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银丽
(东莞康华医院儿内科,广东 东莞 523080)
肺炎支原体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原因,感染程度从轻微到严重,可引起咳嗽、发热和呼吸短促等临床病理症状[1]。但这种感染很难从临床症状上与其他细菌或病毒引起的支气管炎或肺炎区分开来[2]。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通常是通过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相结合来进行的,检查包括血液检查、胸部X 线片和痰培养[3]。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通常使用抗生素[4-5]。甚至在感染严重或患儿有其他潜在的健康问题情况下,需要住院治疗。儿童感染后也可能出现疲劳、头痛和胸痛。中儿童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通常涉及抗生素,通常是阿奇霉素或克拉霉素[6]。这些抗生素对肺炎支原体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减轻感染的严重程度缩短持续时间。治疗的时长取决于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患儿对抗生素的反应。一般情况下,治疗需要持续5~14 d[7]。孟鲁司特是一种通过减轻气道炎症来治疗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的药物[8]。孟鲁司特不具有抗菌特性,对治疗感染本身无效。然而,在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儿童常出现哮喘或其他呼吸道疾病,需要孟鲁司特辅助治疗,孟鲁司特可作为更广泛治疗方案的一部分,但不能作为细菌感染的唯一治疗方法[9]。该研究将通过对临床指标的对比,比较阿奇霉素单用及孟鲁司特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疗效。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东莞康华医院收治的78 例小儿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以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39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1 例,女性18 例;年龄3.4~8.4 岁,平均年龄(6.1±2.0)岁;病程4~10 d,平均病程(7.6±2.0)d;体温36.3~38.5 ℃,平均体温(37.5±0.04)℃。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0 例,女性19 例;年龄3.2~8.7 岁,平均年龄(6.3±1.6)岁;病程4.5~10 d,平均病程(7.8±1.5)d;体温36.3~38.5 ℃,平均体温(37.5±0.06)℃。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一般资料中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监护人均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经获得东莞康华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临床筛选的痰液,连续两次分离到相同病原体且痰细菌定量培养分离病原菌数≥10 CFU/mL,确诊为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②患者未经过其他药物治疗;③经测试,患者对本研究药物无过敏反应。排除标准:①入组前接受过相关治疗者;②合并残疾而致运动障碍者;③合并其他类型精神疾病者;④肝、肾功能衰竭(失代偿期) 者;⑤心功能衰竭(失代偿期)者;⑥内分泌功能失调者;⑦合并骨骼发育不全者;⑧中途因各种原因退出研究或失访者。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通过常规治疗维持身体机能,常规治疗如口服退热药美林(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1011,规格:30 mL/瓶),1~<3 岁者4 mL/次,3~6 岁者5 mL/次,<6~18 岁者6 mL/次。对照组患儿每天静脉输入10 mg/kg 阿奇霉素(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66,规格:0.25 g)。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天增加孟鲁司特钠片(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进口药品注册标准JX20010357,型号:5 mg)口服,1~<3 岁4 mg/次,3~<6 岁5 mg/次,6~18 岁者6 mg/次。两组患儿治疗至症状消失。
1.3 观察指标①记录并对比两组小儿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和治疗后症状消失的时长。②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采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用酒精棉签清洁选定的部位,待完全干燥后,将止血带置于选定部位上方,以限制血液流向该区域。将针头保持15°~30°插入静脉。一旦针头进入静脉,松开止血带。采血后,应先拔针头,然后将血液徐徐注入标本容器,避免溶血。在离心机中以3 000 r/s离心5 min 处理后,之后通过流式细胞仪(贝克曼,型号:FASCAria Ⅲ)检查并对比两组小儿患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治疗前后的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析两组小儿患者治疗前后的T 细胞亚群水平与炎症因子水平。③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这次试验采用SPSS 22.0 统计分析软件。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表示为(±s),组间行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例(%)],组间行χ2检验。P<0.05 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和湿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d,±s)
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d,±s)
?
2.2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在治疗前,对照组患儿的IgA、IgM、IgG 的水平与观察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免疫球蛋白IgA 和IgM 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gG 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mg/L,±s)
表2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mg/L,±s)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5。IgA:免疫球蛋白A;IgM:免疫球蛋白M;IgG:免疫球蛋白G。
?
2.3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T 细胞亚群指标比较在治疗前,对照组患儿的T 细胞亚群CD4+/CD8+的比值,CD4+和CD8+T 淋巴细胞百分比与观察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患儿CD4+/CD8+的比值,CD4+T 淋巴细胞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CD8+的百分比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T 细胞亚群指标比较(±s)
表3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T 细胞亚群指标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5。
?
2.4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在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和γ 干扰素(INF-γ)等炎症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TNF-α、IL-4)和INF-γ 等炎症因子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表4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5。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L-4:白细胞介素-4;INF-γ:γ 干扰素。
?
2.5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治疗后,观察组(7.69%)和对照组(5.12%)的不良反应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1,P>0.05)。
小儿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是由于肺炎支原体黏附在呼吸道上皮细胞,肺炎支原体在呼吸道中繁殖并形成菌落,使其能够定植并感染呼吸系统,导致呼吸道上皮细胞发炎和损伤[10]。人体的免疫系统会对感染做出反应,导致炎症反应,引发咳嗽、发烧和呼吸困难等症状。肺炎支原体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原因,尤其是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这种感染在秋季和冬季更常见,但全年均可发生。在中国,肺炎支原体导致高达40%的儿童感染肺炎,且这种感染具有高度传染性,当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时,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潜伏期为1~3 周。早期诊断和适当使用抗生素治疗对于减轻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缩短持续时间及预防并发症非常重要。这些抗生素通过抑制肺炎支原体的生长和复制,从而降低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除抗生素外,还可以通过孟鲁司特钠治疗。孟鲁司特钠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用于治疗哮喘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虽然它不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直接治疗方法,但在治疗有呼吸道症状的儿童感染时可能有一些间接的益处。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起呼吸道炎症,导致咳嗽、喘息和呼吸困难等症状;白三烯是炎症介质,在呼吸道炎症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通过阻断白三烯受体,孟鲁司特钠可以帮助减少呼吸道炎症,从而改善呼吸道症状。孟鲁司特钠虽不能替代抗生素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但可作为辅助治疗,帮助控制呼吸道症状,改善儿童感染的总体结局。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已有多项研究。研究发现,与阿奇霉素单独治疗相比,加入孟鲁司特钠后可改善临床结果,包括发热、咳嗽和喘息能更快消退[11]。
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儿的住院治疗时间、治疗后症状消失的时长均长于观察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情况在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认为,孟鲁司特钠联合阿奇霉素能够有效地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治疗安全性较高。孟鲁司特钠可以帮助减少呼吸道炎症,阿奇霉素能够有效抑制炎症,进一步达到协同治疗的作用。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免疫球蛋白IgA 和IgM 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gG 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CD4+/CD8+的比值,CD4+T 淋巴细胞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CD8+T 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TNF-α、IL-4 和INF-γ均低于对照组。分析认为,孟鲁司特钠联合阿奇霉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炎症因子的聚集,进一步调节机体T 淋巴细胞亚群,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综上所述,在小儿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中,孟鲁司特钠联合阿奇霉素提高治疗效果,有一定的优越性,而且疗效值得肯定,孟鲁司特钠联合阿奇霉素是一种性价比良好的治疗手段,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