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中的意境探析

2023-10-17 01:19邓雄
参花(下) 2023年10期
关键词:景色画作山水画

◎邓雄

山水画蕴藏着极为深厚的意境之美,也正是借由意境的体现,才让中国画的艺术美感更加被凸显出来的同时,也具备了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内涵。因此,在鉴赏和品评山水画时,应对画作中的意境进行深入的体会和感悟,这样才能对山水画的独特艺术魅力和深厚文化内涵有更加清楚的认知。

一、山水画中的意境探源

中国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绘画艺术,按照题材和内容大致可分为山水画、花鸟画以及人物画三大类别,在技法上又可分为具象和写意。中国书画美学历来讲究的是“象外之意”,其中的“意”所指的就是意境。

意境一词的出现最早见于山水画得以迅速发展的五代和宋、元时期,但其实早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画家们便已开始注重实境的描绘,并提出“澄怀味象”“得意忘象”的理论和艺术创作旨在“畅神”“怡情”的思想。而后,唐代美术史家张彦远提出了“立意”说,五代山水画家荆浩提出了“真景”说,宋代画家郭熙提出了山水画创作“重意”的问题,认为创作应当“意造”,鉴赏应当“以意穷之”,并第一次使用与“意境”一词内涵相近的“境界”概念。随着宋、元文人画的兴起和发展,文人画家的艺术观念和审美理想促使传统绘画从侧重客观物象的描摹转向注重主观精神的表现,以情构境、托物言志的创作倾向推动了意境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清代画家兼理论家笪重光在《画筌》一书中提到了“意境”这一概念,并对绘画中意与境的涵意和相互关系作了较深入的分析,针对绘画中的虚实、形神、情景等问题,亦即意境的表现方式作出了有益探索。

由此可见,意境理论的提出与发展使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是山水画创作在审美意识上具备了二重结构:其一是客观事物的艺术再现;其二则是主观精神的表现,二者的有机联系便构成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

二、山水画中意境的表现手法

(一)留白

画面留白是山水画创作中较为常用的艺术表现方式。留白不仅能营造出画面的空间感,也能够给观者带来更多发挥想象的空间,进而从艺术作品中感受画家独特的审美。例如,马远和夏圭这两位南宋著名画家,他们对“边角山水”的描绘较为擅长,马远创作的山水画多采用水墨的形式,继承和发展了李唐的画风,在章法上大胆取舍剪裁,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景观,且在画面上留有大幅空白来突显意境。以马远的《踏歌图》为例,作者表现了雨后天晴的京城郊外景色,同时也反映出丰收之年,农民在田埂上踏歌而行的欢乐情景。在创作时,作者并未采用全景式构图,而是运用了“一角式”布局,画作从左至右以对角线分割,形成左实右虚的结构,这一独特的创作方式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空灵感,而且给人带来一种优美恬静的审美享受,其在艺术风格上也为南宋绘画开创了一番新局面。又如,夏圭的纸本水墨山水画作品《溪山清远图》描绘的是江南晴日湖山景色的美丽风光,在画面的上半部用清淡之笔描绘远山等景物的缥缈之感,又用大片留白来表现江水,画中景物疏密恰到好处,极富节奏感和韵律感。由此可见,留白是中国画作品的一大亮点,这种技法比直接运用色彩来渲染表达更加含蓄内敛,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

(二)空间构图

就山水画创作而言,空间构图对于山水画意境的表达同样重要。因此,在实际创作过程中,要遵循对立统一的构图规律,如运用黑白、远近、大小等形式,将对立关系统一均衡地表现在画面中,从而描绘出一幅富有和谐之美且意境深远的山水画作。山水画创作在空间构图上极为灵活多变,能够将自然景色和思想情感进行巧妙的融合,并利用虚实相结合的方式来展现大自然的景色,同时将画作的意境表现出来。例如,明代画家戴进所创作的纸本墨笔画《春山积翠图》,利用斜向切割的方式体现出远景、中景和近景三段式构图方式,画面简洁明快——近景作山脚,几株古松盘根屈曲,从画面右侧向左中部伸展,枝叶茂盛。苍劲有力的笔法,把山涧里的两株苍松豪爽挺拔的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位老者持杖缓行,一书童抱琴随后,一前一后走在山间小径上。前头不远处,山梁后露出茅舍的屋顶,隐约可见。在画家的巧妙构思下,中景和远景的片山皆从画外切入,一左一右相互交叉,与近景结合形成S形曲线,呈现出较为立体的画面感。此外,在这幅作品中,画家不仅描绘了老者与书童登山的场景,而且也展现了春日里的壮丽景色,使两者相呼应,别有一番意境。

(三)情景交融

前文提到,意境一词的发端最早见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而宗炳和王微两人则真正开启了山水画论的先河。宗炳在其所作的《画山水序》中提出了“畅神”这一艺术理念,指的是通过游历山川可以获得审美上的愉悦。另外,书中还提到了“应目会心”,说的是画家在创作的过程中,应将自身的情感和想象融入绘画创作中,这样才能让作品更加具有艺术魅力,并且这些理论的提出对后世的山水画创作更是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如王微在《叙画》一书中介绍了山水画的原理、表现技法等内容,明确阐述了画家在创作山水画时,不能未经思考就直接描绘景物,而是要对景物进行艺术化加工,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尤其是要确保情与景的和谐统一,这样才能真正提升作品的艺术境界。可见,宗炳和王微有着相同的艺术观点,即情与景要相互交融,也正是在这一艺术理念的指引下,中国山水画创作才能取得长远的发展。

(四)笔墨相融

北宋时期,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进入了高峰。北宋山水画倾向于自然,侧重“真”和“实”,提倡山水画的写实风格。郭熙作为北宋山水画家的代表人物,其所创作的作品富有独特的艺术韵味,体现了画家本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他的传世作品《早春图》描绘的是早春即将来临的山中景象,旨在表现万物复苏的勃勃生机,画面上有薄雾、溪流、草木等丰富的景象,且墨色的使用极富层次,给人一种空灵缥缈之感,而草木岩石的刻画采用的是“卷云皴”,屹立于画面之上的主峰则是通过“淡墨皴”和“雨点皴”相结合的方式呈现,表现出北方高山的雄伟气势。另外,在这幅作品的构图上,由于主峰在画面中所占比例较大,画家通过缭绕的云烟和S型的溪流来展现空间感,让整幅画作呈现出强烈的纵深之感,这也充分体现了山水画构图的“三远法”原则,使观者能够深切地感受画作的艺术境界。

三、山水画作品中的意境探析

(一)李成的《寒林平野图》

李成是五代宋初绘画大师,擅长山水画,师承荆浩、关仝,多画郊野平远旷阔之景,尤其以画“平远”与“寒林”之景而著称。李成的《寒林平野图》描绘的是隆冬时节萧瑟的平原景色,画作近景的土坡上有两株长松挺立,旁有枯枝寒树;中景曲折的河道早已冰冻凝固;远景烟霭空蒙直至天际,除却连绵不断的低矮群山,再无他物,整幅画面让人产生一种空灵、凄凉之感。细细品味画面上描绘的松针,笔意锐锋,有种淡雅的美感,即便是不染墨,也依然神完气足。另外,画中所绘的树枝,或粗或细,都呈现出弧形曲线,将线条的美感发挥到了极致,犹如蟹爪一般,因此又被称为“蟹爪树”。而山石在勾勒出大框之后,采用“卷云皴”的清淡皴染,使之有种灵动轻盈之感,犹如天空中的云朵一般,带给人们秀润淡雅之感。李成喜用淡墨,笔下的山水缥缈清幽,如梦如雾,因此有“惜墨如金”的美誉。米芾曾形容李成的画“淡墨如梦雾中,石如云动”,这种“石如云动”的形象亦成为日后画家用李成笔法作画的重要风格标记。

(二)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范宽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绘画大师,与李成、董源并称“北宋三大家”。范宽所作的《溪山行旅图》更是被誉为“宋代绘画第一神品”,尤其对于后世山水画创作有着极高的学习价值。《溪山行旅图》描绘的是北国景色,画幅中央坐落着高大山峰,山头杂树繁密,飞瀑从山腰直接流泻而下,山脚巨石纵横交错,使整个画面体势错综。山路间出现的商旅队伍,路边流淌着的小溪,正是山上流下的飞瀑,让观赏者仿佛能够听到人声、水声和骡马声,这也恰恰点出了溪山行旅这一主题。同时,在作品中画家以雄健、冷峻的笔锋将山的轮廓和石纹的脉络勾勒出来,再加以浓厚的墨色渲染,将秦陇山川峻拔雄阔的气概展现得恰到好处,整幅画作不仅层次丰富,用墨凝重且浑厚,而且画面极富美感,让观赏者犹如身临其境一般。范宽在《溪山行旅图》中,运用的是全景构图,画面几乎被巍峨耸立的山体占满,但经由画家对山石、飞瀑、山路以及人物关系等的巧妙处理,使整个画面构图仿佛浑然天成一般,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美感。而画中商旅队伍的存在不仅为幽静的山林增添了生气,也充分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可见,范宽通过大山大水的全景构图、山石树木的细致刻画以及丰富多变的笔墨皴法等,将他对大自然的深切体悟融入其中,使作品绘画风格独特且意境深远,给欣赏者带来强烈的心灵冲击,并产生无尽的凝思。

(三)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是元朝著名画家,与吴镇、倪瓒以及王蒙并称为“元四家”。他的山水画作品主要有水墨和浅绛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其中,《富春山居图》属于浅绛山水,是黄公望存世作品中极具代表性的一幅佳作。作品主要描绘了浙江富春江周边的景色,层峦叠嶂的山川,千姿百态的树木以及广阔平静的江面等构成了整幅画面,呈现出一派恬静和谐的景象。同时,作品突破了传统的三远法构图方式,使画作流露出平淡的韵味,画家通过在山川中巧妙地布白,既让画面看起来更加具有层次感,又使画作增添了空灵之意。元代文人画的一个重要特点便是借由自然景色抒发画家自身的情感,而黄公望自身特殊的生活经历、艺术造诣以及精神状态奠定了他的绘画思想和艺术基调。在面对官场失意的现实之后,他开始长期四处游历,领略大自然中江河山川的美景,并通过山水画创作来寄托心志。因此,《富春山居图》笔墨下所描绘出的景色,实则是作者对人生理解和感悟的真实写照。画之灵动、洒脱皆发于笔端,又出于胸臆,这幅画对此后的绘画创作亦带来深远的影响。

(四)王蒙的《青卞隐居图》

王蒙出身于画坛世家,从小便接受了良好的艺术熏陶。早年受赵孟頫的影响,后师承董源、巨然,集诸家之长独创了新的绘画风格。王蒙在山水画作品上以繁密见胜,善于运用“解索皴”和“牛毛皴”,而他的皴法也正是他个人风格的显著体现。他的作品内容大多是反映文人在山林的隐居生活和隐逸思想,作品面貌丰富多样,呈现出不同风格。例如,经典作品《青卞隐居图》描绘的是画家故乡卞山苍茫之景,山上树木茂密如织,小溪潺潺流动,景色清幽醉人,隐士居于其间。在画法上先以淡墨勾皴,之后施以浓墨,接下来用焦墨皴擦,使整个画面气势磅礴,呈现出线繁点密、苍茫深厚的新风格。通过仔细观察这幅作品会发现,画面中山川并不是现实中所能见到的自然景观,而是画家将主观想象融入艺术加工后呈现出来的画面,而这也正是画家人格精神的真实体现,借由山川景物,画家将自身避世隐居的处世思想和豪迈洒脱的人生态度予以充分地体现。

四、结语

综上所述,“山水画意境”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亦是作品的精髓和灵魂。当代画家要想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首先需要学习掌握留白、空间构图、笔墨相融、情景交融等意境表现手法,而后通过品读名家名画,学习和借鉴各家所长,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才能创作出意境深远、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山水画作品,进而推动当代山水画实现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景色画作山水画
我来打开山水画
《海那边的景色》
咦,春天!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学生画作欣赏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行走的时髦画作
陆俨少山水画谱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