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在城市滨水景观空间营造中的应用研究

2023-10-16 19:12郑涛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空间营造植物

郑涛

摘 要:通过研究城市滨水景观相关理论,分析其空间类型和表达方式,总结出植物在滨水景观空间营造中的应用原则,并从滨水景观的三个组成区域——绿带区、河岸区和河面区出发,结合空间类型分析打造手法。

关键词:城市滨水景观;植物;空间营造

一、城市滨水景观的概念及空间类型

滨水景观是在城市中与河流、湖泊相邻的一种特定的空间区域,是连接着陆域、水域的一块地区的统称。它是一个围绕着水系,与周围的实体接触面相对应的空间场所,是一个包含多种元素的体系。在这里,水体与陆地相互交融构成了主要的环境,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都市空间。因其拥有水体和陆地交接的优越条件,所以有多种发展的可能。

在城市滨水景观中,按空间围合方式可以将整体空间划分为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覆盖空间、垂直空间和封闭空间。

二、植物在不同城市滨水景观空间类型中的

表达方式

不同的空间类型一般采用不同形态、高度的植物组合来进行表达。植物按照层类可大致分为以下五种:第一,大中乔木,主干明显,高度在6米以上,视线通透,可以通行;第二,小乔木和高灌木,高度在1.5米到6米之间,视线受阻,不可通行;第三,中灌木,高度在0.3米到1.5米之间,视线通透,不可通行;第四,低矮灌木、地被及花卉,高度小于0.3米,视线通透,可以通行;第五,草地,高度小于0.15米,视线通透,可以通行。

开敞空间因其开放性,竖向的垂直空间一般仅用低矮的植物,如低矮灌木、花卉和地被,给出空间的界定范围,其四周不遮挡视线。

半开敞空间的竖向垂直空间会有一面或者多面被植物封闭起来,但是至少要有一面没有用植物进行围合且视线不受阻挡。因此在半开敞空间中大部分植物的高度都比人们的视线要低,这样的整体空间效果就造成了在竖向上形成了至少一个分割面,对人们的视野进行阻挡,让人的视线被限制在相对狭小的区域。该空间开放程度低,通常是以乔、灌、草三层为主的典型形式。

覆盖空间指的是运用植物枝干、树冠、枝叶形成顶平面使人视线受阻从而形成封闭效果的空间。覆盖空间在滨水景观中的表现形式有很多,包括走廊式的廊架空间和林下空间等。在林下空间中,应将树冠硕大、枝叶繁密、树体壮观的植物作为主要植物种类,形成四周开敞而顶部有植物覆盖的空间效果。在廊架空间中,常常会在建筑构筑物旁种植一些攀缘植物,并搭配成片枝叶繁密的乔木来形成有效的覆盖空间。

垂直空间是在垂直面形成分割,具有较强的导向性,通常出现在道路两边,被用来作为道路指引。垂直空间中,一般运用分支点较低、树冠较浓密的植物进行空间的分割。在城市滨水景观中,常用树列的方式作为空间构成的框架,运用低矮的灌木乔木进行视线的阻隔,将人们的视线引向前方或天空。

封闭空间即垂直空间与覆盖空间的结合体,在空间的顶平面会采用与覆盖空间相似的植物,在垂直面会种植大量乔木与灌木,这样顶面和垂直面都进行视线的阻断,形成封闭式的空间。

三、植物在城市滨水景观空间营造中的设计原则

(一)安全性原则

城市滨水景观的绿化空间设计要以安全为基础。设计师需在保证群众游憩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植物空间的设计,这样才能让人们有更好的亲水与观景体验。

(二)多样性原则

在滨水景观的设计中植物、小品设施的布局要做到多样性,形态要多样化,植物层次、虚实相结合。这样既能满足市民的审美需求,又能让游客在园林元素和植物的空间设计中得到多样的游览感受,使得游客在滨水景观中的感觉体验更加丰富。

(三)生态性原则

在滨水景观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植物空间的运用和营造,以生态为本,建设风景优美的滨水绿地。这就要求设计师选用适宜当地生长的植物,并通过形态和不同色彩的合理搭配突显主题。同时做好整个滨水景观的维护设计,避免因为后期维护资金高昂等造成的资源浪费。

(四)可持续性原则

在城市建设的规划设计中,应突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以保护生态环境、适度开发为核心,推动城市绿化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与拓展。

四、植物在城市滨水景观空间中的营造方法

根据相关研究,将城市滨水景观分为三个部分,即城市绿带区、河岸区和河面区。以下从这三个部分入手,分析植物在城市滨水景观空间中的具体营造方法。

(一)植物在城市绿带区的空间营造方法

绿带区的功能主要是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活动的场所。一般来讲,人们在城市绿带区的活动可以分为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必要性活动是指生活中所必须存在的活动,几乎不受物质影响。这种活动大部分都和走路联系在一起。

交通行为作为城市绿带区的必要性活动一般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是单纯以通行为目的的,二是以休闲娱乐为目的的,三是以健身为目的的。对应各种类型,其需要的场所功能建设、植物种植和整体空间营造也不同。在以通行为目的的活动中,因其功能要求所以植物空间要以开敞空间为主,使游客在步行时可以清楚地看到前方的道路,有较好的视线延伸。在城市的绿带区中,各种主要园路的打造都应以开敞空间为主。以休闲娱乐为目的的活动多为半开敞空间。在半开敞空间中,开敞方向的视线能够得到很好的延伸,缓解环境带来的视觉疲劳。垂直面受到植物围合的部分空间层次比较丰富,既能起到遮阴作用,又可以增加空间的活性。同时在对这类场所空间进行设计时,两侧植物的栽植要做好层次的划分,视线的延伸与转折最好是在小路的拐角处,这样既软化了整体空间的边角,又使得群众在游憩时感受到视线变化的趣味性。

自发性活动是指在城市绿地区域进行的一种休闲和私密活動。休闲活动以聚会、唱歌、跳舞等形式为主。这一类活动的空间要求主要是针对头顶的覆盖空间,可进行遮阴,避免阳光的直晒。周围搭配低矮型灌木不仅可以形成相对私密的区域,同时还能阻挡噪声的传播,避免影响到其他游人的休憩。私密性活动,主要指看书、聊天等一系列不希望有其他人参加打扰的活动。这里的空间类型以半开敞空间和私密空间为主。在布置的过程中,要注意周围的植被,以灌木和树木的搭配为主,周围的空间要尽量远离街道,不要靠得太近,设施的规模也要适当。

由政府、企业或商家举办的各种休闲、娱乐类活动即社会性活动。这类活动的地点一般集中在城市绿带交汇处或是滨水景观中的广场地带。这种公众类活动主要是用于宣传,所以需要以开敞空间和覆盖空间为主。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人群聚集的地方要做好噪声的隔绝,在不影响场所功能的情况下,尽量在四周种植遮阴效果较好、树冠较大的乔木。

(二)植物在河岸区的空间营造方法

在滨水景观中,河岸区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河坡面和滨水区,这两种不同的空间其营造方法也有所区别。

1.河坡面

河坡面作为滨水景观中视线延展性较好的区域应该以开敞空间为主。为了增强河坡面空间的层次感和观赏性,在植物的选择上应以灌木和乔木为主。片植灌木,少量乔木进行点缀,还能提升河坡面的安全性和生态性。基于河坡面地形的特殊形态,很难在其中布置园林建筑和景观小品,植物就成了主要的观赏元素,所以在景观营造上更应注重植物颜色和形态的搭配,尤其要注重从河对岸视角望去的景观效果。在运用植物进行空间营造时应考虑利用植物的形态,体现当地民俗风情,展现当地精神风貌。作为为市民提供休闲观赏的场所,滨水景观还应考虑到植物的季相变化,做好以常绿植物为主、其他种类为辅的搭配,避免河坡面因为季节的变化而失去整体的生机。

片植灌木作为河坡面空间营造的主要元素,其色彩种类繁多。不同色彩的搭配对空间的影响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在设计时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注重空间色彩的整体性,不仅要注意植物之间色彩搭配的整体性,还要注意和城市绿带交界区域相协调;其次,植物的色彩搭配要符合空间的主题,通过分析群众到河坡面的心理需求,营造出热烈、宁静或浪漫的气氛;最后,在植物配置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色彩的情绪因素。在生产和生活的长期实践中,人们对颜色有了一个共同的认识,那就是颜色的情感。因此,在植物的颜色设计中,要对颜色所反映的感情有所了解,根据它的具体感情来进行选择和运用。不同的季节中,群众所需要的情感回馈有所不同,所以河坡面植物的色彩也要随着季节的变化进行自主的调节,以获得更好的环境效果。如:在春秋和较为寒冷的地带,要以暖色调植物为主,以中性植物为辅,用些许冷色植物进行点缀形成和环境的呼应和对比;在夏季和高温地带,则以冷色系为主,以适应和平衡人类的心理感受。

2.滨水区

滨水区指的是驳岸和靠近驳岸的区域,这其中也包括亲水平台。在滨水区中要求植物具有耐水性。

在研究滨水区植物营造空间类型时应先了解驳岸的类型,根据空间结构和与水域特殊环境的连接,可以将驳岸分为立式驳岸、阶式驳岸、斜式驳岸。立式驳岸是由砖石结合混凝土等材料建成的,由于其形式简单,无法与水体很好地相容,且不符合现代滨水景观的生态性打造原则,所以在滨水景观中很少被采用。阶式驳岸虽然也是以砖石混凝土为材料,但因为其具有很好的防洪护堤作用,目前被广泛运用于有较大水体涨落的滨水景观中。同时以阶梯驳岸为载体,在不影响功能的情况下,将硬质掏空做软质,种植一些岸际湿生植物,也可以对驳岸的层次进行很好的划分,这不仅增强了驳岸的安全性,同时提高了空间的观赏性。斜式驳岸一般由河道两侧的土地自然形成。为了防止土体塌落,通常会在斜式驳岸种植大量的地被草坪。由于其自然入水,为了增强其安全性会在交界处放置大小不一的景观石,同时也会搭配一些美人蕉等湿生植物来丰富空间,软化边界。

在了解了驳岸类型的基础上,做好滨水区的设计还应研究群众在滨水区的活动类型。滨水区作为临水区域,会吸引许多群众聚集,他们通常会在这里休憩、观赏、与水互动,所以在滨水区一般不会设置私密空间。由于地形和功能需求等,这些活动都是以半开敞空间为主,有些没有设施的地方甚至会打造一个完全开敞的空间来寻求良好的观赏视野。同时在滨水区一般都会设置滨水栈道和亲水平台供群众游览,以达到更好的亲水效果。在对此类场所进行植物配置时,应充分考虑空间的遮阴效果。在地形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可以在栈道一侧种植一排遮阴效果良好的乔木。有设施的地方可以组合种植乔木、灌木及草本。适合种植在滨水区的乔木有垂柳、湿地松、龙爪槐、枫杨等,灌木及草本有美人蕉、白三叶、蜘蛛兰等。

(三)植物在河面区的空间营造方法

河面区作为滨水景观的主要节点,也是满足群众观赏需求的场所,应以开敞空间为主,通过搭配一些水生植物来营造空间氛围。这其中,挺水植物常和浮叶植物、漂浮植物搭配以塑造水面上的空间层次,沉水植物常用来改善水质与水体生态环境。在种植水生植物的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植物面积的大小,避免影响整体的景观效果。通常水生植物占水体的面积大约三分之一较合适。水生植物的种类有睡莲、荷花、狐尾藻等。

河面区的景观营造除了运用水生植物打造静态景观外,还可以运用动物来营造动态景观,达到动静结合的效果。当然,动物只能當作点缀的客体,主体还应该是植物。每个滨水景观的结构与功能都不同,所以在加入动态元素时要根据本地的生态条件和周边环境进行选择,只有这样,鱼、水鸟等动态景观才会与环境相融,呈现各具特色又丰富多彩的滨水景观。

五、结语

当前,国内在滨水景观植物空间设计上还处于初始的状态,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滨水景观中的绿带区、河岸区、河面区要合理运用城市的地域性文化、水文化、自然和生态环境,采用不同的空间营造手法打造具有特色的植物空间。本文通过对此类问题的研究,希望为创造更好的城市人居环境提出相应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参考文献:

[1]侯宏伟,张荣华.探析园林景观的空间营造[J].建筑设计管理,2014(12):62-64.

[2]蔡景伟.园林植物与滨水景观要素的空间营造研究[J].现代园艺,2012(8):109.

[3]许磊,许克福.滨水绿地植物群落景观设计:以安徽省和县得胜河景观设计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22(9):124-129.

[4]张埕铭,高鑫.城市滨水空间中植物景观营造研究[J].住宅科技,2020(4):11-15.

[5]许可,陈晓梅.滨水绿地植物配置设计:以“南通启东头兴港河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为例[J].现代园艺,2022(21):79-82.

[6]陈凯,吴玉华,李慧,等.植物在滨水景观中的空间营造方法探讨[J].广西热带农业,2010(4):58-61.

猜你喜欢
空间营造植物
植物的防身术
把植物做成药
装饰雕塑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将植物穿身上
人文主义影响下的丢勒
杨德昌电影视听语言的空间营造
关于现代绿色办公——空间营造与环境优化的研究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