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留白”手法在现代服装中的应用

2023-10-16 08:21王梦娇
西部皮革 2023年18期
关键词:留白服装设计笔墨

王梦娇

(西安美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0 引言

“留白”一词起源于中国传统绘画,雅称“余玉”[1],常见于中国画的艺术创作中。具体指在创作过程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更为协调而在构图时预留部分空间不着笔墨保留纸面本色,是绘画中的一种构图方式或技法。在原始岩画与彩陶文化中,线条在岩壁和陶土上的勾勒,“留白”在一种无意识的情况下产生了最初的形态[2]。

1 中国画“留白”的涵义及特点

中国画里的“留白”不同于西方绘画中的白色部分,而是追求空白处虽无画迹却有画韵,寥寥数笔丹青于方寸之间勾勒天地,于无画处凝眸成妙境。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往往通过布局安排、笔墨浓淡、意境传达等方式营造出画面的空间感、层次感,展示画面的广度、深度,凸显中国画独特的艺术境界,具有超凡的艺术价值[3]。留白的存在体现了一种无形与有形的精神境界,与道家哲学思想中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相符合。美学家宗白华有言:“中国画最重空白处。空白乃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且空而后能简,简而练,则理趣横溢,而脱略形迹。”从以上论述中足以看出“留白”在中国画创作中所担任的重要作用。

留白手法注重画面整体的布局、物体的疏密,即注重表现物体在画面上的位置关系。画家通过“疏、密、聚、散”的布局安排,为留白创造条件,使画面具有丰富的层次关系。例如清代八大山人朱耷的作品,八大山人善画山水、花鸟,创作时并不拘泥于画面中花鸟的多少、大小,而是着眼花鸟的布局与气势。画面中多见大面积留白,其大小、形状、分布位置皆是作者思虑后的精心安排,学者黄锦祥赞其“笔笔精奇妙不言”,而敢于大胆剪裁,突破全景式绘画的南宋画家马远、夏圭亦是中国传统绘画中因构图布局而闻名的代表人物。两位作者注重主体之中的“留白”省略,在绘画过程中对主体取舍,仅画“山之一角水之一涯”,其余省略不画,使画面有一种“未完成性”。全图笔墨寥寥,画家通过对画面上大面积的空白保留,以突显景观,进一步表达空灵的空间感和丰富的诗意。

此外,笔墨的运用在留白技法中同样占据重要地位,旨在利用笔墨的浓淡区分画面的虚实,可以说中国绘画中对留白把握的关键就在于画家对物象虚与实的层次关系的把握[4]。自古以来有墨分五色之说,正是靠着这“五色”层次,进而营造出虚实不定之感,“实”指笔墨表现出来、画得较为详细的部分;反之,笔墨未尽或画得简略、用墨较淡的部分为“虚”。画家作画时常利用毛笔线条的粗细、干湿、浓淡等变化,表现画面笔墨的虚实变化,以达到“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如南宋画家夏圭的《溪山清远图》,画家利用独具特色的“拖泥带水皴”,即先用水笔淡墨扫染,然后趁湿用笔尖蘸浓墨皴,连皴带染,使画面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焦、浓、重、淡、清”对比,利用墨色的变化营造出清旷平远的画面效果。

国画的“留白”之美不仅体现在布局的考究、虚实的营造等,更在于“留白”使画面“气韵生动”,即:不仅描绘出了物象的外形,还表现出了它的精神气质,其核心在于“气”的走向,不拘于形、不限于框,以“气”的变化、“气”的流淌来提高中国画的空间审美及精神内涵[4]。南齐画家、绘画理论家谢赫,曾在其著作《画品》中提出“六法”,其中“气韵生动”被列为六法之首,足见气韵在绘画中的重要地位。而留白手法归根到底就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不施笔墨或少用笔墨,利用画面中的空白位置,即宣纸本身的颜色留给观者无限的想象空间,从而增加画面的气韵和生动性。具有以少胜多、以小见大、言简意赅之妙意,承担了笔墨难以刻画的画面任务,将主题所要表达的不尽之意溢于画外,延伸和扩展画面的叙事空间,达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2 现代服装设计中的“留白”特征

中国画中的“留白”是基于对空间的感性认识和对意境的把握而体现出来的,可以说“留白”是美在空间的表现。现代服装设计所追求的立体的美感,也是美在空间的表现,和国画中的“留白”是相通的,落实到具体的服装设计中主要体现在服装的款式设计、图案的布局安排、色彩的协调等,要兼顾服装设计中的三大要素:造型、色彩、材质,以达到技与美的和谐统一。

2.1 布局之美

中国画的“留白”有着独特的画面空间处理手法,服装设计师在进行服装款式的设计时,可以充分借鉴“留白”手法,汲取“留白”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的特点来展现人体的着装美。国画中的“留白”擅长以简练的笔墨表现丰富的内容,落实到服装设计中,即:设计者不需要一味追求设计中的面面俱到,可以摒弃过于繁复的设计要素,突出服装视觉中心,将其他元素做相应的减弱处理。比如设计者在设计中可以舍弃繁复的褶皱堆积,或是夸张的造型设计,尝试通过基础款式的变化与人体构成灵动的视觉空间,做到有主有次、有虚有实的对比协调,保证服装中有一定的流动和留白的空间。

例如图1唐朝仕女的低胸薄纱和图2现代的低胸露背晚礼服,服装中的低胸、露背部分无疑为服装的整体造型增添了一丝律动感。自然裸露出来的部分肌肤与服装包裹处所勾勒出来的人体优美曲线交相辉映,恰如国画“留白”手法中的布局之美,人体与服装形成强烈的空间感,产生一种意蕴丰富、绵延不断的视觉效果,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图1 《簪花仕女图》(局部)Fig.1 Painting ofa Lady with a Flower Hairpin(partial)

图2 AZZARO 2021春夏高定系列Fig.2 AZZARO 2021 high fashion collection,Spring/Summer

此外,“留白”在服装图案的设计中同样发挥着重大作用。在进行图案设计时,设计师可以借鉴国画中“留白”的布局特点,注重服装与图案的整体视觉效果,服装上的图案设计既不能过于引人注目以至于掩盖主题,也不能偏离设计的核心思想,图案的位置摆放、纹样的大小、色彩、组合、工艺手法等要做到通盘考虑,既要考虑美学与现代审美的情趣,又要与服装整体相呼应。

2.2 虚实之美在服装色彩运用中的体现

中国传统绘画中“留白”所传达出来的虚实之美是增强画面表现力的重要手段。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多利用墨的变化以及水墨的交融,使画面产生不同程度的黑白对比,从而营造出画面的虚实美感。延伸至服装领域,人们同样可在服装的色彩运用方面窥见虚实之美,可以说虚实相生的色彩观是服装造境的关键所在。

色彩是服装设计中的重要元素,色彩的运用关系到观者对服装整体的第一印象。高明度色彩带来轻巧、飘忽感,低明度色彩来带厚重、沉闷感。低明度的浅色趋向于虚,高明度的重色倾向于实[5],视觉可见的色彩为实,由色彩而引发的意象世界为虚,以实色带虚色,以虚色显实色,二者结合能够延伸服装的空间感,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服装中渐变的色彩正是实色与虚色相互交融的直观体现,例如图3 2017年夏季盖娅传说的“圆明园”系列作品。该系列作品在色彩的搭配上和谐而又纯净,设计师在该系列作品中有采用蓝白渐变色彩呈现服装效果,也有以单一色彩表现服装效果。对比之下不难发现,渐变的蓝白色彩呈现出丰富的服装色彩语言表达,相对于单一色彩而言,渐变色彩在增加服装整体灵动感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并且能够更好地延伸服装的空间感。渐变色彩的运用完美展示了服装的“虚实结合”,实色在虚色的衬托下更具分量感,避免了色彩过虚而显得过于轻浮;虚色在实色的带动下更具写意性和灵动感,扩大了色彩的空间感。

图3 2017春夏盖亚传说“圆明园”系列Fig.3 Legend ofGaia“The Garden ofPerfect Brightness”Collection,Spring/Summer 2017

2.3 意境之美在服装材质选择中的体现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重要范畴,常见于中国传统绘画中,画家运用“留白”手法所营造的画面之中笔墨之外的空间,强调情感的沟通和精神的抒发。中国人对意境之美的追求,不仅体现在传统绘画方面,在服装领域中同样有着显著体现。

服装设计中的关键是对服装意境的诠释,而材质作为服装设计中的三大要素之一,可以最为直观地传递出设计者所要传达的主题,材质运用得当能够大幅度提升整个服装作品的气质与内涵,为观者传达服装设计中的意境之美。例如经过传统蜡染、扎染等工艺处理过的面料,其最终呈现效果纹样变化丰富且富有随机性,自然而不矫饰,有一种未加修饰的朴拙之感,更能表现出服装的古朴意蕴,呈现出朴实浑厚的原始美。而为了表现服饰富于独特女人味的含蓄美特点,则可以选用蕾丝、丝绸、纱等材质。面料的选用是服装设计中的重要一环,不同材质的面料带给观者不同的视觉体验,例如薄纱面料具有流动飘逸之感,而较为厚重的面料则具有沉淀感。在服装设计中,设计师将具有不同特性的面料组合在一起,形成服装材质的多样性,使服装表面呈现出不完整和无规律的留白,从而营造出服装材质虚实相生的视觉效果,增强服装整体的意境美。

3 结语

“留白”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中极具民族色彩的艺术形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在中国“留白”已成为一种生活的艺术,包含着珍贵的审美精神和价值观念。笔者立足于中国画的“留白”手法,探讨其在现代服装设计领域中的应用规律和具体表现,使服装更具艺术性和表现力。此外,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设计师对“留白”的借鉴不仅要注重其表象,诸如“布局、虚实”等的借鉴,还应注重其“意境”的传达,为服装赋予更多的情感与思考,使其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的重要载体,实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猜你喜欢
留白服装设计笔墨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笔墨童年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留白”在中国山水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服装设计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