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背景下的汽车专业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以汽车机械基础课程为例

2023-10-16 14:35李超祁玉红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12期
关键词:工匠思政汽车

李超 祁玉红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 西安 710077

0 引言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职教育迅猛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技能人才。其中,具有良好职业技能和优秀道德素养的人才更易受到企业青睐和重视。因此,近年来,各高职院校都在不断推广和实施课程思政和工匠精神培育,加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课程思政不同于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程,它是一种全新的课程观,是在传统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元素,在潜移默化中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与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融为一体,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升其政治素养,培养其道德品质,为学生个人成长、成才与发展提供内在保障[1]。

工匠精神实际上是一种职业精神,源于生产制造业,是指能工巧匠孜孜不倦、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包括专注、专业、敬业的职业操守,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融入血液的思维模式等三个方面。综合来看,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灵魂,课程思政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基础。课程思政和工匠精神相辅相成,才能更好地进行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本文以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汽车机械基础课程为例,探索基于工匠精神的课程思政建设,创新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1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概况

汽车机械基础是高职汽车类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在专业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由偏重理论学习向结合工程实践学习的过渡和转折点,完整体现了机械基础知识在汽车专业学习中的基础性和实用性,专业培养针对性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力学、汽车材料、机构及机械零件、液力传动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应用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查阅资料、处理信息、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建立较强的工程意识,并逐步养成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本课程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思政元素与融入点,通过不同的授课形式和教学方法,达到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效果,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方案和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实施及典型案例打造等方面将工匠精神融入课堂教学,为其他课程后续开展相关教学改革提供经验。

2 课程思政元素梳理

课程思政必须与知识点结合,才能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培育高素质劳动者。通过分析汽车机械基础课程中各知识点的深刻内涵与现实关系,挖掘其背后的思政元素,启发并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对本课程按照项目进行梳理,部分思政元素见表1。

表1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思政元素梳理

3 基于工匠精神培育的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过程

高职院校要充分结合国家大政方针,结合新时代职教发展要求,将工匠精神渗透思政教育中,探索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3.1 按照课程思政要求,制定新的课程标准

调研学生就业重点单位和关键岗位,掌握学生就业岗位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新的课程标准,有针对性地融合课程思政内容,开展模块化教学,并针对各模块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设计。从高职高专汽车类专业教育实际出发,选用汽车工程中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团队协作、互帮互助的意识,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工匠精神。

3.2 融入思政元素,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学院汽车专业自创建以来,一直探索和实践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发展,逐步采用“理、虚、实”多元融合式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虚拟仿真等先进技术,以知识、技能学习为主线,开发网络平台、信息化资源,并将线上信息化教学资源、线下实际教学场地、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改装整车台架等教学资源有机融合、互通互融,发挥各种资源在不同学习阶段的最大优势,通过教学模式改革不断助推学院汽车专业课程的升级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为学生提供更优的汽车职业教育服务和更高质量的就业服务。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采用“理、虚、实”多元融合式教学模式,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该课程涉及4 个模块且相对独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抽象的理论知识难以真实地体验其具体应用场景。为提高课程的实践性,教师应结合工匠精神对相关理论教学内容进行重构,通过汽车行业典型案例和模范人物的引入,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在工匠精神的渗透中,教师可以从大人物、大事件的展示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或者见微知著,引导学生从自身价值实现的角度探讨职业精神的重要性,深化学生对职业精神的认可与理解;从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出发,培养学生精细化作业的意识;从团队合作精神出发,组织学生开展分组任务实施,不断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出发,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创新,在实践中探索。

3.3 建设德技优良的教师队伍,激发学生参与课程思政的兴趣

工匠精神的发扬和培育,需要教师在课程中渗入课程思政;课程思政的实施,需要教师深入分析教学内容,挖掘其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将知识点和思政元素融会贯通。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教师的积极性,需要打造一支德技双修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专门成立了思政学术小组,定期开展学习和探讨,探索和挖掘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融合的路径与方案,充分在课程各个知识点中融入思政元素,主动开展思政教育,培育学生工匠精神。课程思政的实施主体是学生,因此,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思政元素中蕴含的工匠精神,并从自身未来发展着眼,提高职业道德素养。要加强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未来发展理解工匠精神[4]。

因此,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结合工匠精神,对学生因材施教,即针对汽车专业学生,规划其未来发展方向,并结合学生未来可能从事的不同职业,对工匠精神进行个性化、具体化的解释,引导学生结合不同的职业特征深刻理解工匠精神[5],激发学生参与课程思政的兴趣。

3.4 完善考核与评价

对于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考核和评定,传统的试卷考试是基础,还要将课程思政内涵和工匠精神融入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中去。依据教学目标,对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及职业素养三方面进行评价,以系统化、立体化呈现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以教师评价、小组自评和小组互评为基础,在能力目标及素质目标评价中采用“对标定级”,通过教师设置思政考核点,学生参与互动环节,根据学生表现,对标岗位职业技能、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要求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

4 结束语

时代的发展需要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高职院校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战场,要积极开拓创新,结合专业特点和岗位技能,将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培育相融合,培养符合社会和企业需求的高水平人才。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教师要认真梳理课程教学内容和知识点,结合专业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努力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中,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将课程思政教育、工匠精神培育贯穿专业教学全过程,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工匠思政汽车
90后大工匠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工匠风采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工匠神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汽车的“出卖”
工匠赞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