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万涛
(张掖市高台县新坝镇中心小学 甘肃 张掖 734300)
小学美术教学,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学生的美术技能得不到提高,美术素养得不到培养,因此上,非常有必要加强小学美术教学,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教师首先要改变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释放学生天真烂漫的心灵,尽情的挥洒手中的画笔,让他们在追求自我的过程中,理解美术的积极意义。
小学是一个人人生起步的最初阶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小学阶段所接受的教育息息相关,美术所承载的育人功能,是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生活当中,美无处不在,但是要用美术的眼光去审视,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够做到的,所以美术课程所承担的审美教学意义,就显得任重而道远。一个人一旦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念,那他的心里就会充满阳光,眼中所看到的一切事物都是美好的,表现在行为上,言谈举止都是和蔼可亲的,为人处事都是和谐美满的。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首先要理解美术的育人功能,然后在具体的教学工作当中,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有的放矢,正确引导学生在美术的天地里,放飞自我,追求一种童话般的艺术生活。
实际上生活当中美处处都有,只要是心情畅快,眼中所看到的一切事物都是美好的,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当中,如何引导学生拿起手中的画笔,把眼中所看到的美好事物,心中的愉悦心情,通过画笔展现在纸张上面,就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现实生活当中,美术课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一个个摩拳擦掌,兴趣盎然,等到学生完成自己的作品,到了展示阶段,学生的情绪好像低落了许多,在互相欣赏的过程中,总感觉自己的作品和心目当中所看到的美景相去甚远,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心理反差,正如郑板桥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所讲的道理一样,只停留在“眼中之竹”阶段,没有艺术地再现生活,而是实录生活片段而已。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设置一定的情景,艺术地再现生活片段,激发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形成自己的“胸中之竹”,这是一个质的飞跃,是美术教学最难的地方。好多学生在构思自己美术作品的时候,往往不敢有自己的想法,好像唯有实录才是最好,殊不知美术作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那么如何才能学生理解美术创作中的这个道理,就是小学美术教师思考的问题。最简便的方法,先让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某一个景物,明确观察内容,然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学生所观察到的内容,通过艺术加工,出现在屏幕上,再让学生观察理解,一样的景物,两种不同的展示效果,主要观察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在哪里。如果学生能发现“屏幕之景”和“生活之景”之间的区别,能悟出其中的道理,说明学生的美术思想已经到了一定的高度,可以用手中的画笔,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情感态度了。比如湘教版二年级美术下册《剪纸动物》这一课,就是最好的范例。现实生活中的小动物,活泼可爱,学生观察的时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每一个不同的角度都有不同的视觉感受,那么如何让这种视觉感受表现在剪纸当中,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观察是立体的,前后左右上下都能看到,每一个细节都能看清楚,动物最可爱的地方,还是它们一系列的活动,会说话的眼睛,卖萌的动作,华丽外表的视觉冲击,都是可以表现的内容,那么所有的这些感受,所有看到的感动的瞬间,如何在一张纸上,艺术地再现出来,这才是教学的难点。一是教师要讲解两者之间的逻辑思维关系,生活和艺术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二是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段,让学生明白,如何才能更好地再现生活中的美术。教学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一些艺术大师的剪纸作品投射到屏幕上,让学生观察,他们是如何再现生活中的美术内容的。一张纸是平面的,只能剪出平面图案,而生活中的小动物是立体的,是活动的,所以在表现手法上,抓住一个值得表现的瞬间,定格下来,通过剪纸艺术再现出来,就算是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从美术创作的角度来讲,《剪纸动物》这节课,先是学生观察小动物,然后动手实践,再到艺术加工,对应了艺术创作的三个阶段,观察生活原生态,从中有所领悟,然后构思作品内容,最后动手实践。其中构思阶段是关键,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巧置情景,才能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原理,创作出自己心中的作品,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艺术的向往。
小学美术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个性,就是说让学生画自己喜欢的风格,如果画出来的美术作品,大家都是一个风格,好像工艺品一样,那就没什么艺术可言了。一样的素材,一样的画笔,在构思的过程中,按照自己的逻辑思维来构思美术作品,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彰显自己的主见,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那么这样的教学就是成功的教学。举例来说,湘教版二年级美术下册《大脚丫》一课,课本第2 页中有一组“鞋垫”作品,图案精美,各具特色。教学的时候引导学生观察,观察图案的设计构思,观察图案的色彩构成。有的图案色彩斑斓,设计令人赏心悦目;有的图案色彩鲜明单一,具有别样的韵味。有图案设计巧妙,结构规律性强;有的图案设计明了,具有二方连续的特点,质朴无华。每个图案有每个图案的特点,细心研究,就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东西。比如二方连续图案,一个简单的图形,通过有规律的排布,就能形成横竖都有规律的图案,让人看了,简单中透着不一样的情调。设计此类图案的时候,一要引导学生设计自己最擅长的一个图形,然后前后左右上下有规律的去排布,就能设计出自己的作品来。因为此类图案形状单一,如果能在色彩上有所变化,就能给人一种别样的视觉冲击,具有别样的艺术效果。设计图案形状不一样的“大脚丫”的时候,就要注重线条的流畅性,比如设计一株花朵,一条藤上生长出形状各异的叶子,盛开出大小不同的花朵,让整个画面显得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再加上色彩上的对比映衬,让人看了,花就像活的一样,十分有灵气,让人爱不释手。有些图案设计十分接地气,所绘制的小动物活灵活现,神气十足。学生设计的时候,抓住线条的流动性进行勾勒,将事物的形态非常准确的表现出来,抓住色彩上的对比衬托,让画面显得非常明丽,增强视觉感受效果。如果能做到这两点,就能很好地进行创作,把自己的“大脚丫”设计得十分完美,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艺术作品的创作需要非常丰富的想象力,看似简单的一幅作品,实际创作起来,可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很多学生不明白这个道理,总以为美术作品,就和完成其他作业一样,只要认真就能达到预期目的,然而实际操作起来的时候,发现美术作品的创作,远比想象中的要难上好多倍。每当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件作品的时候,学生总觉得展示出来的作品非常好看,很有观赏价值,但具体好在什么地方,学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一件好的作品,需要学习的内容很多,具体到某一件作品的时候,就要根据作品的构成要素,做具体的分析研究,才能从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还是举例来说,湘教版二年级美术下册《左邻右舍》这一课,课本当中的作品,不同的窗口出现了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房间住着不同的人物。有的学生不明白课本当中作品的含义,不明白“左邻右舍”的意思,所以教学的时候,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优势,展开想象,理解作品的主题。日常生活中,透过窗户经常看到左邻右舍,或者跟家人聊天,或者做家务,或者打电话,不一而足。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了,明白课本中作品的真正用意了。然后展开想象,想象自己的左邻右舍,平时都是在干啥,集中几个典型的镜头,汇集到一个窗口里,反映生活的真谛,表达自己心中的乐趣。艺术想象力需要在生活实践中,不断的锤炼才能有所收获,所以,日常教学中,每当创作自己的作品前,想象一下画面的背景,或者是人物活动的场景,或者是某种特定的场合,都对学生进行美术创作,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每个学生的审美情趣不一样,同样一个题材,往往会有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正如“一千个人眼里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谁有谁的见解主张,谁有谁的理解角度。比如《彩点点》画,利用不同的点,组合成不同的图形形状。有的学生喜欢圆点,有的学生喜欢长点,有的学生喜欢不规则的点,有的学生喜欢带图案的点等。同理,有的学生喜欢非常有规律的点,有的学生就喜欢不规则的点,没有规律可循的点等。色彩上,有的学生喜欢大红大绿,有的学生喜欢素雅洁净,有的学生喜欢纯黑纯白等。比如同是利用点来表现下雨,有的学生“点”出来的作品,细雨蒙蒙,温柔可亲,有的学生“点”出来的作品,大雨滂沱,风急浪高,有的学生“点”出来的作品,润物无声,万物静默等,非常具有个性化,教学中科学引导,一定会让学生创作出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
总之,小学美术教学,尤其是低年级教学,从一开始,就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严格训练,让学生从生活实践活动当中,寻找美发现美,进而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法,表达自己心中的所感所想,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