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桡动脉采集动静脉血标本在儿科危重症患儿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2023-10-16 01:24:20薛琳琳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3年18期
关键词:桡动脉危重症动脉血

薛琳琳

航空总医院,北京 100012

传统的采血方式是经静脉采集血常规、血生化标本,经动脉采集动脉血气分析。但是儿科患者年龄小,血管细,采集标本配合度差,多次穿刺抽取血标本家长比较心疼,同时给患儿也造成痛苦。而新生儿的体质较弱,尤其是早产儿以及低出生体重儿,各个器官功能的发育不完善,病情的变化较快,因此临床上对患儿尤其是重症患儿的内环境稳定性进行检测,例如新生儿动脉血气分析、血生化检查、血常规检查等尤为重要〔1-2〕。临床上传统的血标本采集常常采用常规静脉采血,护士在操作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次性采血量不足,从而导致多次穿刺,容易在针头内形成凝血现象导致针头出现阻塞,增加采血难度以及护士的工作量〔3-4〕。但多次采血容易给患儿带来痛苦,从而引起家长的不满,增加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之间的矛盾。此结果是医护人员以及家属都不愿看到的情况〔5-6〕。本研究中对抢救中儿科危重症患儿进行经桡动脉采集动静脉血标本,旨在探讨经桡动脉采集动静脉血标本在儿科危重症患儿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航空总医院儿科收治的危重症患儿1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9例。对照组男40例,女29例;年龄1 d~7岁,平均(4.1±2.3)岁;发病距离抢救时间3~15 h,平均(9.1±4.7)h;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3例,腹泻病21例,高热惊厥患儿35例。研究组男39例,女30例;年龄1 d~8岁,平均(4.5±2.8)岁;发病距离抢救时间4~16 h,平均(10.0±4.8)h;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5例,腹泻病20例,高热惊厥患儿34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所有患儿均经该院病理学、医生会诊确诊为危重病情并进行抢救;②无血液系统疾病史。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器官功能障碍者;②有重大外伤手术史者;③依从性差,无法配合者。所有患儿及家属对本文研究均知情,并通过该院伦理委员会认可。

1.2 方法

1.2.1物品准备 在治疗盘内放置一次性使用静脉血样采集针、一次性使用人体静脉血样采集容器(采血管)、动脉采血器、安尔碘皮肤消毒剂、无菌棉签、盛血标本容器(内置各种采血管)。

1.2.2对照组采血方法 经大隐静脉、肘正中静脉采集血标本。患儿取舒适体位之后,操作者备好静脉采血用物,扎止血带,评估血管。对患儿进行常规皮肤消毒,按照静脉穿刺法抽取血液至所需要的血量,松开止血带,将采血针另一端与采血管相连,依次采集血生化、血常规标本。采集标本后使用棉签按压静脉穿刺处后迅速拔针,随后立即送检。经患儿桡动脉采集动脉血气分析。

1.2.3研究组采血方法 经桡动脉采集血标本。采集标本前进行艾伦试验检查〔7〕,艾伦试验阴性方可进行桡动脉穿刺。患儿取半卧位,暴露手臂血管之后,操作者触摸桡动脉之后确定穿刺部位,戴无菌手套。开始操作时让助手固定好患儿前臂,使用安尔碘消毒液对皮肤进行消毒,面积≥8 cm,操作者左手紧握患儿手掌同时绷紧手臂皮肤,使患儿腕部呈过伸位,右手持静脉采血针,儿童穿刺点选取桡动脉搏动最强处,以15°~30°进针,穿刺中感觉时见到鲜红色的动脉血流出之后停止进针,穿刺者固定好采血针,采血针另一端的试管针头连接采血管,留取血生化、血常规标本,然后反折采血针末端针管,去除采血针,连接动脉采血器留取动脉血标本。标本留取后使用棉签按压动脉穿刺处迅速拔针并进行止血,血标本立即送往检验科。儿童穿刺点选取桡骨茎突水平内侧;新生儿选择从桡骨茎突向前臂内侧中线做一水平线,再以此水平线的中点作一垂直平分线,于十字交叉点往掌根部约0.5 cm,第一腕横纹与第二腕横纹之间为穿刺点〔8〕。

1.2.4注意事项 由于婴幼儿皮下组织浅薄、血管弹性差、不易固定,助手适当性的应当夹紧患儿肢体,固定好患儿之后操作者绷紧穿刺部位的皮肤固定血管,否则容易导致穿刺的失败。在给患儿抽血时应当防止针管内抽入气,以免影响检查结果。操作完毕拔除针头之后轻轻压迫穿刺部位5~10 min,避免出现局部血肿。

1.3 观察指标

1.3.1采血时间 由专门的医护人员对患儿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处理,随后对患儿采血成功率进行统计。

1.3.2采血成功率 一针成功(一次性刺中血管完成采集);2~3次穿刺成功(在皮肤内试探穿刺2~3次才采集到血标本);失败(没有采集到血标本)。采血成功率=(一次穿刺即采集所需血量+2~3次穿刺采取到所需血量)例数/总例数×100%。

1.3.3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两组采血并发症血肿、静脉炎、溶血,统计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血肿+静脉炎+溶血)例数/总例数×100%。

1.3.4局部青紫瘀斑发生率 统计穿刺成功采血之后,患儿在穿刺部位周围出现青紫瘀斑的现象。

1.3.5疼痛发生率 疼痛程度判定按Wong-Banker面部表情量表法评估疼痛〔9〕,分为无疼痛、轻微疼痛、明显疼痛、难以忍受,疼痛发生率=(轻微疼痛+明显疼痛+难以忍受)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及采血时间比较

两组患儿年龄、体重、发病到抢救时间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采血所用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及采血时间比较

2.2 两组患儿采血成功率比较

研究组一次穿刺即采集所需血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2~3次穿刺采取到所需血量、失败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一次采血成功率比较〔n(%)〕

2.3 两组患儿采血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血肿、静脉炎、溶血等采血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采血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4 两组患儿局部青紫瘀斑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局部青紫瘀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局部青紫瘀斑发生率比较〔n(%)〕

2.5 两组患儿穿刺疼痛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无疼痛率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儿穿刺疼痛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以往认为小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对疼痛的敏感性较差,且对伤害性刺激反应不太明显,所以对于患儿疼痛未重视以及处理〔10-11〕。临床研究显示,小儿不仅能够感知疼痛强烈和敏感,且还能够记忆疼痛〔12〕。在美国对患儿的干预过程中,疼痛是除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外的第五个生命特征,在对患儿进行疼痛反应刺激之后,会对患儿造成一系列的近期和远期的不良影响。近期的影响有着睡眠觉醒状态、食欲的改变、心率加速等影响〔13-14〕,远期的影响能够造成患儿上学时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认知行为障碍等情况。

对儿童疾病为了明确诊断以及治疗,同时为了抢救争取更多的宝贵时间,临床上通常需要采用动脉血标本以及协助诊断〔15〕。临床上由于儿童的血管较细,采血针相对较粗容易对采血结果造成影响,导致患儿采血量的不足、溶血等现象的出现,严重者会对患儿的血管造成损伤。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对儿科危重症患儿抢救中使用经桡动脉采集动静脉血标本,可以增加采血成功率,减少局部青紫瘀斑发生率。分析原因:临床上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桡动脉采血时由专业操作人员进行,操作人员熟练地掌握桡动脉解剖结构,确保能够准确地刺入桡骨茎突和第一掌骨间隙部位,此部位的动脉血管较为固定。针头进入到桡动脉之后容易引起血管的收缩,从而导致出现短暂的不回血情况,当出现此情况时不可给予进退针头,避免造成穿刺的失误导致患儿出现皮下血肿〔16-17〕。临床上对患儿进行采血较为常用的方法为经桡动脉采集,在进行抽取血液时应当加强对动脉血液的重视,避免空气的混入,当采集完血液标本之后应当及时送往检测,若不能及时进行检测,应当放入到4℃环境下保存待用,且放置时间不应超过2 h,以免出现因细胞代谢氧耗而导致氧分压的下降〔18〕。

大量临床研究显示,经桡动脉进行采血所需要的时间较短,能够为抢救赢得更多的时间。在经过桡动脉穿刺进行采血时,不需要摆出特殊的体位,也不用将衣服脱下,通常情况下只需要露出前臂即可,从而有限的缩短采血时间〔19-20〕。本研究使用经桡动脉采集动静脉血标本对危重症患儿进行采血发现,其采血所用的时间较短,且一次穿刺成功并且采血量较足的成功率较高,其并发症、局部青紫瘀斑发生率也较少,疼痛程度也得到了减轻。分析原因:对于伴有出血倾向以及伴有凝血功能的患儿采用经桡动脉采集动静脉血是较好的方法,因为桡动脉位属于上肢部位,多以在操作的过程中不需要过多的暴露患儿身体部分就能够对患儿穿刺部位进行观察,所以能够缩短对患儿进行桡动脉采血的时间。而且桡动脉周围并无重要的血管以及神经,迷走神经分布也相对较少,因此能够有效地避免出现神经以及血管损伤的出现,同时能够避免神经反射性血压以及心率降低的现象发生,从而降低一定的危险性〔21-22〕。可见,对儿科危重症患儿抢救中进行经桡动脉采集动静脉血标本能够有效地缩短时间,减少采血并发症,为抢救患儿生命赢得一定的时间。肖毅〔23〕研究表明,即时条件下动脉血可以替代静脉血做血常规。王晨和叶莎〔24〕研究表明,利用动脉血做生化同静脉血检测相比结果无差异。因此,动脉血替代静脉血进行检验对化验结果无影响。

综上所述,经桡动脉采集动静脉血标本是一种节省人力、操作简便、创伤小,临床可行的一种穿刺查血法,对为危重症患儿来讲,能够为抢救患儿生命赢得时机,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桡动脉危重症动脉血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勘误声明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抗生素相关腹泻的临床观察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探讨
中外医疗(2015年16期)2016-01-04 06:51:46
异型动脉血管为蒂的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
西南军医(2015年5期)2015-01-23 01:2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