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宁宁 姜清丽 范秀珍
【摘 要】 吞咽障碍是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的常见症状,患者易并发脱水、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等,严重者发生肺部感染甚至窒息死亡。早期识别吞咽障碍并进行干预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前提。通过对特发性炎症性肌病患者吞咽障碍的筛查评估工具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类患者科学、有效地实施筛查评估提供依据。
【关键词】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吞咽障碍;评估工具;研究进展;综述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y,IIM)是一組自身免疫介导的结缔组织病,病因尚不清楚,其特征是横纹肌的非化脓性炎症,心、肺等其他组织器官也可受累。IIM包括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包涵体肌炎、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肌病、重叠性肌炎等类型[1-2],其中临床常见类型为多发性肌炎、皮肌炎[3]。吞咽障碍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口咽部、食管结构与功能异常而导致的食物不能被安全、有效地运送到胃内的过程[4]。由于吞咽肌炎症,吞咽障碍可作为IIM最初或唯一出现的症状[1,5]。研究发现,吞咽障碍是肌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导致营养不良,脱水,电解质紊乱[4,6],误吸、吸入性肺炎和肺部感染[5,7]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者会增加窒息、死亡风险[8-9]。同时,吞咽障碍也会伴发心理问题和社会交往障碍[4]。吞咽障碍及其并发症会使患者出院时间延迟[10-11]或再入院率增加,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生理、心理痛苦和经济负担,对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5,11]。早期识别吞咽功能障碍是降低营养不良、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前提。吞咽障碍的评估工具种类较多,然而关于IIM伴发吞咽障碍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目前鲜有报道。因此,笔者将IIM患者伴发吞咽障碍的发生现状和评估工具应用等进行综述,以期为患者科学有效地评估提供参考和依据。
1 IIM中吞咽障碍发生现状
IIM合并吞咽障碍患病率为30.74%~36%[5,12],吞咽障碍在IIM不同亚型中患病率不尽相同,包涵体肌炎患者吞咽障碍患病率最高[5,13-14],为40%~86%[6,14-17]。而在多肌炎患者和皮肌炎中吞咽障碍的患病率分别为30%~60%和18%~20%[14,18]。关于坏死性肌病和重叠综合征的报道较少。LILLEKE等[19]研究显示,重叠性肌炎患者中的吞咽障碍发生率较高,如合并系统性硬化症,其吞咽障碍的发生率会进一步升高。
2 评估工具
2.1 他评工具 由专业医务人员根据患者吞咽情况进行评估。优点为简便易行,吞咽功能分级明确,可用于临床干预前后吞咽功能的比较,临床应用较广泛,但患者的配合程度可能会影响评估结果的判断。
2.1.1 才藤氏吞咽障碍7级评估法 日本学者才藤荣一[20]于1996年提出反复唾液吞咽试验,1999年进一步将吞咽障碍分级,成为7级评估。高怀民[21]将其引入我国,具体评估分级为:7级,进食及吞咽功能正常;6级,轻度异常,进食时可能因咀嚼将食物改变形态,但口腔残留很少,无误咽;5级,进食所需时间延长,口腔残留食物增多,但不会产生误咽,进食吞咽时需他人提示,这种程度是吞咽训练的适应证;4级,机会误咽,用一般摄食方法会误咽,但调整进食体位和口腔内残留食量可以有效预防误咽;3级,水的误咽,采取防误咽法也不能避免,改变食物形态有一定效果,只能咽下食物,不能摄取水分,多数情况下需要静脉补充营养;2级,食物误咽,改变食物形态没有效果,需静脉供给营养;1级,唾液误咽,需要持续静脉营养供给。刘湘玫等[22]采用才藤氏吞咽障碍7级评估法对78例多肌炎和皮肌炎伴吞咽障碍患者于干预前后进行吞咽功能评估,评价摄食训练对吞咽功能的干预效果,效果良好。
2.1.2 洼田饮水试验 由日本学者洼田俊夫于1982年提出,检查方法:嘱患者饮30 mL温水,饮水过程中观察并记录患者所用时间及有无呛咳。根据上述情况将患者吞咽功能分为5级[23]:1级,30 mL温水可顺利1次咽下;2级,30 mL温水需分2次咽下,无呛咳;3级,30 mL温水可1次咽下,但伴呛咳,表示患者有轻度吞咽障碍;4级,30 mL温水分2次以上咽下,且伴呛咳,表示患者有中度吞咽障碍;5级,30 mL温水无法全部咽下,且伴频繁呛咳,表示患者有重度吞咽障碍。此方法较为简便易行、安全快捷,患者易耐受,配合性较高,是经典临床应用广泛的吞咽障碍筛查评估工具[24]。在IIM吞咽障碍的评估中,洼田饮水试验也是应用广泛的评估方法。邱春媚等[23,25-26]均将洼田饮水试验应用于多肌炎和皮肌炎患者的吞咽功能评估,以及实施吞咽训练等干预措施后对患者吞咽功能的效果评价,效果良好。
2.1.3 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 该量表是1996年开发的一种评估患者吞咽障碍的工具,检查方法分为3步,第1步初步判断患者的意识和自主咳嗽能力。如无问题再进行第2步,即5 mL水吞咽试验,要求患者重复吞咽3次。若正常≥2次,第3步进行60 mL水吞咽试验,观察患者吞咽过程中的喘息、咳嗽和发音情况以判断有无误吸。该量表总分为18~46分,得分越高,提示吞咽障碍越严重[27]。该工具可以在早期识别吞咽障碍,因而可以作为吞咽障碍的优先筛查方法,SSA可应用于患者吞咽功能评估的基础上进行误吸风险的预测及干预措施的制定[28]。在IIM中SSA应用研究较少。王园等[29]将SSA应用于1例多发性肌炎伴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评估中,并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康复方案,效果良好。但该方法受患者的主观影响敏感,特异性较低[24]。
2.1.4 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 由美国佛罗里达健康科学中心[30]于2005年开发研制,2017年朱亚芳等[31]将其翻译成中文并检验。FOIS将吞咽障碍分为7级:1级,完全不能经口进食;2级,管饲依赖,极少尝试进食普通食物和液体食物;3级,管饲依赖,经口进食单一质地的普通食物和液体食物;4级,完全经口进食单一黏稠度的食物;5级,完全经口进食多种黏稠度的食物,但需特殊制备或补给;6级,完全经口进食多种黏稠度食物,不需要特殊的准备,但有特殊的食物限制;7级,完全经口进食,无任何限制。总之,1~3级代表不同程度的非口服喂养,4~7级代表不同程度的完全口服饮食摄入。FOIS可衡量患者安全管理的口服摄入量和类型,评估和记录患者的饮食改变以及营养补充情况。如同悉尼吞咽调查问卷,MULCAHY等[32]2011年将FOIS与吞咽造影检查(VFSS)这一吞咽障碍识别金标准同时用于18例IIM患者吞咽障碍的评估识别,结果显示,FOIS的经口摄食评分与VFSS检查结果基本相符。李娜等[33]将FOIS联合床边评估和VFSS对1例多发性肌炎致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全面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制订个体化的吞咽训练等治疗方案,结果FOIS由吞咽治疗前的1级好转至治疗后的5级。
2.2 自评工具 由患者自己根据症状进行自我评估。在具备自我报告灵敏性的同时,因受限于认知水平而导致的评估结果完整性和客观性有待考证的缺点也不容忽视。
2.2.1 进食评估问卷调查工具-10(EAT-10) 由美国学者BELAFSKY等[34]于2008年研制的一种可快速筛查吞咽障碍的评估工具,患者一般能在2 min内完成自评,可评估吞咽障碍症状及其对生活的影响。该量表包括10个条目,每题评分0~4分,0分为没问题,4分为有严重问题。评估总分≥3分则表示吞咽功能异常,建议进一步检查或治疗。EAT-10与饮水试验合用,可更灵敏地识别误吸、隐蔽误吸和异常吞咽的迹象[4]。郑晓娜等[35]关于吞咽障碍评估工具的Meta分析显示,EAT-10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操作简便。GIANNINI等[36]和MCMILLAN等[37]分别将EAT-10应用于评估IIM患者免疫球蛋白静脉治疗后吞咽障碍的改善程度,及环咽肌切开不同术式对包涵体肌炎吞咽障碍的效果比较。该评估工具的不足,即患者的认知能力和教育水平会影响自评判断;而且其边界值尚存在争议,有的学者将判断吞咽障碍的分界值定为2分。杨文爽等[38]关于EAT-10诊断分界值2分和3分对吞咽障碍筛检价值的Meta分析发现,分界值2分或3分时EAT-10都可筛查吞咽障碍,诊断准确性均为中等水平。分界值是定在2分还是3分应根据临床具体情况选择。如果筛查时要平衡敏感度和特异度,那么推荐分界值选择3分;如果筛查吞咽障碍首先考虑敏感度,则推荐分界值选择2分。关于这一问题,还需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2.2.2 悉尼吞咽调查问卷(SSQ) 该问卷采用自我报告的形式,除了一个不评分的问题外,其余17个问题涉及患者对其吞咽能力的感知,均有一个范围从0分(正常)至100分(极端功能障碍)的视觉模拟量表,患者需5~10 min完成,问卷最高总分为1700分,得分越高,吞咽障碍越严重,多以200分为临界值[31]。蒋莉莉[39]2017年引进SSQ,将其翻译为中文版,并应用于口腔癌患者吞咽障碍的评估,信效度良好。MULCAHY等[32]2011年将SSQ问卷与VFSS这一吞咽障碍识别金标准同时用于18例IIM患者吞咽障碍的评估识别中,比较2种评估方式的识别阳性率,结果显示,SSQ的自我报告吞咽障碍识别率与VFSS基本相符。由于较大比例肌炎患者会出现吞咽障碍而有时不主动报告,因此,建议吞咽问题应纳入IIM患者的常规检查中。
3 仪器检查
3.1 脉冲血氧测定法 常与床旁评估合用,一般以基础血氧饱和度降低2%[40]作为误吸的预判标准。
3.2 识别吞咽障碍的金标准 包括VFSS和软式喉内窥镜吞咽功能检查(FEES)。
3.2.1 VFSS VFSS利用胃腸造影机,通过X线透视动态图像采集探究吞咽障碍,能够客观评价吞咽功能障碍的程度并进行量化,被视为识别吞咽障碍的金标准[4,35]。对于VFSS的应用不仅限于单独评估IIM患者的吞咽障碍,MURATA等[41]2012年将VFSS应用于包涵体肌炎吞咽障碍的评估,也应用于其他评估量表或新兴吞咽障碍评估仪器的效果对比检测,如FOIS、SSQ及实时磁共振成像(RT-MRI)等,VFSS作为检测金标准均起到了良好的标准比较作用。VFSS虽被视为识别吞咽障碍的金标准,但仍存在辐射较大、不宜在床边进行等缺点,故不适用于危重或意识障碍患者。
3.2.2 FEES FEES是一种利用内镜直接观察的检查方法,经鼻放置电子软管喉镜,在监视器直视下评估鼻、咽、喉的结构和功能,后嘱患者吞咽经亚甲蓝染色的液体或糊状食物,观察吞咽速度、食物残留的位置和量,同样被视为识别吞咽障碍的金标准[4,35],且FEES在评估吞咽后残留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42]。FEES无放射性、可床旁操作、可重复检查,更适用于病情危重者。作为识别吞咽障碍的金标准,FEES同样可应用于评估IIM的吞咽障碍情况。由于FEES评估吞咽后残留方面的优越性,LABEIT等[7]还将FEES评估患者咽部残留的结果应用于预测误吸等并发症,效果良好。
3.3 新兴仪器评估方法
3.3.1 RT-MRI RT-MRI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评估吞咽障碍的新方法。ZENG等[1,43]曾报道这一技术在IIM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并将之与VFSS和FESS相比较,结果显示,RT-MRI评估具有安全可靠,软组织可视化、时间分析更可靠,且没有X线曝光等优点。
3.3.2 口咽食管闪烁扫描(OPES) ZENG等[1,44]报道OPES是评估IIM患者吞咽困难的一种新的可重复工具,从而为肌炎患者吞咽障碍评估开辟了新的途径。BARSOTTI等[44]将VFSS、FEES和OPES进行了比较,评估这些检查方法用于检测口咽部吞咽困难的可靠性,结论是VFSS、FEES和OPES检测口咽吞咽困难都具有很高的有效性。
3.3.3 电子鼻咽喉镜 阮叶平等[45]将电子鼻咽喉镜应用在皮肌炎患者的吞咽障碍评估中,研究表明,电子鼻咽喉镜对皮肌炎鼻咽喉部症状的病因诊断、吞咽功能评估和预后判断等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并建议电子喉镜可作为皮肌炎患者的常规检查,以期对吞咽方面的异常早发现、早治疗。
4 小 结
综上所述,吞咽障碍是IIM的常见症状。早期准确地识别吞咽障碍并进行干预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必要措施。吞咽障碍的评估工具较多且无统一标准,条件不具备的医疗单位可采用床旁评估和评估工具评估,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可在此基础上应用仪器检查。对IIM吞咽障碍评估工具的研究开展较晚,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仍是洼田饮水试验,这可能得益于此评估方式简便易操作和患者易配合。仪器评估对吞咽障碍评估具有很高价值,但目前国内报道仅为VFSS和电子鼻咽喉镜的应用。国外在IIM的评估中,应用VFSS和FEES等仪器评估居多,并开发了如RT-MRI、OPES等新的仪器评估手段。因此,吞咽障碍评估人员可在洼田饮水试验这一评估方法基础上结合其他评估手段,综合、全面地评估患者的吞咽障碍程度,为患者的治疗护理提供依据。同时,着力研制开发适合本土特异性IIM吞咽障碍的评估工具,从而为吞咽障碍早期识别和评估提供科学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ZENG R,SCHMIDT J.Impact and management of dysphagia in inflammatory myopathies[J].Curr Rheumatol Rep,2020,22(10):74-82.
[2]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12):828-831.
[3] 高彦露.成人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的抗体、影像学及病理分析[D].吉林:吉林大学,2020.
[4] 中国吞咽障碍康复评估与治疗专家共识组.中国吞咽障碍评估与治疗专家共识(2017版)第一部分评估篇[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7,39(12):881-892.
[5] LABEIT B,PAWLITZKI M,RUCK T,et al.The impact of dysphagia in myositi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J Clin Med,2020,9(7):2150-2171.
[6] MOHANNAK N,PATTISON G,HIRD K,et al.Dysphagia in patients with sporadic inclusion body myositis:management challenges[J].Int J Gen Med,2019,12(1):465-474.
[7] LABEIT B,PERLOVA K,PAWLITZKI M,et al.Predictors,outcom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oropharyngeal dysphagia in 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y[J].Muscle Nerve,2021,63(6):874-880.
[8] PRICE MA,BARGHOUT V,BENVENISTE O,et al.Mortality and causes of death in patients with sporadic inclusion body myositis:survey study based on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specialists in Australia,Europe and the USA[J].J Neuromuscul Dis,2016,3(1):67-75.
[9] MILLER SA,GLASSBERG MK,ASCHERMAN DP.Pulmonary complications of inflammatory myopathy[J].Rheum Dis Clin North Am,2015,41(2):249-262.
[10] 许云云,何宏军,黄玉娟,等.多发性肌炎合并重症肌无力1例并文献复习[J].风湿病与关节炎,2021,10(11):43-46.
[11] ATTRILL S,WHITE S,MURRAY J,et al.Impact of oropharyngeal dysphagia on healthcare cost and length of stay in hospital:a systematic review[J].BMC Health Serv Res,2018,18(1):594-611.
[12] 张梦阳,王吉波.特发性炎性肌病自身抗体及其临床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9,25(5):877-882.
[13] OH TH,BRUMFIELD KA,HOSKIN TL,et al.Dysphagia in inflammatory myopathy:clinical characteristics,treatment strategies,and outcome in 62 patients[J].Mayo Clin Proc,2007,82(4):441-447.
[14] LANGDON PC,MULCAHY K,SHEPHERD KL,et al.Pharyngeal dysphagia in inflammatory muscle diseases resulting from impaired suprahyoid musculature[J].Dysphagia,2012,27(3):408-417.
[15] COX FM,VERSCHUUREN JJ,VERBIST BM,et al.Detecting dysphagia in inclusion body myositis[J].J Neurol,2009,256(12):2009-2013.
[16] BADRISING UA,MAAT-SCHIEMAN ML,VAN HOUWELINGEN JC,et al.Inclusion body myositis.Clinical features and clinical course of the disease in 64 pati-ents[J].J Neurol,2005,252(12):1448-1454.
[17] HOUSER SM,CALABRESE LH,STROME M.Dysphagia in patients with inclusion body myositis[J].Laryngoscope,1998,108(7):1001-1005.
[18] 劉湘玫.对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吞咽障碍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的研究[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
[19] LILLEKER JB,VENCOVSKY J,WANG G,et al.The EuroMyositis registry:an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tool to facilitate myositis research[J].Ann Rheum Dis,2018,77(1):30-39.
[20] 黄宝延,沈宁,李胜利,等.临床护理用吞咽功能评估工具的信效度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2):127-130.
[21] 高怀民.脑卒中吞咽障碍的7级功能分级评价[J].现代康复,2001,5(19):78.
[22] 刘湘玫,李杨.个体化摄食训练对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吞咽障碍病人吞咽功能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3,27(36):4171-4172.
[23]邱春媚,李小兰,冯小京,等.洼田饮水试验在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吞咽功能评估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20):3729-3732.
[24] 贾春玲,张乔,孟春英,等.老年人吞咽障碍筛查与评估工具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26(8):14-16.
[25] 何国霞,刘波,丁玉.摄食指导及功能训练对伴有吞咽功能障碍的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8):151-153.
[26] 邹丽梅.摄食训练精细管理模式在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伴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护理杂志,2018,17(6):25-27.
[27] 陈俊春,孙丽凯.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在高龄病人饮食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29(4):1220-1222.
[28] 王红,赵文波.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在预防老年误吸中的应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6(3):573-576.
[29] 王园,李平东.1例多发性肌炎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体会[J].医药前沿,2015,5(15):234-235.
[30] CRARY MA,MANN GD,GROHER ME.Initial psychometric assessment of a functional oral intake scale for dysphagia in stroke patients[J].Arch Phys Med Rehabil,2005,86(8):1516-1520.
[31] 朱亚芳,张晓梅,张钦缔,等.中文版经口摄食功能评估量表在摄食-吞咽障碍脑卒中患者中的信效度检验[J].实用医学杂志,2017,33(22):3826-3829.
[32] MULCAHY KP,LANGDON PC,MASTAGLIA F.Dysphagia in inflammatory myopathy:self-report,incidence,and prevalence[J].Dysphagia,2012,27(1):64-69.
[33] 李娜,戴萌,唐志明,等.综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多发性肌炎所致吞咽困难一例[C]//第八届粤港澳台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暨2017年广东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22-26.
[34] BELAFSKY PC,MOUADEB DA,REES CJ,et al.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Eating Assessment Tool(EAT-10)[J].Ann Otol Rhinol Laryngol,2008,117(12):919-924.
[35] 郑晓娜,陈秋华,邵庭芳,等.9种吞咽障碍筛查量表准确性的网状Meta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9,54(10):1561-1566.
[36] GIANNINI M,FIORELLA ML,TAMPOIA M,et al.Long-term efficacy of adding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s as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dysphagia related to myositi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J].Rheumatology (Oxford),2021,60(3):1234-1242.
[37] MCMILLAN RA,BOWEN AJ,BAYAN SL,et al.Cricopharyngeal myotomy in inclusion body myositis:comparison of endoscopic and transcervical approaches[J].Laryngoscope,2021,131(8):2426-2431.
[38] 杨文爽,黄厚强,郑思琳.进食评估问卷调查工具-10对吞咽障碍筛检价值的Meta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17,16(8):25-30.
[39] 蒋莉莉,杨文玉,阮洪.悉尼吞咽问卷在口腔癌患者中的信效度检验[C]//第三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7:85.
[40] 李平,龙香香,黄谢.老年患者吞咽障碍的评估及康复护理进展[C]//奉献天使心、共筑护理梦:广东省2013年护理学术年会(第五会场)论文集,2013:22-26.
[41] MURATA KY,KOUDA K,TAJIMA F,et al.A dysphagia study in patients with sporadic inclusion body myositis(s-IBM)[J].Neurol Sci,2012,33(4):765-770.
[42] FATTORI B,GIUSTI P,MANCINI V,et al.Comparison between videofluoroscopy,fiberoptic endoscopy and scintigraphy for diagnosis of oro-pharyngeal dysph-agia[J].Acta Otorhinolaryngol Ital,2016,36(5):395-402.
[43] OLTHOFF A,CARSTENS PO,ZHANG S,et al.Evaluation of dysphagia by novel real-time MRI[J].Neurology,2016,87(20):2132-2138.
[44] BARSOTTI S,PUCCINI G,TRIPOLI A,et al.Assessment of swallowing function with oro-pharyngeal-esophageal scintigraphy in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ies[J].Neurogastroenterol Motil,2019,31(7):e13599-e13612.
[45] 阮葉平,吴继昌,陈梦雅,等.电子鼻咽喉镜在皮肌炎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9,33(11):1328-1331.
收稿日期:2023-03-10;修回日期:2023-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