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东新实验幼托园 施玲玲
环境是教育的工具,儿童是教育中的探索者,儿童需要吸收环境中的各种教育因素来建构心智。环境对儿童的感觉能力和行动习惯养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一个良好的环境能让生活中、学习中的幼儿、教师产生“我喜欢这里,我在这里感到快乐、我想参与其中的感觉”。能对幼儿情感起到刺激和鼓励的作用,进而养成积极主动的行为习惯。基于此,本文对目前幼儿园环境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问题以及实现良好教育环境的策略,提出亲自然生活下幼儿园养育环境的创设思路,从“生活、自然、区域、人际”环境四个维度提出四式联动创设思路,在满足幼儿获得安全感的同时,在亲自然下的生活环境中提高他们主动探索、自发活动的意识,真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亲自然生活指幼儿在园生活的一种状态,打破了空间概念,以真实生活为场域,体验在亲自然中生活的乐趣(感知自然之美、体验自然之趣)、建立在亲自然中生活的能力(关注真实生活之需、建立自然生活之能),使幼儿的体验充满自然味道、充盈生活气息,满足每一名幼儿在自然中生活的需求,且具有多种发展可能性,支持幼儿做生活中最好的自己,为其一生的发展和幸福打下基础。
第一,幼儿园环境缺乏“养”“育”融合。幼儿园对于幼儿的职责主要包括照护、养育及潜能激发和早期启蒙教育,即幼儿园的环境需要给予适合幼儿“养”的需求和“育”的渗透。第二,幼儿园环境缺乏专业设计,普遍存在外显环境与幼儿年龄特点不相符的问题,比如托班、小班的环境创设缺失科学性、适宜性,应将柜子再矮一点、材料再鲜艳一点。第三,幼儿园教育环境缺乏与课程资源的链接,缺乏对幼儿生活需求、自然体验的关注。
结合幼儿园教育环境特质,本文梳理、提出“亲自然生活”中环境创设思路,即“友善、丰富、有活力及有序”,充满“生活气息”与“自然味道”的多彩教育环境,形成“家庭式生活环境”“生态式自然环境”“动态式区域环境”“共情式人际环境”。
在环境创设中,只有为幼儿提供围绕其生活的环境和材料,环境的价值和作用才能更好发挥。这样的环境才能凸显“有情”,能够指向幼儿真实的生活场景,如家庭情境、私密生活等,以此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意识。
首先,亲自然生活环境创设中融入托班孩子对“家庭生活”的期待。家庭式的温馨摆设和氛围,有助于缓解幼儿对陌生环境的焦虑;温馨、有序的生活环境,有助于满足孩子对生活的需求,并初步建立生活经验;玩伴的双重角色,让孩子在有“情”的环境中自主游戏,建立积极幼儿关系。
其次,确立家庭式生活环境创设思路,比如借助开放式游戏场域、私密性保育场景加以落实。
1.开放式游戏场域。
为了满足孩子们随时随地探索、游戏的需求,园方和教师应积极打通各班级的活动空间,改变传统的“区域”概念,打造开放式游戏场域;在室内创设幼儿喜欢的波波球池;减少柜子、桌子等,穿室内鞋进入教室,将幼儿室内活动垂直空间下移,多以地毯、矮材料框、地面等的高度为主要活动空间。没有了区角、柜子等遮挡物,能营造开放、宽松的人文氛围,更便于教师进行全面、细致观察,更能够关注到每一个幼儿的需求,做到及时回应。此外,幼托园还可以打造家庭式生活场景,如小书屋、波波游戏池、宝贝盥洗室等,以真实情境为基础,满足幼儿的情绪需求。
2.私密性保育场景。
为了帮助托班幼儿建立生活常规和隐私意识,幼儿园可以在每个班级的盥洗区为托班幼儿设立专门的“尿布台”并用窗帘围住,引导幼儿在尿裤子或者换尿不湿的时候知道该去哪里寻求帮助,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同时,幼儿园需要明确环境创设相关操作建议:一是设置合理、家庭式的游戏场景。例如,卫生、健康的整理空间(设置专门盥洗室,每周洗玩具、晒玩具。活动室内有可以供教师为孩子更换尿布的换洗台,换洗台的高度可以根据教师的需要进行调节);二是环境开放式,满足孩子随时随地参与游戏的需求;三是每日生活设计动态,便于幼儿与环境展开互动;四是在生活化情境中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秉承学前教育“乐生活、亲自然”个体发展特点,幼儿园提出创设凸显园本特质的共情式人际环境。教师与幼儿间的共情是构建积极有效师幼关系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发展和成长。这里的“共”指以幼儿为中心的多主体,比如家长、同伴、教师等;“情”主要指成人对幼儿的共情,能够站在幼儿的立场上,真正理解与尊重幼儿,了解其真实想法与需要,并以真实行为与感受有效回应,即以积极回应、热情鼓励、大力支持的方式,使幼儿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对他人的信任感,凸显友爱,重在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关系。
首先,亲自然生活环境创设中融入幼儿对“共情”的期待:一是亲近自然,即回归自然的生态花园,感知自然变化;二是亲历自然,即自然体验式游戏,践行“无屋顶游戏”,体验游戏乐趣。幼儿园需有专门的养育户外场域,设施齐全,以促进幼儿和谐发展。
其次,确立共情式人际环境创设思路,落实生活情境角色场和师幼互动感受场创设要求。
生活情境角色场:凸显有爱,爱的角色。一是情感联结,指向幼儿的情绪关注。教师可以借助各种角色,扮演不同“妈妈”角色,比如小熊的故事下,扮演小熊妈妈等,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二是情绪展现,在具有安全感舒适的环境中,使幼儿真实展现自己情绪需求。
师幼互动感受场:凸显有爱,爱的互动。教师对幼儿情绪情感、日常需求的关注,进行及时、友爱互动,使幼儿能够感受到被爱,同时使其在感受到肯定、认同基础上建立对人、事、物的信任感。
最后,明确创设共情环境操作建议。一是环境饱含自然特质且富生命力,例如可以在自然区域内绿植、花草、饲养小动物等,关注真实情感互动。二是环境能引发幼儿主动探究,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与自然环境接触,在观察、探索自然中感受自然的气息。三是支持幼儿运动的户外环境,能让孩子出去的时候不让孩子“闷”在房间里。因此,环境的设置应满足孩子进行爬、转、走、跑等大肢体活动的需要。
生态式自然环境重在幼儿的真实体验,让幼儿感受风霜雨雪、鸟语花香,在泥土上赤脚行走,感受土地的厚重,以增强他们的身体免疫力和精神意志力。
首先,亲自然生活环境融入幼儿的“生态”期待,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园需要关注材料特质,满足幼儿重复操作的游戏需求。
其次,确立生态式自然环境创设思路,将生态式户外自然环境分为自然五感体验区和自然场景游戏场的实施。
自然五感体验区是根据幼儿立足感官体验,去探索、去发现周围的世界这一年龄特点而设立,幼儿园应丰富、挖掘园内可用资源,投放相应的材料,满足看、听、闻、摸等方式感受世界的需求。其一,投放自然材料收集盒、防滑袜子,引导幼儿自主收集自然材料(石头、木块、泡泡、软垫等);其二,开展竹林音乐会,链接竹林环境,投放风铃、各种器皿,以不同材质打击器材,在敲敲打打中倾听不同自然物发出的声音;其三,七彩点点,提供彩色玻璃、彩色涂鸦板,在欣赏大自然色彩中自然创作……
其四,打造自然户外运动场。幼儿园可以结合户外场地优势,开设适合托班年龄的自然运动场域,让托班幼儿推门出来就能进入。比如,四季山坡:为幼儿提供不同的球,感受滚落的乐趣,或者提供滑草车,感受滑草的乐趣;大树妈妈:围绕大树资源,开展摘果子等适宜幼儿运动游戏;七彩赛车道:在彩色赛车道中感受与不同车互动的乐趣;快乐沙水土:让孩子在铲土、运送、踩踏等游戏中促进身体、动作发展,感受自然游戏的乐趣。
最后,规范生态环境创设操作要求。一是打造温馨、安全的亲子共处环境,室内环境的布置要温馨、安全,有家的气息,确保无论孩子还是家长都喜欢在里面进行阅读、游戏和其他活动。二是材料的种类、数量要适宜,及时更换。三是材料要自然、简单、生活化,激发幼儿互动的兴趣。四是创设富有探索性的开放式空间,材料的设置需要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求。
动态式区域环境应满足幼儿需求,随自然环境变化而不断变化,且选择的材料应是自然存在的、与幼儿真实生活经验相关联的。具体可以分为自然材料收集、真实材料互动的自然材料互动场;大自然真实场域下所见、所闻、所感的自然场域学习场。
首先,亲自然生活环境融入幼儿的“诱导”期待。一是基于幼儿园教育心理特点,以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关系;二是关注幼儿需求,理解、尊重、接纳、支持幼儿;三是增强幼儿体验,使其能够自我肯定、认同,愿意在教师引导下表达需求和感受。
其次,确立动态式区域环境的创设思路策,创设自然材料互动场和自然场域学习场实施。
自然材料互动场:凸显有玩头、好玩且有意义。幼儿园可以结合四季特点,开展倾向于各类自然物的操作、探究的活动,比如树叶敲敲印花瓣、花朵香水、蘑菇、坚果花生敲敲等活动;围绕每日水果等真实餐点,通过剥一剥、闻一闻、晒一晒、变一变等形式引导幼儿与真实的材料进行互动,凸显互动的真实性、多元性和过程性。
自然场域学习场:践行无屋顶课堂,革新集体游戏,以围桌式、在教室内进行的原有模式回归、走近自然,使幼儿在真实的自然场景下学习、探索、游戏;挖掘园内资源,利用托班游戏场、草坪天幕吧、野营天地、我的花园等自然环境,引导幼儿在摸一摸、闻一闻、拍一拍、玩一玩等活动中感受大自然,凸现幼儿学习特质。
最后,确定动态式环境操作建议。一是树立科学育儿观,增强互动意识;二是探寻多种互动载体,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例如,魔法口袋、宝宝抱抱吧、电子故事吧等,满足幼儿的互动需求,激发幼儿互动兴趣;三是践行六“心”,培养核心素养,即责任心、热心、爱心、童心、细心、耐心。
通过亲自然下养育环境的创设,能在满足幼儿发展需求的同时实现教师专业成长、师幼相长。
首先,幼儿园亲自然环境能够实现幼儿园教育“养”“育”相长,为幼儿创造一种有利其发展的丰富、自由和充满温馨文化的环境。比如,共情式魔法围裙,教师利用围裙中的口袋随时满足儿童的需求,一个口袋放着幼儿随时需要的纸巾、湿巾、棉柔巾等保育必需品,当小宝贝有流鼻涕、脏嘴巴的情况时能第一时间擦拭干净;另一个口袋藏着惊喜小贴纸、温暖大手偶,借助这些材料,将“养育”融为一体,合力相长。
其次,通过四式联动这样的方式实现幼儿园教育教师专业成长,从“儿童本位”出发,通过一“玩”二“看”三“话”四“成长”研修路径,增强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背景下的研修成果,提高幼儿园教育环境的科学性和适宜性,同时实现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生态式户外自然环境则是针对“能不能用”开展研修,以托班幼儿在自然五感环境中的游戏行为和种种表现为基础,进一步思考和规划针对“自然五感体验区”游戏空间场域设置,以满足孩子不同的空间感知。
比如,“七彩涂鸦”区的设置需要满足托班幼儿的艺术表达、表现的需求,整体空间需要宽阔且材料需要丰富。
对于处在感知运动阶段的托班幼儿而言,幼儿园需引导幼儿通过感受与体验来发现材料的大小、形状、色彩、质地,继而引发他们用艺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知。因此,投放在“七彩涂鸦”区的工具和材料尤其重要,需要能够提高幼儿感知、探索、表现和表达的意愿。此外,幼儿园还需要开辟一个更大的涂鸦空间,以满足幼儿即兴表达的需求。总之,亲自然生活环境的创设需要不断观察、反思和调整,从而更好地促进和支持托班幼儿的发展。
总之,养育环境要基于幼儿年龄特点创设适宜的环境,营造舒适的“养”和“育”氛围,旨在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孩子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交往,在常规教育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助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