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芳
(临夏市枹罕中学 甘肃 临夏 731100)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融入案例的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案例教学法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真正的实现学以致用,从而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运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需要教师合理的选择案例,并将其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实施有效的教学手段,以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有效运用。
道德与法治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且有些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偏离较远,因此,初中生在学习时往往不能及时的将知识进行内化吸收,常在课下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记忆,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不会提升学习的效果,还会导致学生觉得理论知识太过枯燥,逐渐失去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因此,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应当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不是过度注重理论知识的机械化记忆[1]。同时,道德与法治和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导入生活化的案例,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且,生活化的案例能够带给学生真实感和亲切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具体的案例中,既可以引导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提升学习效果,又能够引发学生对案例的思考,从而将理论知识内化为核心素养,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在《基本政治制度》这节内容的教学,在学习这节内容前,学生对于什么是“基本政治制度”、它包含什么内容、它的作用是什么等了解得很少,且该部分是学习这门学科必须要掌握的基理论知识,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同时,由于这部分知识的抽象性较强,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难度,进而教师可以导入生活化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该部分的理论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达成情感与态度方面的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且,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习总书记的语录:“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广泛力量支持。”,并提问:“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是什么?”,教师进行讲解;接着呈现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行动,与中国共产党相互合作,履行职能的图文资料。由此引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其地位和基本方针。学生通过这些教材以外的生活化的案例,能够初步地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性,初步理解什么是政治制度,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社会热点事件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案例资源。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既要合理地选择案例,又要多方地融合案例资源,将其与教学内容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发挥案例的教育功能。案例的教育功能不仅在于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还应当体现在案例的分析过程对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作用。在以往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灌输式的讲授方法,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得不到锻炼,不利于思考辨析能力的提升。而思辨能力是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能够体现学生的学以致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2]。另外,社会热点事件作为道德与法治案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将其有效的导入到教学中,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网上交友新时空》这节内容的教学。“网上交友”在当今的信息社会已经成为一种流行,很多学生也有过网上交友的经历。但利用网络交友实施诈骗行为是一种违法的行为,也是当前社会的热点事件之一。因此,教师可以在课上利用多媒体呈现“某犯罪团伙利用网络交友实施诈骗”的新闻,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且,为了增强讨论的效果,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1.网络交往的利与弊;2.如何慎重结交网友。学生讨论后,教师指明几位学生发表观点。进而在对案例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正确认识了网络交友既有利也有弊,因此,在网络交往的过程中,必须提高防范意识,不能随意向陌生人透露个人隐私,不能轻信他人说的话,学会辨别什么是违法的行为,能够站在客观和理性的角度对他人的行为进行评价,从而提升思辨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核心,实施教学手段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采用多种方式运用案例,如可以利用案例导入新课,将案例融入到教学环节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除此之外,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案例的运用还应当注重丰富案例的展示形式,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上关于道德与法治的案例资源非常丰富,有的来自于新闻报道,有的来自于自媒体,有的来自于博客等等。因此,教师需要合理选择与课程内容相贴合的案例,且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尽量选择一些积极向上的、弘扬正能量的案例。在此基础上,还要考虑到本学科的特点,以课件、影视作品、图片、短视频、微课等多样化的形式展示案例,打破一成不变的案例展示方式,丰富学生的体验,以此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在《集体生活邀请我》这节内容的教学,该节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感受集体带给自己的温暖和力量,提高在集体生活中关爱他人、努力担当、为集体争得荣誉的能力,深刻了解集体的内涵。而在探究“你觉得什么是集体”这一问题时,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搜集各行业的人们集体工作生活的图片,如中国女排在奥运中获得金牌、医院的医护们一起努力迎接新生儿的出生、工厂的车间每个岗位的工人都在自己的岗位履行自己的职责等等。将这些图片制作成视频,并配上背景音乐,制作成时长为2—3 分钟的短视频,在课上播放。这种案例的展示形式,能够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兴趣,在短视频的展示下,学生会被其中的情境所感染,心中对集体精神的崇敬油然而生,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集体,明确学习主题。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实践中,学生普遍存在对学习过的理论知识忘得快、记忆困难等现象,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到位,形成记忆障碍;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没有及时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而案例具有真实性和实效性,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学生可以将知识与案例相融合,有助于学生记忆知识点[3]。同时,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通常在一个知识点上只导入一个案例,而在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上,有时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才能深刻地理解,如,“法治与自由”就是一个矛盾的话题,如果只强调自由的重要性,可能会触犯法律;如果遵守法律,可能就会限制自由。这就需要教师引入多个案例进行对比,才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便于掌握基础知识。
例如,上面所提到的关于“法治与自由”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出示一组图片:“老鹰在天空中展翅翱翔”、“海底的鱼在自由地穿行”、“马在辽阔的草原上驰骋”,并借助图片提问:“这些图片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的向往,你们认为的自由是什么?自由的好处是什么?”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接着教师展示以下图片:“游客向湖水里扔垃圾”、“路人翻越马路上的栏杆过道”、“某学生沉迷于手机游戏”,教师借助该组图片向学生提问:“图片中的人们都在随心所欲地做他们想做的事情,这样会有什么后果?”学生借助生活经历,认识到如果不加以限制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通过这两组案例的对比,学生初步认识到自由是人人都向往的,但是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需要受到一定法治或规则的限制,要正确地看待自由,为明确法治与自由的关系作好铺垫,从而更好的学习和记忆相关知识点。
道德与法治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应用,而新课程标准对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目标上,应当包含政治认同、道德修养、责任意识三个维度的内容,其中政治认同是指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道德修养是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责任意识是指学生能够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践行自己的责任[4]。从教学目标上来看,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还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同时,当前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有待提高,在日常生活中,缺乏道德和法律意识,不会用所学过的知识分析和判断事物。因此,强化理论知识的应用是十分有必要的,而开展实践活动是强化理论知识应用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等,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高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例如,在《公民基本义务》这节内容的教学,教师借助“蔡英烈,保家卫国捍利益”和“辣笔小球”言论事件初步引导学生形成了责任意识和法制观念,为了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军人保家卫国,使命光荣,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去当兵!”这一观点开展组内辩论赛。要求组内必须有正反方辩手,全员参与;观点表述清晰,理由充分,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展开辩论;最后获胜一方总结发言。正方与反方辩手会进行激烈的辩论,正方从服兵役是每个公民的义务的角度阐述了观点;反方从服兵役不是法律规定的内容,不需要人人遵守的角度阐述观点。不论是正方还是反方的观点,都是建立在所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锻炼了思维,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应用。
作业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布置的作业主要为书面作业和背诵知识点的作业,其中的书面作业以练习册的习题为主,练习册中的题目类型比较单一,并不能够完全满足对学生的培养要求[5]。而在作业内容的设计上,应当遵循合理性、目的性、丰富性等原则,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另一方面还能够使学生开阔视野,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并且,案例具有真实性和广泛性等特点,教师可以借助案例设计,在保留传统的书面作业的基础上,设计一些案例分析的选择题或者简答题,这些案例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且能够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以此优化作业设计的内容。
例如,在《公民的基本义务》这节内容的作业设计时,基础过关部分可以设计一些基础题目,如“中学生刘强在外出旅游时,发现一位外国游客向插有‘军事禁区’标志的山林内录像、拍照,刘强同学随后拨打了‘110’报警,使这名外国人受到了有关部门的依法惩处。刘强的行为属于( )A.履行了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B.履行了维护祖国的义务 C.履行了维护祖国安全的义务 D.履行了维护祖国尊严的义务”;在能力提升部分设计了案例分析的题目,如“小于妈妈开了一家餐馆,当地县地税通知她申报纳税,她都不理会。年底地税局稽查核定该餐馆欠税款5 万元,做出了补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以罚款的决定。小于妈妈生气的说:‘我自己辛苦挣的钱,凭什么上交国家。’,你对该案例的分析是_____。”通过案例的设计,优化了作业的内容,能够使学生通过作业巩固基础知识,强化对理论知识的应用。
由于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很多学生极其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诱惑,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知还不够客观全面,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念、价值观念以及人生观念。针对此,教师应当与家长积极沟通,对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强化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为此,教师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应当尽力为学生展示正面的案例,在教学当中选择生活案例时,应当对相关案例的正反两方面进行辩证性讨论,为学生传播正能量,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人性善的一面,引导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榜样,充分发挥出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积极示范作用,帮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引用一些违法犯罪受到严惩的案例。按照传统的授课方式,教师会为学生介绍,因为违法犯罪受到严惩的后果,以此来达到警示的效果。这样的教学方法,比较容易引起一些心理不是很健康的学生的心理障碍,容易会使这类学生感受到社会的阴暗以及道德的沦丧,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消极偏执的想法,甚至会有部分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活动产生怀疑。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当前阶段学生分辨善恶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不能全面的思考问题,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过度给他们展示社会的负面信息,那么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对国家和社会的治理能力感到失望,这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以及价值观念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之前,就应当对上课所用的案例进行认真筛选,为学生选用一些积极正面的生活案例。例如:一些爱国守法、普法宣传以及见义勇为等方面的教学素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强化自身的法治思维,引导学生能够在学习生活当中体会到法治社会的优势,以此来使学生能够做出认真守法的表率。在利用一些负面案例警示学生的同时,一定要引导学生能够辩证看待社会当中的负面现象,把握好教学分寸,让学生能够认识到社会是积极向上的。同时也要在这些负面案例当中找出积极正面的警示意义,不断在学习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法治思维,让学生通过反面案例进行自我反思,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能够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导入生活化的案例、导入社会热点事件、丰富案例的展示形式、案例对比、开展实践活动、借助案例设计,优化作业内容的设计等策略对案例教学法进行有效地运用,从而进一步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水平,促进青少年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为社会培育全面发展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