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游戏融入教学路径

2023-10-14 14:26马福英甘肃广河县阿力麻土山庄教学点
小学科学 2023年21期
关键词:科学课科学游戏

◇马福英(甘肃:广河县阿力麻土山庄教学点)

教育游戏融入课堂教学属于游戏化教学的一种形态,将可以辅助完成知识、技能教学的游戏引入课堂,为课堂教学服务,以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学习的兴趣,实现寓教于乐的教育目标。教育游戏融入课堂教学是现阶段国内教育界热烈讨论、交流的一种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玩中学”,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教育游戏融入小学科学教学的必要性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削弱了小学科学课的趣味性,学生只能听着教师讲解科学概念、看着教师演示科学实验、被教师组织带领完成规定的小组实验,过程体验比较差,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难以激发。小学阶段的科学课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并非肉眼可见的简单课程,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思考感悟去理解科学现象背后的科学规律、科学法则,需要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但小学生普遍好玩、好动,耐不住性子,与科学的严谨要求相悖。教师将教育游戏融入小学科学课堂,可以用有趣的游戏改善讲授式教学方法带来的枯燥感,可以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感悟科学知识,可以将科学的趣味性充分展示给学生,营造适合小学生身心成长的科学课。

(二)丰富小学科学课内容

小学科学教材作为教学载体,能够呈现给学生的内容其实比较有限。教材更多被视为一种案例,为学生提供一种学习的样本展示,其余的内容需要教师从课外引入课内,用大量具体、趣味、生动的案例让抽象的科学概念“活”起来,成为能够被小学生所理解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以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多种多样的植物》为例,教材中能够提供给学生的是平面的、静态的植物图片,是严谨却抽象的科学阐述,实际上,学生并不能在现实环境中很好地辨别眼前的植物。教师利用AR 等信息技术构建教育游戏,将抽象的二维植物在游戏世界中构建成三维的形态,让学生可以操控,进行整体、局部、细节观察,并配合听取具体讲解,使学生将教材中的科学阐述与具体的植物一一对应,真正能够辨别这些植物。小学科学课内容的丰富为学生提供了从不同途径了解科学知识的便利,可提升科学课的教学效率。

(三)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022 年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强调,这是一门体现科学本质的综合性基础课程,应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发展基本的科学能力”“形成基本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要完成新课标提出的培养要求,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思考和实践,并从中获得足够多的收获。教育游戏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更多学生主动参与游戏,利用游戏规则和游戏得分点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育游戏融入小学科学教学的原则

(一)游戏目的与教学目的一致

教育游戏并非独立于小学科学课堂,融入课堂的前提是目的一致。教育游戏以辅助教学完成为最终目的,教学目的决定教育游戏的内容、规则以及形式。仍然以《多种多样的植物》为例,小学科学课教师的目的是在这一课中带领学生认识、辨别几种代表性植物,激发学生学习认识植物的兴趣,锻炼学生寻找、辨别代表性特征的能力。教师选择用AR 技术将二维的植物图片制作成三维形态,带领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认识、辨别代表性植物,增强辨别环节的趣味性,将枯燥的科学课学习过程变成游戏过程。AR教育游戏的目的与课堂教学目的一致,是充分发挥游戏作用的关键。若教师在设计引入教育游戏时,并未明确教学和游戏的目的,也未将二者保持一致,只是为了让科学课堂变得有趣而随意选择游戏,大概率会导致游戏与课堂脱节,浪费课堂有限时间,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二)游戏规则和操作不要太复杂

小学生还不太适应规则复杂、操作难度大的游戏,规则简单容易执行、操作过程简单明了的游戏更适合小学生。五六年级学生的教育游戏规则和操作可稍微复杂一些,但也不宜超出学生身心所能驾驭的限度。教师须谨记:教育游戏融入小学科学课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科学学习的趣味,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科学知识、科学技能的理解,并非为了为难学生。

(三)游戏形态应具有多重变化

小学生普遍好奇心重,新奇的事物往往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成不变的事物则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小学科学课堂上的教育游戏形态应经常变化,保持在学生眼中的新鲜感,保持游戏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师应充分利用身边的信息技术,经常改变游戏的形态,保证教育游戏融入课堂的有效性。

三、教育游戏融入小学科学教学路径

(一)合理设计游戏,辅助课堂教学

教师在设计教育游戏时,应尽量选择强趣味性、强操作性、低器材依赖性的游戏类型,让全体学生都能够上手游戏,从游戏中获得乐趣,以提升小学科学课堂的整体效率。教科版五年级上册有关于“光”的科学知识,其中关于“光传播的特点”部分教学,教师设计了手影游戏作为教育游戏引入课堂。设计意图在于通过手影游戏让学生认识到光传播的特点、影子形成的条件,以及光影的变化规律。在传统讲授式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虽然能够记住并理解光传播的概念和规律,但觉得过程较为枯燥无趣,且不少学生觉得教师讲解的光传播的概念很抽象、难以理解,靠自己很难总结出有关光传播的规律。手影游戏进入课堂后,可直接将光传播的规律、影子出现的条件融入游戏当中,帮助学生理解影子生成的条件,从而理解光传播的规律。

第一,教师为学生在课件中展示几种手影游戏的影子,并展示其中一种的手势动作,鼓励学生通过模仿和创造找出剩余几种影子对应的手势动作。学生通过这一过程会发现,手势与影子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影子体现的是一个轮廓,是光照在物体表面被遮挡的部分,对影子的产生和光的传播有了较为具体的认识。第二,教师要求学生观察自己手影对应的光源,并说出光源是如何确定的。比如靠窗的学生发现,虽然教室天花板上的灯开着,但自己的影子在远离窗的方向,所以自己的光源是天上的太阳。而有的学生坐在远离窗的位置,发现自己的手影浅淡且位置不固定,只能确定自己的光源是天花板上的灯,却无法确定是哪一盏。教师此时引出第二个教育游戏:用Flash 制作的光影小游戏。游戏中有东升西落的太阳和一个站在旷野中的人,在游戏开始前,太阳按照自东向西的规律移动,画面中人的影子发生的长短和方位变化清晰可见,为学生提供完成游戏的提示。游戏开始后,太阳会随机出现在画面天空的任何一个位置,学生只有拖动影子使其处于正确的长短和方位上,才能通关,否则15 秒后太阳会刷新下一个位置。游戏动画可以循环,学生可以反复多次尝试。在手影游戏和Flash 动画游戏的辅助下,五年级科学课堂的氛围轻松且自由。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了影子产生的条件,认识了光传播的规律,感受到光与影之间的密切关系,且这种认识是具体的、形象的,而非抽象的、枯燥的。

(二)关注全体学生,鼓励参与游戏

教师在设计和应用教育游戏时,应尽量关注全班每一个学生,鼓励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游戏当中,尤其是平日里内向、文静、不爱参与班级活动的学生,更值得教师关注。教师需用游戏调动学生科学学习的积极性。相较于教师一个人组织、全班学生参与的游戏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内部游戏的形式更容易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近距离观察别人的游戏过程,激发并鼓励学生亲身参与游戏,让学生从教育游戏中获得乐趣。

比如教师在“光”单元的教学尾声,组织学生开展一场“大家来找碴儿”的游戏。共有10 幅光传播的图片,班级学生6 个人结成一个小组,围绕10 幅图片寻找其中的错误之处。教师在教育游戏中采用了分组设置,学生在小组中参与游戏、提出自己想法的机会更多,让内向的、表现不够积极的学生有了参与游戏的空间。在光传播知识的应用中,找到10 幅图片中的错误,大部分学生都在“大家来找碴儿”的游戏中感受到趣味和成就感,对光传播的科学知识理解得更深。在小组游戏结束后,教师对小组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学生提出表扬,对从不积极到积极的学生提出肯定和鼓励,提升学生个体对参与游戏的兴趣。教师对小组整体的游戏成果进行评价,对游戏完成速度最快、准确率最高的小组进行奖励,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成就感。小组竞争成功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全班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育游戏当中,提升教学整体效果。

(三)师生适当互动,助力教育游戏

在教育游戏的应用过程中,教师扮演着组织、策划、监督的角色,学生是真正参与游戏、完成游戏任务的角色。但在具体的游戏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无法推进时,就会停滞不前,且有明显的挫败感。为了保证教育游戏顺利在课堂上发挥作用,也为了保持学生对游戏、科学课本身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应当适当与学生进行互动,在学生有需要时提供帮助,避免游戏无法推进的情况。但教师过多参与和帮助,又会影响学生游戏的体验感,所以教师的参与次数应受到限制。以“大家来找碴儿”游戏为例,教师可为每个组设置一次“场外援助”机会,即向教师寻求答案的机会。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在真正遇到问题时能够渡过难关,另一方面可用仅有的一次机会督促学生自己开动脑筋,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游戏,提升学生在教育游戏中的感受。通过设置类似“场外援助”机会,教师可顺利发现学生小组中有哪些小组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有难度的题目,各个小组的学生分别在哪个知识点上有所欠缺,加强教师对学生科学课学习效果的了解和掌握。

(四)应用信息技术,丰富游戏形式

信息化时代,教育游戏也应当充分体现信息化的特征。AR、VR 等信息技术成果已经逐步在教育领域中得到应用,但多局限于高等教育阶段,中小学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比较少。小学科学课有利用AR、VR 等信息技术成果的空间,可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游戏形式,保持教育游戏对学生的吸引力,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保持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教科版三年级“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教学中,教师可利用VR 技术设备带领学生进入虚拟现实世界,用脱离地球的宏观视角去看待月球围绕地球的运动,观察地球自身的运动,观察太阳与地球的关系;用时间加速的方式,去观察缓慢的天体运动形成的轨迹。VR 技术设备给学生带来更直观的科学世界,也为科学课教育游戏提供了新的载体。

综上所述,教育游戏的融入为小学科学课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提供了新的方法。教育游戏的融入需要教师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设计符合课堂教育的目标要求、与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契合、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科学学习态度的游戏形态,充分发挥教育游戏的价值。

猜你喜欢
科学课科学游戏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科学课教学反思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