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 帅
(盱眙县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江苏 淮安 211700)
食管癌发病部位为食管,属于恶性肿瘤,在我国该病的发病率和疾病致死率均呈高水平状态,且男性患者的病发率相对高于女性[1-2]。该病患者在疾病发生初期无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在进食时存在哽噎感等情况,随着疾病的发展及恶化,可出现吞咽功能异常[3-4]。现阶段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以根治性切除手术为主,但会对机体造成严重损伤,预后效果相对较差。近年来,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逐渐被应用于该病治疗中,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等特点。本研究为了分析胸腹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联合左侧颈部吻合术对食管癌患者的作用,特选取40例该病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选取2019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盱眙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0 例食管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 例。对照组患者男性12 例,女性8 例;年龄41~77 岁,平均年龄(59.41±10.06)岁。观察组患者男性13 例,女性7 例;年龄40~78 岁,平均年龄(59.32±10.1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本研究经盱眙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5],并确诊者;②无凝血系统疾病者;③无放化疗史者。排除标准:①不符合麻醉或手术指征者;②疾病发生远处转移者;③合并其他类型恶性肿瘤者。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治疗方式:左胸食管癌切除术+胃食管内吻合术治疗。全身麻醉后,进行双腔气管插管,右侧卧位,确定患者的病变部位,然后在左侧胸前实施外侧切口,进胸位置为第6 或7 肋间。通过切口实施进胸,并将食管游离,清扫食管旁、气管支气管周围淋巴结;打开膈肌,游离胃大弯侧、小弯侧;利用超声刀离断胃短血管,通过粗线或血管夹结扎后,超声刀离断胃左动脉,清扫胃及血管周围的淋巴结;将胃游离到幽门,离肿瘤上缘5 cm 时,离断食管,缓慢放置吻合器头,行食管胃器械吻合,闭合残胃,加固、缝合吻合口、闭合口,清扫区域淋巴结。手术结束后彻底止血,放置胃管、鼻肠管,缝合膈肌。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
观察组治疗方式:胸腹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联合左侧颈部吻合术。全身麻醉后,双腔气管插管。进行游离胸部试管操作时,通气方式为手术侧单肺通气;在腹部实施各项措施时,通气方式为双肺通气。①胸腔镜游离食管。手术体位:左侧俯卧位,让患者尽可能地前倾身体。观察孔位置:右腋中线的第7 肋间。操作孔位置:腋中线第4肋间、肩胛下线第5 与第8 肋间。游离食管,游离上段食管,分离食管壁,充分游离、暴露奇静脉弓,切断奇静脉,清扫淋巴结,避免损伤喉返神经和邻近的大血管、胸导管。首先对距离肿瘤较远的食管进行游离,并将肿瘤周围的组织分离。而后止血,冲洗胸腔,放置引流管,吸痰、张肺,缝合操作孔。②腹腔镜操作。手术体位为平卧位,建立人工气腹,脐缘置观察孔,两侧腹部、右侧肋缘下及剑突下置4 个操作孔。使小网膜中断,游离胃左动脉、静脉,实施双重hem-o-lok 夹闭、切断,清扫胃左动脉旁淋巴结。游离胃小弯侧、食管裂孔、胃底部,清扫胃和贲门、血管旁淋巴结,离断周围血管、胃脾韧带,游离胃大弯侧。③制作管状胃并颈部吻合。胃部游离完成后,于左胸锁乳突肌前进行斜切口,使颈部食管被提出,拔出胃管,离断食管,放置吻合器头,固定。在患者上腹部作一4 cm 的切口,将胃、食管提出腹腔,用直线切割闭合器制作管状胃,再将管状胃经食管床提至颈部与食管吻合。置入胃管、鼻肠管,冲洗颈部切口,依次缝合、关闭切口。
1.3 观察指标①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②营养指标水平:分别在术前、术后,采集患者5 mL 空腹静脉血并分成2 份。取1 份离心(3 000 r/min,10 min)留取上清液,利用全自动血液生化仪检测血清白蛋白(ALB),1 份血样检测血红蛋白(Hb)水平。检测方法:ALB 检测方法为双缩脲法,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检测法。③并发症发生情况:包含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心律失常、切口感染。④生活质量:分别在术前、术后3 个月,利用食管癌专门量表(OSE-18)[6]评估,包括进食困难、疼痛、吞咽困难、反流、口干等,分值越低则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
2.2 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水平比较术后,两组患者ALB、Hb 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水平比较(g/L,±s)
表2 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水平比较(g/L,±s)
注:与治疗前相比,*P <0.05。ALB:白蛋白;Hb:血红蛋白。
?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2.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术后,两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s)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s)
注:与治疗前相比,*P <0.05。
?
食管癌的发生较为复杂,通常认为和长时间地抽烟、酗酒、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该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患者常出现进食困难、吞咽困难等疾病出现,导致患者不能获取足够的营养,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7-8]。现阶段随着胸腹腔镜技术的发展,通过手术治疗食管癌时,在不撑开肋骨、切断肋间肌肉的情况下,可最大程度降低对胸壁的损伤,具有安全性高、出血量少、损伤小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食管癌治疗中[9-10]。但胸腹腔镜下治疗食管癌的手术操作复杂性较高,对临床医师的要求较高,且目前临床上关于腔镜下治疗食管癌尚无明确的标准。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胸腹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联合左侧颈部吻合术能提高手术安全性,加快患者恢复速度。胸腹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在实施时需要较高的操作水平,且在手术操作时需要充分游离食管,然后合理处理周围血管,能降低手术难度[11]。另外,在进行腹部操作时,将胃动脉、静脉进行结扎并且充分游离能降低出血风险;且手术操作时尽可能减少对胃网膜右血管的损伤,充分维持血供,降低术后吻合口瘘的风险[12]。同时在胸腹腔镜辅助下进行手术,扩大了手术中的视野,稳定性较高,可以清楚地了解胸腹腔内的组织情况,以便游离食管,清扫上纵膈、颈部、腹腔胃周围的淋巴结。而联合左侧颈部吻合手术,通过合理放置吻合器头,牵拉管状胃更方便,可对腔镜下不方便清扫的锁骨、颈部淋巴结进行清扫,提高清扫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两组患者ALB、Hb 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所用手术方式能改善食管癌患者的营养状况。食管癌患者发病后伴随疾病的严重程度,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恶心等症状,使患者进食的欲望降低,食用的食物量减少,引发机体的营养不良状态。左侧颈部吻合术作为微创手术,能减轻对食管癌患者正常功能的影响,避免伤及病灶周围组织,减少疾病及手术对胃肠消化功能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两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所用手术方式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同分析原因:胸腹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联合左侧颈部吻合术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转移,且促使患者获得充足的营养、早日康复,患者能够尽早进行独立生活,让其生存质量得以提升。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观察组所用术式并不会增加手术时间,反映了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对患者身体造成的损伤在可接受范围内,安全性相对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在食管癌的临床治疗中,胸腹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联合左侧颈部吻合术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可减少对患者机体营养状态的影响,提高手术方法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