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羽丰
平面性特征,是油画作品中平面性语言表达的特征,也是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具有这一特性的油画作品往往以简约的平面性语言表达艺术家的艺术情感与核心思想。油画作品中的平面性特征,并非单一的平面艺术表现形式,而是通过对色彩、线条、构图与造型等平面元素的调整,更集中地表现画面内容,让画面形式更加简约,画面内涵更加丰富,同时也让油画创作更加具有表现力及视觉张力。
一、油画作品中的平面性概述
人们对油画作品画面中所呈现出来的视觉观感,主要分为“平面”和“立体”两种类型,其中“平面性特征”就是指作品将现实中立体存在的物象转化为平面结构形象,在画面中刻意弱化、消除立体物象的明暗变化、空间关系、结构转折等。平面性促使油画作品的写实性减弱、艺术性增强。平面性特征的使用,是现当代油画艺术创作的基本手段之一。
油画作品中的平面性,主要分为主观平面性和客观平面性。主观平面性,指创作者根据主观需求,对画面进行构图,填充色彩,调整构形。创作者采用游动、移位等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尽量避免由于透视原理、物体大小差异导致物体之间的互相遮挡与重叠,并且在构图上自由组合,在造型上提炼概括。如克里姆特的《吻》,画面以金色调为基础颜色,通过颜色搭配打破了构图上的平衡,改变以往的对称结构,以扭曲、夸张的姿态将不同大小的色块与图案进行穿插。客观平面性,则是较为写实的一种平面化表达,主要是创作者采用平涂的方法填充色彩。具有这种平面性特征的油画作品,仍然存在空间变化,并且具有一定的透视改变。如马蒂斯的《生活的欢乐》,在这幅画中,画家以平涂的方法填充色彩,画面空间关系虽然被弱化,但是仍然会让观者看出远近大小的立体效果。这种平面性特征的油画作品,突出强调画作的单纯感,使观者得到轻松愉悦的视觉感受。
二、油画作品中平面性特征的发展演进
立足于世界美术史的角度,东西方在绘画创作中均表现出平面性语言特征。十五世纪以来,人文主义思潮影响油画创作,艺术家们提倡求真务实精神,不但研究透视关系,还强调色彩关系与明暗变化,这时油画作品中的平面性开始弱化,初步出现了立体感。十九世纪之后,社会快速发展,物质的丰盈促使人们对审美有了更高的追求,同时随着摄影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绘画的记录功能被强烈冲击,因而传统绘画观念开始发生变化,衍生出了印象派、后印象派等绘画流派。对于绘画的本体语言,艺术家们开始进行重新的探索与反思,认为绘画的根本不再只是客观世界的再现,画面也开始逐渐趋于装饰化、秩序化和平面化处理。印象派强调光和影,主张描绘自然的瞬间景象,聚焦纯粹的视觉感受。后印象派画作主张应用色彩与结构塑造体积,常常在同一构图内采用多重视角组合画面。以梵高为例,他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突破传统透视绘画法则的平面性画面特征,画面中的表现对象富含张力。野兽派出现之前,油画作品中的平面性已经初露端倪,而野兽派的出现更是将平面性艺术表达推到巅峰。野兽派代表画家马蒂斯,其作品画面简洁、单纯,大量采用平涂方法表达绚丽色彩,以粗犷笔触装饰画面,具有浓郁的主观平面性特征。而当代中国的油画创作形式也是非常多样化的,充分吸收西方古典油画营养的同时又深受中国传统绘画风格的熏陶,绘画中所呈现出的平面化手法极具中国特色,形成了符合中国当代而又各具特色的艺术创新。
三、平面性特征在李稀睿油画中的
具体呈现
李稀睿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贵州女画家之一,在李稀睿的油画作品中,色彩、线条、造型与构图这四种元素相互交叠,共同构成了其作品的平面性特征,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与艺术体验。在画家不同的作品中,平面性特征的呈现方式与方法不同,其所产生的视觉效果也有所不同。
色彩的平面化
色彩,是油画作品表达的重要元素,也是油画作品平面性特征表现的基本载体。随着印象派绘画的发展,油画创作对色彩的解放更侧重描绘自然景物的瞬息状态,人们开始认识到色彩变化与光色之间的关系,致力于表达光与色的意和美,突破了传统绘画固有的着色表达,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们将色彩表达焦点放到视觉感受上。后印象派时期,艺术家们更注重作品表达的主观感受,这时油画作品中的色彩更多的是表达艺术家们的情感及思想。优秀的油画作品能够很好地结合情感與理智,这种色彩搭配、色彩艺术的表达方式,促使画面呈现平面性特征。
李稀睿油画作品的色彩基本是平衡统一且稳定的,题材以表现贵州自然风光及少数民族人物独特的气质和精神面貌为主。其作品《幸福花开开花寨》,画面整体以明度及饱和度都相对较高的黄色和橘色为基调,画面中的苗族人物或嬉笑攀谈、互相整理盛装,或吹奏唢呐,或休闲小憩,表现出少数民族欢乐喜庆的节日气氛。整个画面空间被人物形象填满,显得非常拥挤,极小的背景空间使用了大面积明快的亮色,和人物高饱和度的喜庆盛装之间也没有明显的冷暖或明暗对比,小面积苗族妇女的服装和妆发使用了深褐色,但色彩变化也仅仅只在局部范围内,画面色调显得高度统一。画面中的人物形象众多,动态各异,画面显得拥挤堆叠,并且画家主观弱化了三维空间的视觉观感,从而达到画面情感张力不断增加的视觉效果。在另一些作品中,画家通过简化色彩,减少色彩色阶、平面着色的方式,弱化画面内事物之间的明暗关系,以此改变客观物象的内在结构。以《天鹅村的玉米地》为例,画面大面积使用了少数几种带有色彩倾向的复合色,色彩搭配简洁,颜色之间色阶不明,整幅作品给人简约松弛之感,同时这也是画家带有强烈写意意味的色彩抒发。
造型的平面化
造型,是优化作品画面平面性特征的基本表现形式。当人们观看一幅画时,画面中物体的造型会直接传递某种信息,让人们形成立体或平面的感受。比如:当我们看到画面中明暗变化的圆形柱体,就会了解这个柱体的立体结构。在油画创作中,画家们将客观事实作为素材,通过观察,处理物象元素,在绘画的过程中对客观物象的造型进行或写实、或简化、或夸张、或变形等主观处理,赋予其自己的艺术想象,从而达到理想的画面效果,这一过程就是利用造型元素表现油画作品平面性特征的过程。《河石与芦苇》是李稀睿的一幅风景题材的写生作品,作品并没有将任何一件事物作为画面中心来刻画,河石与芦苇,这些风景中的写生对象呈现出高度相似性,画家主观地弱化了画面的空间关系,河石大面积以块面的形式整体地分布在画面中,这种平铺直叙的展开方式,极大地增强了画面的统一性。同时画家也对表现对象的细节处理进行了高度概括,数量众多的河石被省略了大部分细节,只凸显了大的比例及关系。《旮弄之舞》是李稀睿的一幅少数民族人物题材的作品,作品中五个苗族老妪以近乎平行排列的形式出现在画面中,画家对人物比例关系的刻画,是不以客观实际来作为标准的,而是根据画面构成的需要,在保证整体和谐的基础上进行了主观改造,同时对人物五官及四肢的处理也进行了高度概括。老妪们身着相似的民族服饰,而画者用大笔触概括衣褶,凸显了人体结构和关系。在人物形象特征的表现上,画家并没有塑造及夸张某一个别形象,人物集体朝向左边,只在动态角度上作出略不相同的刻画,使人物形象在保持高度色彩和动态统一性的同时又呈现出各自的面貌及特征。这些作品均折射出画家本人对真实物象细微、敏锐、独特的感受。
线条的平面化
线条,是油画作品艺术表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也是体现平面性特征的主要载体之一。在油画作品中,错综复杂的线条可以组成变化的客观世界。无论是何时期的油画作品,线条均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体现出物体形态、情感思想与艺术特征。垂直的线条给人庄重的感觉,粗壮的线条给人有力魁梧的感觉,曲线给人柔和的感觉,虚线给人内敛梦幻的感觉。在画面中,不同线条的交替使用与穿插,可以呈现出动感、平衡的不同画面。在李稀睿的《梨园窗前》这幅油画作品中,线条在整幅画面构成中充当着重要角色,其中玲珑律动的线条描绘出了花瓶及花束曼妙的曲线及姿态,而在刻画背景中的窗户时则使用庄重有序的直线穿插其中,与柔和的线条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平面秩序之美。画面中的每一条线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不同的线条交替组合,形成单纯、和谐的平面特征,以此表达作者冷静而又感性的情感境界。在《春分》这幅作品中,李稀睿通过灵活使用线条构建画面,促使画面中的客观事物以“弱化立体感”的方式表现出来。这幅画中,她使用简练的线条勾勒出植物及稻田的大致形态,形成基本的外部轮廓、位置及走向。这种以线条提炼概括描绘主题的方法,是表达形态的基础,同时也将表现对象的形态位置等合理有序地呈现出来。可以看出,这幅作品中线条的使用,是画家对写生对象不同形态的理解与主观表达。其平面性特征的表达是建立在具象描绘与抽象概括的平衡基础之上的。
构图的平面化
平面构图,是油画作品平面性特征表现的基本载体要素。在油画作品中,平面性,就是画面内复杂物象从复杂到简单的结果。画家通过压缩画面内物象所在环境的空间感,结合自身主观观察,对画面结构进行调整与丰富,促使画面中平面的艺术语言更加强烈与刺激,形成极具个性的表达。油画作品构图的平面性特征所表现出的形式美感对于情感表达、画面内容描述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以构图变化表达平面性特征,以有形的绘画方式表达无形的主观世界。画面中不同的构图结构组合,可以让观者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比如,在马蒂斯和毕加索这两名画家的油画作品中,二人同样选择静物题材,但是他们所使用的画面构图方法、画面线条组合方法不同,所形成的作品给人的视觉感受也有所差异,马蒂斯的静物给人一种秩序、宁静的美感,而梵高的静物则给人一种大胆、有趣的视觉感受。在《庙堂春》这幅作品中,李稀睿在构图上弱化了透视学的运用,主观压缩了立体空间的纵深感,运用物象的堆叠、对比、变形等手法,将立体的物象结构转化成为较为和谐、整体的色块关系,画面中的植物及房屋等元素,画家进行了主观的排列组合,使得画面具有极强的装饰感。画家还有意识地取消了画面环境中的光影变化,客观现实中的受光面、背光面在画面中以不同色块来表现,其他客观事物表面的明暗对比关系,也被转化为色彩上的对比关系,更加凸显了整幅画面的平面特征。《小黄之夜》则表现出极强的抽象主义色彩,画面整体平面性特征更为明显。画面中的少数民族人物、背景处理都极具代表性,一方面,李稀睿选择了十分相近的色块为人物涂色,表达脸部特征,而明暗色的结合使用让人物的表情更加丰富。同样,画面中对人物着装的表现也十分简洁,并使用了明度不同的紫红色对人物及物体的不同区域进行划分。背景的颜色,则是使用了明度较高的紫红色,整幅画面高度统一在紫红色调中,使画面看起来十分明快简洁而有力。天空中的人物形象也使这幅作品具有更强的主观性,画面中节奏与律动明显,背景大面积的着色使画面更具二维特征,画家通过其构建出的这种主观秩序,来呈现她所追求的内容意蕴。
油画中的平面性特征是油画作品的艺术特征之一,平面性可以通过色彩搭配、形态调整、合理构图与线条使用表达出来,凸显油画作品的艺术主题,强化其艺术效果。可以说,平面性特征的表达,既简化了画面造型,摒弃一些不必要的因素,也能够突出强调油画创作的核心主题。当代艺术家的油画创作呈现出平面性特征,是在传承传统油画创作概念的同时,又对油画本身进行了更为多元的艺术处理,使油画即便采用相对简洁的整体色调也能够呈现出良好的艺术效果。在当代中国,越来越多的油画创作者们对传统油画的表现方式进行了重新思考,他们提出质疑并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创作出大量优秀的作品。
李稀睿的油画作品中所具有的独特的平面特性,是她作品表达的重要形式之一,运用这一特性,她的油画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觉效果、良好的艺术表达而逐渐呈现出其特有的艺术价值,突破外在形式的束缚,表现出更为本真的本体语言,从而也更直观地呈现了艺术家的精神内涵和情感表达。
参考文献:
[1]靳广伟,白静.浅谈“图形”在油画平面化语言中的运用[J].美与时代(下),2022(12):81-83.
[2]杨渝.重叠与再塑——简谈油画语言的平面表述[J].美术观察,2022(08):136-137.
[3]梁莹.当代平面油画作品中的秩序感[J].美與时代(中),2022(03):36-38.
[4]阳烁.转场·透视·平面性·写生——论王克举的风景油画长卷《黄河》[J].美术,2022(02):64-69.