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急性压力性损伤风险防控护理管理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3-10-16 01:23徐丽红姜华陶顺利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3年18期
关键词:胸腔镜手术室麻醉

徐丽红 姜华 陶顺利

麻城市人民医院手术室 438300

肺癌是指腺体或支气管黏膜组织病理性恶性增生的胸外科疾病,以呼吸困难、刺激性干咳、发热等症状为主要表现〔1〕。临床常采用出血量少、创伤小且术后恢复快的胸腔镜下根治切除手术治疗,有效控制癌细胞转移扩散,改善肺功能〔2〕。但由于患者需采取全身麻醉,术中体位限制且长时间处于低温潮湿环境中,导致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术中急性压力损伤风险,相关资料显示,临床发生率约为9.8%~21.0%,延长了住院时间,对患者术后恢复产生直接影响〔3〕。通过对胸腔镜根治术患者采取早期积极术中压力损伤风险防控护理,有利于改善手术相关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存在单一、刻板化等不足,忽视了患者术中潜存的心理、生理应激反应〔4〕。而术中急性压力性损伤风险防控通过使用科学手段,对患者压疮发生进行系统分析,根据风险程度不同,采取针对性控制干预措施,从而达到提高手术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术后机体各项指标恢复时间的效果〔5〕。本文拟探讨术中急性压力性损伤风险防控护理管理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湖北省麻城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 1月手术室接收的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96例患者进行观察,对其进行01~96的顺序编号,按照单数、双分为每组48例的参照组和干预组。本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伦理批号:2018067)。纳入标准:①经由胸部X线、病理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等,符合《中国肺部结节分类、诊断与治疗指南(2016年版)》中肺癌诊断标准〔6〕;②首次就诊;③年龄>18岁;④临床资料无残缺,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凝血机制障碍性疾病者;②合并气胸、连枷胸等胸疾病者;③合并脑、肾、心等胀气功能不全者;④合并麻醉禁忌者;⑤合并自身免疫缺陷疾病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文化水平、肿瘤位置、TNM肿瘤分期、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参照组 参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术前:反复核对患者临床基础资料、用药史、疾病史等,建立静脉通路,协助麻醉医师完成麻醉。术中:与手术医师进行积极配合,进行切口、胸腔镜手术操作、冲洗及胸腔关闭等操作流畅,并及时传递器械及物品,密切关注患者血压、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遵医嘱给予相应措施,加强管道护理。

1.2.2干预组 干预组给予术中急性压力性损伤风险防控护理管理。在参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实施术中急性压力性损伤风险防控护理管理措施。

1.2.2.1风险防控护理培训 主要包括科室护士长1名、科室责任护士3名、麻醉师1名等,在开展护理前,组织团队护理人员进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流程、风险防控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项等相关专业知识的集中学习培训,培训时间为5 d,结束后统一进行考核,成绩达标者参与临床护理。

1.2.2.2风险评估标准 手术室护理人员于术前1 d,在获取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在自然光线下对患者外表皮肤情况进行观察,并使用压疮危险因素Braden量表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主要包括饮食、感觉、活动、摩擦力和剪切力、水分、运动6条项目,每项条目满分为4分,总得分为0~24分,以15分为界限,<15分即为存在风险〔7〕。

1.2.2.3无风险 手术开始前,将手术操作中使用到的器械、物品及药物等,进行清点检查,确保器械设备运作使用正常。通过使用手术安全核查表,对患者姓名、病床号、性别、手术位置等社会、疾病相关资料进行核对确认。并将手术过程中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原因、危害、预防措施等相关知识向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讲解,并对其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解答。麻醉后导尿,于尿导管上仔细涂抹利多卡因乳膏,以免患者麻醉药效消退后因明显的异物感而产生抗拒、恐慌的不良情绪。手术操作过程中,护士对患者局部受压部位外表皮肤的颜色、温度、手术体位、手术时间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对患者痰液颜色、中心静脉压进行密切监测,并将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对麻醉医师进行及时告知,遵循医嘱调整补液量与补液速度。手术操作过程中,根据术者提示及手术进程,及时正确传递所需器械或物品。待样本取出后,为避免创口污染,于创口周围加铺无菌方巾。

1.2.2.4存在风险 配合麻醉医师对患者进行正确体位摆放,取侧卧式腰部桥起体位,并于健侧胸腔下垫置无菌软棉垫,骨隆突下加铺凝胶软垫,使用柔软且宽度适宜的约束带,将其臀部、膝关节加以固定,并于皮肤裸露部位与金属床档间采用包布隔离,避免直接接触。保持手术床单位整洁与干燥,禁止使用拖、拉、推等方式搬动患者。术前30 min,手术室相对湿度调控在50%~60%,温度调节至25℃左右。术中使用无菌毛毯将手术视野外裸露的皮肤进行包裹,下肢、肩膀及上肢等处加盖棉,并于床单位与患者躯体中间加铺保暖毛毯,减少患者手术过程中体温的波动。使用输液加温器,确保患者输注液体温度控制在37℃左右,胸腔冲洗液温度维持在40℃左右。器械护士于手术开始前30 min,严格遵循无菌标准,对器械台仪器设备与手术用具进行整理消毒,并将设备各导线妥善安置,避免在手术操作时影响术者视野。提前将胸腔镜镜头置于温度在50℃左右的无菌水槽中进行加温处理,并备好碘伏棉球,及时进行镜头擦拭,预防镜头起雾干扰操作视野。术中协助患者于规格为60 cm×40 cm×20 cm的凝胶垫上方将患者腹部置于凹槽内,于额头与床单位间垫置1无菌软垫,保持眼部与鼻部腾空状态。为避免足背受压及过伸,减轻膝盖局部受压,于踝关节下方垫置凝胶踝垫,膝关节下放置方垫。在不影响手术进程下,每隔1 h放松1次患者约束带,并将其体位转换5°~10°左右,从而改善外周及局部血液循环。术中密切关注操作器械是否对患者皮肤产生直接压迫,并及时对操作医师进行汇报,并于局部受压皮肤周围放置薄软治疗巾加以预防。

1.2.2.5手术结束后 反复核对器械台上的设备及物品,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常规外科缝合。将创口周围血污与液体擦拭干净,帮助患者穿戴整齐,转运时关闭胸导管,并对引流管脱落、扭曲等情况进行仔细察看,做好保暖措施。

1.3 观察项目及评价标准

1.3.1手术相关指标 责任护士于术前即刻、术毕时,使用气道压测定仪测量,气道压:≤20 cmH2O、动态血压仪侧,平均脉压:30~40 mmHg、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心率,心率:60~100次/min、体温监测器监测体温:36.0℃~37.0℃、静脉血检测乳酸:0.5~1.7 mmol等手术相关指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3.2并发症 观察两组术中压疮、术中低血压、术后上肢麻木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3.3预后效果 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麻醉苏醒时间、胸管拔除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等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1.4 质量监控

研究人员在调查开始前,将本次调查目的、流程、意义等相关内容,对患者或家属进行告知,取得同意后,现场进行问卷统一发放,并对其讲解问卷填写方式与技巧,若患者无法自主完成,研究人员需协助其完成,时间控制在30 min内。填写完后,现场回收,双人核对录入,若存在遗漏,则协助患者进行补齐,共发放96份,回收96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管理前后手术相关指标情况比较

术前即刻,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时,干预组在气道压、平均脉压、心率、体温、乳酸等手术相关指标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管理前后手术相关指标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组在术中压疮、上肢麻木、神经损伤、术中低血压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者预后效果比较

干预组在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术后麻醉苏醒时间、胸管拔除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预后效果对比

3 讨论

本文通过分析发现,术中急性压力性损伤风险防控护理措施对改善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手术治疗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中效果较为可观〔8〕。原因在于,术前,护理人员将胸腔镜手术操作、术中急性压力性损伤预防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对患者进行讲解宣教,利于缓解患者自身存在恐惧与不安,促使其肢体、心理保持松弛状态〔9-10〕。术中关注创口暴露、输药速度及血氧脉搏等变化情况,及时给予相应的改善措施,患者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始终处于舒适状态,改善心率、乳酸等相关指标水平,提高其应激刺激耐受程度〔11〕。

研究表明,与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的胸腔镜下肺癌患者相比,给予术中急性压力性损伤风险防控护理管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可见,手术室护理人员术前将手术室内温度调节至适宜范围内,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注重患者裸露部位的包裹保暖,维持机体体温处于正常范围内,外周血运保持正常流通状态,局部受压部位血液供应充足〔12-13〕。术中及时清理擦除血污或液体,减轻消毒液、血液等对患者外表皮肤的刺激,防止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同时,根据手术位置,协助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体位摆放,术者操作过程中,在不影响手术进展的同时,进行合理的体位转换,提高肢体舒适感知,减少上肢麻木。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确保其血容量充足,预防术中休克等并发症发生〔14〕。

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干预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胸管拔除、住院时间等预后效果得以良好提升。由此可见,术中借助各种维温保暖措施,预防控制体温下降或低于正常水平下,减少机体氧气消耗量,提高血小板计数与凝血物质活跃性,改善凝血功能,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促使机体各项功能得以早期恢复,缩短下床及出院时间〔15〕。

综上所述,术中急性压力性损伤风险防控护理管理,在改善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手术相关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同时,有效提升了预后效果。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胸腔镜手术室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走进手术室的3D打印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胸腔镜下T4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80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