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第一中学 王广玲
□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第一中学 王广玲
政治核心素养是适应社会发展必备的品质,具有知识传授与德育并重的特征。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政治知识的掌握,还要发挥政治课程的思想引领作用,在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的理念,将学生发展视为一切之根本。坚持以学生为本,通过政治教学培育学生情感态度、思维与实践能力发展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品格与道德观念的培养需要一个持续且长期的过程,教师应立足于学生未来发展,根据学生当前认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深度融合,促使学生能够应用政治知识与技能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政治认同是从情感和意识上产生归属感的主要因素。政治认同能够使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明确自身角色定位和所承担的责任,为学生赋予精神和信念上的追求目标,使学生能够自觉地以国家法律和道德标准来规范自身行为。政治认同是将学生组织在一起的重要凝聚力量,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充沛的生命力。对于高中生而言,政治认同与政治理论知识同样重要。学生通过政治认同能够坚定发展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正确看待我国在不断实践后所取得的显著成绩。此外,政治认同有助于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深度认知,使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与相关制度的价值充分体现。
综上所述,政治认同是培育学生政治核心素养过程中需要优先培养的品质,是使学生明确“成为什么样的人”和“建设什么样的国家”的必要因素,也是其他核心素养发展的必要前提。
理性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从宏观角度出发,理性精神能够使公民在重大事件面前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避免被个人情绪、思想觉悟和认知水平等因素局限;从微观角度出发,理性精神能够使人辩证性地看待事物,以理性的方式对事物进行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理性认知可使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看待身边事物,对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要求进行解释,有助于学生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敢于质疑的精神发展。
法治意识能够使学生发自内心认可、崇尚和遵守法律。在全社会都信仰法律的前提下法律才能够发挥应有作用。高中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如果学生没有对法律产生足够的信任,认为依托法律无法解决问题,那么法治社会就会遭到破坏。因此,政治核心素养中将法治意识作为了重点培育方向。只有学生有正确的法治意识,才能够对法律产生发自内心的崇敬和信仰,进而能通过法律规范自身行为,在生活中主动遵守法律。此外,法治意识能够使学生认知依法治国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性,全面了解依法治国是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顺应时代发展新要求,充分意识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建设的核心对象。法治意识能够使学生基于自身发展需求行使相应的权利,从而成为新时代的“四有青年”。
首先,公共参与这一素养可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进行自我约束,有秩序地投入公共事务中。高中生已经具备了参与部分社会活动的能力,与社会接轨的层面越来越多,需要严格遵守社会公德要求。公共参与素养可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更为复杂的社会生活,能够以被社会认可与接受的形式投入到社会活动中。公共参与首要强调有序参与,因此高中政治核心素养承载着使学生以恰当的方式进入和参与社会的重要任务。
其次,公共参与包含承担社会责任这一方面要素。公共参与可使学生在社会活动中逐渐产生强烈的担当意识。相较于有序参与公共事务,主动性、自觉性是学生承担社会责任的主要特征。承担社会责任指学生能够在社会活动中有意识且主动为活动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虽然高中生大部分时间都需要在学校进行学习,但这一现象并不代表着学生没有能力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学生能够在校园和公益活动中践行公共道德,并通过道德逐渐养成行为习惯,这些都是高中生承担社会责任的主要方式。
最后,公共参与倡导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使学生能够正确认知并行使自身权利。在公共参与关于权利行使的培育中,学生有正确的权利认知和主动使用权利的意识是重点培养方向。高中生作为国家公民和社会中的一员,不做社会发展的旁观者是对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公共参与能够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与发展。学生只有在行使权利上实现公共参与,才能进一步感受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带来的成就感与责任感。
关注知识与技能的融合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前提。在当前高中政治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是“三维”培养目标。而核心素养是发展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可理解为对“三维”培养目标的进一步延伸和补充,并结合政治课程内容提炼出了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内涵。政治学科知识具有综合性与实践性特征,在教学中也需要具有综合性与实践性。核心素养进一步优化了高中政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与政治教学同向同行发展,旨在将政治学中较为深刻的概念与知识点,转变为学生能够独立学习和体会的知识与思想。高中政治涵盖的知识内容涉及面广、内涵深刻,在教学中需要引入开放、互动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进行个性表达,通过培育核心素养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政治核心素养是时代发展趋势对高中政治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在新任务、新目标下,对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必要途径。核心素养围绕学生发展构建了相关理念,这就要求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与形式,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使学生在实践与思考的过程中核心素养得到发展。此外,当今教学形式已经发生了较大转变,课堂教学的形式不再局限于黑板与教师精讲。核心素养的实践性特征使教师必须将视线转移到学生的生活中,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方法与实践路径,使政治课程能够走进学生思想与精神。信息时代各种社会思潮激烈交锋,而政治核心素养能够在促进教学方法的同时使学生具备辨别信息真伪、甄别事物对错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对网络化、虚拟化的诸多言论与思想进行辩证性认知,避免错误的言论与思想为自身带来危害。核心素养增强了课程与社会思想趋向的联系,使教学能够捕捉新鲜、有趣的内容活跃政治课堂氛围,进一步拓宽政治教学渠道。
核心素养为高中政治教学提供了明确的培养方向,指向了促进学生发展的终极目标。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理论与实践并重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但在高中政治长此以往的教学以来,多数学生并未对政治学科的重要性产生正确认知。这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与解题技巧的培养,加之政治学科较为深刻的内涵导致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导致学生普遍缺乏对政治学科的兴趣,由此使政治学科的实践性特征无法体现。另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政治的过程中较为认真,但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通常源于考试,在学习的行为和心理上普遍是被动的。这一现象可能导致学生考试后迅速遗忘所学知识,无从将政治应用到生活中。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应在教学中发挥核心素养的育人导向作用,关注学生思想道德、精神品格等方面的内涵培养,同时要从政治学认知和实践技能方面促进学生外在实力的发展,进而在内外结合的培养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要求。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的确立与发展是使学生感知学习政治的魅力,从而实现由受教育主体向自我教育主体的转变,由此发展学生的政治思维,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高中政治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特征,其中汇集了多个领域的知识。政治学科既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又能够促进学生在哲学、法学、文化领域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教师应积极探寻教学内容中各个层面知识的关联性,将知识进行整合与加工,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发展。
以人教版高中政治为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教学中,教师可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与经济、文化等知识间的关联加以梳理并引导学生分析,如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根植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吸收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都体现了我国特色社会体系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与融合。在经济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市场的供求、价格和竞争等机制对社会资源进行了科学、合理的配置,使我国的经济走上了科学、健康的腾飞发展之路。高中政治与生活实践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对政治学科与经济和文化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能够增强学科间的相互影响与相互促进,使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一味地精讲,只会让学生陷入僵化的学习状态,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已然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教师须注重学生在课堂中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学生发自内心感受与探索政治知识,进而将师生双方的力量汇集在一处,共同致力于促进教与学达成有机统一。
以人教版高中政治为例,在《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互联网搜集当前传播广泛且深受学生喜爱的外来文化,如近现代西方文化中的各种社会思潮对学生造成了较大冲击。教师可根据文化内容创设生活情境,由此使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外来文化。如教师以西方“圣诞节”这一节日创设情境,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播放圣诞节的由来及国外圣诞节场面。随后教师可将情境切换到国内圣诞节时的场面,并引导学生代入情境中,回想以往的圣诞节学生都做了什么。在多数学生表达完毕后,教师应为学生渗透“立足国情、交流互鉴”文化意识,使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外来文化,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学生初步掌握以辩证性眼光看待外来文化的理念后,教师可播放我国传统节日纪录片片段,感知我国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古人的智慧及我国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由此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学生能够继承并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科学、合理地转化外来文化。
对于学生而言,以往的教学形式主要是知识讲解和传授。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转变原有教学理念。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入适切的生活案例,并鼓励学生对案例进行合作探究,通过探究项目促进学生辩证思维的发展。
以人教版高中政治为例,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教学中,教师可挑选市面上常见的、学生经常接触且了解的商品,以及该商品近几年的生产和销售情况。教师可要求学生结合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知识,根据案例中企业情况分析如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促进企业良性发展。此外,教师还可选择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变化与发展的经典案例,分析影响企业活力的内部因素,如何制定激发企业活力的相应政策,由此促使学生能够辩证性地看待事物。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较为成熟的思维能力,能够对社会主义道路产生正确认知,意识到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中生学习政治的主要问题为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后却缺乏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的指导。这一问题使理论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生活。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进一步认知,并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产生深度思考,在实践过程与结果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简而言之,学生需要与教师在课堂中具有平等沟通的机会,将自身观点自由进行抒发,由此提高学生对政治的兴趣,形成政治学科的核心观念。
以人教版高中政治为例,在《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的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强调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间是平等的关系这一特征。教师应在学生思考文化问题的同时融入我国实际国情,将已经学习过的历史、地理等知识进行衔接,使学生能够正确看待我国多民族的文化,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此外,学生应通过跨学科知识明白文化的重要性,如虽然我国是多民族的统一国家,不同民族间都各自具有特色的风俗文化,但每个民族都拥戴并热爱着祖国。这离不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引领作用。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面貌的体现,是民族进步和发展的根源凝聚力。将文化的重要性和认知方式传授完毕后,教师可要求学生联想现实生活,找出我国优秀文化在生活中的体现并表明自身对这一文化的认知理解,以此制定后续弘扬传统文化教学策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政治需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剖析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教学中需要将政治课程丰富的内涵及多元化知识传授给学生,推动课堂形式的转变,使学生能够对自身价值有更准确的认知,使学生核心素养与教学质量同向同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