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研究

2023-10-16 11:50李林齐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新形态中国式高质量

李林齐,张 功

(1.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处,重庆 400020;2.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党委组织部,重庆 401331)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21页。中国共产党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深刻回答了置身于两个大局中的中国如何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深刻阐释和科学部署。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中华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的赓续,而且是自主发展理论和实践的突破,更是人类实现现代化的全新选择,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孕育着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形态的新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态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形成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形式、样态①杨威、陈毅:《思想政治教育形态问题初探》,载《思想教育研究》2020年第1期,第52页。,旨在回答“思想政治教育究竟是什么”这一根本问题。②王哲:《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研究述评》,载《湖北社会科学》2020年第2期,第143页。当前,学者们集中对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类型进行了研究,如沈壮海讨论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新形态的建构③沈壮海:《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范式与新形态》,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年第2期,第40页。,孙其昂提出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形态转型。④孙其昂:《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研究》,学习出版社2015年版,第25页。但对宏观时代背景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态转型探讨则相对较少。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形态存在的条件、环境、形势发生着深刻变化,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应对这种变化需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研究,深刻把握所处的中国式现代化语境背景,构建与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相适应、相匹配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这既关涉着“中国式现代化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命题,也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角色地位、功能发挥和发展演进,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理应回应的重要课题。

二、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的中国式现代化语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⑤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7月1日)》,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10页。中国式现代化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选择,其行进的前提是坚持中国立场,彰显的品格是贯穿中国特色,实现的载体和目标是新的现代化,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蕴含的动力之源、发展之径、时代之向,构成了中国式的立场语境、高质量的路径语境、新发展的目标语境,是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所依赖的时代语境。

(一)动力之源:马克思主义“两个结合”的中国式立场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长盛不衰、永葆活力的动力之源,是指导中国实践的理论源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社会主义建设实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际结合起来,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探索取得的基本经验,也是经过长期实践证明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根本所在。恩格斯曾深刻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⑥恩格斯: 《恩格斯致韦尔纳·桑巴特(1895年3月11日)》,载中共中央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书信选编)》,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91页。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敢于追求真理、探索真理、践行真理,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理论创新活力和实践发展动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中国共产党提供了现代化的中国答案,这是经过长期探索,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础上的不断推进和拓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发展成果。

“马克思主义能不能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能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①习近平:《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2022年1月11日)》,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30页。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第一个结合”的时代性,明确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扎根于新时代中国发展实际,立足于伟大社会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层次变迁,面临着改革发展任务依然艰巨繁重的形势,以及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现实,着眼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着重解决发展中的社会主要矛盾问题,有序推进实现十四亿多人口的整体现代化,促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是中国共产党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出的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发展选择。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第二个结合”的传承性,是对历经五千多年留存下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发展,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夺取伟大胜利形成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社会主义革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文化基因蕴含的“民惟邦本”“和合共生”“美美与共”的国家观、民生观、文明观,浇筑成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基因。中国式现代化带有的马克思主义“两个结合”的中国式特性,是当前中国式的立场语境,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阶段的时代性和传承性内在属性,凸显了中国特色、中国品格的存在状态,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的发展定位。

(二)发展之径:自主探索的高质量道路

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矢志不渝地走自己的道路,牢牢将发展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性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建设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在1964年提出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目标,开启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提出“我们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重要论断,并于1987年提出经济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有力推进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江泽民同志在1997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提出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实现了我国现代化新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提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两步走”战略,在新的发展阶段,要贯彻好新的发展理念,并于2021年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开启了中国式高质量现代化新征程。历史实践证明,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以贯之的发展主题,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正确道路。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②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需要说明的几个重点问题(2020年10月26日)》,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113-114页。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不断解决问题、提升质量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其本质要求,并作为主题贯穿始终。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中国特色”,决定了其在发展进程中面临着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这就需要中国的现代化实现是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其中,全面性体现的是全方位的高质量发展要求,覆盖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再由各个领域延伸至制度、机制、队伍等各个环节,围绕质量提升,不断健全完善;协调性体现的是一体化发展要求,注重发挥主体间联动协同效应,旨在推动“五大文明”整体的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性体现的是生命力的可持续和发展动力的可持续,注重经济关系、人与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更加突出生态文明地位,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关注人的能力持续提升和个性发展需求的满足。自立自主探索的高质量现代化体现了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发展要求,是高质量主题的路径语境,体现了其全方位高质量的内在属性,呈现了动态演进的存在状态,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向纵深发展转型。

(三)时代之向:人类现代化的全新选择

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主观臆想、一蹴而就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和实践,深刻总结世界现代化发展经验和教训提出来的,具有世界现代化的共同属性,更具有中国式的鲜明特色,是现代化的全新发展,跨越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实现了创新。现代化发端于西方工业文明,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为起点,最早以资本主义的形式出现。人类对现代化的探索至今已经接近三百年,从一元到多元再到美欧模式主导,历经西欧工业化、欧美模式发展及全球扩张、后现代化阶段。当前,世界现代化话语基本上被西方所垄断,发展中国家通往现代化的道路逐渐收窄,更多的是参照西方文明的现代化模式,深受以资本为中心、两极分化、物质主义膨胀、对外扩张掠夺的发展劣性影响。时至今日,世界多数发展中国家探索的现代化都还未能如愿实现。中国近代以来,仁人志士在寻求救国图存之道的同时,也开启了现代化的探索之路,尝试的改良、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制度模式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接过历史重任,带领中国人民励精图治,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开启了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①习近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2018年5月4日)》,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76页。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探索,超越西方现代化模式的中国方案,集中凸显了其引领性、创新性、包容性的时代特征。引领性体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深远世界意义,其克服了现代化进程中的教条困境、资本至上、殖民劣性、民主悖论等弊端,形成了自主性、内生性的发展实践逻辑,拓展了世界现代化实现的途径,以自身的实践经验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全新的选择。这既是由被动式接受到自主性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指引更多发展中国家自主探索多元化的现代化模式;创新性体现在价值取向、治理逻辑上,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主体地位,在不断推进人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追求中实现共同富裕;包容性体现在其所具有的全球化视野,坚定世界和平发展的主题,链接人类发展命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创新全球治理方式,在兼收并蓄中不断自我完善。同时,世界通向现代化的道路本应当是多样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开放的、共享的,主张发展中国家自主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性、创新性、包容性的时代特征,是新发展的目标语境,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理性反思的内在属性,以及示范超越的存在状态,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发展实现形式。

三、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的内涵特性

思想政治教育着眼于时代发展变化,立足于自主道路选择,致力于理论和实践深化创新,服务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是凝聚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思想共识、奋进力量的关键,其新形态孕育于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中,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实现自身形态的转型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马克思主义“两个结合”的时代性和传承性本质内涵,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的发展要求,引领性、创新性、包容性的时代特征,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发展阶段的中国式立场语境、高质量路径语境、新发展目标语境,衍生成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的价值逻辑、发展逻辑和实践逻辑等内涵特性,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的本质是中国式思想政治教育,内在诉求是高质量,新发展的目标是为中国式现代化凝聚共识、提供支撑。

(一)价值逻辑: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定位

1.坚持党的领导的最本质特征定位。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最本质的特征是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使命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伟大复兴是否能够实现的根本。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服务,肩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使命任务,一直以来在发展全局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其新形态必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就曾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①毛泽东:《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九五五年九月、十二月)》,载《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49页。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②邓小平:《路子走对了,政策不会变(一九八三年六月十八日)》,载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页。步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的历史方位作出重大论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新中国的繁荣富强。”③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2014年9月5日-2017年2月13日)》,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8页。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最根本的属性就是政治性,其新形态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2.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定位。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体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追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①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中共中央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39页。从那时起,人民性就成为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和政治品格,是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和血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②习近平:《坚持人民至上(2020年5月22日)》,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53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始终贯穿人民的立场,坚持人民的价值主体地位,践行“请党放心”“办好人民满意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追求,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人的更高层次的全面发展。

3.守正创新的方法定位。守正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的方法论创新,既是思想发展的方法,也是工作推进的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的方法支柱,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形态转型发展的全局。党的二十大把“守正创新”写入了大会的主题,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的优良传统和宝贵品质。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做到“三个不动摇”“两个敢于”是对新征程中中国式现代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守正本质和创新维度的要求。中国式现代化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环境、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态是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背景下的新实践,究其根本,守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本,立的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根;同时,汲取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思想政治教育面向中国式现代化,通过守正创新实现自身内容、功能的转换,提升自身的实效性、生命力,服务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自信,还要服务创新驱动下的科学技术发展,整合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跨越性提质增效。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摒弃不合时宜的旧理念、旧方法、旧方式,探索构建自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不断推进其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向凸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形态发展。

(二)发展逻辑: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主题

1.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中国式现代化与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推进的理论依据,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贯穿始终的主题。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发展的实质就是事物前进和上升的运动,把社会看作是一个有机联系和发展整体,认为社会发展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发展实践探索,形成“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等深刻认识,并围绕解决重大发展问题,推进改革开放和新形势下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把高质量作为发展的主题,置于更为突出的位置,并将经济的高质量建设拓展至全方位的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质量”集中体现在发展的结构、效率、效益、动力、可持续性和公平性的统一上。③魏心凝、李斌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新境界》,载《湖北社会科学》2022年第2期,第8页。这就奠定了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取向。高质量是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的内在规律。新形态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高质量发展,是发展方式的优化转型,是实现发展效率明显提升、发展效益显著增强、发展动力持续驱动的高质量,是全要素、全体系、全结构的高质量。

2.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导向。坚持问题导向是中国式现代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明特点和现实关切,高质量是其面对并回应时代问题的实践路径。中国共产党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锻造中,围绕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命题,紧扣时代问题,肩负时代使命,提出并逐步完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从城市到农村、从学校到课程、从教师到学生的思想宣传政策体系,逐渐形成较为成熟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步入新时代,国家积极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探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不断彰显其加强和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价值和作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尽管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但仍未充分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其现代化面临着视域局限、观点局限、方法局限等现实困境,存在着知识畸形、情感缺场、能力异化、目标功利、教育泛化等问题倾向。①戴锐:《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研究:现状与趋向》,载《思想理论教育》2014年第12期,第6页。这就需要我们将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反思置于中国式发展态势和未来走向之中,要充分体现和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中国特色、高质量要求,审视思考“大思政”工作格局的质量呈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效益问题,进而推动“大思政”工作格局向高质量的中国式思想政治教育格局转型,推动“大思政课”向“优思政课”进阶发展。

3.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转型。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为前提,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蕴含着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等发展规律。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应当面向现代化的发展现实、世界化的类型比较、未来化的规律走向,以一种体系化的科学规范推进。②金林南:《面向新征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研究论要》,载《思想理论教育》2021年第2期,第24页。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式现代化凝聚思想共识,提供思想保证。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在国家开始实施改革开放,进行经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产生,并由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所决定及以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为实践基础的。迈上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党中央明确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定位,“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目标价值,以及“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转型更加明确,突出了“实践”和“科学”两种理论取向,从注重运用现有的现代化理论说明中国问题,转向关注中国实践、创新中国理论。③任志锋:《论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守正创新》,载《思想教育研究》2021年第7期,第59页。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潮流中,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现实基础和发展条件,其迈向高质量的现代化转型,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适应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并始终贯穿高质量主题。

(三)实践逻辑: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新走向

1.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认为:“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载中共中央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1843-1848年),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9页。人是实现全面发展的人。这是中国式现代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共同价值追求和发展目标,同时关系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的主体性定位,体现的是人的全面发展,由“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立场决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离不开物质生活基础,也离不开精神生活支撑,更离不开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需要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做的仍是人的工作,但目标更高,肩负的铸魂育人使命更重,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要凸显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提升教育主体的实践能力,聚焦实现人向更高层次的全面发展。在实践层面,有“全面”和“发展”两个维度,“全面”包含人的需要、人的个性、人的能力、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现代化,“发展”关注人的现代化、人格的培育和现代品质的养成②鲁明川、曹克亮:《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论析》,载《思想教育研究》2022年第1期,第63页。,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培育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为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推进提供可靠的人力支撑。

2.践行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中国式现代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思想指导和理念遵循,是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③习近平:《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2021年1月11日)》,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178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阶段特征。这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所处的时代方位和发展要求,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居于新发展理念之首,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思想政治教育转型发展要求理念创新,实现制度的健全完善,并充分运用数字技术等智慧手段提升质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优化转型,还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关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人与自然的协调、可持续和包容发展,有效解决自身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坚持共享的发展导向,新时代变革的发展成就由人民共享,坚持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始终不变的追求。思想政治教育进入新发展阶段,其新形态要科学把握社会主要矛盾、育人对象特点、育人方式等发生的变化,实现教育理念、内容、课程、结构、形式、方法等创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以更好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3.拓展“两个大局”的发展视野。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难而进、行稳致远。中国式现代化体现着中国式的高远视野和深厚智慧,在“两个大局”中循序发展。“两个大局”的宏观发展视野体现在“中国道路”“中国故事”“中国方案”三个向度,发展视野归根到底“走的是中国道路”,符合中国国情,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了解中国国情,突出中国特点,体现中国特色;“讲的是中国故事”,解决的是中国发展进程中的问题,描绘的是中国人民谋幸福、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画卷,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谱写的是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大篇章;“提的是中国方案”,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新的选择,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也赋予了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的国际视野和引领包容特性。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置身于“两个大局”的时代背景之中,在实践过程中要拓展“两个大局”的宏观发展视野,把握好三个向度的内涵要义和本质要求,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自觉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景之中。

四、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的实践理路

党的二十大科学回答了“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怎样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之问,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前进不能停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①习近平:《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2013年8月19日)》,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53页。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其新形态孕育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本质是中国式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要求是“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人的全面现代化,深化自主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中国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遵循和实践路径。

(一)中国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遵循

中国式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逻辑、发展逻辑和实践逻辑等内涵特性,决定了其在实践中的原则和要点,是中国式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探讨的方法基础,需要把握政治方向和学理方向同向同行的出发点,解决思想问题与时代问题相结合的立足点,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的着力点,共性规律与特殊规律相结合的切入点,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坚定政治方向和坚持学理方向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要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与学理形态的辩证统一关系。意识形态属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活动的本质特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属性。政治方向的问题是首要的问题,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坚持正确的政治站位和政治原则,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方式,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理形态属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支撑其发展的理论基础。意识形态属性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学理形态的形成与进程;学理属性掌握科学规律、深化实践认识,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认同。政治方向和学理方向的辩证统一,共同决定着中国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起源与实践演进。

2.解决思想问题和回答时代问题相结合。实现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重要准则。中国式思想政治教育注重运用科学方法研究问题,将解决思想问题作为拧紧“总开关”的根本,践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实现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根本目标;将自身的发展与时代紧密关联,作为时代发展的参与者和时代问题的答题者,不仅关注自身存在的现实问题,还将回答“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什么样的精神状态”等相关时代问题作为发展的重要使命。解决思想问题是先导性的、根本性的,解决时代问题是把握时代、增强历史主动的必然,两者共同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行进路径的内在要求。

3.增强理论创新和深化实践创新相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在实践基础上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的根本要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准则。思想政治教育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并在两者的互动中守正创新、改革发展。中国式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探索中,汲取理论创新的文化源泉、不竭动力,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提升理论指导实践水平;需要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实践中,与时俱进,回应时代需求,把握好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4.把握共性规律和突出特殊规律相结合。中国式现代化包含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是对西方现代化发展模式的超越。中国式思想政治教育追求高质量的现代化,探索适合自己的现代化方式,遵循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共性规律;同时,由于其生存发展的文化土壤和现实发展境遇不同,使得中国式思想政治教育独具特色,既立足本土实践、聚焦时代问题、挖掘个性经验,又呈现出包容性和开放性特征,吸收有益的发展成果,积极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实现自主创新发展。

(二)中国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中国式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命线”,积极响应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审视并回答“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什么样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问题,形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中心环节,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实现人的全面现代化为主线,以深化自立创新为主轴的实践路径。

1.坚持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中心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要求:“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34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将立德树人定位置于全面发展之上,深化了对人才成长根本规律的认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对教育深层次规律的把握和论断。中国式思想政治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作为中心环节,是在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基础上,迈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要求,主要体现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立体维度上。

中国式思想政治教育把立德树人置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各个内容板块的核心,贯穿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阶段的始终,覆盖教育体系、教学体系、管理体系等各个领域的各方面,处于教育更高的高度,凝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思想共识,落实“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战略定位。从内容板块上,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五进”,全面贯穿、有机融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夯实立德树人的基础,提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度;从时间阶段上,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转型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建立健全工作联动机制,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力量,实现教学目标、课程设置等一体贯通、循序渐进,拓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广度;从教学管理上,落实教育体系、教学体系、管理体系等主体责任,深化“大思政”格局建设,推进其由构建铺开阶段向效能发挥阶段转变,更好地发挥其育人的功能,检验立德树人的成效,延伸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深度。

2.坚持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人民满意的教育必定是高质量的教育。党和国家需要、人民满意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是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式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对自身有着更高的追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的是从规模、体量向优质、精益转型,在要素、体系、结构等方面,实现自身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日益接近质的飞跃,从而推进整个系统的高效运行。

首先,实现全要素质量的持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分为主体、客体、介体、环体。主体即发起者和行动者,客体即受教育者,介体即教育从主体到客体的转化系统,环体即环境。在中国式思想政治教育中,推动主体由以教师为主向学校与地方政府等部门高质量联动过渡,牢牢抓住教师队伍这个关键,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推动客体不断增强主体性作用,使其拥有更高的行动自觉、更高质量的实践经验,推动介体综合系统充分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中,推动以环境为主的环体更具包容性,不断优化政策、科研、制度、机制等。由此,中国式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介体、环体质量实现全面地提升。

其次,促进全体系质量的持续提升。实现高质量发展,既要回应和解决其所存在的体系间联系不够紧密、协同性不高的现实问题,更要抓住整体性运行发展的关键,实现整个系统工程的质量提升,用“一盘棋”的思路谋划,实现包括协同育人体系、知识体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管理体系、教学体系、人才培养体系、评价体系等全链条的高质量发展,汇聚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推动获得长足进步。

最后,推动全结构质量的持续提升。优化政治素质、意识形态、思想观念、精神品格、行为规范、心理情感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建立有效链接机制,发挥最大效用,解决我国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结构性矛盾问题,持续关注发展的有效性、实效性,着力推动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高质量发展的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

3.坚持以实现人的全面现代化为主线

中国式思想政治教育贯穿现代化这条主线,与中国式现代化、教育现代化一脉相承。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讲也是做人的工作,尤其是肩负着全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全面现代化使命。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重视人的全面发展,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步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中国人的现代化,实现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行为方式和心理状态等全面现代化。

中国式思想政治教育聚焦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以增强个性个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目标,着眼于时代发展需要,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落实全面育人理念,围绕个体的成长,遵循教育规律,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功能,实现受教育者在学习上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索、在选择上由单一性探索到多样化呈现、在方式上由灌输向多元浸润、在阵地上由课堂主导向全面覆盖的转型;围绕人与社会的关系,紧扣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增强个人对社会的适应性和参与性,以及文化对个人的教育功能和包容功能,增强客体的主体性,实现个人各项能力和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主动纳入生态文明格局,倡导绿色低碳文明的生活方式,着力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平衡关系,打造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不断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意识。

4.坚持以深化自主创新为主轴

中国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是“中国式”,倘若失去了独立自主,就失去了创新和发展的灵魂,就难免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背道而驰。因此,必须依靠创新推动中国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中国式思想政治教育要牢牢坚定自立自主自信,守牢马克思主义本质立场,确保创新是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赓续自主发展形成的优良传统,坚持走自己的道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原则和价值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理念,深入扎根中国大地,丰富理论创新研究,推动教育实践创新。

要源源不断地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汲取发展力量,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两个结合”的过程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元素,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丰富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发挥好思政课这个“关键课程”的育人作用,牢牢把握“八个相统一”,深化思政课建设规律认识,聚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推动“大思政课”向“优思政课”进阶发展,深化“三全育人”改革,以“思政金课”为牵引,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切实增强思政课鲜活性、亲和力。推动数字技术等先进手段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场景运用,丰富和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让新时代新征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聪明起来”“用起来”“活起来”,运用富有创新活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手段,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水平,以更好地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面向“两个大局”,着力处理好内外思想文化的交流、互鉴与发展问题,在确保意识形态安全的前提下,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生命力和共享包容的发展理念,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与发展。

五、结语

党的二十大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吹响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号角。中国式现代化有着丰富的内涵特征和中国特色,蕴含着马克思主义“两个结合”的时代性和传承性,以及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的发展要求,具有引领性、创新性、包容性的时代特征,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中国式立场语境、高质量路径语境、新发展目标语境,共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形态转型发展的时代语境,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所具有的价值逻辑、发展逻辑和实践逻辑等内涵特性,形成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中心环节、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实现人的全面现代化为主线、深化自立创新为支撑的实践路径。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凸显出了新的形态特征,必须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什么样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性问题,深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转型发展“何以为”“何可为”“如何为”的问题,持续深化并丰富“大思政”工作格局向高质量的中国式思想政治教育格局转型、“大思政课”向“优思政课”进阶发展等内容研究。

猜你喜欢
新形态中国式高质量
深刻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特征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中国式民主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新形态西装
中国式失败
激活时装新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