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全切术对脑胶质瘤患者认知功能、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

2023-10-14 06:59赵舒杨雷艳杰马世杰高明
癌症进展 2023年14期
关键词:全切术开颅显微镜

赵舒杨,雷艳杰,马世杰,高明

周口市中心医院1神经外科,2病理科,河南 周口 466000

脑胶质瘤是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颅内肿瘤,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1]。相关调查研究显示,脑胶质瘤占全部颅内肿瘤的40%,且其恶性程度较高,具有发病率高、预后差、复发率高的特点[2]。目前临床治疗脑胶质瘤的常规方案是开颅肿瘤切除术,虽然可将病灶组织切除,但该手术方式的医源性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影响神经功能恢复,近远期疗效不佳[3]。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显微技术已逐渐应用于颅内肿瘤切除术中[4],但由于该技术尚未完全成熟,且其对医师和设备的要求较高,目前相关研究报道较为匮乏[5]。基于此,本研究探讨显微镜下全切术对脑胶质瘤患者认知功能、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更多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9 年2 月至2021 年3 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的病历资料。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脑胶质瘤分子诊疗指南附录》[6]中脑胶质瘤的诊断标准;②经脑CT、MRI 及病理检查确诊;③具备相关手术指征;④首次接受治疗;⑤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既往有颅脑手术史;②存在手术禁忌证;③合并免疫缺陷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全身严重感染;④凝血功能异常;⑤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⑥体质较差难以耐受手术。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100 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传统切除术组(n=50,传统开颅切除术)和显微全切术组(n=50,显微镜下全切术)。传统切除术组中,男35 例,女15 例;年龄25~75 岁,平均(48.22±4.12)岁;肿瘤直径2~8 cm,平均(4.01±1.43)cm;组织学分级:Ⅰ~Ⅱ级28例,Ⅲ~Ⅳ级22 例;肿瘤类型:星形细胞瘤30 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20 例。显微全切术组中,男32例,女18 例;年龄26~77 岁,平均(48.36±4.15)岁;肿瘤直径2~8 cm,平均(4.06±1.46)cm;组织学分级:Ⅰ~Ⅱ级26 例,Ⅲ~Ⅳ级24 例;肿瘤类型:星形细胞瘤28 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22 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肿瘤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治疗方法

传统切除术组患者采用传统开颅切除术,患者取仰卧位,全身麻醉,根据脑肿瘤手术入路原则设计切口,常规开颅去骨瓣减压,切除肿瘤,若出现坏死,可先将坏死组织切除再切除肿瘤,然后电凝止血。

显微全切术组患者采用显微镜下全切术,患者取仰卧位,全身麻醉,在MRI 指导下设计皮瓣位置、大小及入路,术前30 min 给予甘露醇和地塞米松,减轻肿瘤周围水肿,常规开颅,打开脑膜,引流脑脊液,分离肿瘤边界水肿区域,避开大血管和重要功能区,在显微镜下从肿瘤外围胶质增生带进入,精准切除肿瘤组织,尽量减少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相同方式的放疗,并预防切口感染。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①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②认知功能: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7]评价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该量表包括语言能力、回忆能力、注意力、计算能力、定向力5 个维度,评分越高表明认知功能越好。③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8]评价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越低表明神经功能越好;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9]评价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越高表明生活能力越好。④生存情况:采用电话、门诊等方式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

显微全切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短于传统切除术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切除术组,手术切口长度明显短于传统切除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

2.2 认知功能的比较

手术前,两组患者语言能力、回忆能力、注意力、计算能力、定向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语言能力、回忆能力、注意力、计算能力、定向力评分均高于本组手术前,显微全切术组患者语言能力、回忆能力、注意力、计算能力、定向力评分均高于传统切除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MMSE 评分的比较

2.3 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的比较

手术前,两组患者NIHSS、ADL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NIHSS 评分均低于本组手术前,ADL 评分均高于本组手术前,显微全切术组患者NIHSS 评分低于传统切除术组,ADL 评分高于传统切除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NIHSS、ADL 评分的比较

2.4 生存情况的比较

显微全切术组患者的1 年生存率为92.00%(46/50),与传统切除术组患者的84.00%(4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15,P﹥0.05)。

3 讨论

脑胶质瘤一般体积较大且侵袭性较强,在疾病早期即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升高、内分泌功能失常、神经功能障碍等,恶性程度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6]。手术是治疗脑胶质瘤的主要方式,术者应遵循的原则是完全切除病变组织且对脑功能的影响达到最低。传统开颅手术可切除病灶组织,但由于肉眼辨识度较低,术者难以准确识别正常脑组织和瘤体的界限,肿瘤组织无法完全切除,导致手术效果不佳。传统开颅手术需要开阔的手术视野,导致手术创面较大,长时间的脑组织暴露和对脑组织的过度损伤,成为影响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因此其临床应用受到极大限制[10]。而在显微镜下,手术视野更清晰,病变辨识度更高,病灶切除更加精准,同时可尽量多地保留重要血管,尽量少地损伤正常组织。

显微镜下全切术基于影像学定位检查结果,充分利用骨窗的面积,精准切除脑胶质瘤瘤体,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尽可能减少手术操作对脑组织造成的损伤,保护脑组织的完整性和神经功能[11-12]。此外,显微镜下操作可缩短手术时间和脑组织暴露时间,加快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恢复[13]。本研究结果显示,显微全切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传统切除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切除术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传统切除术组。说明显微镜下全切术治疗脑胶质瘤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手术后,显微全切术组患者MMSE 各维度评分及ADL 评分均高于传统切除术组,NIHSS 评分低于传统切除术组。表明显微镜下全切术治疗脑胶质瘤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显微镜下全切术与传统开颅切除术的区别在于肿瘤残留量,显微镜下全切术可大面积切除肿瘤组织,延缓脑胶质瘤复发时间,恢复患者的脑组织功能和神经功能,同时还可提高后期辅助治疗的敏感性[14-16]。而传统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有限,增加了脑胶质瘤扩散风险,部分患者需二次切除,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痛苦,加重了神经功能障碍,同时也增加了经济负担[17]。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1 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微镜下全切术组患者术后康复速度更快。采取显微镜下全切术应重视肿瘤组织的针对性处理,若病灶组织体积较小,可首先进行电凝处理,分离病灶组织,再进行血管阻断,若病灶组织较大,需先进行病灶切除,再进行血管阻断,手术过程中还需避开重要功能区的病灶组织,进行延伸清扫,避免正常脑组织受损[18-19]。本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①样本量较小;②样本来自单中心,未进行多中心研究;③研究时间间隔较短,未进行多时间段的研究。因此需要后续学者进行多中心、大样本及较长时间跨度或多时间段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显微镜下全切术治疗脑胶质瘤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全切术开颅显微镜
你会使用显微镜吗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行甲状腺全切术围手术期护理要点研究进展
显微镜
儿童颅咽管瘤全切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措施
显微镜下看沙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全切术与次全切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效果对比
显微镜下的奇妙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