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中的数学教育

2023-10-17 16:35
今天 2023年18期
关键词:幼小数学知识数学

许 蓉

(哈密市第五小学 新疆 哈密 839000)

在步入小学阶段的学习活动时很多小学生都会对学习内容、学习模式出现迷茫,对于新学习生活的未知促使学生想要进行积极地探索,但是随着教学方式的不同、学习知识随着年级增加知识难度也随之提升也会使学生有挫折感。因此,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则显得尤为关键,对于帮助学生顺利适应小学阶段学习生活,帮助学生适应小学生活,在小学数学学习中逐步学会学习数学、运用数学、探索数学等。

1.幼小衔接现差异

幼小衔接是人生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仅能够解决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顺利过渡的问题,更能够积极的影响幼儿一生的学习,让幼儿获得学习的兴趣以及自信。幼儿园数学教育与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教育在教育目标、任务、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有明显差异。在教育教学方面,在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求、形式和方法方面也有着不同,课堂中对学生的纪律、学习状态、行为要求也有一定的不同。幼儿园除了为孩子提供启蒙教育外,还为孩子们提供生活照料和训练。根据国家教委制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小学要为幼儿提供有目的、有计划、全面、可持续的“德、智、体、美、劳”教育。同时,小学也特别注重学生良好品德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在新的生活、学习环境中,可能会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许多儿童无法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这使孩子们的认知兴趣有所下降,自尊心、自信心会有所减弱。

2.合理设计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学习欲望

在展开幼小衔接中的数学教育时,保证衔接效果更加理想的关键因素便是要对数学教育当中所运用的教学形式进行合理地设计。第一,通过构建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发挥。“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节课的开始非常重要,教师要抓住这个教学的优势,在课堂开始之前,利用精彩的课堂导入,设法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唤起求知欲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如在教学中运用生动活泼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子,通过趣味性、好奇性、参与性、挑战性的导入,与幼儿园活动相互衔接,找准新知识的切入点,就能把学生的数学学习情绪、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控到最佳状态,同时与幼儿园教学相联系减少陌生感。从而使学生愿意接近数学,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很快便进入了学习的角色。精心设计导入语,能起到组织教学、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有了兴趣,才能实现由“要我学数学”到“我要学数学”,从根本上减轻学数学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和负担,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会认知数学、学会应用数学。第二,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情境,通过良好的课堂氛围去感染学生。孩子的幼小衔接阶段,课内学生的学习过程尽量不要增加任何心理负担,教师可以通过和蔼可亲的态度,鼓励性的信任和继发性的语言,从而使学生产生对老师的信任和热爱,并会由喜欢老师进而喜欢上老师的课。还可以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激发学生兴趣。也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以及在课堂中的表现,去挖掘数学知识的有趣因素,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此时,值得教师注意的是,教师要营造宽松、平等的师生关系,当师生双方感情渠道通了,教学情景也就得到了优化,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从而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的场所,这样学生才能不断迸发思想的火花,学生思维自然能够得到发展,也能更好的从幼儿园生活学习适应到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从而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思想、训练数学思维等。

只有让学生顺利的衔接,同时运用适合学生的教学形式展开教学活动,才能更好的更加有效地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产生强烈的欲望,从而在欲望的推动下能够积极地展开小学数学学习活动。因此,在展开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便要打破以往常规的教学形式,通过仔细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来设计教学形式,以便达到更加理想的衔接效果。例如,在教师教学到“比一比”这部分内容时,为了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教师可以选取多种物品来引导学生“比一比”,如两瓶不一样重量的水、两根长度不同的绳子、两个大小不一的苹果等,并且引导学生自己思索运用何种比较方法能够达到更加精准的比较效果。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当他们对某一事物充满好奇时,他们的求知欲望就会被调动起来,由此就会引发学生产生思考。但是处于幼小衔接阶段的孩子毕竟年龄小、思维能力较弱,对于一些有效的比较方法还是难以掌握的,因此便会请求教师传授正确的比较方法,而教师便可以借由学生的学习欲望顺利的展开教学活动。

3.巧妙构建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实践活动是人们快乐、成长、发展的过程,在幼小衔接的数学课堂中,教师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情景图、模拟实际情境,增加实际体验打开数学新教材,映入眼帘的是五颜六色的图画,生动有趣的故事,憨态可拘的动物,深受欢迎的卡通,这不仅给枯燥的数学课赋予了活力,更让学生感受到幼儿园学习与小学学习联系,从而更好的渡过幼小衔接的过程。利用教材为我们小学数学教育者提供的许许多多的情景图,实质上是编者把他对人生的理解、对现实的看法,转化到书本上以图的形式来展示。我在实际教学中感到,教师学生拿着实物走进教室,动口、动手创设一个个比较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能更快的进入学习角色,我经常根据书上的图找来图片、实物、自做动物头饰、编写童话故事等,使数学知识更具生活性和趣味性,效果很好。例如:在教学一年级《10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利用书上青蛙吃害虫的情境图,让两个同学戴上青蛙头饰扮演青蛙吃害虫,其中一个男同学扮演大青蛙,一个女同学扮演小青蛙,让他们走上讲台,张大嘴,表演吃害虫的动作,然后他们进行遇面后的对话:大青蛙问:“你今天的收获怎样?”小青蛙说:“今天我吃了20只害虫。你呢?”大青蛙骄傲地说:“比你的多多了,我吃了34只害虫。”这时让下面的同学提出一些数学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虫?然后由学生列出算式,并在计数器上展示计算的过程。同时,老师利用学生的表演,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既学习新知,又实际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与价值。或者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出示主题图,小明的妈妈带了100元钱买图中所给的三样东西,够不够?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计算方法进行估算并相互交流,交流结束,可以让学生分享他们观察以及比较的估算方法,看一看谁的估算方法更加方便,然后全部交流结束后,可以让学生尝试去精确计算一下这三样东西一共要花多少钱?小明的妈妈还能剩多少钱?由此来检验一下学生的估算结果是否合理。通过情境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小学与幼儿园学习的联系,也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刚刚步入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则更是如此。所以在展开一年级教学工作中,我们更要紧紧地把握学生的这一特点来构建教学模式,通过在教学模式中融入更多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和信息来进行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有效的改变了数学教学模式当中以往的枯燥性,同时也更加贴近一年级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习惯,促使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模式当中更加顺利的获取到数学知识从而掌握数学思想及学习数学的方法。

4.运用趣味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知学习的魅力

在展开幼小衔接中的数学教育活动时,为了进一步保证衔接教育的质量、帮助学生轻松的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节奏、获得更为理想的学习体验,对于在教学当中所运用的教学方法也要进行合理的设计。教师要充分的发挥出“在玩中学”教学特点,帮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当中获取到数学知识,正所谓“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当然,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也要保证一定的趣味性,而在展开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运用组织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来展开教学。例如,在教师教学到“元、角、分”这部分数学知识时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展开一个活动——“小小商店”,结合教材当中的实际内容教师进行相应的拓展。通过制作一些经验商店所需的“元、角、分”纸币来展开模拟经营售卖活动,教室内的一切均可作为交易商品,让学生充当顾客与售货员,教师提前将交易商品标好价格,给每位学生发放不同金额的纸币,让学生根据每个商品的标价,在自己的金额范围内买到最多的交易商品,最后,让充当售货员的学生去检验,充当顾客的学生所选择的商品是否超出了他的金额预算,以及是否在金额范围内买到了最多的商品?以此来帮助学生在进行商品交易的过程中正确的认识到元、角、分的使用方法以及用处,增强他们对于金钱的运用能力,从而对本部分知识产生更为深入地了解。还可以在班级里开展“以物易物,换享生活”的活动,通过学生将自己不玩的玩具、不看的书本带来学校,同学之间进行等价交换或购买。通过这个活动不仅实现了旧物再利用,变废为宝、节约资源的教育,同时也让学生们在这样的活动中充分体验和感知了货币的由来。相信通过活动中的实际交换、购买、售卖,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人民币、人民币单位及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而学会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使用爱护人民币。这样的教学方式与幼儿园的区域主题活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更易带给学生熟悉感和亲切感,也能有效地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知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魅力所在,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到人民币在社会中的功用。

5.课堂教学提供材料,即时评价鼓舞学生

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不是简单地由教师或其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建构生成。教学中要把学生的认知过程与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再现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学习真正成为数学活动,真正实现数学学习的“再创造”。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的例子无处不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利用数学材料,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数学活动,努力创造一个没有“教”的学空间,设法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机会。通过向学生提供信息资源,开放性的、能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通过合理诱导,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积极主动地开动脑筋,构建新知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生动的数学,使学生成为数学知识的积极探索者、思考者。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数学学习,并鼓励学生把学习成果以各种形式进行展示交流,学习感受别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使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而是在课堂中变为主动接受,使新问题与其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生联系,激活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过程中的新知识,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次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形成“我的数学”。

在课堂中通过“合作”形式来呈现,师生双方密切合作,一起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且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同时问答也拓宽至学生相互之间,老师负责提供合理的学习材料、保障充足的空间与时间,促使他们进行主动构建,教师的“问题”变成学生的“问题”,学生依托老师构建的平台,在合作过程中探索如何解决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双方的通力合作、沟通交流而实现学生精神境界提升。课堂即时评价不仅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同时也是对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反馈的一个过程。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乐于交流发言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要认可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充分针对每个孩子的潜在能力,不要片面认为某某孩子太差。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每个孩子他们的特长和优点都不同,也就是每个孩子的发光点都不一样,所以每个孩子都应该值得被鼓励,教师要信任理解孩子,千万不能在同学面前暴露他的不足。其次,要用信任的目光面对全班的学生,经常用鼓励和赞赏的语言和学生交流,如:“我很高兴,我的想法和某某同学不谋而合。“你今天表现很不错”,“你对这一点的看法很有主见。”对于不完全正确的答案,我注意发现它的闪光点:“我听懂了你的意思”,“你说的这一点很有道理。”,“你能解释一下吗?”以前每节课结束,我都说:“有不懂的找老师。”现在我常说的是:“这节课你学到什么?”“今天的课堂,谁还想发表看法?”这样就能体现出老师和学生平等、民主、和谐。面对这样的教师,孩子愿意去表达,从而促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充分的发挥。在课下作业布置中,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创作数学故事、数学小报,帮助学生掌握20以内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计算。例如:猪妈妈总共做了9个蛋挞,佩奇做了6个,那么乔治你能数出姐姐和妈妈总共做了几个蛋挞吗?学生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可以利用已有经验进行计算,感知“凑十法”。通过问题的设计和解决,不仅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更是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并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总之,在幼小衔接教育当中展开有效的数学教育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帮助学生顺利适应小学数学学习、获取到更多数学知识也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数学教学教师更要做到经常反思、探索,创造性的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创造性地驾驭教材,处理教材,不断地自身调节,使数学课堂变为学生善思的场所,提高能力的主阵地。紧紧围绕情境性特征,把评价和教学过程挂钩,时刻重视学生的课堂表现,分析他们存在的问题以及闪光点,合理地对她们进行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对她们提出科学合理、详细可行的对策。展开幼小衔接中的数学教育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构建数学教学模式,并且在数学教育当中融入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元素,以便能够充分的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更要关注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帮助学生更加顺利地展开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

猜你喜欢
幼小数学知识数学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