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龙飞
一 单项选择题
基础训练
1.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就外交承认的问题多次强调,几年内不要忙于与美英等国建立外交关系;周恩来主持外交工作之初再三告诫工作人员,“首先要认清敌友”,“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懂得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这表明当时我国()
A. 冲破西方的外交孤立封锁
B. 注重睦邻友好关系的构筑
C. 推行“另起炉灶”的方针
D. 外交具有一定的革命色彩
2. 20世纪50年代,中印联合发表声明:“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材料中的“这些原则”是指()
A. 人民民主原则
B. “求同存异”原则
C. 社会主义原则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 美国记者鲍大可在《周恩来在万隆》一书中写道,“在亚非会议上发生的一切事件中,最重要的也许是共产党中国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据此可知,作者认为万隆会议()
A. 扩大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B. 是新中国首次参加的国际会议
C. 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D. 使印度支那问题得以政治解决
4. 1963年底到1964年初,周恩来出访非洲十国。此次非洲之行发表的公报显示,中国与相关国家的议题主要为苏、美、英三国签署的《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1963年7月)、中印边界冲突、中法建交等。这反映出,此时的中国外交()
A. 服务国内经济建设
B. 以团结第三世界为宗旨
C. 突破意识形态束缚
D. 积极应对国际局势变化
5. 20世纪70年代,打破中国外交僵局、使中国对外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历史事件是()
A. 参加日内瓦会议
B. 出席万隆会议
C.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D. 创立上海合作组织
6. 1973年1月5日,国家计划委员会提交了《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建议在3—5年内从发达国家引进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这就是所谓的“四三方案”。这一方案推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次引进外资高潮的出现,不少项目都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建成投产。该方案的出台表明()
A.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
B. 西方国家彻底改变了敌视中国的态度
C. “左”倾错误得到全面纠正
D. 中国与西方的关系有了实质性的缓和
7.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在外交上不再“以苏划线”“共同制苏”,而是提出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尤其是反对美国、苏联的霸权主义,坚定站在和平力量一边。这反映出新时期()
A. 中苏之间已消除了外交分歧
B. 我国坚定奉行不结盟的政策
C. 美苏对抗严重威脅世界和平
D. 我国外交重点转向区域合作
8.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从倡导“求同存异”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提出“三个世界”理论和“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再到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表明中国()
A. 不断丰富多边外交内涵
B. 外交政策逐渐走向成熟
C. 成为国际秩序的主导者
D. 努力构建睦邻友好关系
进阶训练
9. 新中国成立初期,领导人虽然视美国为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中国必须联苏抗美,但是绝没有把中美关系看死。毛泽东在同外宾的谈话中多次提到,对美国,一方面,我们要争取主动,公开主张与他们和平共处,建立外交关系,解决台湾问题,欢迎他们来中国;另一方面,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坚持斗争。这体现了新中国()
A. 外交政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B.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 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D. 外交受到意识形态的严重束缚
10. 1955年万隆会议上,中国有意识地采取“不争论”的策略,不仅自己不提出容易引起争论的议题,还对有关的指责和攻击极力避免革命性和意识形态化的措辞。中国尽可能地强调作为亚非国家的身份,从而避免陷入关于意识形态和社会政治制度争论的陷阱。这一策略()
A. 适应了发展周边关系的需要
B. 为国民经济恢复创造了条件
C. 有助于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D. 使中国赢得了良好国际声誉
11. 1977至1979年,中央高层频繁出访,除传统友好国家外,有两类国家明显增多:一是发达国家,如副总理谷牧访欧,法德等国表示愿同中国发展关系;二是正在进行改革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 高度重视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
B. 致力于开展大国特色外交活动
C. 积极营造经济建设良好外部环境
D. 努力扩大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12. 下表反映了2002~2021年中国参与的部分国际会议情况。据此可知,中国()
A. 积极主动与各国发展经贸关系
B. 主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 努力推动传统国际组织的改革
D.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
二 非选择题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60年代末,中苏之间已由意识形态的论战发展为全面的政治军事对抗。因此,中苏边境紧张局势加剧引起了美国政府的严重不安。美国政府从其战略利益出发,越来越迫切需要加强与中国的联系。中国在苏联的军事威胁下,毛泽东依据世界力量的消长变化,以敏锐的战略眼光抓住了主要矛盾。为改变中国的不利处境,争取主动,中国作出了调整对美政策的决定。实践证明,这一重要举措,对于中国外交的发展和世界局势的变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此时,中国调整外交政策的时机已经成熟,中国领导人审时度势,抓住机遇,适时地调整了外交政策,将“两个拳头打人”调整为“一条线”“一大片”,即按照大致的纬度划“一条线”连接从美国到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和欧洲的战略线。“一条线”“一大片”外交政策冲破了意识形态的桎梏,将国家利益作为其重要依据。
——摘编自郭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外交政策的两次调整》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影响。
(参考答案见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