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静
(贵定县第二幼儿园 贵州 贵定 551300)
现行的幼儿园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语言活动目标不明确、语言领域的教学不突出、动内容设置和组织开展欠妥。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思维,培养幼儿的兴趣,提高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树立幼儿的主体地位,丰富教学方式,开展生活教学,组织游戏活动,灵活利用教具,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幼儿的主动性,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情景教学综合了情感、认知和行为环境等因素,蕴含丰富生动的内容。创设情境教学能够引导幼儿更好地进行思考,锻炼幼儿思维能力,缓解幼儿压力,为幼儿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幼儿能够更好地展示自我,有利于幼儿全面和个性的发展。幼儿由于年纪小,自我控制能力差,对世界缺乏正确的认知,自我控制能力差、好奇心重,又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对于枯燥的理论知识自然会觉得晦涩,很难提起学习的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1]。提高语言教学趣味性,可以引导幼儿更好地学习语言,感知情感,开阔幼儿视野,为幼儿的学习方法做出正确的指导,促进语言教学工作的有效展开,对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的幼儿语言情景教学,教师主宰课堂,幼儿被动接受,忽视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不重视幼儿的反馈[2]。教师对于情景创设缺乏认知,情景设置流于表面形式,无法满足幼儿的实际需求。教师不注重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忽视了性格内向的幼儿,导致两极分化。而且教师所说情景过于抽象,脱离了幼儿的认知水平,幼儿缺乏兴趣,无法充分发挥教学作用,不利于幼儿的成长。
教学道具是辅助教师进行教学的工具,能帮助幼儿直观形象地理解教学内容,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幼儿的实践能力,培养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增强幼儿的情感认知,感受语言的魅力,打造高效课堂[3]。
例如,教师利用动画开展语言教学。教师先用多媒体播放猫和老鼠的动画片段,激发幼儿配音的欲望,直接引出课题。然后,教师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挑选几个片段进行配音,让幼儿初步尝试创编角色语言,教师在一旁进行巡视,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指导,对于幼儿的创新给予鼓励和表扬。随后,教师组织,幼儿分段观看动画,鼓励幼儿大胆发挥想象力,创造多种对话,紧接着,教师挑选小组对片段对话进行展示。教师对于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针对幼儿表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什么时候开始说角色语言最好?为什么画面都换了角色语言还没有说完?怎么让所有小朋友都听到你的配音?有的小朋友一个人配好多角色好辛苦啊,怎么办”引导幼儿开动脑筋进行解决。帮助幼儿了解配音的注意事项,配音要与画面同步,鼓励幼儿大胆展现自我,声音洪亮、语言清晰,启发幼儿要合理规划合作方式、内容,锻炼幼儿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水平。随后,教师要求幼儿按照故事情节自由组合进行同步配音,启发学生融入感情,增强语言的生动性。紧接着,教师邀请部分幼儿小组展示配音。之后,教师带领幼儿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纸板、彩笔,绘画自己喜欢的角色头像,尝试制作成面具。幼儿根据自己的面具在简单的装扮之后,模仿角色的动作,结合教师的配音,开展舞台剧演绎,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之后,教师结合本节课的主旨内容,进行活动拓展,从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画,创造,编写角色语言,设置对白,进行配音练习,教师根据学生的配音利用信息技术制音频,与动画同步播出,让幼儿欣赏。随后,教师播放《声临其境》片段,让幼儿感受成人配音作品,提高幼儿的审美,激发幼儿的兴趣。
幼儿由于年纪小,对世界缺乏正确的认知和见解,对于抽象的语言含义难以理解,自然缺乏兴趣,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开展生活教学,从幼儿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拉近幼儿与语言教学的距离,减少幼儿的陌生感,有利于接下来教学工作的展开。
例如,开展《小水滴旅行记》的语言活动。教师从幼儿的生活中入手,“小朋友有没有见过爸爸妈妈在做饭的时候,锅里冒出来的热气啊,这热气是由什么变成的呢?”然后,引出课题,“今天我们来了一个新朋友——小水滴,带来了他的旅行故事,和小朋友们进行分享。”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草木枯黄、溪流干涸的图片,“小朋友看到小水滴了吗?他是从哪儿来的?要到哪儿去呢?”,请幼儿仔细观察图片中的情景并进行阐述。随后教师展示小水滴落下的图片,“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幅图,小水滴争着从天上跳下来,他跳到了哪里?故事中又出现了谁?农民伯伯的出现和小水滴的旅行会有什么关系呢?小水滴又去了哪里呢?”紧接着,教师让幼儿大胆发挥想象力,找到小水滴的去处,引导幼儿思考,“小水滴进入了草莓的身体里,草莓去哪儿了呢?”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找到小水滴的去处。随后,教师展示小水滴到了下水道之后的图片,让幼儿知晓、初步了解水滴的运动。在小水滴流进大海之后飘起来,让幼儿结合课前教师所提到的锅里的热气,思考“小水滴为什么变轻,飘起来了?”教师点出题目,小水滴的旅行永不停止,再带领幼儿回顾小水滴的旅行过程,完整地讲述故事。之后,教师请幼儿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以及教师完整讲述的故事将小水滴的旅行记录下来,可以通过绘画、语言、表演、书写等方式行,展示,检验幼儿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增强幼儿的勇气,激发幼儿的兴趣。最后,教师请幼儿联系日常生活经验,浅谈自己一次有趣的旅行,注意时间、地点、做了什么、心情怎么样,以此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活跃幼儿的思维。
游戏教学符合幼儿生理和心理的特点,而且游戏教学通常具有竞赛性质,可以激发幼儿的竞争意识,促使幼儿自主进行探究,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培养探究能力,帮助幼儿克服恐惧、羞怯心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4]。
例如,以找朋友为语言教案。教师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小朋友,你想不想知道你在班上有多少个好朋友?我们今天就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吗?”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通过幼儿渴望成为最受欢迎的人的心理,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活动中,同时也明确目标,为本节课指明方向。然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游戏规则,“请小朋友们听清问题安静走,坚持去做,不要放弃,有什么发现,要举手,每一项小游戏都要记住有哪几个好朋友。”之后,教师播放带有苹果介绍的录音,让小朋友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带有水果的图片;喜欢看动画片的幼儿站在动画片图片的一边,不喜欢站另一边;更喜欢妈妈地站在有妈妈的图片的一边,更喜欢爸爸地站在有爸爸图片的另一边;昨天晚上看电视的站左边,反之站右边。通过这种方式,让幼儿找到和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在找朋友的游戏过程中对于表现得好的幼儿发放不同大小的红花,给予幼儿积极的课堂情绪。这样,在每次需要合作的时候,幼儿就会主动将自己的朋友立刻找到,与此同时,幼儿就会更喜欢找朋友这个游戏。之后,教师给学生讲述小老虎找朋友的故事,让幼儿根据教师讲述的故事,思考“小老虎找了谁做朋友?突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小老虎是怎么做的?其他小动物,是怎么问候他的?小老虎的心情怎么样?”为了方便幼儿观察故事情节,教师自制小老虎找朋友的动画短片,让幼儿仔细观察,和教师进行分角色练习对话。随后,教师准备小老虎和故事中出现的动物的头像,让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跟随影片进行角色对话练习,要求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演绎,教师挑选小组进行幼儿角色对话练习的评价。
问题课堂是以问题为线索,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让幼儿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进而培养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活跃幼儿的思维,让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语言教学的意义和魅力,学会思考,提高幼儿语言能力和水平[5]。
例如,以《我做哥哥了》作为语言活动教案。教师先询问幼儿,“小朋友有没有弟弟妹妹或者哥哥姐姐?平时是怎么和他们相处的呢”然后,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只小猫咪,他的妈妈给他生了弟弟妹妹,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猫咪的做法吧?”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讲述故事至“那样妈妈又喜欢我了”,向幼儿提出问题,“小猫咪做哥哥了,他的心情是怎样的?他是怎么想的?”教师在一旁进行思维引导,“刚开始的时候心情怎么样?后来呢?”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进一步提问,“他真的会扔掉弟弟妹妹吗?”一般而言,此时幼儿会出现意见分歧,教师不直接告知答案,而是提出自己的见解,“我认为他还是喜欢弟弟妹妹的。”紧接着,教师阅读文章,提出疑问“小猫咪带弟弟妹妹去散步的路上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之后,教师讲述爬树、遇到大灰狼、过独木桥的故事情节,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猫咪的心情变化。“小猫咪爬到了高高的树上,他想做什么呢?弟弟妹妹又是怎么做的?”让幼儿看图猜一猜,弟弟妹妹会对哥哥说什么,“小猫咪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教师让幼儿仔细观察图片,结合上下,做出结论,“哥哥还是舍不得弟弟妹妹的。”之后,教师讲述遇到大灰狼的时候,引导幼儿讨论,“假如你是哥哥,你舍得把弟弟妹妹送给大灰狼吗?为什么?”随后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过独木桥,让幼儿尝试用一句话讲述过渡木桥的故事,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引导,“小猫咪走过独木桥的时候,弟弟妹妹怎么样?他们会做些什么?后来是怎么过桥的?”通过这种方式让幼儿补充完整,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随后,教师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引导幼儿感受小猫咪做哥哥的心情。最后,教师请幼儿思考,小猫咪是一个怎么样的“哥哥”,假如你做哥哥或者姐姐了,你们会怎么对待自己的弟弟妹妹呢?引导幼儿像主人公一样照顾,帮助保护弟弟妹妹,做一个好哥哥、好姐姐,培育幼儿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健康的人格。
每个幼儿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在认知规律、记忆能力和理解水平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要仔细观察和分析幼儿的实际情况,充分地了解幼儿的性格、学习的侧重点和学习方式,在备课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实际学习情况和认知发展规律,因人而异,制定适合幼儿的教学方案。与此同时,教师与幼儿进行平等的交流,拉近彼此的距离,缓和师生关系,以营造舒适的交流环境,缓解幼儿的心理压力,寓教于乐,让幼儿在快乐里学习[6]。
例如,以《蜘蛛先生要搬家》作为语言教案。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蜘蛛结网的图片,向幼儿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关于蜘蛛你们知道些什么?你们从头到脚仔细看看周围蜘蛛先上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吗?”紧接着,教师向幼儿提出问题,“蜘蛛先生又搬家了,为什么搬家?什么时候搬?怎么办搬走?他找到盖房子的地方吗?用什么盖房子?会胜利吗”,要求幼儿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教师先让幼儿自由阅读,提示幼儿留意观察画面人物的动作表情,思考问题。教师模仿故事的语言用问答的形式,指导幼儿叙述故事内容,“这个故事说的是谁呀?”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给予鼓励和表扬,允许幼儿答复与书上有出入,不必提供所谓标准答案。随后,教师通过你问我答的形式让幼儿对故事构造有初步的了解,教师再自行回答完整讲一遍故事,要求幼儿认真倾听,思考自己的答复与书上的答案是否有所差异。之后,教师要求幼儿进行小组合作阅读,幼儿要用自己的语言将故事情节讲给同伴听,同伴要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根据幼儿的合作表现,对幼儿提出意见或建议,给予激励。随后,就是鼓励幼儿尝试改编故事的结尾,“蜘蛛先生以后还会不会搬家呢?假如我是蜘蛛先生,我会怎么搬家呢?”给幼儿提供一定的思路但不必局限于教师所提供的主题,鼓励幼儿大胆发挥,活跃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感受故事的童趣。
教师的专业素质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的教学水平影响教学质量,因此,要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增强教师对情景教学的认知,更新教师的教学思维,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有利于教师及时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情景创设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例如,以相反国为语言教学案例。教师带领幼儿玩游戏让幼儿模仿教师的动作,一边做一边说,“我就跟你这样做”,紧接着,教师增加难度让幼儿做出跟教师相反的动作。教师用多媒体播放《相反国》的音乐,展示图片让幼儿仔细观察图片上的动物,阐述图片上出现的动物的名字,谁和谁在一起,在做什么。教师让幼儿交流画面中的内容,帮助幼儿理解相反的含义,“请小朋友们说说自己的图片中发现什么有趣的事”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进行描述,进一步理解儿歌的内容随后,教师根据图片朗诵儿歌,让幼儿凭借画面内容,跟随教师一起朗诵。之后,教师请幼儿根据儿歌的内容把图片按照顺序找到伙伴排列出来,根据图片回忆并朗诵儿歌。在幼儿对儿歌熟悉了之后,教师再请幼儿用动作表示儿歌里的内容边做边朗诵。之后,教师开展游戏“在相反国立说相反”,教师说一个词,请幼儿说出它的反义词,然后教师不说只做动作,让幼儿用动作表示相反意义的词。待幼儿熟悉了之后,教师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游戏活动。幼儿排成一列纵队,领头的幼儿到教师面前,与教师做相反的动作,说相反的话,每个小组三分钟,不限数量,正确率最高的幼儿团队获胜,教师给予该幼儿团队精美奖品,然后根据该团队中不同幼儿的表现,进行表扬和激励。
综上所述,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有必要的。针对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问题,教师开设情景教学,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从幼儿的兴趣入手,结合实际情况,借助教学道具辅助开展游戏,联系实际生活,开展趣味性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幼儿的学习动力,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