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璐璐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安徽合肥 230000)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其中也包含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在当前信息技术不断普及的背景下,高校教学活动中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专业技能的需求。为推进落实“双高计划”,各大高校遵循政策导向,转变教学模式,纷纷依托互联网开展教学模式改革。文章以室内设计课程为例,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优化课程教学提供实践支撑,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互联网+”时代,线上教学以其灵活性、便捷性等特点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广泛开展。在线上教学中,学生通过在线教学平台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网络课程,共享课程资源。然而,线上教学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实践性,学生难以在亲身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对学生的自律性和自控性要求较高,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等等。而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了线上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互补,灵活应用云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优化课堂环境,突破了以教师为中心、实践地点固定的传统课堂局限,形成个性化和开放性的学习氛围,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学习意愿,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其一,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互联网以其高效、便捷以及易于传播的特性,已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和获取知识的关键路径。教师在充分掌握信息技术手段的前提下进行教学实践,这不仅使教学手段和方式多样化,还能丰富教学内容,实现学生及时参与,有效达成教学目的。由于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在不断改进,社会对教师实际教学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学校引导教师采用“互联网+”即混合式教学模式,适应了时代发展,协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学效率和信息处理速度,增强师生交流互动的深度和频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二,优化高校教学资源。混合式教学既是对传统僵化教学模式的改进,也是对高校教学资源体系的优化。这种网络教育资源共享系统的形成,有助于构建以学生为核心,形成个性化和开放性的学习氛围,突破了以教师为中心、实践地点固定的传统课堂面授模式,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灵活性。目前,雨课堂、慕课、学习通等线上授课平台发轫,室内设计等艺术类课程也成为线上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学习高水平学校知识的契机。同时利用云端链接功能,凝聚同类型的设计爱好者,营造新的学习交流环境。
室内设计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内容包含室内设计工作的综合知识、案例分析和实训。课程目标为:激发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深化学生对设计美学和工程美学的思考。
空间设计史的发展、风格变革、材料演进等属于室内设计课程的基础内容,较为简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采用线下口头讲解的方法,倾向于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掌握相关知识。虽然这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瞬时记忆,但由于课后没有加以及时复习,缺乏实践论证,学生对基础内容的实际理解程度往往很低。技能实训有助于培养学生调查探索、知识传递、沟通判断、反思纠正、利用专业技能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综合能力,但在室内设计课程教学中,实践机会不足,大多数学生很难在校园内开展有效实践,增加了室内设计课程的试错和学习成本。
室内设计课程的教学对象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课程安排在二年级,采用小班授课制。在教学实践中,将混合式教学模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开展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案例分析、项目实践、总结报告等多种教学活动。下面主要从课前、课中、课后等方面对课程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分析。
针对抽象的理论性知识,采用“线上自主学习+线下讨论交流”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应提前备课,制作课件、教案和相应章节的教学短视频,设计必要的在线测试和在线问答互动,并上传到相应的在线教学平台。教师利用后台统计数据对比梳理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开展针对性的内容讲解和个性化的问题探讨。
学生在线学习情况,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譬如,若多数学生未能及时完成课业任务,就不再开展本节课的在线测试活动。而在确认开展活动后,依然需要考量活动开展的具体环境支持。学生在活动前期应做足准备,包括观看慕课、通晓课程考核流程、熟悉参考文献。课前预习是学生接触新知识的起点,起到了“领航”作用。学生在进行课前线上自主预习时,应以初步了解为目标,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使学习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学生完成在线学习后,根据老师发布的设计任务进行调研,在此期间若有疑问,可随时观看录课回放视频或者在群组中发帖寻求支持,组内成员互相帮助,回帖数据会被后台记录,之后在课堂上以调研报告的形式汇报。调研完成后,学生按照设计要求绘制方案初稿,教师可在线下现场指导图纸的绘制步骤,帮助学生掌握绘图要点。之后确认方案并且将初稿上传至智慧职教云课堂,通过师生互评的方式获取反馈,根据反馈意见进一步优化作品。最后学生提交作品终稿并进行作品展示,教师统一点评,公布此次设计活动的成绩。
由于线上教学时间有限,无法进行深入研究,因此线下课堂中,教师可以先将知识点进行拆解。教师要注意收集学生在线上和线下学习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如人体工程学尺寸、空间布局等,展开答疑。线下课堂增加师生互动游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对课程教学优化有着极大的裨益。教师收集不同地区用户的设计需求,在课上借助网络分析室内设计的最新优秀案例,并对未来室内设计的流行风格进行解析和预测,使课程教学更具灵活性、前瞻性和可接受性。
依据线上教学内容,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发线下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设计项目,以此检验教学成果。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从任务中选取合规的项目。例如,针对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模拟真实企业环境,将实践项目引入课堂,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环境支持。教师构建集课程设计、项目与竞赛设计、工程实践设计等于一体的学习平台,完善覆盖第一、二课堂的多维、立体的项目化教学组织,推行“1+X”(专业化专长+优秀设计人才的多种文化素养)工作室管理机制。
学生走出课堂,了解当前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开展具有针对性和目标性的专题实践,将线上理论知识与线下项目实训相联系,实现知识的内化迁移和技术技能的有效提升。
1.课后考评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也采取线上和线下两种形式,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第一,过程性评价。包括线上答题、讨论、习题提交,线下出勤、提问、单元知识点讨论、作业提交。在线学习虽然没有单独设置考勤环节,但每个学习环节都有时间限制,无形中起到督促作用,保证学生的参与度。学生是否参与在线学习直接关系到各个环节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线上答题必须在认真学习在线教学内容后进行。讨论是在线上答题之后就问题展开交流和互动。习题提交则建立在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利用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出勤率和课程学习时间是否符合要求,并根据相关比例进行分数转换。
第二,总结性评价。包括小组间的互相评比,组内成员表现的相互评价,以及教师对每个小组成员作品设计的评价。根据学生的设计情况,教师给出分数,然后进行分数转换。课程的最终考评依据为居室空间的方案设计,旨在依靠落地项目,指导学生利用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完成整套方案设计及成熟的施工图绘制,掌握包括平面布置图、地面铺装图、天花吊顶图、立面图、效果图等在内的基础制图规范。
线上与线下分值比例为40%线上,60%线下,总成绩实行百分制。
2.教学反思
教学结束后,学生可以在云课堂平台上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教师根据评价反馈进行反思,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跟踪和指导,总结课程中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的实际成果和主要问题,以便在后续课程教学中持续改进。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高度重视信息化手段,主动探索“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开展教学实践,建构集场景、交互、体验和反思于一体的综合性教学场域。教师需要改变固化、程式化的教学现状,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使得学生化被动为主动,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质量。未来教师应积极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双高”背景下推进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以培养更多具备实用技能的高素质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