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雨
近年来,高唐县人大常委会注重加强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设,密切人大代表同群众的联系,打破人大代表层级和区域限制,将代表专业特长优势精准对接群众多样化需求,专业和履职有机结合,让“能人代表”领衔建立代表专业工作室,成立养殖技术咨询、果树技术培训、职工权益维护、书画艺术培训、民族团结对话等27 个代表专业工作室,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人大代表履职新路径。
聚焦延伸代表联系群众触角,县人大常委会在各乡镇(街道)新建1 处代表专业工作室。工作室全部建在临街、便民的办公楼1 楼或平房,真正成为乡亲们“抬抬脚”就能迈进去的“聊天室”。工作室由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能人代表”领衔,吸收5至7 名“土专家”“田秀才”组成技术服务队,并邀请社区党员、机关业务骨干以社情民意咨询员身份参与,为群众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农业技术辅导、工作生活指南等。同时,规范工作室“八个一”建设内容,即一处室外宣传栏、一张代表服务群众联系卡、一个代表履职记录本、一张社情民意登记表、一个代表专业服务记录簿、一套工作室接待档案、一组代表与群众互动微信群、一套专业技术资料和常用政策法规图书,切实提升人大代表为民服务实效。
将“能人代表”专业特长与群众需求类型有机对接,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锦鲤产业发展、农村防汛等工作开展调研,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向群众宣传解读党的最新政策,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推动县委各项工作安排落实落细。建立议案建议办理答复机制,对于群众提出的问题,代表能现场答复的当场答复,不能直接答复的邀请咨询员答复;对于建议类的,纳入建议办理程序,由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统一督办,办理结果年终在县人代会上“晒账单”,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截至目前,围绕重大项目建设、乡村振兴、林果产业发展等领域,解答群众咨询类问题3329 条,办理建议173条。
县人大常委会定期组织人大代表、人大机关干部走进全国人大系统“211”“985”课堂充电学习。先后组织400 余人次到全国人大会议中心、培训基地进行法律法规基础课培训,并通过参加大专院校专题履职培训班、邀请专家举办讲座、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收看电视台农科节目等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课学习交流。同时,有计划、分批次地安排代表列席县人大常委会会议、参与执法检查和工作调研,使代表第一时间了解上级最新决策部署及党委政府动态,提升政治理论水平和履职能力。
制定专业工作室运行管理制度,坚持固定与便民相结合,形成工作室短周期运行方式。每周至少接待1 次群众,在非开放时间,通过农业技术推广群、录制微课堂分享信息,与群众进行技术交流。县人大相关委室对口业务指导,发放代表履职手册,实行双月推进例会制度。出台县人大代表履职考核管理办法,对每位代表的履职项目及具体内容进行量化计分,并形成履职情况量化评价结果,作为代表履职情况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和依据。乡镇人大组织本乡镇人大代表开展学习,定期对代表进行考核,并将代表履职情况记录在册,作为年底推荐优秀人大代表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