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娟
(合肥特殊教育中心 安徽合肥 230000)
低视力学生要不要学习汉字,学界基本达成一致,认为低视力学生学习汉字是很有必要的。但一些家长却片面地认为,孩子最终会失明,学习汉字没什么意义,因此拒绝低视力孩子学习汉字。笔者认为,低视力学生学习汉字是非常有必要的,可根据情况,区别对待。《盲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提出:“盲校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科学评估学生的特殊需要,实施个别化教育。”《课标》规定:“低视力学生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无论低视力孩子的视力最终会如何发展,我们都要尽最大努力开发孩子的残余视力。对于有些疾病,即使不用眼视力同样也会下降。与其浪费低视力学生的残余视力,还不如好好利用,增加低视力孩子的视觉感受经验,对低视力孩子的未来发展大有裨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低视力人士和普通人有着同样的权利,但因为视力低下,很多低视力人士的权利得不到保障。以选举权为例,低视力人士在行使选举权时只能假以他人之手,若视障人士认识一定数量的汉字就能很好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再如,现代公民经常需要签订法律文书、合同、协议等,低视力学生学习了汉字就可以顺利行使自己的权利。
(1)学习汉字为低视力学生的出行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学习了汉字以后,视障学生能借助助视器观察道路指示牌、公共交通线路图等,为顺利出行提供了便利。
(2)学习汉字可以扩大低视力学生的知识面。因盲文图书校译的复杂性,盲文书籍、杂志等较汉文类要滞后一些,特别是当前的热门图书、杂志等。学习了汉字的低视力学生可以借助注视器等辅助设备进行汉字阅读,尤其是绘本故事,可以极大地提高低视力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低视力学生的知识面。
(3)学习汉字可以提高低视力学生的用眼能力。汉字教学可以作为视觉康复训练的一项内容,在学习中可以培养孩子的用眼习惯和用眼能力。
(4)学习汉字可以增强低视力学生的自信心。视障孩子因视力障碍玩伴较少,因而会形成自卑内向等性格,不利于孩子后期的发展。相反,学习汉字以后,他们能够识文断字,能够读书读报,能够自由行走,定能提高各项活动的参与度,进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不仅低视力学生要学习汉字,全盲学生也应该学习一些汉字,如自己的姓名、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等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的重要信息。
以我校三年级学生马晓瑶(化名)为例。该生在进行入学评估时,家长一再强调,自己的孩子是全盲学生,外出需要家人全程搀扶,个人能力特别弱,医院给出的诊断结果亦为全盲。据观察,该生在陌生环境中寸步难行。经校入学评估小组评估,我们发现,该生是有残余视力的。我们建议家长为孩子佩戴助视器,并为其制订视觉康复训练计划,马同学主动要求加入汉字社团学习。经过三年的培养,该生无论是在班级还是在社团内都表现良好,不仅各科成绩优异,还是校艺术团的骨干成员,被同学们推举为班长,成了班级学生学习的榜样。
如何对低视力学生进行汉字教学呢?根据视障学生的具体情况,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给予学生个别化教育支持。低视力学生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视力虽低下但能够长期保持的学生;另一类是视力可能会逐渐下降直至完全失明的学生。对于第一类学生,完全可以学习汉字,并且可以将汉字作为自己的第一书面语言,可以不学盲文。按照《课标》要求,从一年级开始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汉字教学。针对第二类学生,他们的视力会随着病情的恶化逐渐看不清这个世界,最终可能会完全失明。笔者认为,这类学生也应学习汉字,但是这类学生既要学习汉字又要学习盲文,会给语文教师和学生本人造成一定的负担,为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可以以社团教学的形式教会学生常用汉字。以我校为例,我校开设了汉字入门、汉字提高两个汉字学习班,每班每周上两节课,每个班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复式教学,经过四年的努力,社团的部分学生已经能进行简单的书报阅读,能借助大字课表开展语文学习活动。
由于视力低下,低视力学生学习汉字需要借助一些辅助器具才能进行。首先,学生应该到医院进行全面的视力检查,佩戴合适的眼镜。其次,学校应该给学生提供学习台灯、放大教材、低视力汉字书写板、助视器等辅助设备,让学生看得清、写得好。
1.故事识字法
教师在初次教授新字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编故事的方法来授课。例如,在教授汉字“碧”的时候,可以编成故事来教学:王同学和白同学是一对特别要好的朋友,瞧,他们俩一起坐在石头上聊天呢!又如,在教学“晴”“睛”“晴”几个汉字时,可以这样编故事:小“青”到公园玩,遇到了三点水,就变成了“清”。“清”非常得意地说:“你们知道吗?我是最干净的,因为我可以把东西洗得干干净净,深受大家喜爱!”小“青”继续往前走,遇到了“日”,变成了“晴”。“晴”说:“我是最‘靓’的仔,因为日头出来,照亮了大地,万物向阳而生。”小“青”继续往前走,又遇到了“目”变成了“睛”。“睛”说:“我是最迷人的,你们看,我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多么美丽、动人!”通过故事情境法,激发低视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易于比较和掌握新字。
2.归类识字法
汉字中有一些偏旁或部首相同的字,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识字量后,可以对汉字进行归类、整理、比较,便于学生识记。例如,表示人体器官的字通常以“月”为偏旁;“竖心旁”的字都跟心理、情绪有关。
运用归类识字法,可以整理、比较学生所学的汉字,达到巩固、理解汉字的目的。
3.比较识字法
在低视力汉字教学中,形声字和形近字最容易出错,教师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比较和识记,如“清”“蜻”“晴”等几个形声字,声旁都是“青”。“清”字是三点水旁,表示这个字跟水有关,是“水很清”之意;“蜻”的形旁是“虫”,表示蜻是一种昆虫;“晴”的形旁是“日”,表明这个字与“日”有关,是“天气晴朗”的“晴”。又如,“乌”和“鸟”,两个字非常相近,在教学中,要强调“鸟”字中间的一点。运用这种方法能使孩子牢固建立音、形、义三者之间的联系,有效地提高识记效率。
4.游戏识字法
低年级视障学生自控能力弱,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可引入游戏环节,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例如,课堂教学中玩“连连看”游戏,教师出示一组汉字和一组图片,让学生将汉字和对应的图片连起来。又如“编字谜”游戏,大雨下在横山上(打一字)——谜底:雪。再如“飞花令”游戏,请两组同学在10秒内交替说出“草字头”的汉字,不得重复,说得多的一方获胜。游戏教学法,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寓教于乐,通过轻松愉快的游戏巩固已学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加减识字法
加减识字法就是利用学生已掌握的偏旁、部首、独体字等,进行加一加、减一减,组成新汉字的识字方法。将学生在数学课上所学的加减法运用到语文课的识字教学中,学生会觉得很好玩,在玩的过程中识字,使学生乐学、好学。
6.文化浸润法
汉字的产生、演变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教师在教学汉字时可以经常讲一些有关汉字的起源、演变、使用的故事,使学生的汉字学习更加有趣,让学生感受汉字的博大精深。教师在初次教学生字时可结合造字法,甚至可以采用编故事的方式来吸引学生,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例如,在教学“车”这个字时,可以先呈现古代的马车图,让学生先观察,说说马车的结构,然后依次呈现“车”的甲骨文、金文、小篆,以及现代汉语中的“车”字,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汉字的变化过程。
7.代币法
代币法是特殊学校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通过用奖励强化所期望的行为,用惩罚消除不良行为而达到教学的目的。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认可,渴望得到教师的奖励。在汉字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一定的奖励(如卡片、图章等),在达到一定的数量后,学生可以到学校的代币小超市去兑换相应的物质奖励。通过不断地激励、强化,达到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发生,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的速度很快,以后逐渐放缓。为了形成长期记忆,我们必须对所学知识及时进行巩固。因低视力学生视力不佳,对周围的汉字文化关注度较低,低视力学生的课外读物也比较少,较难形成汉字学习的氛围。为了达到及时巩固的目的仅靠教师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需要发挥家长的作用。一方面,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需要家长参与监督;另一方面,家长需创造条件,形成汉字学习的环境。例如,家长可以有目的地让低视力孩子认识街上的广告牌、公交站牌;到商场或超市购物时,可以让低视力孩子认识店名以及物品的商标、名称等;此外,家长还可以选择一些字体比较大、画面比较清晰、色彩比较鲜艳的绘本故事陪着孩子一起阅读。这样既扩大了孩子的知识面,丰富了其识字量,又培养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孩子的语文素养,从而让其懂得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的道理,激发低视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根,正确读写汉字是中华儿女掌握母语的基础。长期以来,因家长的误解和部分教师的认识偏差,低视力学生的汉字教学问题一直未受到重视。对于低视力学生来说,能在看得见的时候充分利用好残余视力,感受这斑斓的世界,学习祖国伟大的文字——汉字,意义是十分重大的。汉字教学对于学生形成母语能力至关重要。通过汉字教学,引导低视力学生逐渐认同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使低视力学生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提高低视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