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逸菲
绘画心理是指通过学生的绘画作品,通过学生的情感投射来探索学生的内心世界。通常绘画心理都应用在防御心理比较重或者是语言表达比较匮乏的人群身上,而小学生恰好符合后者,他们社会阅历少,表达能力差。因此,应用绘画心理能够快速洞悉学生的内心世界,宣泄不良情绪,挖掘学生内心压抑的冲突,或者是观察学生近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对心理状态较好的学生进行鼓励与引导,让其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心理状态较差的学生及时进行干预,通过对学生绘画的分析以及其他心理手段的应用使学生的心理发展越来越正向化[1]。本文通过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绘画心理在小学美术课堂应用的重要性以及绘画心理在小学美术课堂应用的策略三个方面展开了分析。
1.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精神分析主要包括了弗洛伊德的观点以及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从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来看,小学时期主要处于潜伏期与青春期,学生在这一阶段将主要的注意力转移在了创造性的游戏和学习上,是学习的重要阶段。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对自由的需要,逐渐想要摆脱父母对自己的干预,也容易对父母和老师产生抵触情绪和冲动,所以在这一方面老师和家长要加强关注与引导[2]。从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来看,小学正处于发展的学龄期,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就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而且这一阶段的良好发展对未来的学习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由此,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小学时期的心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就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学生对自由有较高的追求,所以说教式的教学对学生适得其反,将绘画心理应用到小学心理教育以及美术教育上,对学生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2.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从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来看,要想促进学生的学习,首先要提供学习环境,选择恰当的强化物强化是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的一大重要理论。例如,在学生表现较好时可以以微笑、奖品、赞赏等行为来进行强化,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而班杜拉则讲观察学习。因此,在小学教育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也是非常重要的。
3.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学习的最佳期限,以及内化学说。因此,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按照学生的发展规律安排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例如,小学低年级是学习拼音以及四则运算的最佳学习阶段,要让学生在此阶段内掌握这些学习技能,而且要让学生将其内化,也就是俗称的将学习变成自己的事。
4.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从皮亚杰的思维发展理论来看,小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学生能够按照具体的事例进行推理思考。这一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都得到了发展。因此,在小学教育当中不能拘泥于课本教学,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进行创新,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思维发展环境和条件。
学生的认知一般是由间接认识到直接认识,是通过老师的课堂教学,通过学习过程来习得一些知识经验、技能技巧等。而且,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也逐渐从具体的形象思维过渡到了抽象思维,认知在逐步发展和完善。在情感和个性的发展上产生了自我意识,并且逐步有一些反抗心理。例如,对老师、对家长的叛逆心理。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才刚刚开始,尤其是与同伴的交往和团体的交往,都在逐渐探索过程当中。而且,小学也是一个与父母逐渐脱离、逐渐独立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当中还要适应和探索,当然也会由于依恋关系,分离焦虑等形成一定的心理问题,所以通过绘画心理对学生进行心理探析与疏导非常重要[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逐渐出现了信息过载的现象。也就是说,学生接受的社会信息量过大,对学生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在各种社会实践中难免有不良信息的影响以及社会负面舆论的影响。由于学生的三观、人格都在发展完善过程中,学生的社会阅历也较少,对于网络上部分不能理解的事情,逐渐积攒成为一种心理困惑,如果无法得到解答,学生可能会产生一些抑郁情绪或者是焦虑心理。而由于社会人口激增,就业压力过大导致目前学生学习压力较大。虽然我国提出了“双减”政策,但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及观念是根深蒂固的,一时难以改正,学生仍然存在很大的升学压力,这对学生来讲也是造成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
绘画心理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主要是投射作用。心理上所讲的投射是指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思想情感等无意识地反馈到自己的绘画作品中。因此,通过对学生绘画的分析能够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在心理学界经常用到房树人的绘画理论,应用荣格的精神分析理论等来达到对学生绘画作品的探析。例如,学生在绘画当中画到的房子是没有门窗的,可能预示着学生内心比较封闭,不愿意与人沟通交流,人际关系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在绘画上缺乏连贯性,色彩上比较杂乱,可能预示着学生接收的信息较多,但并没有形成系统化,在学习上也缺乏目标。
绘画心理应用到小学美术课堂中,不仅仅是为了探索学生的内心世界,更是为了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在分析学生的绘画作品之后,或多或少会发现一些问题,那可以通过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对学生进行引导。例如,在绘画之后可以让学生解释绘画的原因,问学生为什么画的房子是没有门窗的,学生可能会回答自己忘了或者是自己不想让别人看见房间里面是什么样子。老师可以接着引导,让学生去想象房间里的样子,或者是通过苏格拉底式提问探索学生内心封闭的原因,从而进行干预引导。
美术课程在小学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是一门艺术类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绘画心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让学生在思考当中画画。例如,为什么这样画,为什么用这个颜色,让学生通过绘画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发现问题并进行完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绘画的魅力,从而提升绘画学习的兴趣[4]。
小学美术是一门课程。因此,有着规律的课程安排,将绘画心理应用到小学美术课堂当中来可以系统性、规律性地记录学生的内心发展变化,可以布置相应的作业。例如,绘画日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心情每天画一幅画,或者一周画一幅,用来记录和分析学生的内心世界变化。美术课堂也有一定的课程要求和课程标准。例如,在学习了某一世界名画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看法来进行分析。这也是一种心理探析的方式方法,通过对别人作品的解读来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与此同时,在美术课堂可以让学生就某一主题进行绘画。例如,以春天为题让学生进行绘画。每一个同学对春天的认识是不同的,所作的画是不同的,从整体性理解与元素分析都可以对学生进行内心分析。有的学生画的树又高又大,则表明这个学生的内心世界可能比较强大,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加强。
沙盘是心理学当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对小学生的心理干预上非常的常见。沙盘游戏也可以与美术课堂相适应、相结合。沙盘也称为箱庭疗法,由沙盘和沙具两个部分构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将沙具摆放在沙盘上,形成整个沙盘画面,老师则可以通过对沙盘的观察与分析来探索学生的内心世界。沙盘游戏当中的沙具都有比较独特的意向,老师可以根据沙盘与绘画的结合来共同对学生进行引导,因为小学生绘画能力有限,通过绘画的表达是不足以完全探索内心发展的。因此,沙盘可以作为补充,进一步让老师对学生更加了解。而且沙盘游戏当中有非常多的沙具,包括交通、建筑、人物、动物等,沙盘还可以分为干沙盘和湿沙盘,湿盘中可以用到水等液体,对于探索学生的内心世界来说更加的丰富,更加多元化,也更加具体。老师还可以在沙盘游戏过程中通过询问、观察等进一步发现学生内心存在的问题,并且能够在这一过程当中通过引导进行适当的干预,达到疗愈效果。
小学美术课堂大部分是对教材的分析讲解、临摹绘画两个部分构成的。而在绘画心理应用到小学美术课堂之后,要尽可能丰富课堂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起学生的绘画兴趣。首先在绘画心理当中可以用到团体绘画,让学生就某一主题共同作画,可以是集体同时绘画。例如给学生一大张纸和一些彩色的笔,让学生共同绘画,任意选择画纸的某一部分同时作画。但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也要讲求画面的整体感,不能在同一幅画上出现两个太阳,这一过程也是训练学生合作探究、团结协作、提高集体凝聚力的过程。也可以是逐一进行绘画。例如以春天为主题时,第一个同学画了太阳,第二个同学画了树木,第三个同学画了河流等,接力作画。老师在这一过程当中要观察每一位学生所画内容,与其他同学沟通交流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还要观察画面整体感和元素感。学生的心理发展不是独立的,而与周边环境有着重要的交互作用。因此,团体绘画也是绘画心理当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老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应用绘本,虽然大部分绘本都是以颜色填充为主,但学生对于色彩的理解、应用也预示着学生的心理发展。例如,有的学生喜欢用冷色系,有的学生则喜欢用暖色系。普遍来讲,喜欢暖色系的学生大部分都呈现出性格开朗,爱与人交往等特质,而喜欢冷色系的学生大部分则比较理性,喜欢独处。具体的心理分析还要根据老师对学生平时的了解,对学生家庭环境、学习成绩、交友关系等的了解,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从而使心理分析更加全面,让老师能够准确进行引导。
绘画心理应用到小学美术课堂当中来,对老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首先,要进行美术教学,老师要有较高的艺术造诣,要对美术知识和绘画技巧有一定的掌握,能够对学生进行绘画教学。其次,老师要有一定的心理知识,能够对学生的绘画进行心理学的分析,对基本的心理分析理论以及学派有详细的认识与了解。因此,学校要建设专业的美术老师与心理老师团队,要引进专业的美术老师与心理老师,建设良好的绘画心理研究老师团队,或者将两者合二为一,在小学美术课程当中两位老师同时进行教学。最后,要对现有的老师进行定期的培训,要从美术技巧和心理专业两个方面进行培训,并且要适当对老师进行外派学习,让老师通过与其他学校的沟通交流学习更多的方式方法,从而使绘画心理在小学的展开中更加科学严谨。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西方社会早已意识到了心理学对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性,我国在教育发展和改革中,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教育。因此,将绘画心理应用到小学美术教育课堂中来,能够合理有效地对学生的内心世界进行挖掘,并引导学生更加健康、积极向上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