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其为人”:学校育人功能反思

2023-10-15 13:36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9期
关键词:成人人性育人

高 祥

从过程本体论视角切入将“成人”意义展开为“成其为人”的过程性概念,包括“成人”起点的生命意义,“成人”过程路径的文化意义,“成人”终极导向的人性意义。因此,学校教育作为“教育成人”的主要路径,应置于“成其为人”意义框架下,即从生命、文化、人性维度反思育人功能。学校育人应将儿童作为人的自然生命、社会文化与精神境界统一在“成其为人”过程中,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生命是学校育人的基础

首先,学校育人以生命为大纲,而非以知识为大纲。人的生命三分之一甚至更多时间都栖息于学校中,提升智慧、感知自我、探索周围世界、建构生命意义。学校应该充盈着生命活力与力量。其次,学校育人使学生身体和心灵统合在自我生命之中。人是身心一体的生命存在,其发展是融合、协调、共进的。“五育并举”重视学生身心和谐统一,而非以牺牲体育、美育、劳育去加速化智育或形式化德育。最后,学校育人是生命的交往与共鸣,体现为师生对彼此生命的尊重与理解。师生以生命的形式相关联,对自我以及周围世界形成初步感知,以自我生命为原点与交叉点进一步去互动、理解,进行有意义的生命交往。

文化育人是学校育人的核心方式

其一,学校可视作由文化符号构成的意义场,具有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其本身承载着由符号传递的人类文化传承过程中的需要、价值、情感、知识与思想,并在学校中外显为可感知的建筑、文字、语言、行动、规则等,对身处此中的师生进行濡化。因此,在我国,除显性课程外,学校育人还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渗透在学校一日生活中,影响学生“成其为人”的进程与方向。其二,文化育人强调知识“成其为人” 的意义维度。学校育人以知识为媒介,但不以知识为目的,其承载的“成其为人”意义才是关键。“双减”政策实际是在遏制教育对知识的功利性追求,脱离育人方向,将知识拉回学生“成其为人”过程。关注学生对知识所承载的人类文明以及对宇宙、自然、人类社会运行秩序的理解,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融合。

人性是学校育人的目的与归宿

首先,学校育人坚持以人为本,以“成其为人”本身为内在目的。儿童“成人”显然不是为了成为知识、机器或技术的奴隶,而是成为真实的人,拥有人的感受、情感、思想与自由。学校育人需要透过知识看到人的本真,即人性。其次,学校育人指向人性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研究者将教育达成的人性描述为“实现人的尊严”,即“懂得自己的义务,理解社会赋予的责任,并靠自己的义务与责任来实现应有的权利”。学校育人将学生的权利、义务、责任有机统一,将学生个性化发展与社会化发展有机统一,将学生个人幸福置于更广阔的人类至善之中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后,学校是彰显人性、充盈人类智慧与人文精神的地方,是真善美的理想社会雏形。学校不完全是社会的缩影,其“教育成人”的主要功能使学校具有主动、自觉的超越性,以人性为导向,对现实能动反思与筛选,让人类文明在学校中得到彰显、传承、发扬与创新,支持学生“成其为人”。

猜你喜欢
成人人性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成人不自在
功能与人性
Un rite de passage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