幼儿模仿,确保有效提升游戏整体效果。
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幼儿的课程游戏化改革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承载着时代的使命。在这个漫长的摸索过程中,教师必须积极投身到把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有机融合的教学实践中,在此教师必须把着眼点放在尊重幼儿自身成长规律上,使生活与教学活动紧密融合,尽量多进行丰富多彩的亲子游戏,协助家长使幼儿获得更多的生活尝试,通过师幼合作、幼幼合作以及家长和幼儿的合作,使之更乐于积极探索未知生活和知识,并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总之,在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相融合活动中,教师亟待快速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为幼儿提供更具趣味性、创新性的游戏活动,促使幼儿在玩中学,在获得知识同时培养生活能力,为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助力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