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沙沙
(惠州市第二中学 广东 惠州 516000)
新课标的提出“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从生活中了解更多地理知识,带领学生走进生活挖掘地理知识。”这种全新的思想理念,带给广大教师更多思路和启示,在地理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情境,带领学生从生活中观察、探索、分析、判断,实践出真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地理思维,以及对知识探索、自主思考的精神,促进学生地理素养的提升。知识联系生活,就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方式来搜集教学资源,获取更丰富的素材,一方面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拓展知识,将地理教材中的抽象知识,通过生活中形象、生动的画面,让学生们获得直观上的真实感受,有效提升初中地理教学的整体质量。
如今教学思想越来越开放,在教学理念上不断追求创新,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再到今天的创新教育,地理在各个学科中的地位逐步攀升。作为初中地理教师会采用新兴的教学方式,为学生们呈现出新颖、丰富的教学设计,而生活化教学恰到好处地与课堂教学衔接,带给学生们全新的学习体验。所谓生活化教学指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将知识进行梳理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熟悉事物等联系在一起,通过知识延伸至生活之中,加强学生知识联系性,降低学生们对地理知识的学习难度,让学生们从生活中发现地理、认识地理、了解地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分析、推理、实践等各方面的能力,将所学知识能够灵活运用在实际生活之中,以此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日益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外出旅行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缓解压力、调节情绪的一种有效途径,成为生活中的调色盘。在实际生活中,地理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需要学生善于观察,不断从生活中挖掘,提高地理应用能力,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将生活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带领学生们走进生活中的地理,将地理知识中一些抽象问题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内容,不仅能够增添课堂教学的乐趣,降低学生学习难度,还能让学生们了解生活、了解地理,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要想了解生活中的地理,需要具备细心、耐心,还有较强的想象力和感知力。比如:在学习地理知识中,学生们了解夏季时白昼长,黑夜短,冬季则恰恰相反;但并不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更不会将北京天安门升旗仪式的时间联系起来。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学生们还了解天津地区夏季降水量多,冬季降水量少;但他们并不会对天津的地理位置联系起来等等,这样的例子。要想理论与实践捆绑在一起,需要将地理知识作为基础,才能在此基础上搭建地理思维,逐渐朝着生活方向延伸,这是一种在原有知识储备的前提下,不断更新再生的学习过程。
例如,学生们在课余时间会阅读课外书,从书中、网络等各个渠道了解到中东地区的人们,日常情况下会戴着白色头巾,穿着长袍,但不知道其中的原因。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够显而易见,让学生们了解衣着与气候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扩大思考范围,分析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的人们穿衣与气候相联系?有很多地方人们着装不同,是否也与气候有关?等,这样的问题,能够给予学生启发,带动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好奇心和兴趣感,在原有地理基础知识上得到巩固与提升。
有这么一句话:“世界万物皆地理”。地理学科本身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了解地理、回归生活,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更多的地理资源,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能够在地理学习中增长见识、获得喜悦、学以致用,鼓励学生探索生活中的规律和现象。
例如,据了解,现在大部分学生学习地理都应付于考试上,并没有将所学知识得以运用,缺乏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在学习“气候”相关知识之前,对于中学生来说,对世界各地不同区域的气候区别并不了解,生活中观察到的一些现象也无法做到很好的知识衔接,有时会通过一些书籍、网络、影视资料等了解北半球的冬季、欧洲一些国家的气候,或者国内南北方的不同差异,穿着差异等,他们可能会知道生活中存在这样的现象,但并不会去深入探究真正的原因,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一来,在地理课堂,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好生活中的现象给予学生更完善的补充,让学生们能够发现生活中现象的背后隐藏着更加深刻、丰富的地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整体效率。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学习固然重要,但也要接触外界信息,了解社会发展动态,多关注新闻、热点,让学生有知识、有文化、有素养、有生活。当前社会人们接触新闻信息非常便捷,网络上海量的新闻事件每天都在实时更新,接触到的信息纷繁多样。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关注社会新闻、时事热点等,这也是学生们应当了解的,将时事热点与教学内容融合,这一大胆举动给学生们带来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能够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尊重学生成长规律,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充分利用身边资源,搜集各类不同的教学素材,让学生们对地理学科产生新的观念,从地理角度、地理思维看生活、看世界。
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将社会新闻素材引入课堂,能够帮助学生提升知识领域,扩展知识空间,让学生获取更为丰富的地理信息,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着极大的优势。教师可以根据所讲授的知识内容,引入恰当的新闻素材,通过多角度来了解地理,给予科学正确的指导,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新事物和规律,结合新闻素材打通所学知识点,善于用地理思维来分析问题,将所学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之中,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力、洞察力、穿透力以及创造力。
例如,在学习《多变的天气》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天气变化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如:夏季降雨量大,在较大雨季时会有很多关于内涝、冰雹、洪水等新闻内容;还有为什么今年的夏季如此炎热,较往年相比温度有所上升;南极冰雪发生融化现象等。教师可以借助这些新闻事件顺藤摸瓜,鼓励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分析,积极思考、交流互动。如果班级中的学生每个人都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后大家依然是人手一个苹果;那么如果让学生们相互交换自己的想法,那么每个人能够收获不同的思想,帮助学生扩散地理思维,在课堂上实现生活化地理教学的目标。
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情境教学这一模式,能够带给学生别开生面的学习体验。生活化情境创设,不仅能够为课堂教学营造一个宽松、活跃、熟悉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此情此景中会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展学生地理思维,接触到的知识更加丰富多样,在逼真的情境中思考分析、推理判断,从课本联系到生活之中,能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生活情境,情境的创设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主要将知识与生活种的问题绑定在一起,让学生们在学习地理学科过程中,能够获得深刻的感知,抓取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捕捉更多的信息。在地理情境创设中,教师可以提炼地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引用生活中的图片、视频等功能,带领学生从地理角度分析和思考,帮助学生构建全新的地理框架,增长学生的见识度,提高学生们的认知世界。
想必情境教学对于广大师生来说并不陌生,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应用。所谓情境教学主要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期间,围绕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来创设相应的情境模式,具有针对性地将教学内容变得多样、形象、立体,能够极大程度吸引学生的课上专注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可以快速投入到学习之中,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地理这门学科联系着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通过情境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多元化课堂氛围,如:故事引入、游戏互动、多媒体技术、生活化实践等,让学生们能够在不同场景下身临其境,真正获得学习上的体验感。
例如,在学习《中国的气候》这节知识点时,我国南北方温差较大这一气候特点,如果单纯地讲授相关知识,使学生学习起来过于枯燥和单调,容易消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们感到更加真实和生动。如:“琪琪一家住在哈尔滨,今年想去南方外婆家过年,他们穿着厚实的羽绒服,裹着围巾坐在奔向南方的高铁。起初在火车上还穿的很厚实的棉衣,到了山东境内暖和了很多,当火车到达海南境内时已经是短袖、短裤了。”观看完这样的视频短片后,让学生们共同思考,为什么南北气候的温差如此之大呢?学生们结合生活实际、课本知识进行探究讨论,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只有将生活情境引入到课堂,才能让学生在地理知识中遨游,了解地理知识带来的趣味,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所谓探究式教学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问题为核心,有问题的地方就有思考,有思考就会有争议,通过进一步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能够自主思考、分析、判断、整合、总结等,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寻求真相,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充分彰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能够更好地融合在课堂学习之中,提高学生知识探究、积极探索的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将生活与地理知识相联系,能够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认识各个区域、国家,培养学生人文地理知识,通过生活种种、图表分析、识图能力等,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对每个国家的人口、语言、气候、地形、经济等各个方面内容都能有所了解,提出相应的问题,做好问题引导,能够帮助学生打开地理思维,确保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探究方向,让世界在每个学生的面前一览无余,让学生们能够了解这瞬息万变的多彩世界。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展开交流、互换思维,围绕一个话题进行深度探讨,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和全面。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还能够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接触到更丰富的知识面,如: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分享等,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地理知识体系。教师会鼓励学生自由交流,在地理知识中不断探索新知,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多渠道挖掘地理资源,真正感受到学习地理带来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这节知识点时,这节课主要让学生能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规律,对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地理意义能够充分理解,同时清楚昼夜公转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四季变化,用简单的方式来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从太空中遥望,地球就好像一颗蓝色的宝石,非常突出、非常震撼,表面深邃、浩瀚的海洋赋予了它的主色调。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我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观测到地球的样子,空间站见证了中国的强大,三十年是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里程碑。地球的表面温度介于0℃-100℃之间,这种独特的环境使得地球表面的水能以液态存在。教师通过演示地球公转,让学生们了解白昼与黑夜时间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同时安排学生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参与讨论和思考,鼓励学生自主尝试操作,树立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探索精神。
正所谓:“知识来源于生活,且用之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每个角落都蕴藏着深刻的地理知识,包括人们衣、食、住、行样样离不开地理的存在。学习地理的目的也是为了能够让学生们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在实践中运用与验证,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作为初中地理教师,不能将教学内容仅限于教材之中、理论之上,而是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地理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感知、在实践中成长。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实践空间,尽可能让学生们在真实的环境中体验,认识地理、理解地理、实践地理,在地理环境、自然生命中探索新知,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例如,在开展实践活动期间,教师可以在课上创设模拟情景,以旅游景点为主题,带领学生一起旅行,纵览我国大好河山,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为学生们展示不同地域的环境、气候、文化背景、自然风貌、民俗特征等,让学生们尽揽眼中。同时,让学生们对此做出一个详细的旅游攻略,并利用所学知识将地理位置、气候、温度、自然风貌、环境等进行详细分析。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之间的差异性,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唤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热情和好奇之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知识探究、实践操作的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分组合作,给每组学生发一张地图,利用课余时间从学校出发,不同小组走不同的路线,最终到达目的地。这样的方式,主要为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应变能力、地图知识运用能力。地图是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善于使用地图,让学生具备读图能力,带领学生走进地图的世界,感受地图中隐藏的小秘密。当每组学生抵达终点时,对这一次实战体验做一次全方面总结,从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没有化解的问题等,最终教师将进行一一解答,并鼓励学生们的聪明才智和积极面对困难的勇气。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如火如荼的今天,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将实际生活与教学内容相融合,成为当前教学中的重要目标,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中的地理,让学生们认识到学习地理的真正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性、协调性、统一性,对地理知识、对生活、对社会有一个全新的了解,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