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燕
(启东市大江中学 江苏 启东 226200)
“融爱育德理念下初中音乐情感教育实践研究”是2023年5 月被启东市教育局批准立项的课题,该项目旨在基于研究融爱育德理念的初中音乐情感教育实践的途径与策略,以《初中音乐新课程标准》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以情感教育为载体,秉承“以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通过初中音乐课堂上渗透情感教育,有效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爱国主义为核心思想品德教育,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与世界观,努力打造具有如下特色的初中音乐情感教育新模式。
1.1 研究背景
德育理念是德育改革的根本,相应的研究近年来如火如荼,先后涌现出生活、人性化、主体性、生命、活动、体验等德育。其中,德育回归“生活世界”已成为德育理念研究的核心主题,这与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
孔子我国古代乐学思想的典型代表人物,他把“乐学”放在治学的首要位置。随着蹉跎岁月的滚滚向前,许多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创作的情感教育思想的精辟论断不胜枚举。当今国内情感教育研究早已在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开始,诸如1998 年李其维、魏庆安等学者合编著出版了《心理学基础理论及其教育应用》一书,这本学术研究书本在第九章专门论述了“情感”话题。后来,不少学术界精英纷纷发表了情感教育的相关论点,促使情感教育必将成为21 世纪课题研究的重要题材,成为基础教育创新的必然趋势。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情感教育在课堂上的首要位置。可见,初中音乐情感教育可以达到愉悦身心、发展思维、塑造人格的目的。
1.2 研究意义
首先,中学音乐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使其能够欣赏、理解和创造音乐。然而,传统的音乐教育往往过于注重技术和理论,忽视了情感体验和品德培养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全面发展的需求,关爱与品德融入音乐情感教育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其次,本课堂研究旨在探索如何将融爱与育德理念融入初中音乐情感教育中,以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品德修养。通过案例分析与理论总结,指导提高学生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水准,逐步养成热爱他人、拥护社会、爱国敬业的良好习惯,全面贯彻教育部印发的“双减”意见精神,为开辟独具匠心的高效课堂模式创造有利条件。
2.1 教育视角而言:在初中音乐情感教育中灵活渗透融爱育德理念,可以激励学生从“有爱心和责任心”等方面做起,努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2.2 知识层面而言:深挖以融爱育德理念为核心的情感教育因素,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灵活渗透“立德树人”的情感教育内容,促进学生品学兼优。
2.3 思想层面而言: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地认识价值观与世界观,逐步养成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优良品质,推动初中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2.4 课程开发而言:本课题根据本校融爱育德教育特色和初中生的身心特点、求知需求,实施融爱育德理念下初中音乐情感教育新模式的研究,逐步形成课程理论依据,构建融爱育德理念下初中音乐情感教育模式的优质课程资源,高效达成“教书育人”的教育目标,充分体现了“减负、增效”的革新宗旨。
3.1 融爱育德
融爱:融是指在课堂上融合多元化理念,以爱心、诚心、细心对待受教育者,并在师生互动过程中融入理性、平等和持久之爱。
育德:俗称德育,是指挖掘爱国、诚信、感恩、守法、敬业、友善等教育元素,并在家、校、社会立体化共融中提升学生道德品质。
“融爱”与“育德”两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目的都是为了育人,前者注重爱的教育,后者注重德的熏陶。
林地也是林业的重要发展核心,保护林地是生态建设的重要基础,林地是林木生长的重要载体,也是所有森林资源中最基础部分,更是人类不断发展以及繁衍的重要资源,是维护生态以及环境改善中不和缺少的环节。
3.2 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不仅缜密考虑学生身心特点,而且善于发挥情感因素的正面作用。初中音乐教师只有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灵活渗透德育思想,才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实施情感教育必须坚持平等原则、公平原则、尊重原则和关系原则等原则,以利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目标。
4.1 学生素养目标:(1)全面贯彻中学音乐新课标强调地注重情感教育的精神,树立学生数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陶冶道德情操;(2)注重培养学生体验感受音乐、听辨不同音乐作品感受不同音乐作品的情绪,并能用语言做出描述;(3)进一步提高音乐情感辨别能力和音乐情感表现力,以及音乐情感理解力。
4.2 实践策略目标:(1)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当前初中音乐情感教育实践的现状,提出探索融爱育德理念下初中音乐情感教育实践可行性研究设想与途径。(2)通过优质课评比与情感教育经验交流,帮助逐步确立新的质效观,为优化初中音乐情感教学资源创造有利条件;(3)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莅临指导,进一步拓宽情感教育的视野,为打造具有大江特色的音乐情感教育乐园作出应有的贡献。
4.3 教师综合目标:督促、鼓励、引导音乐教师秉承“立德树人”“爱满天下”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灵活渗透融爱育德理念,不断提升情感教育的技艺与教科研能力,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5.1 创设动人情境,感染学生情操
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稳健挺进,推广情境教学法已经成为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既可以创设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创设声情并茂的动人情境,也可以采取即兴表演的方法演示音乐作品的精彩情境。
5.2 挖掘融爱素材,优化育德环节
音乐与道德法治教学不同,音乐教学可选内容较多,不局限于音乐教材,可以结合时事欣赏灵活选择教材以外的流行歌曲与红歌,优先推荐宣扬爱国主义和民族情感的优秀作品。因此,教师只有紧密结合我国民族传统佳节或纪念日,选择相应的音乐作品进行融爱育德教育,才能提高学生的鉴赏与学习音乐的兴趣,并在潜移默化中起到融爱育德的教化作用。
例如:“九一八”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刻骨铭心的日子,教师可以先安排学生直接走上讲台演唱《黄河大合唱》《大刀进行曲》等红歌;然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深感学好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性,立志将来为实现“中国梦”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最后,大家齐声合唱上述歌曲,促使整个课堂弥漫着浓浓的爱国情怀,达到了融爱育德的教育目的。
上述教学案例验证了挖掘融爱育德理念的重要性,阐明了情感教育实施的具体措施,有利于培养对学生的创造力、合作精神和品德修养,有利于其他学科教师开展情感教育实践提供启示和借鉴。
5.3 注重融爱渗透,夯实情感基础
陶行知先生曾经坦言:“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见,教师的爱具有不可低估的功效,它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原动力。爱,恰如阳光雨露滋润学生的心田;爱,犹如春风吹进其乐融融的教室;爱,能够拉近师生间的情感距离,消除师生之间或者同学之间的隔阂。爱心既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起点,也是提高教师教学与教研水准的基础与源泉。从某种意义而言,爱就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教师呵护、关心热爱学生是开展情感教育的基础。
实践证明:教师只有用自己的诚挚炽热的情感热爱、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把握学生情感波动的实际情况,才能达到师生之间心灵相约的美妙境界。例如:笔者在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时,一旦发现个别学生出现苗头性的心理障碍等消极情绪现象,就和颜悦色地加强沟通与交流,用爱心唤醒学生彷徨的心,用真挚的爱和尊重叩开学生低迷的心坎,从而发挥了融爱的优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5.4 丰富社会实践,增强德育实效
音乐艺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现实生活与生产活动。我国各个民族优秀的音乐作品是创造者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充分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和真挚情感。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任课教师一定要紧密结合坚持内容与生活实际情况,乐于从现实生活中挖掘育德融爱资源。
例如:教师执教《渴望春天》一曲时,在确保安全万无一失的前提下,带领学生排队依次走出教室观察校园美景:在春风吹拂的阳光下,校园门口两棵葱茏挺拔的松树映入学生的眼帘,他们的心中萌发出对保卫边疆战士站岗放哨的崇敬之情;绿意盎然的小草争相开放五颜六色的小花,让学生感到学习文化知识是一种美的享受;目睹波澜不惊的小河,让同学们舒缓了紧张的情绪。最后,要求学生一起欣赏《渴望春天》的乐曲,从而构建了激情洋溢的融爱育德教育范围,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并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6.1 本课题研究简要结论与实践总结
融爱育德理念下初中学音乐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那么措施之一,我们只有强化课题研究的思路、研究目标与创新之处,才能在今后的教学工作实际中取得比较理想的成果。
6.2 本课题研究局限性与改进方向
本课题研究中案例选择和研究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局限性,我们不能安于现状,务必信心百倍地走出比较古板的研究围城,适当提出未来研究的改进方向,可以通过增加多个案例的比较分析、深入探讨融爱育德在不同年级中的应用策略。
6.3 今后初中音乐情感教育发展的展望
展望未来初中音乐情感教育的发展趋势,强调融爱、育德融入初中学音乐教育的重要价值与方向。同时,鼓励教师和其他学生研究成员与时俱进,勇闯初中音乐情感教育的难关,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音乐教育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